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運算》教案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運算》教案

  設計思想:

  利用連加、連減的計算經驗直接嘗試計算加減混合試題。透過學習經驗的遷移讓學生大膽嘗試計算。隱退教師角色,促使引導學生自己來嘗試,自己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重視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充分開展學生的差異資源。發揮優生的作用,開展互幫互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使每一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課標解讀:

  學習數學是為了使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幾方面得到發展。因此教材結合計算的教學,安排應用數學解決問題,初步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內容分析:

  “加減混合”在教科書75頁。它安排在“連加連減”之後,與之採用了同樣的編排方式,目的是使學生能聯絡連加連減的方法,來學習加減混合計算。教材安排的生動的插圖,有利於學生從看著第一步算出的得數計算第二步,逐步過渡到將第一步算出的得數記憶在頭腦裡去完成第二步計算,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情分析:

  在上節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的算式意義和計算方法,對於需要兩步才能計算出結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經掌握要先計算第一步的得數,再用第一步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進行第二步計算。本節課的加減混合,也需要進行兩步計算。有了前一節的基礎,就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本課知識的學習。但還是不能忽視加減混合計算的另一個難點—————由於前後兩例題計算步驟所採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使計算過程不能順利進行,因此,教學時非常有必要創設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第一步計算和第二步計算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透過觀察、操作與討論,初步理解並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2、數學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解決問題:

  能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鞏固等學習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培養與人合作,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情感與態度: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加減混合式題的方法,能熟練地口算出得數。

  教學難點:

  記憶第一步的計算得數。教學關鍵是理解算式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和培養心記能力。

  教學策略:

  1、利用連加、連減的計算經驗直接嘗試計算加減混合試題。透過學習經驗的遷移讓學生大膽嘗試計算。

  2、隱退教師角色,促使引導學生自己來嘗試,自己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

  3、重視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充分開展學生的差異資源。發揮優生的作用,開展湖互幫互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使每一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回憶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件準備

  3、教學環境的設計與佈置:在操場上畫好遊戲的圖形。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課件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複習準備。

  看算式編故事,然後說說計算的順序。3+4+2=7—3—2=

  師:小朋友看著這兩個算式你能編一個小故事嗎?可以說說你身邊的事。(請學生自由說,如:森林裡3只小鹿在找食物,沒過多久跑來了4只,後來又跑來了2只,現在一共有幾隻小鹿?)讓學生說說計算的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說說在7—3—2=的計算中第二步是哪兩個數相減。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自己看題說故事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算式意義的理解,把抽象與具體相結合,便於學生理解,與實際接軌。同時還讓學生說計算的步驟這樣有利於新知的學習。

  2、激情設疑。

  電腦出示森林與湖水,天鵝們快樂嬉戲。瞧!這裡都有些什麼?

  根據學生對畫面的描述,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師:為迎接我們的到來,小天鵝們跳起了天鵝舞。

  (1)教師電腦演示:4只天鵝在湖面上,又飛來了3只天鵝。)看到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湖裡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裡一共有幾隻天鵝?”的問題。

  師:要算湖裡有幾隻天鵝怎樣列式?教師根據回答板書:4+3

  (2)教師操作螢幕,上面出現湖裡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

  師:湖裡的2只天鵝洗完了澡拍著翅膀飛走了,現在還有幾隻天鵝?接著我們該怎麼列式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4+3的後面寫上—2,把算式寫完整並讀算式。

  (3)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剛學過的連加、連減有什麼不同?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學生自由發言。)

  (4)引出課題: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學生齊讀課題。

  2、類比探究演算法。

  (1)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說一說4+3-2所表示的意義。(指名說)

  (2)那麼4+3—2該怎麼計算呢?

  ①學生討論。

  ②學生彙報。根據學生的敘述過程在螢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標明計算順序。

  ③教師小結。(板書得數“5”。)

  設計意圖:透過討論讓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的知識,找到新知識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點。

  3、學習例2。

  師:美麗的小湖上,天鵝又發生了新變化。(電腦演示修改後的例2:湖中5只天鵝,先飛走2只,又飛來3只。)你能把圖意說給大家聽嗎?

  (1)學生說圖意。

  (2)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3)誰來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4)試著計算5—2+3。

  (5)交流彙報計算過程。

  生:先算5—2。根據學生說的教師在螢幕上閃動

  師:為什麼先算5-2?

  生:因為圖畫上是5只天鵝先飛走2只,只有用減法先算出5只天鵝飛走2只湖裡還剩幾隻後,才能算出飛來3只後湖裡現在一共有多少隻天鵝?

  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相加?

  生:是5減2的得數3與3相加。(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裡寫上2,並在螢幕上閃動。

  4、 師生共同小結:加減混合計算順序。(從左到右)

  設計意圖:教學時扶放結合,觀察概括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反饋練習。

  1、乘汽車(電腦演示:車上有6位乘客,到了車站後走下了2個,但又上了3個。)。

  (1)說圖意。

  (2)提數學問題。

  (3)列式計算。

  2、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上擺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後又新增4根。讓學生根據小棒擺的過程把算式7—( )+( )=( )填寫完整。並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說說算式7—3+4=8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3、室外遊戲。

  (1)教師事先在操場上畫好圖。

  (2)帶領學生來到操場分別選三位同學分成兩組進行活動,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3—2 +4—5+3=8—6+4+2—3+5=7+2—3—4+5+3=1+4—5+7+2—5=8—1—3+6—7+3=2+6—6+5+3—8=

  這樣有助學生在活動中實際感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過程,提高計算能力。

  4、回教室,繼續練習。

  (1)出示:“做一做”。

  (2)學生列式計算。

  四、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小結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