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狗杜克》教案

滬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狗杜克》教案

  一、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美國。小狗杜克是瑪麗家養的寵物。在一個風和日暖的日子裡,瑪麗一家去野餐。當瑪麗睡著時,瑪麗六個月大的兒子尼科爬到了鐵路上,此時火車風馳電掣地駛來,小狗杜克為了救尼科,被火車軋去了一隻爪子。

  課文講述的故事條塊清晰,1、2、3小節介紹了事情發生的起因,並透過野餐時,對杜克與瑪麗的歡快情景的描寫,展現了瑪麗與杜克的情誼,為後面杜克奮不顧身救尼科的動因打下了伏筆;第4小節透過“風馳電掣、可火車怎麼也停不下來”描寫了當時情況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科的一系列動詞:躥、咬、拖,表現了杜克的奮不顧身,此小節是課文學習的重點,是體悟動物與人類情感的關鍵小節;第5小節介紹了事情發生的結果,根據上下文進行想象說話,是對本文情意目標的昇華。

  課文處於第三單元,根據單元導讀,我將單元目標歸納為“預習課文,讀準字音,邊讀邊思,嘗試解決疑問。”

  二、學情簡介:

  學生已經明確了預習的要求,並養成了預習的習慣,能夠在課文中圈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發音,嘗試獨立完成課後“詞句活動室”中“選詞填空”的練習,但是在“大聲朗讀課文”這一要求上大打折扣,學生往往是默讀,因此對課文中的一些平日接觸頻率不高的熟字,憑印象讀,因此讀別字的現象比較嚴重。

  進入了三年級,學生擁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又由於課文講述的故事條塊清晰,因此學生在預習課文後能夠了解主要內容,但不能理解或關注到“杜克為什麼要救尼科”,即課文所要達到的情意目標。

  三、課堂教學設計目標:

  1 認識生字8個,尤其讀準多音字“剎”在不同語境中的發音;積累並正確使用“爬、跳、奔、溜、趕、躥”等動作詞。

  2 藉助動詞,及文中描寫情況危急的語句,體會杜克救尼科的奮不顧身,並有感情朗讀句子。

  3 反覆朗讀,體會否定句中加上“怎麼”,加強語氣的作用。

  4 體會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真摯情感。

  四、教學難點、重點:

  1 正確朗讀課文,尤其是多音字“血、剎、撒”。

  2 體會杜克救尼科時情況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克速度的快,有感情朗讀相關語句。

  3 體會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真摯情感。

  五、課堂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

  1 滲透概括能力訓練——嘗試藉助圖表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 朗讀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有感情朗讀。

  六、主要學習板塊:(分為課前預習和課堂的學習)

  (一)根據要求,課前預習。

  17 小狗杜克

  1 “四步”預習課文。  ()△()

  2 邊讀邊思,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自己嘗試說一說。()

  3 預習完課文,哪些詞不理解或哪些地方不明白,請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完成“詞句活動室”!。  ()

  ——預習反饋:(1)所有學生按“四步”法預習課文,課文中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2)有兩個學生提出了對課文的疑問“尼科為什麼要爬到鐵軌上去?”“杜克為什麼要去救尼科?”從這兩個問題分析,前者對課文並沒有好好的閱讀,後者的提問是有一定質量的。

  (二)啟發談話,揭示課題,預習反饋,藉助板書,把握主要內容。

  1 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介紹印象中的小狗。

  2 藉助拼音,讀準文中的多音字。

  ——一剎那、剎車、一個勁撒歡、一攤殷紅的鮮血、

  3 分小節讀課文、集體正音,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先交流,教師梳理課文的條塊,學生藉助板書,說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描寫杜克救尼科的句子,及描寫火車飛馳的句子,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有感情朗讀第4小節。

  ——突然,黑影一閃,小狗杜克(躥)上了鐵路。它一口(咬)住尼科的尿布,在車輪將要碾上的一剎那,把尼科(拖)出了軌道。

  1 默讀第4小節,用“——”劃出描寫小狗杜克救尼科的句子。

  2 選擇合適的動詞填空。杜克是怎樣救尼科的?藉助對動詞“躥、咬、拖”的理解,體會小狗杜克救尼科十分迅速,有感情朗讀。

  ——就在這時,一列火車風馳電掣般地駛來。司機發現了情況,拉響汽笛,使勁剎車,可火車怎麼也停不下來,一場慘禍眼看就要發生。

  3 聯絡上下文,體會“就在這時”的意思,理解詞語“風馳電掣”。

  (四)聯絡第1小節,第5小節,展開想象,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

  抓住句子“小狗杜克跑前跑後,瑪麗不時丟一片香腸給它,惹得它一個勁撒歡。”及聯絡第5小節,想想說話,瑪麗和周圍的人看到杜克被壓斷了前爪,會怎麼說,怎麼做。

  (五)語言訓練。

  經過治療,杜克的傷痊癒了。雖然它失去了一隻爪子,但仍快樂的與杜克一家生活在一起。此時,尼科也漸漸長大了,它會怎樣向人們介紹自家的小狗杜克呢!

  ——那年我才六個月,媽媽帶我去公園野餐。不一會兒,媽媽睡著了,我卻爬到鐵路上,這時……

  七、課後反思。

  (一)能力的訓練,重在嘗試與指導。

  本課文,我嘗試對學生進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指導與訓練。

  具體操作: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此問題先作為預習要求提出,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為課堂學習作一鋪墊。

  在課堂教學朗讀反饋之後,就此問題進行交流,由於課文的板塊清晰,學生的回答基本說清了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但就總體而言此問題涉及整篇課文,對三上的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舉手回答人數少,參與面狹窄。

  接著,教師就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條線索,即與故事相關的主要人物——小狗杜克和尼科;依據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整理出關鍵的動詞“救、軋斷”,讓學生藉助這些動詞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有了文字和圖表的暗示,學生有了回答的信心,願意嘗試者也增加了。

  最後,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小結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找到課文的主要人物,再運用一些關鍵的動詞,就能將課文的主要內容說清楚。

  此教學環節,不足之處:在課文教學之初,在沒有任何方法指導的前提下,請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此問題可以作為邊讀邊思的內容,可是讓學生說,顯然超出它們現階段的能力。進入了三年級,我想教學除了關鍵字詞教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外,更應重視語文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以及語文知識的滲透,以期形成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但能力的培養應是循序漸進,根據課文的特點,學生的能力特點,長期訓練,逐步形成的。

  因此,此教學應調整為讀完課文,就先引導學生整理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它們之間的關鍵動詞,而後讓學生藉助板書說,在一、二個學生示範之下,同學們自由嘗試,這樣的流程即降低了學生說的難度,又擴充套件了實踐活動的參與面。如果要進一步深入,也可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後,在原先的基礎上“小狗杜克救了尼科,結果杜克的爪子被火車軋斷了。”對故事內容進行再補充,如“怎麼樣的尼科(只有六個月大的)、杜克是怎麼樣的救尼科(奮不顧身)”等,使主要內容有簡潔到具體。

  (二)想象說話,彌補課文學習的空白點,幫助學生理解與體驗。

  課文的情意目標是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落實到語言文字便是課文的第1、4小節。學生從“躥、咬、拖”“風馳電掣、怎麼也停不下來”體會到當時情況的危急,及小狗杜克奮不顧身救尼科的場景,那小狗杜克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課文描寫的主人公是一隻小狗,它並不像寫人文章那樣,在人物的行為之前會有許多的想法,以此幫助讀者體會行為產生的原因。“那小狗杜克為什麼會這樣做呢?”這是學生學習容易忽視點,但卻是達到情意目標的關鍵點,因此要讓學生去思考,聯絡課文第一小節句子“小狗杜克跑前跑後,瑪麗不時丟一片香腸給它,惹得它一個勁撒歡。”去思考。瑪麗與小狗的親密相處,小狗儼然成為了瑪麗家的一個成員,一家人是相親相愛的,也就是小狗救尼科的原因,也是人與動物間的真摯情感。

  課堂中,學生找到了這句話,隱隱感受到了“瑪麗和小狗關係親密”但還不深入,這是由於課文就這一方面的語句描寫太少,因此我想可以讓學生想象說話,“除了課文中介紹的,想想瑪麗和小狗還會怎樣的快樂生活?”幫助積累的感性內容,激起共鳴。

  (三)課堂朗讀,以生為本,層層推進。

  本次教學最大的不足之處——朗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讀出情況的危急以及小狗杜克救尼科速度的快。

  究其原因不是學生對課文的意思沒有理解,而是有感情朗讀是建立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基礎之上的,我班的學生首先語文底子差,學習上又有相當大的惰性,尤其是預習的朗讀,往往以默讀代替大聲朗讀,如果遇到不會的字也就矇混過關,如把“碾”讀成“展”,“尼科”讀成“科尼”,“躥”讀成“竄”,預習的情況直接影響上課的朗讀。

  改進方式:1上課加強預習反饋,大力表揚讀準字音的學生;2 如遇句子確實很難,在有感情朗讀之前,先給與時間,讓學生充分朗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