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教案修改的心得體會
語文課程教案修改的心得體會
昨天下午,我有幸到區人和路小學參加共同體集中教研,聆聽大家的發言後,一路上我都在想:修改21遍教案,老師追求的是什麼呢?
三位參加省市級語文優質課大賽的老師的教案都是經過20多遍的修改,才走上賽場的。比賽後,她們的體驗不盡相同。陳老師體驗到了指導團隊的力量;陶老師體驗到語文課堂的本質追求;李老師體驗到磨課使自己變得厚重沉穩。賽課使他們成熟了,更清晰地認識了語文,探尋語文教學之道,品味了比賽的真諦。
她們的'比賽感悟應該還有很多很多,遠不止她們表達出來的有聲語言。這些是我們老師不曾或還未曾領悟到的。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陶老師說賽課前的磨課中,邢主任問她眼裡有學生嗎?讓她頓悟。課堂不是自己的表演,而是師生之間平等的對話。
這讓我想起了邱學華的嘗試教學理論,當時在本子上重重地寫下了"邱學華嘗試教學法"幾個字。它能夠解決很多老師課堂上的生本觀。嘗試教學模式,真正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後,不直接講解,學生只能從課本中找到解題線索,因而自學課本成為學生的需要。如果自學課本尚弄不清楚,需要請教別人,這時合作交流又成為學生主動的行為。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決問題,但還不知道做得對不對,這裡聽教師的講解才真正成為學生的需要,教師講解才能講到刀口上,講在點子上。
一個人先是遇到問題,再看書找資料,或向別人求教,然後自己去解決。這是學習的本來面目,也是終生學習的方法。"先練後講"的嘗試學習方法,就是還學習的本來面目,教人以終生學習的方法。因為只有當一個人已有知識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的時候,真正的學習才會發生。
我想:修改21遍教案,追求的是什麼呢?應該是學生真正的學,教師真正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