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戰》的教案設計範文
《冀中的地道戰》的教案設計範文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
2.學習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把這一“奇蹟”記敘下來的;是怎樣具體介紹地道的式樣和特點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繼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透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鬥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並輔之以電影錄影資料完成本課教學。
(二)學生學法
以小組為單位,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基本功,讀、思、講、辯理解課文內容。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瞭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二)難點
理解為什麼說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三)疑點
為什麼把冀中的地道戰稱為抗日戰爭史上的“奇蹟”?
(四)解決辦法
充分利用影視資料並透過小組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自悟,並透過播放影視材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自悟,以小組為單位透過讀、思、講、辯理解課文。
五、教學步驟
(一)交流已知,揭示課題
你們看過電影《地道戰》,讀過與《地道戰》有關的資料嗎?誰願意把你知道的介紹給大家?(學生介紹)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第十八課冀中的地道戰。
板書:18 冀中的地道戰
板書後引導學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或藉助字典理解。
(1)自己獨立完成。
(2)個人解決不了的與同桌交流。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點詞:堡壘、掃蕩、封鎖、孑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敵後游擊戰爭。
3.重點句:靠著地道這種堅強的堡壘,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堅持了敵後游擊戰爭。
(l)此句透過讓學生回憶電影《董存瑞捨身炸暗堡》理解“堡壘”。
(2)透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交流理解“敵後游擊戰爭”。從而使學生明白,這句話將地道形象地喻為“堡壘”,突出強調了地道在對敵鬥爭中所顯示的威力。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生默讀思考:課文講了有關地道戰的哪些內容?
(學生默讀後,把自己的理解在書上加以批註,以便全班同學交流討論。在師生共同探討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地道戰產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樣和特點;地道戰的地位——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蹟。)
2.說地道戰是抗日戰爭史上驚人的奇蹟,那麼它奇在哪兒?(圍繞“奇蹟”這一中心詞深入學習地道的式樣和特點這一重點內容。)
(1)介紹地道結構時,重點介紹了哪幾個部分?每部分有何特點?透過這些內容的介紹,地道奇在哪裡?
(自學、討論後板書:地道、地洞、氣孔)
然後再引導學生歸納:從總體結構看,地方隱蔽:街道下面、莊稼地下面;高深適宜:四尺多高,離地面三尺;構造齊全:住人、拴牲口、做廁所、氣孔;作用極大:保護群眾。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你又怎樣理解地道之“奇”?
(小組討論交流後,引導學生歸納:從隱蔽自己,打擊敵人方面的結構看,口外:隱蔽安全,堆滿荊棘,設定陷坑;口內: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對付敵人的破壞從哪兩方面講的?地道又奇在哪裡?
(小組討論交流後歸納:從對付敵人破壞方面的結構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溝相連;從通訊聯絡方面的結構看:“無線電”——吆喝聲,“有線電”——拉鈴聲。這些都說明了地道的“奇”。)
小結:(1)為了打擊敵人,什麼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此時你們最想說什麼?(啟發引導學生聯絡讀過的課外書,看過的電影、電視,談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結構十分複雜的地道,介紹得條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們一目瞭然,如臨其境。你能根據課文介紹畫出地道示意圖嗎?試著畫一畫。
3.放電影《地道戰》片斷(光碟,介紹地道的結構及人們怎樣通訊聯絡一段)。
(四)總結、擴充套件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把地道戰這種鬥爭方式講明白的?
(先講地道戰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有什麼作用;再講地道的式樣特點;然後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毒氣攻;最後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蹟。)
課文抓住了事物的幾個方面,有條理地記敘了地道戰,今後寫作時要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2.談體會:學了這篇課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五)佈置作業
學了《冀中的地道戰》一文,你有什麼感受,請寫一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