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教案參考

《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教案參考

  教學內容:

  合理安排鍛鍊時間

  教學目標:

  1.一天中各個時段體育鍛煉的優缺點

  2.兩個不適宜鍛鍊時間

  3.一般來說比較適宜的鍛鍊時間為0.5~1小時

  4.超量恢復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在什麼時間鍛鍊好

  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應根據個人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或工作性質而定,但就多數體育鍛煉者來說,體育鍛煉的時間多安排在清晨、下午和傍晚。不同的鍛鍊時間有不同的特點,練習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鍛鍊時間。

  1、清晨鍛鍊

  優點:

  ①由於清晨的空氣新鮮,早鍛鍊有助於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較多的氧氣;有利於體內新陳代謝的加強,提高鍛鍊的效果。

  ②清晨起床後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透過一定時間的體育鍛煉,可適度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從而有利於一天的學習與工作。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多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清晨不進行體育鍛煉,一天都覺得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

  ③早鍛鍊時,涼爽的空氣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不易發生感冒等病症。所以有人說:“早晨動一動,少鬧一場病”。

  缺點:

  由於清晨鍛鍊多在空腹情況下進行,所以運動量不能太大,時間也不宜太長。否則,長時間的運動會造成低血糖,不僅會影響鍛鍊的效果,而且會使身體產生不適。另外,對於工作學習緊張和習慣於晚起的人來說,沒有必要每天強迫自己進行早鍛鍊。

  鍛鍊時間:

  不能說越早運動越有益。究竟應在什麼時候開始晨練還要因人、因地、因季節的不同而異。一般來講,夏天在五六點鐘,冬天在六七點鐘進行晨練比較合適。

  2、午後鍛鍊

  午後鍛鍊適合有一定空餘時間的人,也比較適合大、中、小學的師生。下午進行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不但可以增強體質,而且可以使身心得到調整。下午進行體育鍛煉時運動強度可大一些,青年學生可打球、做遊戲;老年人可打門球、跑步等。

  3、傍晚鍛鍊

  傍晚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既可以健身強體,又可以幫助機體消化吸收。傍晚運動的主要形式為散步,北方一些地區的民眾有時也在傍晚進行集體扭秧歌活動。但晚飯後1小時方可進行體育活動,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小時,運動強度也不可過大,心率應大約控制在120次/分鐘,傍晚鍛鍊和睡覺的間隔時間要在1小時以上,否則會影響夜間的休息。

  4、幾個不宜運動的時間

  ①進餐後。這時參加運動會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礙胃腸的消化,時間一長就會導致疾病。體弱者還會引起餐後低血壓。

  ②陽光暴曬下。中午前後,烈日當空,氣溫較高。除游泳外忌在此時鍛鍊。夏季陽光中紫外線特別強烈,人體皮膚長時間被照射,易發生灼傷。

  二、鍛鍊多長時間為好

  1、要保證一定的時間

  ①為了保證基本的鍛鍊效果,每天鍛鍊的時間應至少在1小時左右。

  ②在運動強度與運動時間之間出現矛盾時,應首先考慮運動時間。

  ③如果每天鍛鍊不能保證1小時,可以採取化整為零的辦法,即每次鍛鍊10分鐘,每天鍛鍊若干次。初次參加體育鍛煉或身體機能較差者,亦可採用此辦法。

  2、鍛鍊時間不宜過長

  保證足夠的`鍛鍊時間不是說每次鍛鍊的時間越長越好,鍛鍊時間的長短也要科學合理。 不管從事什麼強度的體育鍛煉,鍛鍊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

  每次運動時間以多長為宜,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運動專案、運動強度等而定,不能一成不變。一般情況下,每天鍛鍊0.5~1小時效果為最好。

  3、鍛鍊要有合理的間歇

  在鍛鍊身體的過程中,重複練習之間的合理休整是提高鍛鍊效果的有效方法。運動要消耗體力,運動後休息時才會補償消耗並獲得“超量恢復”。所以,一次運動的時間不宜過長,而應該有間歇,但是間歇時間也不能過長,如果間歇時間過長,運動後的“超量恢復”會變成“超量消耗”,同樣難以取得應有的運動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