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當小醫生》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

《學當小醫生》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

  主題: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活動目的:

  1、透過活動,讓學生懂得不良學習習慣對學習和成長的不良影響。

  2、透過活動,引導學生自覺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活動形式:小品表演,討論、評論。

  活動物件:一年級三班

  重點、難點:

  1、 重點:幫助學生自覺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2、 難點:小品表演的技巧和教師恰當的引導藝術。

  活動準備:排練小品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好!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在這裡上一節心育課,等會兒,你們會看到很精彩的表演和很有趣圖畫,你們可要積極地思考,大膽地回答問題。好,現在我給你們出個謎語。(頭戴白帽子,身穿白褂子,人人有病都找他,打針開藥他最行。)(猜一種職業)請看圖:(圖上的醫生在幹什麼?)身體上有毛病,我們請醫生看,現在,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老師請你們來當醫生,醫治這位特殊的病人,好嗎?

  下面,請看小品,小醫生們,請認真做好“病情診斷”。看他哪些行為出了毛病?

  二、活動訓練

  1、 小品表演《嘉嘉做作業》

  時間:某一天下午四點

  地點:家裡

  人物:嘉嘉,媽媽

  內容;某一天下午四點,嘉嘉坐在寫字檯前,書本攤了一桌,他剛寫了兩行生字就停下來吃餅乾,然後又換了數學本,做了兩道題,又去開電視。媽媽走進屋生氣地關掉電視坐在一邊盯著他。嘉嘉,只好又去抄生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去炒菜了,嘉嘉又停下來,開啟收音機,邊聽音樂邊玩手工。這樣一直做到七點鐘,作業只完成一點點,媽媽生氣地要打他。

  2、 師生對話

  老師:各位小醫生,你們診斷出嘉嘉的毛病嗎?

  學生:(請四個同學回答)嘉嘉他(1)、不會收拾東西

  (2)、邊吃邊做,邊玩邊做。(3)、做事三心二意。(4)、自覺性差,自控能力不強。

  老師:嘉嘉這樣做對他的學習有什麼影響呢?

  學生:(略)我認為,嘉嘉這樣做,(1)他做作業的時間會很長,(2)他的字會寫得不好。(3)不能按時完成作業。(4)他會寫錯字等等。

  大家都知道,嘉嘉的這些毛病確實對學習有影響,你有什麼好辦法治好嘉嘉的.毛病?

  3、 小組活動(討論)

  為了更好地醫好嘉嘉的毛病,現在讓幾個小醫生會診,給他開些“處方”幫他“治病”。 你認為怎樣做會更好?四位醫生進行會診,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板書:

  處方一:要做一門拿出一本。做完就收拾好。

  處方二:要到安靜的地方做作業。

  處方三:不能分散精神

  處方四:給自己規定好完成作業的時間。

  老師再教你們幾個方法,(運動機制調節)1、(掛鉤)式 2、(腦制)式 3、(臥8)式 4、(搓耳)式

  聯絡實際(10分鐘)

  4、 想一想:你在家裡做作業時,你有沒有犯過這些毛病。你會給自己治療嗎?(我在家裡做作業時,怎樣做,我以後會怎樣做?)

  5、 小測驗:(1)小品:我在家裡做作業。(2)寫字(用電視干擾)

  三、總結:(3分鐘)

  小醫生們,透過剛才對嘉嘉毛病的診斷和治療,我們都知道了,不好的習慣會影響學習,我們應從小下決心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我們一定要記住:(板書)“好習慣靠自己養成,壞習慣靠自己糾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