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年級數學教案的教案

關於二年級數學教案的教案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角”這個概念,在他們的眼中所看到的和摸到的都是具體的角,因此,從“具體的直觀的角”抽象成“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有一定的難度,這也是本節課學習的關鍵。

  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中,在魏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嘗試、主動探索,主動了解和發現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從而更好地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如:在教學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徵時,魏老師透過調動學生觀察、動手製作角等,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奧秘,並且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討論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角有什麼特點?從而讓學生自己發現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等這些結論。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

  這節課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在各個教學活動中唱主角。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和思維方法,知識的獲得和學習方法的形成是在學生“做”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魏老師先不講如何畫角,而是鼓勵學生自己試畫。開始,學生出現了各種畫法,有的沒頂點。有的邊不直……,最後教師演示了角的正確畫法。這樣,讓學生在“做”中學,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習能力十分有益。

  三、讓數學知識迴歸現實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兩者相互依存。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魏教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在課題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種實物畫面,再抽象出角,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他們身邊。在課的結束部分,學生學會本堂課有關角的一些知識後,魏老師讓學生到教室周圍去找角,學生興致勃勃地搶著去找每一個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師穿的衣服上。這樣,無形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商榷之處:教師在讓學生製作角時,給的材料太多,學生為了全部能用上,擺弄了好一會兒才製作出角。學生在這點上花費時間較多,並且做的角也不是一目瞭然。教師對於學生選擇材料的指向可否具體些,清楚些。如就一個圖釘,兩根紙條,讓學生製作角,這樣學生會很快、很準確地製作出一個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