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案:現代服飾藝術

高中美術教案:現代服飾藝術

  課 題:現代服飾藝術

  課 時:1課時

  課 型:單一型

  授課物件:高一學生

  教材分析:本課教學的目的在使學生了解服飾的概念,以及服飾作為一門藝術所具有的特性.向學生介紹一些日常生活的服飾,和優秀設計師的作品和風格.透過以上服飾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著裝的品味和審美素養,幫助自己更好的著裝,樹立高中生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形象.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透過本課現代服飾藝術教案的教學,使學生對服飾設計藝術,特別是現代服飾藝術,有所瞭解,有所認識.

  2.過程和方法目標:講解、欣賞圖片、學生看書、看資料瞭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達到開闊眼界,增漲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對服飾藝術的欣賞能力,幫助自己更好的著裝. 教學重點:如何正確的欣賞和穿著服裝,傳統文化對服飾藝術的重要意義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在服飾上的運用,服飾藝術的表現手法,服飾搭配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本課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從總體上提升學生對服飾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教學方法:

  1.教法:合作型教學(圖片欣賞為主,講解和提問為輔)

  2.學法:探究型學習(欣賞圖片,翻閱課本)

  教具準備: 多媒體,中國古代服飾圖片,現代服飾圖片,現代時裝表演 學具準備:16開圖畫紙,鉛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3分鐘)

  問:現代流行什麼樣的服飾?你們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品牌服飾?

  答:(類似哈龍褲樣式的回答,像李寧、美邦等牌子)

  二:引入新課:(2分鐘)

  像剛才同學說的哈龍褲樣式和李寧等牌子的服飾都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在人們某段時間內就很流行穿戴這些服飾,今天我們這節課就是了解現代的這些服飾. 人們常說,衣食父母。這說明吃和穿對人類是多麼的重要. 它可以顯現出一個人的氣質、風度、品格、修養與個性。在古代就有很多關於服飾的講法,象"佛靠金裝,人靠衣裳"還有"人靠衣裳馬靠鞍",都充分的體現了服飾的重要性。周恩來少年時代就很注意自己的修飾、儀表、風度。他在學校讀書時,在大立鏡旁邊糊了面"紙鏡",上面寫著:"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直正,肩宜平,腦直寬,背宜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周恩來長期擔任我國國務院總理,從事外交活動,歷來重視自己的穿著、修飾,他的儀容、風度和形象,贏得了各國政治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稱讚,這是他偉大人格的外在表現。

  三:講授新課:(30分鐘)

  因此有人說:"服飾,是人體的又一層"皮膚",是流動著的"軟"雕塑,是人的氣質、個性、情調、風格的亮相,它是人對自身外在美的一種設計",那麼,到底什麼是服飾?服飾的內涵和外延究竟如何界定呢? 所謂服飾,是衣服和裝飾的總稱,也就是除穿著的上衣下裳外,還包括首飾、鞋帽、腰帶、提包等等。

  (一) 中國古代服飾欣賞

  1: 隨著人類的進步,人們穿著服裝,不僅僅為了掩身護體及保暖,還要求它能夠美化形象,正像郭沫若所說:"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也就是說:服裝是物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還表現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風貌,反映人們的物質文明、科學技術、審美習慣等。

  2: (欣賞古代服飾)大家辨認一下,這些服飾都是哪個朝代的?(西周、唐、元、宋、明、清)

  ①: 隋唐時期經濟發達,比較開放,在服飾的特點上明顯帶有西域風格,婦女服飾講究華麗,(對日本和服的影響)一般人是穿白色圓領的長裳,低下階層穿的是用麻、毛織成的粗褐。多為寬裳、長裙、披(指披在肩上的長圍巾)、髮髻式樣多樣。還有特別的短袖半臂裳,是套在長裳外面,唐代初期的婦女還喜歡

  穿小袖衣,條紋褲,繡鞋等西域式的服裝。隋唐的女裝,以紅、紫、黃、綠最授歡迎。

  ②: 清代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朝代,清朝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清朝的衣服長袍馬褂(騎馬比較方便),早先是富貴人家才穿的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漢族婦女服裝,一般為長袍長褲或長裙,高底鞋,髮髻為"兩把頭"的梳法。滿族婦女的服裝主要是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的外面再加一件背心。他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

  (二) 現代服飾欣賞

  1) 現代服飾藝術欣賞:而在現代生活中,由於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要求變得多樣化、個性化。服裝也不能例外。現代服飾一般分為時髦、流行與傳統3類。時裝是設計師們藝術創作的精品,實用性較小,往往只在時裝釋出會上曇花一現,瞬息即逝。其中一些生命力較強的服飾,受到人們的喜愛,則會超越國度,在國際上一定範圍內流行起來,就成為流行服裝。除此之外,社會變革,文化變遷,現代科學的進展以及藝術潮流的漲落,都會影響紡織服裝工業,引發人們更新服飾美的標準。

  2)解放初期以來,中國服飾都是比教單一的款式,女裝基本是開扣翻領襯衫,後來由襯衫發展成工裝群.當時的裁縫只要掌握了開關領襯衫、中式罩衫、學生裝、工裝裙、中山裝這幾個基本款式就可以走片天下.這樣的情景一直持續到改革開放時.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還保留這明國的樣式.城市的市民一般都是穿側面開襟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的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禁的'短衫、長褲,還有長一條長裙.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人們餓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從單一的灰色變得五顏六色.

  3)從服飾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時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前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三) 青少年學生如何著裝

  1 ) 話又說回來,正因為時尚的美,所以人人都趕時髦。青少年學生該不該追時尚、趕時髦呢?這個問題就留給我們的同學。(要求學生自己見解,並講出原因)

  2) 既然要趕時髦,那是不是也象社會上的一些男青年扎馬尾辮子;象一些香港歌星一樣染紅色、綠色頭髮,穿奇裝怪服呢?這顯然是不行的。 人是服裝的主體,任何新穎漂亮的服裝,只有配合人這一主體,才能揮灑出它的美質來。如果違背了這一基本原則,單純地去追求"新潮"、時髦,著裝效果往往不好,甚至適得其反。不少人往往是社會上流行什麼,就穿什麼,完全不考慮自己的年齡儀態,職業環境特點,人體的高矮、胖瘦,體材的比例,皮膚的顏色等等,盲目地趕時髦,追摩登。其結果不是俗氣,就是難看。因為,你忘了自己是服裝的主體,服裝只是陪襯,它只能襯托你。而在於件件適合於你,符合你的形體,符合你的個性,能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你的閃光點。 正因為這樣,做衣服就要"量體裁衣",買衣服就要"度身擇衣",而決不是、也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形體去遷就服裝。

  3) 到底什麼樣的服飾才美,從欣賞的角度,一般說來,人的服飾要注意:

  1.服裝尺寸要合體。根據本人的體材比例、體形的胖瘦、高矮;不宜過大或過小。

  2、服裝款式要大方。選用適合青少年學生的儀態、環境、性格;

  3、服裝配色要協調。遠看顏色近看花;配色不宜過分鮮豔、雜亂,考慮服裝與皮膚的顏色和頭髮的顏色。

  4、裝著要適時。要適合時尚、適合流行趨勢、適合季節變化、適合不同場合。

  5、裝飾要適度。服裝上的裝飾及配件,要掌握分寸,以增加服飾美感,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2分鐘)

  今天瞭解了中國古代服飾和少數民族服飾。我們知道,人的美包括兩個方面,外在美和內在美。一件合適的服飾能顯現出一個人的氣質、風度、品格、修養與個性。使我們外在美更加出眾。但是,他絕不是孤立的,內在美作為人的美的主導的決定性的方面,必然會對人的外在美產生影響。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氣質、情操、志趣的不同,必然會從穿著、打扮等外在形態上表現出來。雖然內在美不像外在美那麼一目瞭然,有時甚至是無形的,但卻比外在美豐富深刻,歷久彌新,並透過外在美流露出來。 所以理智的著裝者,不是有意地去掩飾自己

  的缺陷,而是善於利用服裝和飾品,去體現自己美的方面,揚長避短。充分顯示自己的外在美和氣質美。因而外在美與內在美總是統一。素有"日本超級設計師"美稱的高田健藏也認為:"一個會打扮的婦女不介意自己身上穿的服裝值多少錢,而是講究怎樣透過服裝把自己的個性表現出來。"可見,內在美雖屬於精神範疇,但可以透過其外在形態使人能夠覺察到、感受到。

  五:作業佈置 (練習):

  1.剪貼3到5張時裝

  2.為自己設計一套服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