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資料的波動

數學教案:資料的波動

  資料的波動

  教學目標:

  1、經歷資料離散程度的探索過程

  2、瞭解刻畫資料離散程度的三個量度極差、標準差和方差,能借助計算器求出相應的數值。

  教學重點:會計算某些資料的極差、標準差和方差。

  教學難點:理解資料離散程度與三個差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計算器,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投影課本P138引例。

  (透過對問題串的解決,使學生直觀地估計從甲、乙兩廠抽取的20只雞腿的平均質量,同時讓學生初步體會平均水平相近時,兩者的離散程度未必相同,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入刻畫資料離散程度的一個量度極差)

  2、極差:是指一組資料中最大資料與最小資料的差,極差是用來刻畫資料離散程度的一個統計量。

  二、活動與探究

  如果丙廠也參加了競爭,從該廠抽樣調查了20只雞腿,資料如圖(投影課本159頁圖)

  問題:1、丙廠這20只雞腿質量的平均數和極差是多少?

  2、如何刻畫丙廠這20只雞腿質量與其平均數的差距?分別求出甲、丙兩廠的20只雞腿質量與對應平均數的差距。

  3、在甲、丙兩廠中,你認為哪個廠雞腿質量更符合要求?為什麼?

  (在上面的情境中,學生很容易比較甲、乙兩廠被抽取雞腿質量的'極差,即可得出結論。這裡增加一個丙廠,其平均質量和極差與甲廠相同,此時導致學生思想認識上的矛盾,為引出另兩個刻畫資料離散程度的量度標準差和方差作鋪墊。

  三、講解概念:

  方差:各個資料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記作s2

  設有一組資料:x1, x2, x3,,xn,其平均數為

  則s2= ,

  而s= 稱為該資料的標準差(既方差的算術平方根)

  從上面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一組資料的極差,方差或標準差越小,這組資料就越穩定。

  四、做一做

  你能用計算器計算上述甲、丙兩廠分別抽取的20只雞腿質量的方差和標準差嗎?你認為選哪個廠的雞腿規格更好一些?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透過對此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回顧了用計算器求平均數的步驟,並自由探索求方差的詳細步驟)

  五、鞏固練習:課本第172頁隨堂練習

  六、課堂小結:

  1、怎樣刻畫一組資料的離散程度?

  2、怎樣求方差和標準差?

  七、佈置作業:習題5.5第1、2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