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精選19篇)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精選19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

  目標:

  1、透過欣賞《洋娃娃的葬禮進行曲》體驗感受傷心的音樂。(重點)

  2、用動作、表情等來表達悲傷和快樂的心情。(難點)

  3、在結伴舞蹈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準備:故事圖片三幅;場景佈置、公主和王子的角色;樂曲磁帶和錄音機。

  過程:

  一、引出欣賞內容,感受悲傷的樂曲性質。

  1、安靜傾聽音樂,造成相應的氛圍。

  提問:聽了曲子心情怎麼樣?

  2、教師隨著樂曲講述事例。

  提問:你想起了哪些傷心、難過的事啊?

  二、配樂故事欣賞,進一步感受與表現音樂表達的情感。

  1、這個曲子還講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呢!(教師隨樂講述)

  提問:小矮人們看到白雪公主死了都怎麼樣?你傷心的時候是什麼表情?怎麼哭的?(我們來哭一哭)

  2、這次我們看著美麗的圖畫來聽音樂裡的故事。

  提問:白雪公主有沒有醒啊?我們幫小矮人想想辦法讓她醒過來吧!

  三、透過表演,嘗試用動作、表情表現悲傷的情緒。

  現在,我們就是小矮人。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直到王子救活公主。

  四、即興舞蹈,體驗快樂情緒。

  白雪公主醒過來了!!讓我們快樂地跳舞吧!

  五、延伸:一起為公主和王子舉行婚禮。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夏》,能初步唱準歌曲中的象聲詞“轟隆隆”“嘩啦啦”“呱呱呱呱”。

  2、用拍節奏的方法掌握歌曲節奏。

  3、能注意傾聽同伴與教師的歌聲,較協調一致地唱歌。

  活動準備:

  1、初步瞭解夏天的氣候特徵和自然現象(前期豐富)

  2、《小朋友散步》《下雨啦》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小朋友散步》匯入

  老師與幼兒一起跟隨音樂,表現小朋友睡覺——起床——散步——打雷——下雨——回家的一系列動態

  (在此過程中鼓勵幼兒表現與別人不一樣的動態,調動幼兒的積極情緒)

  二、學習歌曲

  1、提問引起興趣,學習歌詞

  (1)打雷啦,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掌握轟隆隆)

  (2)嘩啦啦,是什麼聲音啊?是下大雨還是小雨呢?(嘩啦啦,下大雨)

  (3)下大雨啦,小青蛙會幹什麼呢?(呱呱呱呱叫)

  2、跟隨節奏念歌詞

  (1)跟隨老師的節奏學念歌詞

  (2)重點練習了XXX和XXX的節奏型,可以引導幼兒用拍手、拍腿或拍身體的其他部位來表現這兩個節奏型。

  3、學習歌曲《夏》

  在旋律的伴奏下唱出歌曲《夏》,鼓勵幼兒邊拍出歌曲的節奏邊演唱歌曲

  三、結束放鬆遊戲《下雨啦》

  在有雨聲的音樂中參與音樂活動,體驗即興舞蹈的快樂與奔放。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藉助手指遊戲熟悉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2、能大膽地為歌曲創編動作及仿編歌詞。

  3、體驗與同伴互動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小鳥指偶兩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並練聲

  師:美麗的春天來了,瞧,一隻小小鳥飛來了(出示指偶)提問:小鳥是怎麼叫的?小小鳥還會邊叫邊唱歌呢。仔細聽!教師範唱將歌曲中的第三句旋律配上“嘰嘰喳喳”唱出來。師:好聽嗎?我們也來和小鳥一起唱一唱。練聲3個音階

  2、藉助手偶表演熟悉記憶歌詞

  (1)師:小小鳥美妙的歌聲又引來了另一隻小小鳥,現在有幾隻了?兩隻小小鳥見了面會發生什麼事呢?請你們仔細看,認真聽。教師邊演示指偶邊有節奏地念歌詞。

  (2)提問:兩隻小小鳥見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先怎麼樣?然後呢?接下來呢?最後呢?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現在請你們看著兩隻小小鳥也來說一說他們的故事。

  3、學唱新歌

  (1)教師範唱。

  (2)跟著鋼琴也來學一學。

  (3)提問:兩隻小小鳥見面了,心裡怎麼樣?(高興、快樂)我們一起用高興快樂的聲音再來唱一唱。

  (4)邊唱歌邊表演手指遊戲,進一步熟悉歌曲。

  (5)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兩隻小小鳥?瞧!我這兒就有一隻小小鳥,我是用什麼變出來的?(手指)還有一隻小小鳥怎麼變?兩隻小小鳥見面點點頭可以怎麼做?親一親呢?誰來做碰一碰。飛走了。

  (6)幼兒邊玩手指遊戲邊學唱。

  (7)兩兩結伴邊玩手指遊戲邊歌唱。

  (8)請一對幼兒到前面表演,其餘幼兒演唱歌曲。

  4、創編歌曲

  (1)創編身體動作

  (2)幼兒邊歌唱邊用身體動作表演,提醒幼兒在前奏處找到朋友。

  (3)針對表演進行評價,並鼓勵幼兒換一個朋友再來表演一次。

  (4)仿編歌詞。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演,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2、在課件的提示下,感受樂曲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並理解樂曲ABC的結構特徵。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4、透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動畫課件、貓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透過動畫演示,啟發幼兒討論並大膽表演不同的形象。

  1、(畫面一:小魚們在歡快地游來游去。)

  師:小電腦把我們帶到了哪裡?你看到了小魚是怎麼遊的?

  2、那我們就來學一學快樂的小魚吧!師:小魚們!幼:哎!

  師和幼兒一起表演快樂的小魚形象。提示、鼓勵同伴間的相互學習。

  3、小魚們在一起真快樂呀!聽!誰來了?

  (放貓的音樂)它到小河邊想幹什麼?瞧,小貓真的來了。

  (畫面二:小貓扛著魚竿)小貓會怎麼釣魚呢?

  啟發幼兒大膽表現小貓甩魚竿的動作。

  二、聽辨樂曲,瞭解樂曲的內容及結構。

  1、小電腦裡有兩段音樂,講的就是小魚和小貓的故事,請你們仔細聽,哪一段講的是小魚?哪一段講的是小貓?

  2、老師:我們來聽一聽,小貓甩了幾次魚杆?(欣賞小貓的音樂,聽辯樂句)

  3、我們來學一學。

  4、嘗試用兩個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兩段不同的音樂。(圖譜是否先提示一下)

  (啟發幼兒從速度、力度來表現)

  5、透過多媒體課件,瞭解音樂內容。

  A:小魚和小貓之間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我們接著看。

  B:幼兒欣賞課件三。

  C:提問:小貓怎麼會掉到河裡?師和幼兒分別扮演小貓和小魚,表演齊心協力把小貓拉下河。(跟著節拍)

  D:哦,這原來是一個小魚釣貓的故事,我們完整地聽一聽,什麼時候音樂裡講小魚們齊心協力把小貓拉下了河?(完整欣賞樂曲)

  E: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魚和小貓,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表演一次。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是透過幼兒扶臺閉眼的狀態下傾聽故事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專注的、清楚的聽故事。並經過一問一答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接著我用視屏影象《小貓釣魚》的影象展現給幼兒,在次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力,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在幼兒嘗試用生動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環,有四分之一的幼兒能連續生動的講故事,小部分幼兒還是不敢講,我想我對幼兒的啟發、鼓勵方面可能還需加強吧。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5

  活動由來

  班裡一名幼兒從家帶來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對栗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教學進度,“銅碰鐘”是幼兒要學習和認識的樂器,因此預想把這二者結合起來。《細則》中提出:“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依據這一目標,我設計了“好聽的叮叮”的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聽辨特定聲音“叮叮”,感知曲式。

  2、認識銅碰鐘。

  3、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認識栗子、三角鐵和圓舞板。

  2、物質準備:音樂、小魔棒、魔袋;三角鐵、圓舞板各一個;銅碰鐘、托盤、栗子若干。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透過樂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難點:引導幼兒探索銅碰鐘的外形、音色和材質。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聽音樂《慢慢走》,跟老師做動作。

  2、感知“叮叮”。

  (1)做遊戲:出示魔棒,跟著魔棒一起說“叮叮”,指身體的各個部位。

  (2)聽“叮叮”的音樂,在音樂“叮叮”的時候,引導幼兒拍身體的不同的地方。

  A段:“叮叮”——拍奏肢體。

  B段:扭動身體。

  3、認識樂器銅碰鐘,並用樂器來感知曲式。

  (1)出示魔袋:裡面放有三角鐵、圓舞板、銅碰鐘。

  (2)教師分別敲響這i種樂器,請幼兒閉上眼睛聽,根據樂器的音色猜是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

  (3)幼兒分別說出三角鐵、圓舞板兩種樂器的名稱、材質、演奏方法。

  ①認識銅碰鐘:介紹樂器的名稱——銅碰鐘。

  ②傾聽和分辨三角鐵和銅碰鐘的音色——都發出“叮叮”的聲音。

  ③探索銅碰鐘的材質——木質和銅質。

  ④探索銅碰鐘的演奏方法——可以變換各種造型。

  (4)用樂器來感知“叮叮”和曲式。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學習用連貫和跳躍的唱法演唱歌曲。

  2.能根據歌詞內容用自己喜歡的動作進行表演。

  3.感知春天的美好,並在歌唱活動中初步表現“春天真好”的情緒。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匯入活動。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有哪些植物和動物?

  師:春天真美麗,有漂亮的小花,綠綠的柳樹,蝴蝶和蜜蜂也飛來了,春天真熱鬧。

  二、組織幼兒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

  1.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叫《春天》,請你們認真聽一聽?

  2.播放歌曲,幼兒欣賞。

  3.師:這首歌曲好聽嗎?你們都聽到了什麼呢?

  三、創編動作,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用喜歡的動作進行表演。

  1.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大膽創編。

  2.根據創編的動作,組織幼兒進行歌曲表演。

  3.請幼兒戴上頭飾,進行歌曲表演。

  活動反思:

  在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礎上,我透過請幼兒回憶歌詞內容,並出示相關圖片的方式,幫助他們更好的瞭解、記憶。因為內容都很形象、貼近幼兒生活,所以他們很快就記憶了。在幼兒看圖譜念歌詞時,我引導他們按節奏邊拍手邊念,並重點指導了跳躍部分的念,因此幼兒不但能很快的學會演唱,且演唱時能將跳躍部分表現出來。情緒方面,我則用言語進行提示,讓他們露出微笑,開心地演唱。為了使幼兒能更好地掌握兒歌,在最後的表演環節,我製作了歌曲中的花、柳樹、蝴蝶、蜜蜂、小白兔等胸飾進行表演,這一環節中師幼和幼幼之間的互動體現的很好,幼兒能愉快的和老師一起進行表演,同伴之間也能互換胸飾進行表演。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有表情的表現歌曲的詼諧、幽默的情趣。

  2、嘗試將兒歌和歌曲旋律進行匹配,主動學唱歌曲。

  3、能自由結伴分角色表演,積極、愉快參加音樂活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學唱歌曲,有表情的表現歌曲的詼諧、幽默的情趣。

  嘗試將兒歌和歌曲旋律進行匹配,能自由結伴分角色表演

  解決方法:

  講解法、示範法、遊戲法。

  活動準備:

  1、《小狗抬轎》的樂曲,配套磁帶。

  2、幼兒已學會兒歌《小狗抬轎》。

  3、名樂《喜洋洋》。

  4、老虎、小狗的頭飾若干,扇子,以及用椅子佈置成的花轎。

  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喜洋洋》,引入課題。

  師:今天的天氣真好,森林的小動物都非常開心的做遊戲、跳舞、打鼓、吹樂器、打鼓、扭秧歌。我們也一起加入他們吧!

  小朋友跟隨音樂的節奏自由的跳起歡快的舞蹈動作。

  (讓幼兒欣賞喜慶的民族音樂,自由地用形體動作表現抬花轎、吹喇叭、打鼓等動作,表現喜慶、熱鬧氣氛,活躍了氣氛。這種自由發揮的方式,旨在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錶演的興趣。為下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師:聽,誰來啦!(鋼琴深沉有力的音樂響起)

  幼兒想象回答。

  幼:獅子、老虎、大灰狼…….

  (教師出示老虎圖片。)

  師:奧,是森林之王老虎來啦!它這時候出來幹什麼呢?(幼兒猜測回答)

  師:原來它想到山坡上玩,可它又不想自己走,於是它大吼一聲:“快來幫我抬轎!”小朋友你們猜一猜誰會來幫它抬轎子?

  幼兒一起回答:小狗。

  (因為有了先前學兒歌作為鋪墊,幼兒們肯定都能想到是小狗)

  二、嘗試兒歌和歌曲旋律匹配。

  1、回憶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是小狗啦,是小狗來抬轎。上次我們學過一首《小狗抬轎》的兒歌對嗎,小朋友們還記得是嗎,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念一唸吧!唸的時候可要有節奏的打拍子。

  2、欣賞《小狗抬轎》的樂曲,熟悉樂曲旋律。

  師:你們說的真棒,接著老師再請大家欣賞一首曲子也叫《小狗抬轎》。

  教師請幼兒認真聽清樂曲的節奏型。

  3、幼兒聆聽樂曲,並按照節奏打拍子,進一步熟悉樂曲與節奏。

  師:好聽嗎?誰會跟著音樂的節奏拍手?

  幼兒邊拍手打節奏,邊熟悉樂曲的節奏。

  4、鼓勵幼兒隨音樂有節奏、輕聲地朗誦兒歌,自然地將兒歌與歌曲旋律進行匹配。

  師:小朋友,你們會將學過的兒歌小狗抬轎加入到這首曲子裡來唸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層層引導,層層遞進,讓幼兒自己熟悉旋律後拍出節奏,表演給大家看,老師加以適當的指點,再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交往環境中,幼兒會有一種成就感,對以後的活動更加有興趣,也就更容易掌握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了。在幼兒熟悉了兒歌和樂曲的節奏以後,再鼓勵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輕聲地朗讀兒歌,幼兒就會很自然地將兒歌與旋律匹配起來。)

  三、幼兒隨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1、聽音樂,幼兒輕聲哼唱歌曲,注意歌詞與樂曲旋律的匹配。

  師:來,我們跟著音樂把它唱出來好嗎?(教師大聲點,幼兒可以輕聲哼唱。)

  2、幼兒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情趣。

  (1)分析第一段後半部分。

  提問:小狗不小心摔了一跤,又被老虎狠狠踢了一腳,它有什麼感覺

  幼兒:疼。

  提問:應該用什麼動作表現出來?(請幼兒來進行表現小狗的表情和動作)

  (2)分析第二段歌曲後半部分。

  提問:小狗被老虎踢了一腳,其他夥伴看到應該很生氣,他們想了什麼好辦法來對付它。

  幼兒:向上拋。

  提問:老虎又非常的重,怎麼樣把老虎拋起來?

  幼兒:用力拋。

  (請幼兒邊唱邊模仿出拋老虎的動作)

  (3)老虎欺負了小狗後又被小狗們懲罰後的樣子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講出老虎滑稽可笑的樣子。

  (4)富有表情地進行演唱,

  啟發幼兒用不同姿態來表現老虎摔倒時滑稽可笑的樣子。

  (這一系列的活動是為下面能生動地進行歌曲表演做準備的。)

  4、遊戲《小狗抬轎》

  師:光是唱還不能完全表達出這麼有趣的事情來,我們再一起玩這個《小狗抬轎》的遊戲,邊唱邊玩,那會更有趣。這裡面有抬轎子的小狗,有威風凜凜的老虎,誰願意來扮演他們?

  (1)集體自由選擇遊戲角色進行表演。

  (2)請個別幼兒進行表演。

  師:抬花轎的八隻小狗要抓住轎子抬起,身體要上下晃動走起來,扮演老虎的要坐在椅子上,手搖扇子,頭晃動起來,很舒服的樣子。

  遊戲可進行3到4次,幼兒們輪流組合,交換頭飾。每一輪玩好後,進行互相評價。

  (3)老師參與表演,激起幼兒表演的興趣。

  重點指導小狗抬轎子的樣子,老虎踢一腳的樣子,小狗齊心協力摔老虎的樣子和老虎跌在地上滑稽的樣子,這樣就可以儘量使幼兒表現出歌曲幽默的情趣來了。

  (不同的表演形式,老師的參與,以及自由組合表演,更體現出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

  5、結束部分

  師:你們喜歡玩這個遊戲嗎?下面我們一起抬著大花轎到外面去轉一轉、玩一玩吧!(音樂起,幼兒跟隨節奏抬起花轎到室外進行表演。)

  6、活動延伸:

  將老虎和小狗的頭飾放在活動區域內,供幼兒自由結伴進行音樂遊戲活動。

  活動反思:

  該活動在設計、組織上均符合本班級的幼兒發展情況,體現了以下特點:

  1、以音樂為主線,把節奏、語言、肢體動作、遊戲貫穿於整個音樂活動中。突破了傳統音樂教育的模式。整個活動均以《小狗抬轎》音樂旋律為主線,創設動態的情景,把有挑戰性的活動練習設置於有趣的遊戲情景中,使幼兒主動參與,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表現出自主學習、勇於挑戰的精神。

  2、音樂活動遊戲化,設定環節緊湊、層層遞進,巧破難點。

  每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形成鮮明的個性。為了讓幼兒嘗試將兒歌與旋律進行匹配,用了不同的方式,如大小聲唱,分角色演唱,加深幼兒的對歌曲旋律的理解。

  3、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自主性和有效性,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

  在組織活動中,幼兒始終處在輕鬆、活躍、互動的氛圍中,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有效地完成了預設目標。教學活動與孩子的發展水平、經驗、能力等相結合,使孩子真正的獲得滿足和成功,充分體現了幼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從而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

  當然,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其中有一些細節欠缺考慮:剛開始讓幼兒學著把歌詞和旋律進行匹配時,樂曲節奏稍快一點,幼兒有些跟不上,經過調整後這種情況就不復存在了;在欣賞樂曲時不應拍手打節奏,影響幼兒對節奏的感知和把握。以後一定會考慮全面。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情景表演於歌曲,理解歌曲內容,知道不講衛生的人是不受歡迎的。

  2、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大膽地用動作來進行表演。

  3、初步學習創編演唱並表演。

  4、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動物的頭飾(小羊、小兔等)

  (2)歌曲FLASH、中班幼兒的情境表演

  活動過程:

  一、認識豬小弟

  1、今天我們這來了一位下動物要和小朋友們交朋友做遊戲呢。這個小朋友長得肥頭大耳,胖乎乎的,吃飽就睡,走起路來搖著小尾巴,嘴裡唱著“哼哼”調,誰呀?

  (小豬)

  ——這隻小豬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豬小弟”

  2、瞧,他來了——(看FLASH)

  3、你們看,這豬小弟長得怎麼樣?

  咦,他這是要去哪啊?去幹什麼呢?原來他想去找朋友玩啊,那他會找誰呢?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4、幼兒猜測討論。

  二、欣賞歌曲情境表演,初步理解歌曲內容。

  1、欣賞第一段情境表演。

  ——剛才豬小弟去找誰做遊戲?小羊有和豬小弟做遊戲嗎?小羊是怎麼說的呢?為什麼這麼說呢?

  2、引導幼兒一起學學小羊說:哎呀呀,你的身上都是泥,快去洗洗吧。

  3、豬小弟還會去找誰做遊戲呢?

  小動物們會怎麼說呢?

  4、欣賞情境表演第二段。

  提問:豬小弟去找誰?

  小兔有沒有和他玩?小兔是怎麼說的?

  5、引導幼兒學習小兔的話,要做出厭惡的表情。

  三、學唱並進行表演。

  1、帶領全體有人當小羊,請中班情境表演的幼兒當豬小弟,進行情境表演,初步學習演唱歌曲。

  2、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演唱,一人當小兔一人當豬小弟進行表演。

  四、創編。

  1、豬小弟還會去找誰玩呢?

  小動物會怎麼說呢?(全班幼兒一起說)感受歌曲中重複的特點。

  2、全班幼兒一起邊表演邊演唱。

  3、沒有人和豬小弟玩,怎麼辦?(去洗澡)

  4、帶豬小弟去洗澡。聽音樂,做洗澡的動作。

  5、FLASH演示乾淨的豬小弟:洗完澡啦,豬小弟變得怎麼樣?

  引導幼兒討論:這時豬小弟去找朋友玩,朋友們會怎麼說呢?會和豬小弟玩嗎?

  6、欣賞歌曲最後一段。

  7、師小結:乾淨的寶寶人人愛,要講衛生、愛清潔。

  五、結束部分。

  和乾淨的豬小弟一起做遊戲。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表現出一家人互相熱愛的情感,喜歡自己幸福的家。

  2、初步體驗一字多音歌曲的優美。

  3、學習浮點音符的唱法。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熟悉歌曲,準備音樂CD或磁帶。

  2、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家。

  活動過程

  1、教師彈奏《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音樂,小朋友拍手入室。坐半圓形。

  2、小朋友集體表演律動:

  (1)《嘴巴》;

  (2)《我愛我的小動物》。

  3、小朋友練聲《小雞叫,小鴨叫、小貓叫》。

  4、小朋友欣賞新歌,並理解歌詞內容。教師提問:

  (1)歌曲裡唱了一些什麼?

  (2)你的家是什麼樣子的啊?

  5、教師帶下朋友學習新歌。

  (1)教師先範唱歌曲一次。

  (2)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練習歌曲數次。

  (3)兩位老師分別扮演成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在情景中聯唱歌曲。

  6、教師小結本活動情況。

  活動反思

  “幼兒藝術領域學習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讓一個活動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不僅僅侷限於會唱一首歌,會做一個動作,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斟酌的。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彙:拿、唱、抬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音。

  3、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表演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⑴教師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⑵教師:“剛才你們看到老師在幹什麼?”)⑶教師邊動作過示範朗讀兒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容。

  ⑴教師:“剛才老師在漱口,還唸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提問兒歌的名稱,練習發漱的音。

  ⑶幼兒再次觀看並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⑷提問:

  a、“教師手裡拿著什麼?”

  b、“喝口什麼?”

  c、“然後頭怎樣,嘴怎樣?”。

  d、“水吐出來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

  3、集體學念兒歌:

  1、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幼兒每人一隻小花茶杯,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4、結束: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讓幼兒知道要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飯後漱口,並對兒歌及時進行鞏固。

  兒歌: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頭,閉著嘴

  咕嚕咕嚕吐出水

  課後反思:

  一、活動的價值:

  漱口的重要性:飯後漱口雖是生活小事,但它關係到孩子今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確立,一旦養成將終身受用。因此,設計今天的活動是有價值的,體現了健康教育活動迴歸生活的理念。

  今天孩子在活動之前表現出來的漱口能力:

  1、沒有漱口的習慣:很多孩子不自覺,吃好午飯就想去玩,在成人提醒下才馬馬虎虎進行;

  2、不會漱口的正確方法:在漱口過程中,常常會沒有經過口腔清潔的環節,直接將水吐出來;或將漱口水嚥下去;因此有必要對小班幼兒進行一次集體性的生活教育活動。

  二、活動過程中的現場反思:

  1、對目標達成的反思目標一的達成較好。整個活動給孩子創設一個能讓他們親自去感知、去操作、去體驗的環境。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讓幼兒自主體驗和自主探究,從而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並學會了正確的漱口方法。

  目標二: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不能透過今天一個活動達成,而需要他們的老師,家長持之以恆地去引導與培養,作為保健老師,我也會經常性地關注幼兒的牙齒健康狀況,透過檢查等方式介入並指導。因此在後續活動中我還將進一步把生活課堂和家庭生活有效連結,形成了教育合力,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孩子自覺的行動。

  2、對教學策略的反思:

  (1)透過兒歌的形式形象地幫助幼兒梳理了漱口的方法,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在這個環節中,教學目標一得到了真正的落實,兒童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2)透過遊戲化教學形式為幼兒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情景,化解了學習的難點。

  像“吃芝麻糖、漱口”的環節,就源於孩子們經歷過的、熟悉的事情,是在孩子自身生活體驗上的一種學習和反思。

  “用鏡子觀察自己和別的小朋友的牙齒”環節,是讓幼兒進行自主體驗和自主探究;“課件的引出”引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的興趣,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自由討論解決,也使小班幼兒的學習更有趣。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1

  遊戲目標:

  1、感受並表現音樂變化的速度和力度。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雪花飛舞。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遊戲準備:

  1、人手兩條白色紙條,音樂磁帶。

  2、扮掃雪爺爺的道具,如帽子、掃帚等。

  遊戲規則:

  1、第一段歌曲時,幼兒扮演小雪花,在教師的伴唱下在天空飛舞,聽到最後一句時在原地輕輕蹲下。

  2、教師扮演掃雪爺爺,在第二段歌曲的伴唱下雙手握掃帚邊走邊掃,被掃到(碰到)的雪花(幼兒)立即輕輕移到場地中央,唱完最後一句,"小雪花"全部集中在一起。

  3、教師在琴上刮奏,表示大風來了;"小雪花"四散飛舞,表示被吹散了。

  4、嘗試由幼兒扮演掃雪爺爺,教師與其他幼兒扮演小雪花,遊戲再次進行。

  簡譜:

  掃雪簡譜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音樂《紅星歌》,學會區別雄壯有力與緩慢抒情的音樂性質,初步認識三段體音樂,並會用動作表現。

  2.透過音樂進一步激發幼兒熱愛黨的情感。

  3.透過找朋友做動作,提高幼兒之間的交往能力。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欣賞過“進行曲”、“搖籃曲”等性質的音樂。

  2.事先給幼兒講故事《閃閃的紅星》,並介紹一些革命領袖的情況和事蹟。

  3.卡片兩張,分別畫有★和波浪線的圖形。

  活動過程:

  1.介紹音樂。“上次小朋友聽了《閃閃的紅星》這個故事,今天老師請小朋友聽一首音樂,講的也是這個故事。名字叫做《紅星歌》。

  2.傾聽音樂,啟發幼兒初步學習分辨三段體音樂,並能試著體會三段音樂之間的不同音樂性質。“剛才小朋友聽了《紅星歌》這首樂曲,誰能說出音樂中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前面和後面一樣,中間不一樣)“這段音樂有幾段?每一段都說了什麼事情?是怎麼樣的?”

  3.選擇不同圖形來表示不同樂段。“老師這裡有兩張圖,一張是“★”,一張是波浪線,每張圖代表一段音樂。請小朋友想一想,哪副圖表示哪一段音樂?“

  4.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樂段與音樂性質。“剛才小朋友聽音樂說了很多紅軍叔叔打仗的事。你會不會用動作表現這首音樂呢?請你用好看的動作隨音樂做一做。”

  5.小結。“今天我們聽了《紅星歌》這首音樂,知道這首音樂有三段,下次,老師請小朋友用樂器為這首音樂伴奏。

  活動反思:

  這次《紅星歌》整個活動設計條理較清楚,圖譜設計適合歌曲內容,選擇的樂器適合歌曲的風格。活動中每個環節有層層遞進,特別是最後環節讓幼兒交換樂器、請部分幼兒演唱歌曲,把活動推向**使整個活動有提升。活動中幼兒和老師配合默契,幼兒識譜能力強,活動積極氣氛活躍。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活動中獲得快樂,並能情緒愉快的參加音樂活動,願意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大膽的想象,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現幾種不同動物的特徵,模仿這些動物走路。

  3、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遊戲。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PPT、小雞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

  1、律動《小鴨小雞》

  二、匯入

  1、今天小雞要過生日了,它請了幾位動物朋友來它家玩,看看有幾位小動物?(出示四個小椅子)

  2、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呢?

  三、感知理解

  1、第一位動物朋友是誰?(直接出示)小兔是怎麼走路的?感知歌詞:“小兔子走路,跳跳跳跳跳”。

  2、聽聽第二位動物朋友是誰?(播放小鴨的叫聲)小鴨怎麼走路的?;請寶寶來學學小鴨走路。感知歌詞。

  3、來的第三位動物朋友是誰呢?(出示烏龜貝殼圖片)小烏龜怎麼走路啊?

  4、猜猜最後一位朋友是誰呢?“有個小動物,長著小鬍子,說起話來喵喵叫,老鼠見了就逃跑。”(出示小貓圖片。)小貓怎麼走路?一起來學學。

  5、今天這幾位動物朋友還為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來聽聽。完整欣賞歌曲。

  6、提問:寶寶聽到歌裡唱了什麼?

  四、學唱、表演

  1、再次完整歌曲。

  提問:寶寶聽到什麼小動物在走路?

  小兔是怎麼走路的?依次提問其他動物。

  (出示相應的圖譜)

  教學反思:

  1、這次活動根據幼兒對小物們那種特別喜愛,喜歡模仿它們走路的一些動作來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幼兒的發展經驗水平以及學習特點,透過音樂活中的唱與跳,使幼兒語言上的表述與動作協調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增強了幼兒表演的自信與慾望。特別是最後一個遊戲環節,到結束,小朋友還玩得意猶未盡。這樣為後面的延伸環節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小班幼兒因為生活經驗少,所以對創編動作有了一定的難度,如果能讓家長配合,提前帶小朋友多觀察一些小動物走、跑的樣子。或者做些有更多小動物走、跑的課件,相信這節課就上得更加豐富生動了。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內容,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抱娃娃的動作。

  2.藉助情境表演、遊戲、記憶歌詞內容。

  3.在結伴遊戲時,願意與同伴交換進行抱娃娃表演。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玩過娃娃家遊戲,有抱娃娃的經驗。

  2.布娃娃若干(幼兒人數的一半)。

  3.教學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幼兒遷移抱娃娃的經驗。

  今天我把苗苗家的娃娃帶來了,你們看看她長什麼樣?她穿什麼樣的衣裳?

  教師反饋幼兒動作,引導幼兒抱娃娃可加入身體動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2.學唱歌曲。

  (1)欣賞教師演唱歌曲。

  教師扮演“媽媽”的角色,抱著“娃娃”清唱,引導幼兒初步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的興趣。

  教師:老師為娃娃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歌曲裡的“小娃娃”長得什麼樣?(出示相關圖片,用歌詞幫助幼兒總結回答。)

  (2)幼兒看圖學唱歌曲兩到三遍。

  教師:這首歌曲好聽嗎?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3)教師邊唱歌曲邊做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歌曲的內容。

  教師:你們想跟小娃娃一起玩一玩嗎?瞧,老師是怎麼跟她玩的?

  3.幼兒學玩遊戲。

  (1)教師出示一個“娃娃”,邊唱歌邊示範遊戲的玩法,唱到最後一句時,將“娃娃”送給另一幼兒,並與該幼兒交換位置。

  (2)在教師指導下,一幼兒扮演“媽媽”,手抱“娃娃”,學習邊做動作邊唱歌,教師提醒幼兒注意交換的規則。

  教師:唱完最後一句幹什麼呀?“娃娃”送給朋友後做什麼?

  (3)請一位幼兒當“媽媽”,再次表演。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進一步明確遊戲的規則。

  (4)幼兒完整地做遊戲。

  出示四個“娃娃”,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做遊戲。教師在結束時放慢速度,提示找到朋友,送給他“娃娃”。增加間奏,讓幼兒接著做遊戲3-4遍。

  活動延伸:

  在娃娃家遊戲中唱這首歌給娃娃聽。

  增加“娃娃”數量,集體遊戲2-3遍。

  活動延伸:

  在娃娃家遊戲中唱這首歌給娃娃聽。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2.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創編合適的歌表演動作。

  3.增強愛媽媽、關心媽媽的情感。

  4.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教學準備:

  1.音樂磁帶一盒。

  2.請一位配班老師做好情景表演的準備。

  3.簡單的場景佈置(小桌一張、上面放一隻茶杯,小椅子一張)

  教學過程:

  一、提問匯入活動:

  師:媽媽工作了一天,辛苦嗎?回到家,我們應該怎樣關心、照顧媽媽?(引導幼兒大膽地談一談怎樣關心、照顧媽媽。)

  二、學習歌曲:

  1.欣賞影片。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麼關心她媽媽的。(播放影片)她做了什麼事?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用歌詞來小結。

  2.教師範唱。

  師: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好媽媽》。現在聽老師來唱一唱。

  3.幼兒輕聲跟唱。

  師:請你們輕輕跟著老師來唱一唱,老師想聽聽小朋友好聽的聲音。

  4.完整學唱歌曲。

  師:小朋友來自己唱一唱。

  三、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大膽學習創編動作,並請創編好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表演。

  師:請你聽著音樂想一想可以做什麼動作。(邊放音樂邊想動作)請一個小朋友來和老師表演。老師扮媽媽,小朋友做孩子。

  2.幼兒做孩子,老師扮媽媽,邊唱邊表演。

  3.請一半幼兒扮做媽媽,一半幼兒扮做孩子,邊唱邊表演。

  教學反思:

  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透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透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百科:"媽媽"(拼音mā mā)是母親的口語。"媽"從造字上看,媽是形聲字,從女,馬聲。本義是稱呼母親,重讀仍為原義。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廣雅·釋親》:媽,母也。《康熙字典》"俗讀若馬,平聲。稱母曰媽。"在歷史長河中,"媽媽"這個詞的含義經過變化,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媽媽"不是外來詞,人類的各種語言中,MAMA的發音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因為這是人學會的第一個音節。在上古漢語中"母"發ma音。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學習用蠟光紙、毛線裝飾傘面,培養手工製作的興趣。

  2.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下雨;

  2.大果凍盒人手一個(貼好雙面膠);

  3.彩色蠟光紙若干(部分畫上圖案)、各色毛線若干;

  4.鉛絲做的傘柄人手一個(繞好即時貼);

  5.剪刀、鉛筆各人手一份;

  6.範例花傘一把;

  7.影片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匯入(在“下雨”的場景中)

  師:小朋友,你們看下雨了,我們一起來唱《大雨小雨》吧。

  (師幼齊唱)

  二、回憶所見到的傘的樣子。

  師:誰來說說你見過的傘是什麼樣子的。

  (幼答)

  三、出示“小花傘”引起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玩具的興趣。

  1.師:這兒有把小花傘,你們猜它是用什麼做的?

  傘上的花紋和圖案是用什麼裝飾的?

  2.開啟影片展示臺,引導幼兒觀察蠟光紙和毛線不同的用法。

  四、引導探索不同的裝飾方法,並請部分幼兒在影片展示臺上示範。

  五、幼兒操作,教師交代操作要求。

  六、在“下雨”的場景中互相欣賞“小花傘”,教師把幼兒作品掛在“雨滴”中展示。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欣賞用他們的作品佈置的教室環境,互相評價,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說唱結合的演唱方式。

  2、體驗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幸福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學會演唱歌曲。

  難點:讓幼兒學著體會愛,進而學著表達愛。

  活動準備:

  1、《親親熱熱在一起》歌曲、伴奏CD,電子琴。

  2、邀請部分幼兒的爸爸媽媽參與活動。

  3、一頂男士帽子,一塊女士頭巾,一個兔耳朵髮卡。

  4、相機一部。

  5、區角創設“娃娃家”。

  活動過程:

  一、猜聲音引入課題,交代歌曲名稱。

  1、播放門鈴聲,讓幼兒猜一猜是什麼聲音?什麼時候最想聽到這種聲音?知道爸爸媽媽回來了,你的心裡高興嗎?表演爸爸媽媽回家後高興的樣子。

  2、老師把剛才小朋友的表演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歌名就叫《親親熱熱在一起》。

  3、親親熱熱什麼意思?讓幼兒表演親親熱熱的樣子。

  二、感知說唱結合,理解歌詞內容。

  1、放錄音,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歌曲。

  提問:歌曲裡都有誰?

  你最喜歡裡面的哪一句?(讓幼兒知道這首歌中有唱得部分有說的部分,是說唱結合的曲子)

  2、教師範唱,突出說唱結合部分。

  3、讓幼兒加上自己的情感表演說唱結合的部分。

  4、幼兒和家長一起聽歌曲在娃娃家完整表演歌曲內容。

  5、請三個小朋友分別帶上帽子做爸爸,帶上頭巾當媽媽,帶上髮卡當寶寶,隨歌曲表演,全體小朋友一起完成說唱結合部分。

  6、表演反覆進行,提醒幼兒重點學說富有韻律感的唸白,逐步提高要求讓在唸白處表現出激動、快樂的情緒。

  三、掌握歌曲旋律,學會演唱歌曲。

  1、唱一二段。

  ⑴跟歌曲活動身體部位進行演唱。(拍手、拍肩、扭屁股、跳一跳)

  ⑵跟琴唱,唱到“叮咚叮咚時”就在小朋友鼻子上做按門鈴狀。

  ⑶跟伴奏帶唱,到唸白部分三個小朋友圍成一組,到唱“媽媽回來了”“爸爸回來了”時三人互相擁抱蹦跳做親親熱熱的樣子。

  2、唱第三段並自由創編動作。

  3、三段連起來一起邊唱邊表演。

  四、進行歌曲改編,提升情感體驗。

  1、教師彈琴幼兒唱歌。教師看幼兒演唱歌曲的熟悉程度,適當加快唸白部分的節奏,以表達期盼的急切心情。

  2、創編歌詞:如"我和媽媽在家裡,總想外婆來敲門","我和外婆在家裡,總想外公來敲門”等等。讓幼兒能唱出家裡其他人的名稱和表達對他們的情感。

  3、隨伴奏音樂完整自由演唱、表演歌曲,到唸白的部分還是三人組合在一起,並拍照留念。

  五、活動結束

  大家在一起親親熱熱的樣子好美,我們一起到戶外拍照吧。

  活動延伸:

  1、回家和家人一起表演、創編,拍照。

  2、將老師課上拍的照片和家長拍的照片張貼在“親密一家人”主題牆上。

  設計反思:

  小班孩子年齡小,為了更好的讓孩子區分歌曲中“說”“唱”部分的區別,我多次利用表演的方式,將說的部分重點突出出來。提醒幼兒重點學說富有韻律感的說唱結合部分,逐步提高要求讓在說唱結合部分表現出激動、快樂的情緒。

  整個過程考慮到小班的孩子以感性經驗為主,設計活動時讓幼兒從猜——聽——唱——改編,一步一步從易到難。在演唱的過程中從跟CD——跟琴——跟伴奏逐步深入,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歌曲,完成創編。

  本節活動我設計的環節多,可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改編歌詞環節完成不了,可以放到下次活動中完成。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傾聽形象鮮明的音樂,試著在音樂的情境中用動作表現大和小。

  2、感受與熊一同遊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主題背景:"熊的故事"。對部分較常見的動物已有些初淺的瞭解。

  2、材料準備和環境創設:

  音樂三段:音樂1——力度漸強,音高上行,表現"變大"的音樂。

  音樂2——低沉、緩慢,表現熊睡覺的音樂。

  音樂3——熊的遊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多媒體課件。有一位教師扮演熊。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看見什麼

  出示螞蟻、森林背景,想想講講:"這團咖啡色的東西會是什麼?"(引發幼兒大膽想象。)

  二、情景想象——它變大了

  幼兒隨"螞蟻"一起向前爬去,隨後出現力度漸強,音高上行,表現"變大"的音樂。

  傾聽想象:"它變得怎樣了?"(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變大"的過程)

  三、感受表現——它是誰

  引導觀察媒體畫面,想象討論:"它是誰?"

  感受低沉、緩慢、表現熊睡覺的音樂,討論:"誰在睡覺?"(幼兒想象大大的動物睡覺時的動作姿態,自由地隨音樂用肢體表現。)

  四、情感交流——大熊醒來吧

  出現"熊",鼓勵幼兒用語言喚醒熊。

  熊的遊戲:幼兒與熊一起隨著音樂的節拍快樂地舞蹈,當音樂停止時,幼兒立即扮"石頭人",音樂響起,幼兒與熊再次舞蹈。音樂不規則地停頓,遊戲反覆進行。

  活動反思:

  音樂活動《大熊山》節奏性較強,根據故事情節發揮幼兒想象力,讓孩子在遊戲中鍛鍊語言的表達能力。孩子們都喜歡玩遊戲,音樂遊戲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情節,而且充滿了趣味性,並且給了孩子音樂的享受。《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彼此建立友誼,可以在提高幼兒模仿動作的同時,使幼兒體驗到集體遊戲的快樂。

  小班音樂欣賞課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音樂的強弱,表現出西瓜逐漸長圓長大。

  2、傾聽音樂,能在音樂的“咚”處,做出“轉圈”的動作,體驗挑西瓜遊戲的樂趣。

  3、在遊戲活動時,能控制自己的動作,不與別人碰撞。

  活動準備:

  音樂、老爺爺角色扮演。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活動。

  1、提問:西瓜長什麼樣子?小結:西瓜長的圓圓的、大大的。

  二、傾聽A段音樂,感知西瓜長圓長大

  1、傾聽音樂,教師示範西瓜長圓長大。

  提問:小西瓜是怎麼長成大西瓜的呢?

  三、根據音樂的強弱,嘗試表現出西瓜逐漸長圓長大的樣子。

  1、嘗試根據音樂的強弱變化,表現西瓜逐漸長圓長大的樣子。

  2、完整隨A段音樂遊戲。

  四、隨B段音樂,熟悉“挑西瓜”的遊戲規則,能在被挑到時,做出“轉圈”的動作。

  1、傾聽B段音樂,感知音樂的有趣。

  提問:西瓜成熟了,輕輕拍一下,會有什麼聲音呢?

  2、在教師的哼唱聲中知道遊戲玩法,能在被挑到時,做出“轉圈”的動作。

  3、隨B段音樂玩挑西瓜的遊戲。(遊戲中控制自己的動作,不與別人碰撞。)

  五、完整隨音樂玩“挑西瓜”的遊戲,體驗其中的樂趣。

  提問:老爺爺來挑西瓜,會挑什麼樣的西瓜呢?

  1、師幼共同遊戲,體驗挑西瓜遊戲的樂趣。

  2、站立遊戲,嘗試表現更大更圓的西瓜。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裡給大西瓜塗色、裝飾大西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