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分子和原子的化學教案

關於分子和原子的化學教案

  一、教學章節

  第一節 分子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1) 分子的概念

  (2) 分子概念的運用

  (3) 混合物和純淨物

  2、能力目標

  透過對物質及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相互聯絡的分析推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透過對分子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和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法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1) 關於分子定義的建立以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

  (2) 透過對分子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辯證統一的思想方法。

  2、難點

  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並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3、疑點

  (1) 如何解釋“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2) 混合物與混合物有何區別?

  4、解決辦法

  聯絡生活實際,啟發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思維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相互對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觀領域,同時結合學生回憶物質在空氣和純氧氣中燃燒的不同,討論、區分混合物和純淨物,教育學生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認識問題,為以後學習打下牢固地認識基礎,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安排

  水、酒精

  量筒(200Ml)2個;碘球;試管夾;酒精燈;火柴

  六、教學步驟

  (一)分子

  [新課引入]我們進入花園或飯店附近,就會聞到花或飯菜的氣味;溼的衣服經過晾曬就會幹燥;糖塊放在水中,會逐漸消失,而水有了甜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再來看兩個演示實驗]

  1、實驗[3—1]碘的受熱和冷卻

  現象:固體碘受熱變成蒸氣,碘蒸汽遇冷又變成固體碘。

  2、100L酒精和100 L水混合在一起。

  現象:混合後,酒精和水的總體積小於200L 。

  [結論]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分子在不停運動和分子間有間隔距離。

  [板書]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分子在不停運動和分子間有間隔距離。

  [講述]在碘受熱和冷卻的過程發生物理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構成碘的碘分子沒有發生改變。例如: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水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蔗糖溶於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也沒有發生變化,他們的化學性質也沒有發生變化。

  [板書]2、在變化中,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為無力變化。

  [講述]在氧氣的化學性質中學過五個化學反應:碳與氧氣的反應,在變化過程中,碳和氧氣的分子都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二氧化碳分子,這種在變化中,分子發生了變化,不再保有原來分子特性的變化。為化學變化。

  [板書]在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為化學變化。

  [講述]那麼,如何把分子從化學角度作一個定義呢?

  [回答]+[板書]3、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講述]我們叫分子,用肉眼是不可以看得到的,人們只有透過科學儀器。比如:電子顯微鏡。把分子放大幾十萬倍,才可以觀察到分子的影象。分子是微觀的,它的質量非常小,水分子的質量大約是3*10-26g。

  [討論]那分子還可以再分嗎?

  [回答]分子可以再分是說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分子起了變化,變成了別種物質的粒子。

  但從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這一點來說分子又是不可分的整體粒子,因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了。

  [討論]物質三態相互轉化的本質:

  氣態時,分子間距離最大,液態,固態。

  [板書]4、①分子的體積很小,質量非常小。

  ②分子是不斷地運動的。

  ③分子間有一定間隔,“三態”。

  ④有些物質是由分子直接構成的。

  ⑤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二)混合物和純淨物:

  [講述]在研究任何一種物質的性質時,都必須取用純淨物,比如在研究氧氣的性質時,鐵在純氧中燃燒可以看到火星四射,光彩奪目的現象,可是在空氣中,鐵不燃燒。這就是由於空氣中約有4/5的氮氣,影響了氧氣的性質。

  什麼是純淨物,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反應,混合物裡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例如:空氣

  2、純淨物是一種物質組成的。例如:氧氣、氮氣

  [講述]我們在這裡所講的純與不純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絕對純淨的物質是沒有的。通常所指的純淨物指的是含雜質很少的具有一定純度的物質。我們只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是不純物質變為比較純的物質。

  例如:用作半導體材料的矽,就是從含矽的礦物裡製得的。經提純,矽的質量百分數可達,99,999,999,999%(11個9)這種矽叫做高純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