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班美術撕貼畫的教案設計
關於小班美術撕貼畫的教案設計
篇一:
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有製造出很多沒用的“廢品”,這其中就包括許多沒用的廢紙,如果我們能讓學生好好地利用這些廢紙,用它來創作出一件件藝術品來,那將是一件好事。這樣做,既可以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又可以體驗到一種樂趣無窮的創造過程。彩紙撕貼畫是利用廢舊掛曆、彩色畫報、廣告紙等具有自然原色的紙張做為創作材料,用手直接撕成小塊後,拼貼製成各種有趣的形象的一種創作畫,由於紙的質地不同,撕過後的輪廓形狀自然、質樸,形成不規則的邊線。其操作方法簡單、畫面裝飾性強,因此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1.學生能利用五顏六色的彩紙撕貼出一幅有趣的畫。
2.透過觀察、思考、比較、想象與討論,使學生感知繪畫與撕貼畫的畫面效果的不同。學生能在在設計中發展創新思維,在操作中發展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欣賞比較中提高審美趣味,在拼貼中瞭解撕紙方法和貼上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創造活動的樂趣。
3.透過與同學合作,增進合作意識、集體意識,體驗團隊協作成功的喜悅。並且在作業過程中養成專心、細緻和耐心的作風。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比如說是透過平時的觀察、瞭解;或是透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三年級學生基本已經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材料的效果,能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採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重點:能充分利用紙材的特性採用撕紙拼貼的方法,設計一幅有趣的撕貼畫並表現出色彩對比鮮明,形象生動飽滿的畫面。
難點:
1.在這節課中,最難處理的是色彩,在拼貼時,儘量注意大塊的顏色統一,在塊面與塊面的交接處顏色對比要強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2.撕成的紙片大小、形狀要均勻,拼貼小塊的碎片時可以用牙籤或小木棍幫助貼上。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示範匯入,激發興趣。
師:大家看看老師手裡拿的什麼呢?
生:一張紙。
師:現在請看老師手裡,(邊撕變問:)我現在在幹什麼?
生:撕
師:撕三片,我現在撕好了,擺在這裡,剛才撕了很多了,現在我調整一下位置,你們覺得像什麼呢?拿出固體膠, 塗在花瓣上,再貼好。(出示完整作品) 師:你們看一下,老師的作品和我們平時繪畫的作品有什麼不一樣呢? 生:這是老師用紙撕出來,再拼出來的,繪畫是畫出來的。
師:是的,這就是撕貼畫。因為紙能撕出另一種效果,它的邊緣線有不規則的形狀,
有時候還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一種特殊的美,所以很多藝術家也都很喜歡用撕紙的方法來創作作品(欣賞海神頭像)。除了藝術家,小朋友們也喜歡用這個方法創作作品(欣賞學生作品),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彩紙撕貼畫。
二、新授課
1、學生初試
師:現在給你一分鐘時間,每人撕一片紙,小組六位同學在黑色卡紙上互相拼一拼,
擺一擺,你能拼出什麼圖形?(教師巡視,組織紀律)
(評2組)
師:這是哪一組的作品,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你們組拼的是什麼?(組員介紹)。 師:老師發現31班的動手能力真強,不光撕的好,拼的也好,那你想不想做的更
好呢?
生:想
2、師:要想做的更好,我們是需要方法的,首先我們要構思(板書),
就是你想要做什麼東西,一定要先想好,我們可以在紙上輕輕的畫一畫(直接拿起來出示畫好的稿子),畫好了接下來我們要幹什麼?
生:撕(板書)
師:對了,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 (邊撕邊示範邊講解)雙手捏住紙片,慢慢的撕出
你想要的形狀,你看老師就把魚尾巴的形狀撕好了,現在你們也試試看,撕一個三角形。
(學生一分鐘,組織紀律)
3、師:除了三角形,我們還可以撕很多你想要形狀(課件出示),比如正方形長
方形和許多不規則的形狀等等。現在你們撕的技術很好,再來學習拼貼(板書)的技術(出示貓頭鷹圖片),請同學們看看貓頭鷹身上紙片的貼法和後面月亮有什麼不一樣嗎?
生:貓頭鷹身上貼的有裂縫,月亮貼的密密麻麻
師:你的眼睛真亮,像身上這樣裂縫的就是留白(板書)紙跟紙之間留
有縫隙就是留白,像月亮這樣一張紙片重疊在一張紙上面,我們就叫重疊(板書、示範),那我們來看看老師這幅畫有沒有用這些方法呢?
生:花瓶上的花紋是重疊的,花瓣這樣就是留白。
小結:留白和重疊是我們紙貼畫裡最常用的方法。
4、師:老師這裡還有幾幅作品(出示第二幅範畫),你更喜歡哪一幅? 生:因為這一幅的顏色搭配的很漂亮,花瓶顏色很鮮豔,
師:是的,這一幅色彩對比強烈,讓人一眼就能看到,另一幅色彩相似,所以
色彩(板書)搭配也很重要。我們作畫的時候只要根據你畫面要求選擇合適的色彩搭配。還有一位同學也拼貼了一幅作品,你們覺得這一幅怎麼樣?
生:這幅亂七八糟的,都看不清楚。
師:恩,因為這幅畫撕的時候就沒有目的的在撕,而且也沒有處理好留白和重疊的
方法,所以那我們做的時候就要注意了,一定要處理好拼貼的方法,不然畫面就會變得像這樣很花,使我們看不清楚。
5、學生作業
師:老師相信每位同學都差不多掌握老師的方法了,接下去以小組為單位,6位同
學共同完成一幅撕貼畫作品,但是要注意,根據撕下來的紙片先拼拼看,然後貼上在底版紙上,組成一幅有趣的畫面。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提示:撕貼時將要撕的圖形在紙上擺一擺,然後貼上成畫。
6、點評
把每一組貼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評、互評作業。
師:我們班的孩子個個都是心靈手巧,做的作品真是漂亮,這麼多幅畫,你喜歡哪幅? (若干學生回答)
師:老師覺得這組同學做的,顏色搭配的很漂亮,而且能夠撕貼出這麼漂亮的畫來,
真實不容易。
三、總結
在我們生活中,也會碰到許許多多類似於這樣的小碎紙,只要我們開動的小腦筋,發揮我們的想象,就可以把它們裝扮的非常漂亮。
七、教學評價設計(建立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也可以建立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這堂課,我要求學生用彩紙代替畫筆,用撕貼的方法來作畫。課堂上,我對此節課進行了講解、示範、點評、真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孩子們。三年級的農村孩子接觸的事物不多,所以我所要求孩子們的底稿畫相對簡單。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順利完成 構思畫-----撕------拼貼----,整堂課比較完整,但是有些中間的小細節還是有待注意。
八、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機板書)
彩紙撕貼畫
構思—————撕—————拼貼
大小、形狀留白、重疊
色彩
九.教學反思
可以從如下角度進行反思(不少於200字):
1.請簡單描述這節課的教學或學習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瞬間;這節課中你最滿意的地方或者讓您最興奮的地方?
3.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達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嗎?你滿意嗎?這節課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為什麼?或者讓你覺得不足的地方在哪裡?
4.課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發生嗎?你是如何解決的?
5.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
6.從學生的作業、課後談話等途徑你覺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7.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教學反思:
整堂課下來整體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在課堂中也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透過這堂課,我便按照這樣的思路設計了教學環節。課前準備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互動,做了一個撕紙的遊戲,邊示範邊請學生將彩色紙徒手撕成碎片,在實踐中既親手嘗試了撕紙的技巧,讓他們看到這個效果,同時活動了雙手,也為課堂製作所需準備了材料。孩子們撕得很起勁,也很高興,一會兒功夫就撕了滿滿一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為了給學生留下更多的創作時間,我把貼這一步驟的講談省略,開始覺得貼是很簡單的,但是轉了一圈後發現,還是有極小一部分學生出現了一個紕漏。後來我一邊指導一邊講。進行了很好的引導,及時糾正了貼的錯誤。作為美術教師多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利用五顏六色的彩紙、廣告紙等材料撕貼出一幅有趣的畫。
2、透過思考、比較、想象與討論,使學生感知繪畫與撕貼畫的畫面效果的不同。
3、透過與同學合作一起完成作品,增進合作意識、集體意識,體驗成功感。並且在作業過程中養成專心、細緻和耐心的作風。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充分利用紙材的特性採用撕紙拼貼的方法,設計一幅有趣的撕貼畫並表現出色彩對比鮮明,形象生動飽滿的畫面。
難點:在拼貼時,儘量注意大塊的顏色統一,在塊面與塊面的交接處顏色對比要強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三、教學過程
1、出示範作,激發興趣。
(1) 師:孩子們,你們看老師帶來了很多彩紙,老師帶這些彩紙來幹什麼呢?啊!老師把這些紙都撕成了小紙片,老師想幹什麼?想知道嗎?看,這些小紙片被老師拼貼成了一幅漂亮的畫。
(2) 學生說一說這幅畫跟以前接觸過得蠟筆畫、彩筆畫等的區別?
(3) 小結談話:這幅畫都是利用五顏六色的彩紙撕貼成的。它比彩筆作畫更加自由、隨意,簡便易行,且更加生動、自然,更能體現我們稚拙、率真的天性。所以這幅畫叫做彩紙撕貼畫。(板書課題:彩紙撕貼畫) 2、探究技法,師生互動。
(1)撕法探究:
a、教師展示兩種撕法,一種是直接撕成大小均等的小紙片,然後以點的組合形式拼貼。一種是撕出具體的物體形象(撕的紙片是事物的每一個部件),然後組合而成。這一種撕法要注意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按著輪廓線慢慢地撕。教師展示由撕貼部件組成的作品
b、還有沒有其它撕紙方法?(如:撕成幾何形狀、長條形、不規則形等。) c、學生試著撕一撕,半分鐘時間。
(2) 貼法探究:教師演示“撕貼步驟”:
①首先想好要撕貼的內容,選好彩紙用鉛筆輕輕畫好要撕的形象輪廓。 ②選擇顏色合適的紙片,在形象輪廓上拼一拼(注意大塊顏色的統一)。 ③貼根據形象的輪廓線拼接貼上。
師:可以直接色紙上拼貼,用色紙作為背景,也可以先打底貼出背景後層層遮蓋拼貼。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我們善於思考。
3、欣賞學生作品,啟發創意。課件出示學生各類作品,師生交流。
4、小組合作,表現創意。
(1)、他們做的這些撕貼畫內容可真豐富,有人物的,有美麗的風景的,還有貼小動物的呢,他們可真有想法。同學們,我們今天也來搞個“彩色撕貼畫展”吧,那你們想貼張什麼畫呢? (2)、大家的想法真多,來看一下我們的行動計劃吧:
a、四人小組討論表現的內容和方法,並有一人為主起好稿。
b、分工合作,進行選紙、撕紙、拼擺、貼上。
特別提示:要注意形象整體些、用紙很巧妙、貼得有美感、色彩要對比,這就像四把金鑰匙,幫助我們做出優秀的作品來。
(3)、學生開展創作活動,教師進行巡視輔導。
5、展示作品,師生評價。
(1)、每組把貼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評、互評作業。
(2)、選出典型作品,全班評,教師小結。
(教師在與學生互動中有意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以下幾個方面:a畫面形象是否整體、清晰?b撕貼的效果是否有美感?c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
6、小結談話,課後拓展。
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的活動都有各自的收穫,我們靈巧的手可以用彩紙創造出這麼美麗的作品。除此之外,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材料能做出漂亮的拼貼畫(課件展示不同作品),說明我們身邊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平時善於觀察,善於發現。
四、教學反思
在市優質課校級評比活動中,我在三(4)班上了《彩紙撕貼畫》這一課,本課要求學生用彩紙代替畫筆,用撕貼的方法來作畫,創作步驟比較繁瑣。課堂上除去老師講解、示範、點評、拓展的時間真正讓孩子表現的時間就只有15分鐘。短短的15分鐘孩子們能順利完成 畫-----撕------貼------調整這些步驟嗎?最後作品能出來嗎?這是我課前最擔心的問題,所以充分的課前準備對這堂課的效果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課堂上,我對本節課內容進行了講解、欣賞、示範、點評、主要以想讓學生能自主探索,主動解決問題。三年級段的學生善於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熱情大膽,在他們身上,創新意識往往處於潛在狀態,萌芽狀態,需要不斷挖掘,促進發展。根據學生這一身心特點,本課我以“撕紙事件”匯入,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把撕成的小紙片做成了什麼?師展示有做好的撕貼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以“撕紙小挑戰”,四人小組,比一比看哪一組撕的紙大小最均勻,形狀最規則,桌面最整潔,讓撕得最好的一組派代表來介紹撕的經驗,師總結撕法,為下面製作“拼貼畫”做鋪墊。結果沒有預期的那樣好,學生撕得不夠大膽,撕的方法不夠多樣。
接下來教師簡單示範其中一種,直觀性的演示填充法的創作步驟,演示時講解注意事項,便於學生操作,邊示範邊告知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在作業創作中,能以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貼上。透過講解、示範等使學生了解了撕貼畫的基本步驟:選彩紙——撕——貼——調整,讓學生作業創作時能胸有成竹。
最後考慮到時間緊湊,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創作美術作業,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知識收集。作業設計也是透過讓四人小組分工合作一幅拼貼畫,小組先選出畫畫最好的一位同學,她負責畫畫,其他同學先一起撕紙片,然後大家一起合作進行拼貼,我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新增,透過兩步完成作業。在最後學生作業展評上,我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首先讓學生自評,自由選出自己做喜歡的作品,說一說為什麼?小朋友們最後非常開心,學習的積極性都很不錯,大部分作品的呈現效果也很好。雖然有的小組作品完成的不盡如人意,但是由於她們合作認真,我也給他們投上了鼓勵的一票。
但是整個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需要注意的細節也很多,在學生指導方面有欠缺,要善於發現問題,抓典型講示範。最後的成品作業還可以在提高一個檔次,讓學生作業引領到一件作品,還需要多要探討。還有在課堂上最需要提高
的是我的課堂組織和協調能力,課堂出現雜亂現象的時候沒有及時用好的方法加以干預,導致教的內容學生沒有很好的吸收,重難點沒有很好的落實,換句話說,就算我備課備的再精彩,學生吸收不進去,那麼老師也在表演獨角戲,更不用說課堂效果了。美術課堂教學組織難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將會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方法,只有敢於面對困難和問題,勇於探索和解決問題,才有可能使美術課堂教學組織難的問題得到解決。
篇三: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的方法將彩色紙撕成小紙片,發展手指的靈活性。
2、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拼貼小紙片,掌握拼貼技能。
3、發現撕貼畫的特殊效果,從而產生對撕紙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各樣的彩色掛曆紙。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漿糊。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中的撕貼畫,激發幼兒對撕貼畫的興趣。
畫面上有什麼?它和我們以前的畫畫有什麼不同?這隻蘋果和梨子是用什麼做的?感知撕紙畫特有的風格,激發幼兒產生撕紙畫的慾望。
2、教師示範講解撕紙畫的具體要求。
(1)教師示範撕紙的方法。雙手的食指與大拇指相對捏住紙。朝相反方向用力,就可以撕下一截紙。再捏住紙的一端,撕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紙片,然後將紙片的反面抹一點漿糊,再貼在蘋果的輪廓線內。在拼貼是儘量將兩種顏色的紙片搭配在一起貼出蘋果的形象。注意紙片之間不要疊在一起。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交代要求:
(1)提醒幼兒紙片不要撕得太大,也不要太小。
(2)注意兩種顏色的搭配。
(3)注意將撕下的碎紙片捏貼在蘋果的輪廓線內。
總結評價
展示幼兒作品,表揚畫面整潔、能將碎紙片貼在蘋果輪廓線內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