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案設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例1、例2,練習一第1、2、3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3.使學生進一步受到“實踐出真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關鍵:
觀察眾多的例項,概括出比例意義的過程;找出在比例裡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相等的規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創設情境
(一)教師出示投影,結合畫面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看了我們祖國各地的風景圖片,美嗎?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之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科學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細胞時,想清楚地看見細胞各部分,就要藉助顯微鏡將細胞按比例放大。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教師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二)讓學生完成教材第1頁複習題,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1.合作互動,探求共性。
先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完成“活動內容1”。
活動內容1:
(1)根據表中給出的數量寫有意義的比。
(2)觀察寫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號連線,為什麼?
(3)根據比與分數的關係,這樣的式子還可以怎樣寫?
然後讓學生彙報活動情況,小學數學教案《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結合學生回答,教師任意板書幾個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並指出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時鞏固。
(l)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並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頁“做一做”,並說明理由。
(4)讓學生自己舉出兩個比例,並說明理由。
(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l)讓學生查閱教材,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根據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內項”、“外項”。
(2)讓學生觀察自己剛才舉的比例,找出它的內項、外項。
(3)引導學生觀察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外項和內項的位置又是怎樣的?教師板書:
2.引導學生髮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1)讓學生小組活動完成以下活動內容2:
活動內容2:
①觀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學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②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發現的規律?
③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律,請你再舉出這樣的例子來。
④透過以上研究,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彙報活動情況,認識到任何比例的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都存在相等的關係。
(3)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並完成板書。
三、分層練習,辨析理解
1.完成練習一第1題區別比與比例。
2.先讓學生解答第2頁“做一做”第l題,然後引導學生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不僅可以應用比例的意義,而且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3.完成練習一第2題。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總結
先讓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內容,談感想說收穫,教師再進行全課總結。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一第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