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我們周圍的空氣》自然科學教案

小學《我們周圍的空氣》自然科學教案

  一、教學內容分析:

  空氣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及其他氣體和雜質組成。作為氣體的典型代表,空氣無氣味,無味道、透明,而且無固定形狀和體積,密度很小,同時,由於空氣無法直接觀察,學生對空氣的原有認識相對較少,為此,讓學生藉助媒介如水、塑膠袋、紙條、氣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覺器官進行觀察,證明空氣的存在,在此基礎上認識空氣的特點。學生對空氣和水進行有聯絡的對比觀察,使學生對空氣的特徵有更多的認識,同時也會加深對液體和氣體特徵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空氣是存在於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

  2、過程與方法:

  對無法直接進行觀察的物質藉助其他媒介,感知它們的存在;用多種方式對物質進行比較,觀察它們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明白科學的結論需要客觀事實(證據)來加以證明。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空氣確實存在,知道空氣的主要特徵。

  難點:用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比水輕,也會流動。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與合作,對實驗結果進行正確的描述。

  四、教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潔精、花露水、香水、蠟燭、打火機等。

  教師備份材料:水槽、透明塑膠袋、玻璃杯、氣球、牙籤、吸管等。

  教師為每組學生準備:1個裝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潔精等。

  學生自帶:透明塑膠袋、玻璃杯、氣球、牙籤、吸管等。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匯入

  1、導語:

  同學們,上課之前,咱們先來做一個“閉眼遊戲”好嗎?

  請同學樣緩慢地閉上你們的雙眼,放飛你們的想像。

  2、用多媒體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樂《清晨》。

  師用語言幫助學生想像: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們一同闖入了一片迷霧森林,那裡有自由流淌的風,穿過濃密樹葉的會跳舞的陽光,歡快清脆的鳥叫聲。多麼美妙的早晨,我們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做一個深呼吸……

  3、睜開又眼,談談感受。重點引導學生說說吸進了什麼。

  方案A:如果學生能回答出“空氣”,則順利地引出課題。

  方案B:如果學生一時說不出來,師可引導:是不是感覺有一股氣從鼻子吸入,科學上把這種氣叫做“空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

  二、我們知道的空氣

  1、關於空氣,我們還知道什麼?請把自己知道的內容填寫到課本P75氣泡圖中。(如果學生感覺有困難,可引導啟發: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著空氣,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你可以運用你的各種感官來感受一下空氣是什麼樣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裡,你還在哪裡也感受到了空氣。沒有空氣,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2、交流,師幫助整理,形成班級的大氣泡圖。學生說,教師運用實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歸納。

  →引導學生觀察氣泡之間的聯絡。

  →讓學生思考,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需要進一步證實的?

  三、空氣存在嗎

  1、師:透過剛才的交流,大家都認為我們的周圍充滿了空氣,但是口說無憑,你們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空氣的存在嗎?

  2、師:可以利用你們帶來的工具(透明塑膠袋、玻璃杯、吸管、氣球等)思考看看。

  →老師這裡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一個裝著水的水槽,或許能幫助大家證明空氣確實存在。

  →請大家四人一小組分組討論證實空氣存在的方法,每人選擇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證明空氣確實存在,組員認真聽講解,請注意記錄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及實驗的結果。

  3、彙報交流證實空氣存在的方法,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及結果,說明是什麼事實證明袋中空氣確實存在。

  (適時滲透“有些東西我們看不見,但並不是不存在”這一科學觀念,並請學生試著舉例。)

  四、比較空氣和水

  1、師:既然空氣確實存在,那麼空氣和水相比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顧水的特點;

  →相同的地方;

  →比較不同。

  2、全班彙報交流結果,教師利用課件或小黑板出示維恩圖,與學生交流。

  3、探究空氣比水輕

  師:空氣和水,哪個輕?哪個重?說一說你是怎樣證明的?

  →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工具試一試,當小組內一名同學動手操作時,其他組員認真觀察。

  (對於感覺有有困難的小組,教師可適當啟發。

  4、空氣的流動

  ①師:水能流動,空氣能流動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可在進行到這一環節時,悄悄把花露水灑到講臺桌下,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還可請一位學生上臺吹泡泡,讓大家透過觀察泡泡的流動,感受空氣的流動。

  ②動手畫一畫風。

  ③思考: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讓周圍的人感受到空氣的流動?

  五、總結與延伸

  1、回到課前的氣泡圖,看看我們的研究結果與之前我們所知道的一樣嗎。

  2、還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再去探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