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公開課《甲骨文與青銅器》教學教案設計

初中歷史公開課《甲骨文與青銅器》教學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甲骨文與青銅器》這節課是一堂專門的文化史課, 著重為學生介紹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銅器。本課是學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銅器,認識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課。只有認真學好本課,學生才能比較全面地認識商朝。同時本課也是本學期的第一堂專門的文化史課,學好它,對於學好以後的文化史課會有一定的幫助。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透過對甲骨文、金文的學習,明白它們的含義,學會辨認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型,知道漢字的演變,瞭解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係。透過學習司母戊鼎,瞭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透過對司母戊鼎等青銅器的鑄造過程或用途的想像培養學生的歷史想像能力。

  過程與方法 :蒐集4個甲骨文文字,並指出它們與今天文字的淵源關係,以此加深學生對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係的認識。 蒐集青銅器相關圖片並進行展覽,講解和想像,以加深學生對青銅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本課的學習是學生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悠久的,中華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型的區別,瞭解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知道司母戊鼎,瞭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理解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關係,怎樣認識商朝青銅鑄造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國力盛衰問題。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的知覺、興趣、道德情感等多為感性體驗,而且他們的心理發展還很不成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對知識也有著強烈探索和了解的慾望,並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所以,結合實際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三、教法 :

  1、.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設計意圖: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較少、形式較為單一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環節設計了相關的遊戲內容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此設計力圖體現“人本思想”將人的喜悅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學生體味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

  2、.啟發、討論式教學方法。(設計意圖: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注意“啟”的適度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以此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 ).

  3、多媒體、多資訊渠道教學方法的應用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 聽課效率)

  四、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猜字遊戲:師出示“魚、山、日、車”四字的甲骨文幻燈片 ,讓學生猜一猜這些分別是今天的哪個漢字?(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七年級學生剛入學不久,年齡還小,興趣往往會支配著學習行為。這個猜字遊戲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思維。)教師在此基礎上設疑:那你們知道這種文字叫什麼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那時的文字記載了什麼內容?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器產生於我國哪個朝代?由此匯入新課。

  (二) 、講授新課:

  按照教科書的框架結構本課共分為兩部分,第一框題“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第二框題“聞名於世的青銅器”。 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需要講清“甲骨文的含義” “甲骨文的出土地點”“甲骨文的意義”三個知識點 。

  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板書)

  1、甲骨文的含義(板書):師出示幻燈片《破解甲骨文之謎》,生帶著以下幾個問題看書並回答問題,看看誰回答的最準確!1、商代進行占卜的都是什麼人?占卜的內容有哪些?怎樣進行占卜?2、甲骨文的含義是什麼?出土地點在哪裡?3、你認為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讀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什麼重要意義?(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探究問題的好奇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在教學中設定疑點,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疑問,養成善於動腦思考、敢於開口提問、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前教師問學生什麼叫做占卜?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教育學生要用科學的觀點解決實際問題,反對封建迷信活動,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學生回答怎樣進行占卜時出示幻燈片《龜甲和獸骨》,學生結合圖片講解,師適當補充。師強調甲骨文的含義應包括以下三點:(1)商超(2)刻在龜甲和獸骨上(3)是一種象形文字,並出示幻燈片:甲骨文人字的形意,加深學生對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的理解。

  2、甲骨文的出土地點(板書):問:甲骨文的出土地點在哪裡?(殷墟):河南安陽。 .設疑:為什麼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就一定是反映了商朝的歷史呢?(因為是商朝都城)此設計需要學生聯絡新舊知識回答學生提高把握歷史脈絡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培養歸納、綜合的能力。 .進一步設疑“千里馬雖好也要有伯樂來識”發現甲骨文這匹“千里馬”的“伯樂”是誰?師生動講述甲骨文之父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的故事,.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對教學內容的補充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的'習慣。

  3、甲骨文的意義(板書): 本環節設計了由“甲骨文――漢字,漢字――甲骨文”的推理論證活動,透過雙向的推理論證鍛鍊學生的想像能力。組織學生進行“甲骨文十二生肖猜字活動” ,(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圖片)透過甲骨文十二生肖單字尋找自己屬相,讓學生體會甲骨文象形字的造字特點,認識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關係,知道甲骨文是漢字的始祖。此設計使甲骨文以近距離的形式與學生每一個人聯絡在一起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討論:“透過甲骨文――漢字的推論可以得出什麼結論?”由此分析得出“我們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轉化而來的”。這種設計在於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教師歸納總結與甲骨文同時存在的人類的古老文字包括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瑪雅人圖形文字這三種古文字早已滅絕唯有甲骨文演變成了今天的漢字並對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產生了重要影響並且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中漢字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總結實際上是對甲骨文世界意義的闡述。 .漢字――甲骨文。 造字遊戲:要求學生由“人”“月”“水”等簡單的漢字想像甲骨文的書寫,此環節的設計是培養學生的橫向思考能力及豐富的想像力。最後幻燈片出示我國文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設計意圖:透過漢字演變過程的演示,可以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出示幻燈片:《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匯入下一目青銅器的學習。

  二、聞名於世的青銅器(板書):

  首先從框題上分析本目需要講清兩方面內容 “商朝青銅器鑄造業的高度發展”“聞名於世的青銅器司母戊鼎”。

  (一)、商朝青銅器鑄造業的高度發展(板書):

  本目的重點應放在兩個詞上即“發展”與“高度”。 .發展。學生根據蒐集的材料複述商朝鑄造業的發展。透過這種設計鍛鍊學生透過相關的資訊渠道蒐集歷史材料的能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高度發展:設計說明需要學生蒐集大量的關於商朝青銅器的資料從種類、紋飾、造型等各個方面對商朝的青銅器進行闡述。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對學生蒐集材料效果的檢測培養學生將蒐集到的材料進行初步的分類、歸納、綜合的能力及系統化、條理性的表述能力。

  .教師出示問題:

  1、青銅器是把()( )()三種金屬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以木炭為燃料,經高溫冶煉而成,因顏色發()故所鑄器物叫做青銅器。

  2、青銅器的種類繁多有( )( )( )( )等數十種。

  生看書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青銅器的代表作是什麼?”由此匯入下一框題“聞名於世的青銅器司母戊鼎”。

  (二)聞名於世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板書):

  在學生回答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後, 教師出示司母戊鼎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並引導學生從司母戊鼎的名稱由來,鑄造特點,怎樣鑄造和司母戊鼎的意義四個方面來了解司母戊鼎的相關知識。在講解是司母戊鼎的鑄造時,讓學生討論司母戊鼎的鑄造方法。師創設問題情境:“假如你是司母戊鼎鑄造工程的總設計師,你會怎樣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並由此評選出“最佳工程創意獎” 。在學生活動中,教師應重在點撥,並給予適當的評價,並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歸納性總結,使學生明確瞭解司母戊鼎的複雜鑄造工藝。師想一想:司母戊鼎的鑄造成功反映了什麼?給了我們今天哪些啟示?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總結:反映了商朝青銅鑄造業水平的高超和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設計意圖:問題情境的設定,培養學生解決歷史問題,再實踐前人創造活動的能力。學生思考設計的過程, 實際上培養了他們周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駕馭、處理複雜事件的能力。鑑於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評選“最佳工程創意獎”的環節,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與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進行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思想教育。)

  最後透過一道判斷題的形式進行此框題小迴圈反饋即 “青銅器的產量和質量折射出國力的盛衰技藝精湛、氣勢渾厚的青銅大鼎象徵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文明”這句話對不對?為什麼?此教學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引導學生討論“司母戊鼎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師透過補充四羊方尊圖片,商代蜀文化的傑出作品:三星堆青銅立人像,三星堆千里眼,三星堆順風耳等不同種類的青銅器圖片,說明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種類繁多,用途廣泛,既用於生產、軍事,更多的則是用於日常生活。同時瞭解青銅器主要為王室和貴族所擁有,因此它既具有實用價值,也具有藝術價值,從而感受先民的聰明才智和非凡創造力。透過講解青銅禮器上出現的大量“金文”,使學生認識到青銅器還具有文化傳承功能。透過講解青銅器在鑄造過程中需要在艱苦的條件下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等史實,感受商、周文明鼎盛時期國力昌盛,政府能有效地調配管理各種社會資源,同時廣大奴隸也受到嚴酷壓迫。最後出示練一練:問題: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 B )時候開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甲骨文當時主要是刻在(C )

  A、陶器和青銅器上 B、鐵器和木片上

  C、龜甲和獸骨上 D 、骨器和石器上

  3、我國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時(A )

  A、甲骨文 B、小篆 C、象形文字 D、金文

  4、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 C )

  A、青銅立人像B、編鐘C、司母戊鼎D、四羊方尊

  (三)課後小結:學生小結本節課都有哪些收穫?要求學生以“每課一得”的形式進行小結,這種設計即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又是對學生歸納、綜合能力的鍛鍊,體現了師生互動式教學原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