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生物營養物質的運輸教案

淺談高中生物營養物質的運輸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裡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裡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瞭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透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透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本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週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複習鞏固上節課內容:

  1.看圖識記葉芽的各結構的名稱及作用。

  2.幼葉葉腋裡的突起將來發育成什麼?

  3.葉芽、花芽和混合芽的區別。

  4. 側芽、頂芽是由葉芽中的什麼發育成的?

  5.植物的頂端優勢原因是什麼?

  6.莖的功能是_____和______,莖是由____發育成的.。

  7.楊樹的頂芽屬於_____。

  8.下列關於葉芽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葉芽中具有大量分生組織細胞 B離生長點越遠的幼葉越早發育成葉

  C生長點及周圍部分將發育成頂芽 D芽原基著生在未來枝條上節的位

  新課講授:

  1.關於引言:教師透過複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匯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麼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援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

  2.關於“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應採取實驗與教學同步的方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好一些植物的莖,有草本植物的莖(小麥、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莖(椴樹、楊樹、柳樹)。首先用準備好的材料,使學生明確木本莖和草本莖的區別(概念)。然後再以木本莖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採取:

  (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步進行。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小段(約5cm)椴樹莖,讓學生動手剝一剝莖的外皮,這一層是很容易剝掉的。再引導學生往裡剝就不那麼容易了,很硬。然後讓學生用刀片或豎刀把莖橫切,觀察莖橫切面的結構,並用解剖針扎一紮莖橫斷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鬆。

  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後,教師可以提問:①莖的結構可以分成幾部分?②最硬的結構在哪,最軟的結構在哪?③為什麼會這樣?並組織學生討論。

  然後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對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易觀察的結構進行補充講解。如:關於樹皮,它的結構實際上是很複雜的。韌皮部是樹皮中的重要結構,它主要是由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的。教師用掛圖說明篩管的結構。強調篩管是由許多管狀的活細胞上下連線而成的。這些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質。上下連線的兩個細胞結合處叫篩板,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篩管細胞之間靠篩孔進行物質傳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關於韌皮纖維,可與木質纖維對比學習。關於木質部,可以與韌皮部進行對比講解。導管的結構可以複習提問,由學生自己說明(第三章已講)。木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可對比韌皮纖維,強調木纖維的堅硬、無彈性、強大支援力的特點。不同的植物莖中的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的數目是不一樣的。如亞麻莖中的韌皮纖維很豐富,可以用來編織亞麻布和帆布,很結實。紅松的木材質地優良,耐腐蝕力較強,是建築、車輛、造船、傢俱的上等優質用材。

  在講解形成層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木本植物的莖逐年生長、加粗,所以莖中肯定有些細胞具有產生新細胞的能力,那麼這些細胞在哪裡呢?學生可能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師需進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屬於什麼組織?這種組織細胞具有什麼特點,經過提示,學生會想起來,分生組織的細胞特點,這樣就可以在圖中找到形成層的位置了。形成層的位置決定了它能不斷地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

  在學生掌握了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後,教師給出維管束的概念,並組織學生討論:木本植物的莖維管束呈什麼狀態。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說明維管束呈筒狀。

  最後,教師根據自制教具或模型一層層地認識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立體認識和記憶。

  (2)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髮揮主動性。

  課前把實驗材料和用具都發給學生,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想象力,讓他們想方設法把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弄清楚。課本可以做為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幫助出主意、想辦法,並把握住學生的思路,使之朝著正確的方面進行。

  當然,對學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結構或不易發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進行說明、解釋和講解。但要注意,學生已經搞懂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複了。

  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設法觀察到莖的結構就可以。②經過學生自己“動腦”的操作,會更深一步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課堂練習

  1.楊樹的莖由外向內的組成是( )

  A.表皮 形成層 木質部 薄壁細胞 B.表皮 機械組織 薄壁細胞 維管束

  C.樹皮 機械組織 薄壁組織 維管束 D.樹皮 形成層 木質部 髓

  2.木本植物的莖中,細胞具有分裂能力的結構時( ),它可使莖不斷加粗.

  A.樹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3.木本植物的莖中髓的作用是______.

  4.木本植物莖的結構中,樹皮的內側部分叫( )

  A. 髓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韌皮部

  5.木本植物的莖中,維管束的構成是

  A.木質部 髓 B. 木質部 韌皮部 C.木質部 韌皮部 形成層 D韌皮部 髓

  6.木質部的組成是( )

  A.木纖維 導管 B.韌皮纖維 篩管 C.木纖維 篩管 D.韌皮纖維 導管

  7.韌皮纖維與木纖維的區別?

  第二課時

  複習鞏固上節課內容:

  1.韌皮部中有支援作用的是_____,其結構與木質部中的____相似.

  2._____與_____都屬於輸導組織,但前者是由於_____________消失而相通,且細胞內沒有______和_______,而後者透過______上的篩孔相通,是活細胞,前者主要運輸______,後者主要運輸_______。

  3.溫帶地區的樹木,由於形成層活動受氣溫變化的影響,形成_____

  和_____兩類不同的木材,相間排列而形成_______。

  4.鐵軌下的枕木,人或車輾過而不會折斷,其支援作用的主要是

  A韌皮纖維 B髓 C導管篩管 D木纖維

  5.木材中,木質部遠比韌皮部厚,是因為______向___分裂的細胞還比向____分裂的細胞多

  6.在樹木的年輪中,木質最堅硬的部分形成於( )

  A 春季 B 春夏之間 C夏季 D秋季

  7.柳樹枝條可以柔軟下垂,因為它的莖內( )

  A 只有韌皮纖維 B 只有木纖維 C 韌皮纖維發達 D 木纖維發達

  8.下列四種細胞中,屬於活細胞的是( )

  A導管 B篩管 C木纖維 D韌皮纖維

  新課講授:

  1.第二課時開始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上節課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如木本莖的結構中維管束的作用?在莖的結構中有幾種組織、名稱?莖為什麼能夠長粗?形成層的活動一年四季是否都一樣?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併為引出新課內容奠定基礎。

  2.新課引言:出示學習目標(1.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特點;2.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比較。)及自學指導(自學課本P96—97,知道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特點,並總結它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在完成上述過程後,教師可以指著三年生木本植物莖橫切圖或投影片問學生:“這是幾年生植物莖橫切圖?”(如果沒有掛圖和教具可看書上彩圖八或尋找木菜墩)學生一般能夠答對是三年生的。追問為什麼?也能提到“年輪”,當再問什麼是年輪,年輪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難說對或說準了,需要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關於“年輪的概念與形成的原因”的教學過程,開始可組織學生討論有關形成層的活動情況,用實物(木菜墩)或掛圖、模型引導學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輪的概念。同時要強調指出:年輪與年輪線不是一回事。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候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未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明顯,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幹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樹木年齡。

  可以告訴學生,年輪的寬度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每因氣候、蟲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內可產生若干假年輪。熱帶喬木常終年生長,多不具明顯的年輪。

  4.關於:“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可採取與木本植物莖結構對比的方式進行,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具體過程:先讓學生觀察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圖片、莖橫切片、實物),認清莖的各部分細胞特點和結構名稱。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對比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①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力加粗呢?②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草本植物莖結構的理解。同時可以補充說明:草本植物莖中的機械組織,除了有支援作用夕卜還有一定的柔韌性。如有的農村利用玉米秸編織成美麗的工藝品,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益。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農業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培育優良的抗倒伏品種,避免由於機械組織的不發達,造成的糧食減產。實踐證明,一般小麥的株高在80~85cm最為合適,過矮也不利於小麥的生長和結穗。有時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需施加一些矮壯素(多效哇),促進莖幹的粗壯。最後,可讓學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在結構上的異同對照表,便於學生記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