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生物的分類教案設計
第五節生物的分類教案設計
第五節 生物的分類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從科學方法教育而言,是觀察與比較的延伸。學生在接受了半個學期的觀察與比較的學習與訓練,在初步掌握這兩種科學方法的基礎上,進入分類方法的學習是很自然的。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科學方法作為獲得知識的工具,其傳授過程必須依託於學科知識的教學,因此如何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方法教學是本課的關鍵。
概念的獲得可由大量的生活經驗來簡化。因此,從對日常生活中的分類現象作分析,可使學生明白分類的重要性以及分類的基本方法。在瞭解了分類的基本方法後,再把它應用於生物的分類。透過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了解生物分類的等級和生物的分類地位。最後透過對被子植物兩大綱的區別為例,講述生物分類的依據。
因此,本節課可先從日常生活中的分類現象入手,透過學生的實際參與培養學生對簡單事物的分類能力,學會檢索表的使用與編制。在此基礎上把分類原理應用於生物學分類,達到概念的遷移。透過對生物分類法的介紹,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被子植物標本,理解被子植物兩大綱的區別,學會生物分類地位的確定。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2課時。
教案例項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解事物分類的基本方法(人為分類法)。
2.解檢索表及其編制方法。
3.解生物分類的等級。
4.解生物分類的地位。
(二)技能目標
1.步學會用人為分類法對日常事物進行分類。
2.步學會編制簡單的檢索表。
3.步學會檢索表的應用。
(三)情感目標
1.檢索表的編制過程中,培養學生堅韌細緻的工作作風。
2.養學生分析事物的條理性。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生物分類的等級,生物的分類地位。
2.教學難點:事物分類依據的確定,檢索表的編制。
三、教學準備
常見的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各若干種(帶花、能體現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形態特點)
四、教學過程
(一)初識分類現象
給事物分類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比方說圖書館內對藏書的分類,商店裡對商品的分類等等。
問: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生活中對事物進行分類的例子?(學生議論後回答)
問:我們為什麼要對事物進行分類?請以同桌為單位討論後回答。(便於查詢等)
(二)體驗分類法
問:既然分類有如此多的好處,那麼如何對事物進行分類呢?下面我們就來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分類。
教師安排讓同桌的兩位同學合作對其中一位同學的學習用品進行分類。分類時要求對每一步分類的依據進行記錄,並對每一“類”進行命名。直到不能再分為止。
如:
分類完成後,可叫學生對自己的分類作口頭描述,重點敘述這樣分的理由(即依據)。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提出對學習用品的分類,實際上是“根據某特徵的有無”進行分類的方法。並介紹“人為分類法”的概念。
接著讓學生閱讀課本圖4-27和表4-1。完後,引導學生利用課本上的檢索表查詢某一類生物的分類地位。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利用剛才對學習用品的分類,學著編制一張檢索表(以同桌為單位)。教師在各處巡視指導。
在學生編制好的檢索表中,選擇較好的一張抄在黑板上(或投影)。利用該檢索表,向學生講述分類的等級和分類地位兩個名稱及意義,以及同屬於較低等級的事物間共同點較多等特徵。為學習生物分類的知識作鋪墊。
(三)運用分類法
在學生基本明瞭上述名詞的意義的基礎上,由對學習用品的分類引申到生物分類上來(在此處提出自然分類法的名詞以及兩種分類法在生物分類中的運用)。提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並指出種是生物分類的最低等級。接著講述同屬較低等級的生物之間的共同點比同屬較高等級的生物之間的共同點要多這一特點。由於有編制檢索表等知識作鋪墊,該部分知識的同化當屬容易。
最後以油菜和河蟹為例介紹生物的`分類地位。
五、板書設計
第五節 生物的分類
一、生物分類的方法:人為分類法、自然分類法
二、生物分類的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
“種”為分類的最低等級
三、生物的分類地位:
油菜: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白花菜目、十字花科、蕓薹屬、油菜種。
河蟹: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方蟹科、
絨螯蟹屬、中華絨螯蟹種。
注:1.分類等級越高,所包括的生物體間的共同點越少;分類等級越低,所包括的生物體間的共同點越多。
2.“品種”不是分類學上的分類單位。
六、習題與解析
1.隨堂練習
(1)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是( )
(A)界 (B)種 (C)品種 (D)個體
(2)地球上現存的生物約有( )
(A)200萬種 (B)450萬種以上
(C)200萬~450萬種 (D)1500萬種以上
(3)下列常見動物中,最高等的是( )
(A)麻雀 (B)鯽魚 (C)老鼠 (D)青蛙
(4)下列生物中,親緣關係最近的是( )
(A)魚和蛙 (B)水稻和蔥
(C)松和小米 (D)白菜和小麥
2.課後作業
(5)蝗蟲、梭子蟹、蜈蚣三者所具有的共同特徵是( )
(A)身體和足分節 (B)幼體和成體都有蛻皮現象(C)都用氣管呼吸 (D)頭部都有一對觸角
(6)從生物分類等級來看,分類等級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點越 ;同綱不同目的生物比同科不同屬的生物之間的共同點要 。
3.參考答案
(1)B(2)C(3)C(4)B(5)A(6)多,少。
4.簡要分析
(1)“種”是生物分類的最低等級,“品種”不屬於生物分類上的名詞。(2)略(3)從進化上看,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所以選C。(4)生物分類等級來看,分類等級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點越多;反之,共同點越少。水稻和蔥同屬禾本科,故具有較多的共同點。(5)這三種動物同屬節肢動物,故選A。(6)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瞭解被子植物兩大綱的差異。
2.瞭解被子植物分綱的依據。
(二)技能目標
1.初步學會用列表法對事物特徵進行分類。
2.初步學會判斷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
(三)情感目標
1.體驗從區域性到整體的觀察歷程。
2.體驗辯證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差異。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觀察標本,梳理出被子植物兩大綱的差異的過程。
三、教學準備
各種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帶花)及種子,以上材料每組學生各若干種,教師課前對學生中的標本作適當取捨。種子須泡脹。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從油菜與水稻的分類地位引入被子植物分為單子葉植物綱與雙子葉植物綱的分類依據。
(二)初步分類
發給學生一表(見附表)。要求學生以同桌為單位開展觀察活動。
在仔細觀察水稻和油菜實物或圖片的基礎上,把各自的標本按照與水稻和油菜在形態上的相似程度分為兩大類。並在表上記錄分類的依據。
(三)觀察標本,探究差異
按照表上的要求,仔細觀察兩類標本,比較兩類標本的差異,並在表上記錄。完畢後,各組互相交換表格。比較各組比較結果的相似性。
附表:
甲組(與水稻相似)
乙組(與油菜相似)
葉脈型別
根系型別
莖皮是否易剝離
花瓣數目
種子子葉數目
(四)修正概念,落實目標
在學生分類觀察及思考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說明:子葉數目的差異是區分兩類植物的根本特徵。進而提出單子葉植物綱與雙子葉植物綱的名詞。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圖4-25,對上表進行修正。
教師出示幾種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標本及它們的種子,要求學生根據觀察到的形態上特徵區別它們分別是哪一綱的植物。學生回答後問:光憑形態上的特徵能肯定嗎?學生不難回答:不能肯定。進而由學生得出關鍵要看子葉數目的要求。教師配合學生要求對種子進行解剖,證實學生的判斷。
教師小結。
五、板書設計
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區別:
單子葉植物綱
雙子葉植物綱
葉脈型別
多平行脈
多網狀脈
根系型別
多鬚根系
多直根系
莖皮是否易剝離
莖皮不易剝離,長成後不再加粗
莖皮易剝離,能逐年加粗
花瓣數目
3或其倍數
4、5或其倍數
種子子葉數目
1片
2片
舉例
水稻、小麥、蔥、蒜
棉花、桑、楊、南瓜
六、習題與解析
1.隨堂練習
(1)下列常見花卉中,屬於單子葉植物的是( )
(A)菊花 (B)月季 (C)五針松 (D)水仙
(2)松與桃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 )
(A)植株高大 (B)不開花
(C)葉呈針狀 (D)種子裸露
(3)下列不屬於藻類的是( )
(A)紫菜 (B)金魚藻 (C)衣藻 (D)水綿
2.課後作業
(4)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 )
(A)根 (B)莖 (C)葉 (D)花和果實
(5)動、植物的本質差異是( )
(A)同化作用方式不同
(B)異化作用方式不同
(C)動物能運動,植物不能
(D)動物對刺激能作出反應,植物不能
(6)單子葉植物種子和雙子葉植物種子主要不同之處是:雙子葉植物種子內子葉數目為_個,單子葉植物種子內子葉數目為_個。
3.參考答案
(1)D(2)D(3)B(4)D(5)A(6)2,1
4.簡要分析
(1)略(2)松屬於裸子植物,桃屬於被子植物。所以松的種子裸露。(3)金魚藻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屬被子植物。(4)由於植物的花和果實受環境影響相對較小,其形態結構比較穩定,因此能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徵,被作為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
(5)略(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