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鳥的優秀教案

梁實秋鳥的優秀教案

  鳥是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梁實秋的散文,內容真實,情感流露自然。梁實秋鳥的優秀教案,我們來看看。

  教學目的:

  1.積累詞語和文學文化常識。

  2.瞭解狀物散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體會作者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託著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

  重點:生動的語言

  難點:託物言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古詩詞中有哪些描寫鳥的詩句?說出來(生說詩句)……大自然鳥語花香,充滿歡樂,充滿靈氣,充滿生機。而梁實秋筆下的鳥卻給人悲苦,為什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梁實秋的作品,去品味一下吧!

  一、文學文化常識:

  1. 梁實秋(1903~1987)中國作家,文藝理論批評家,翻譯家。原名治華,筆名秋郎。浙江杭縣(今餘杭)人。1915年考入清華學校。後與聞一多等成立清華文學社,開始寫批評文章和新詩。1923年留學美國。1926年回國,先後在東南大學、暨南大學任教。1949年定居臺灣。

  1961年起專任師大英語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2.主要作品:雜文集:《罵人的藝術》《雅舍雜文》《實秋雜文》等.

  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續集》《雅舍小品》(3、4集) 《清華八年》《秋室雜憶》等.

  翻譯書目:《阿伯拉與哀綠綺斯的情書》(散文集)       《結婚集》(短篇小說集)                    《咆哮山莊》(長篇小說) 《威尼斯商人》(劇本)  《莎士比亞全集》(戲劇37集、詩3集)等.

  3.“雅舍”是指梁實秋在重慶北碚與友人合住的六間陋室,是作者避亂隱居之所。《雅舍小品》的第一篇《雅舍》就描寫了他當時居住的簡陋屋舍。“雅舍”本無雅處,寒傖、簡陋,但作者在旅居中卻頗具雅興,為什麼?只因為“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因為作者在此陋室及其周遭的景物中感悟到一種曠遠、安謐與親切,從而忘記了世事的紛擾,怡然自樂,他以超然的態度來體驗生活和對待時代的同雨。

  梁實秋在30年代因鼓吹抽象人性論,反對文學的功利性等原因受到過魯迅等左翼作家的尖銳批評,但梁實秋不是一個沒有反帝愛國思想的人,早在1935年他就撰文批評**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他曾參加慰問團親赴前線慰勞抗日將士,寫過像《記張自忠將軍》那樣宣傳愛國抗日的文章。但到入川前後,他的思想發生了劇變。他是**的參議員,參政會議長汪精衛投敵不僅使他憤慨,也使他感到受了愚弄;到重慶後,又目睹達官顯要在大**,“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現象在官場比比皆是。於是一種由失望引起的幻滅感使這個本來就對老莊比較親近計程車大夫文人產生了思想危機,於是他轉向獨善其身,追求心境的平和。為了獲得心理平衡,他採取“一切只要隨緣”的態度來對等生活,寄情於巴山蜀水之間,以隨遇而安的心態來處世,以超然的目光來審視塵世永珍,《雅舍小品》中的散文正是在這種心境下產生的。1938年12月,他在《中央日報》的《平明》副刊上發表了“編者的話”,他說:“現在抗戰高於一切,所有的人一下筆就忘不了抗戰。我的意見稍為不同。於抗戰有關的材料,我們最為歡迎,但是與抗戰無關的材料,只要真實流暢,也是好的,不必勉強把抗戰截搭上去,至於空洞的‘抗戰八股’,那是對誰都沒有益處的。”這段話在當時的文壇引起軒然大波,曾引起過文藝界的“與抗戰無關論”的論爭。面對左翼人士的'批判和聲討,梁實秋沒有作過多的辯解和回覆。《雅舍小品》可以說是他上述主張的藝術實踐,或者借用臺灣文學史家周錦先生的話說,《雅舍小品》正是上述主張遭到批判之後他的一種“無言的抵抗”。

  二、聽寫字詞 (見課本“讀讀寫寫”)

  三、整體把握:

  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2.理清文章結構

  四、思考探究

  1.文章依照不同的鳥給與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鳥分為四類,哪四類?

  2.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來說明“鳥兒的苦悶”?請舉例說明

  3.第三、四段從哪些方面描寫了鳥的美?

  4.第五段中“我對鳥並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義是什麼?

  5.文章2、7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6.從作者對各種鳥的描寫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樣的社會和人生?

  五、寫法思考

  託物言志:託物言志指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託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作者的個人之“志”,藉助於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狀物散文,狀物散文以描寫為主,物為我所用,借物抒懷, 託物言志,寫自己對人生的思考。《鳥》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六、練習

  鳥被關在籠子裡引起了作者的同情,請為世界愛鳥組織寫一句宣傳標語呼籲大家保護動物:

  答案:

  18 鳥

  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微風燕子斜,細雨魚兒出。

  五、思考探究

  1令人觸目驚心的籠中鳥  令人喜悅的鳥   令人憎惡的鳥   令人悲苦的鳥

  2引用:“摶扶搖而直上”說明鳥兒的自由翱翔與籠子裡的鳥對比,表達了作者的同情。

  反問:“胳膊上架著的鷹,有時頭上蒙著一塊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著不動,哪裡有半點瞵視昂藏的神氣?”作者對空中霸主“鷹”遭遇的同情。

  類比:“粘在膠紙上的蒼蠅” 與“籠子裡的鳥”類比,形象直白。

  反語:“優待”

  4明確:作者愛鳥只愛其聲音形體,並非受人們賦予鳥身上的各種文化意蘊的影響。

  含義:指歷代詩文在杜鵑、夜鶯、雲雀等身上長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徵意蘊。

  作者表明客觀地看待事物的態度。因為鳥會帶給人聯想,比如杜鵑讓人想到杜宇、望帝,想到啼血、客愁,所以往往忽略這種鳥的本性,作者雖愛鳥,但卻是一種冷靜的愛,單純的愛,並不賦予過多的牽強的感情色彩。

  5內容:運用反襯手法,用籠中鳥、寒鴉、鴟梟反襯生活在自由天地中那些鳥的可愛,同時突出的表達了作者不滿於囚禁似的籠中養鳥養鳥的做法

  結構:首尾呼應,使文章形成一個整體,發人深思,回味悠長,深化了主題。

  6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沒有強權、沒有欺壓、沒有貧困的社會。希望有個能夠自由地發展個性和才能的人生。

  六本文的物是鳥,課文生動形象的描寫了鳥的聲音、形體,以及它給人帶來的歡樂和悲苦;作者把“情”寄託在鳥上,表達了對鳥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作者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託著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

  七、1、你愛誰,就把誰關起來嗎?

  2、如果你愛鳥,就去觀鳥,切勿關鳥!

  八  19.作者在本文的一開頭便點出自己喜愛鳥,“我愛鳥”。通讀全文,請分條概括作者喜愛鳥的原因。(4分)

  20.第2小節中的畫線句“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貼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標本室裡住著罷”的深刻含意是什麼?(4分)

  21.有人認為第5小節中的畫線句可以不要,你同意嗎?為什麼?(4分)

  22.在這篇散文裡邊,作者盡情讚美鳥類的自由、活潑、俊俏,但是在最後一小節中作者又寫出了另一番寓意,你能讀出這番寓意嗎?(6分)

  19.(1)“我”愛鳥的聲音。聲音,如交響樂,如哀樂,讓我的心情為之沉醉;(2)“我”也愛鳥的形體。鳥的形體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盤旋著的鳶鷹亦是一種令人喜悅的雄姿;(3)鳥給“我”的悲苦也是讓“我”喜愛鳥的原因之一。

  20.鳥的快樂都被那些閒人閒情禁錮成了苦悶,作者在這裡用看似平緩實則嚴峻的語氣斥責了那些束縛鳥類“自由”的閒人閒情。

  21.不同意。這篇散文善於發揮聯想,在寫鳥的各種情態時,十分自然地聯想到了濟慈、雪萊、哈代有關鳥的作品,聯想到自己經歷中有關鳥的種種鏡頭,豐富了描寫的內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22.①最後一節中“自從離開四川以後”點出了另一番寓意,作者離開故鄉後,歲月飛逝,眼前所見的可憐的麻雀、寒鴉等早已失去了“天府之國”各種鳥類的活潑多姿,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故土的思念。②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沒有強權、沒有欺壓、沒有貧困的社會,希望有個能夠自由地發展個性和才能的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