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圈圈中班體育的相關教案

跳圈圈中班體育的相關教案

  跳圈圈中班體育教案篇一:

  跳圈比賽

  教學目標:

  1.學會立定跳遠,要求雙腳一起起跳。

  2.發展幼兒踝關節的靈活性。

  3.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團隊意識,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教學準備:

  大小適中的圓圈6個。

  活動過程:

  1.做準備運動,活動身體,老師帶領幼兒做一些簡單的肢體運動,作為活動前的熱身運動,以便活動的展開。(扭扭腰部,壓下腿,伸伸胳膊)

  2.教幼兒立定跳遠的動作。(雙腳與肩同寬,兩臂前後擺動,前擺時,兩腿伸直,後襬時,屈膝降低重心,上體稍前傾,手儘量後襬。起跳時候,雙臂由後向前上方擺動,向前騰空。落地緩衝)

  注意:起跳時候用力蹬地,起跳的時候跳高一點,著地時候記得稍微蹲下,緩衝一下。幼兒動作沒必要做太標準,主要是注意雙腿分開遇見寬,雙腿一起起跳。

  3.跳圈比賽。把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條隊,然後分兩組進行比賽,兩隊為一組,相對站立,中間擺放三個小圈。老師法令開始,先由一邊的幼兒排頭分四次跳躍,一次一個圈,由圈的一頭跳到另外一頭,然後由他對面的小朋友跳回來,完成跳躍的小朋友自覺的排到對末尾。兩組人數一樣多,先跳完的一組獲勝。

  活動總結

  總結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提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小組獲勝的原因,告訴幼兒要有團隊精神,只有團隊協作才能取得勝利。

  跳圈圈中班體育教案篇二:

  一、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玩圈的興趣,激發幼兒玩圈活動中的創造性。

  2.學習與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1、教具:錄音機、磁帶、空場地。

  2、學具:幼兒人手一個頭飾、塑膠圈。

  五、活動過程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幼兒扮演白兔司機,手拿塑圈為方向盤,聽音樂開汽車進場。

  師:寶寶們你們想把自己的身體練的棒棒的嗎?

  幼:想。

  師:那跟著媽媽一起去鍛鍊身體吧!開起我們的小汽車出發吧!(師生入場)

  (2)聽音樂,幼兒手拿塑圈,跟著教師做圈操。

  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鍛鍊吧。(師生一起做圈操)

  2.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師提示:我們小白兔已經學會了用圈作方向盤開汽車,用圈做操的本領。這個圈還可以怎麼玩?要動腦筋和別的小白兔玩得不一樣。

  (2)幼兒想出多種玩圈的方法,並親自嘗試,教師個別指導。

  (3)教師仔細觀察,邀請幼兒上來展示各種玩圈的方法。互相啟發交流。

  玩圈方法簡介如下:

  a.滾圈:將圈向前丟擲又去撿回來。

  b.跳圈:在圈裡跳進跳出。

  c.小鴨走:幼兒又膝伸直,腳套在圈裡分開撐住圈向前走,不能讓腳上的圈掉下來,也不能用手幫忙拉著圈走。

  d.帶圈走:幼兒三四人一組,站在圈裡,手拉手,用腳踏著圈向前快走。

  e.轉圈:幼兒用手轉圈,使其原地旋轉。

  f.踏圈走:把圈豎起,兩腳依次踏著圈的邊緣,側向移動雙腳,使圈向前滾動。

  g.套圈:從頭套入腳下取出&從腳套入頭上取出&從臀部套入四肢取出&從四肢套入臀部取出

  (4)幼兒帶著同伴的啟發,繼續探索練習。

  師:寶寶們真能幹,想出了這麼多的玩法。那你們知道兔寶寶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呢?幼:跳。

  師:那我們來跳跳看,但是要和其他寶寶跳的不一樣。(幼兒玩圈,教師講評跳的好的幼兒)

  3.難度練習,重點指導

  (1)幼兒自由結伴將塑圈擺在地上搭成各種圖案,然後逐個進行跳圈活動:單腳或雙腳連續跳,左右腳交替跳,左右腳開合跳等。教師重點指導:如何與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師:現在媽媽要我們寶寶合作,把圈放在地上拼成一個圖案,然後來玩玩看。(幼兒自由結伴玩圈)

  (2)教師將合作得較好的組的玩法展示給同伴看,提供幼兒合作玩的方法。

  (3)教師小結:寶寶們真能幹,媽媽看了可高興了,你們不僅用圈玩出了這麼多的玩法,而且還拼出了這麼多的圖案,媽媽要表揚你們。

  4.遊戲結束,放鬆身體

  小兔子拔蘿蔔吃,結束活動。

  師:寶寶們做了這麼久的運動,你們肚子餓嗎?

  幼:餓。

  師:你們看那是什麼?

  幼:蘿蔔。

  師:那邊地裡種了那麼多的蘿蔔,可是沒有路過去,寶寶們快想個辦法吧!(幼兒自由想辦法,教師引導幼兒用圈鋪路)

  師:寶寶們真能幹,想出了用圈鋪路的好辦法,那現在開始鋪吧。鋪好以後再從路上過去吃蘿蔔。

  跳圈圈中班體育教案篇三:

  幼兒園中班體育教案

  捉小魚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2、訓練幼兒協作能力和身體的平衡能力3、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激發幼兒共同學習的願望,提高活動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能準確快速的抓到魚,在遊戲中不能碰到扮演魚兒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夾子。

  活動準備

  1、教師提前佈置活動的場所,小貓的頭飾,小魚卡片。

  2、幾十個夾子。

  活動過程一、匯入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小貓頭飾,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啊?(小貓)2、"有誰知道小貓最喜歡吃什麼?"(魚)3、"那麼我們就來玩一個小貓捉魚的遊戲吧,好不好?"

  基本環節

  (一)小貓捉魚

  1、教師請小朋友們帶上小貓的頭飾,並扮演貓媽媽的角色。

  2、貓媽媽找寶寶了:喵喵喵,孩子們,你們在哪裡啊?小貓聽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媽媽我們在這裡。"今天媽媽發現一個地方有很多的魚,我們趕緊去捉吧,好嗎?"教師帶領幼兒到放有小魚卡片的活動區域,讓小貓去把魚兒捉回來,放到老師提前準備好的盆子裡,看是捕魚能手,捉的魚最多。

  3、幼兒開始自由的捉魚。

  4、"寶貝們,真棒這麼快就把小魚捉完了,可剛剛我們捉的魚都不會遊,下面我們就去

  會遊的魚好嗎?"

  (二)捉"活"魚

  1、教師首先介紹遊戲的方法和規則:在地上圈定一個區域,選幾個孩子當魚,在衣服上夾上十幾個夾子代表魚鱗;其他幼兒當漁夫。遊戲開始,魚兒可以跑出圈外,這時大家可以去追魚並設法取下衣服上的夾子,當魚兒回到圓圈裡就不能去夾子了,直到"魚兒"身上的夾子取完遊戲結束,取下夾子最多的就是勝利者。

  2、教師選定區域讓幼兒扮演小魚,其他幼兒開始捉魚活動。

  3、幼兒活動是教師提醒幼兒只能取夾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魚的幼兒。

  4、評出勝利者給予表揚。

  5、活動課變換角色反覆進行。

  活動總結

  1、教師要捉魚最多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的經驗,並和其他幼兒交流。

  2、教師小結活動內容、表揚、鼓勵幼兒。

  延伸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幼兒提一些身體動作的要求,以培養他們身體運動的各種能力。

  貓捉老鼠

  目標:

  1、透過遊戲,提高幼兒跑和鑽的能力。

  2、培養幼兒協同一致的情感,發展靈活性。

  準備:

  貓頭飾每人一隻,老鼠頭飾10--12只,錄音機和磁帶,設三處鼠洞。

  過程:

  1、部分幼兒戴上貓頭飾。聽《黑貓警長》的音樂從教室開“摩托車”到活動場地,四散站立。

  2、聽音樂做上肢運動(貓理鬍子);手腕和腳腕活動(磨爪子);下蹲後跳起活動(捕鼠)。

  3、做兩個模仿動作:大象走和小兔跳。

  4、教師講解示範“貓捉老鼠”遊戲的玩法:老鼠鑽在洞裡,貓在洞外的家裡。聽到遊戲開始的`信

  號後,老鼠要鑽出洞到外面偷東西,不能一直躲在鼠洞口。被捉到的老鼠立即站在邊上。

  5、部分幼兒(10人左右)戴上老鼠頭飾,然後遊戲開始,同時播放《黑貓警長》音樂。教師巡迴觀

  察、指導,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6、遊戲一遍結束後,教師肯定成績,進行鼓勵,並請2--3名幼兒再次示範,提高跑和鑽的動作的

  質量。同時,指出遊戲中應改進的事項。

  7、調換角色,由原扮貓的扮老鼠,進行第二遍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8、遊戲進行3--4遍。每次遊戲結束,教師都進行簡單的小結,鼓勵姿勢正確、鑽得迅速、跑得靈活的幼兒。

  9、遊戲結束,教師進行講評:小貓的本領練得真好,天快亮了,我們捉了一個晚上的老鼠,現在要回家休息了。讓我們把精神養得好好的,下次捉更多的老鼠。

  青蛙捉害蟲

  目標

  1.指導幼兒學習縱跳觸物,發展跳躍能力。

  2.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準備

  青蛙頭飾若干,在架高的竹竿或繩子上懸掛畫在紙上的小蟲子(數目與幼兒人數相等,“蟲子”距離幼兒高舉雙手指尖20~25釐米),紅花若干。

  過程

  1.複習引入

  (1)教師集合幼兒成四路縱隊,然後組織幼兒走成圓形隊,聽口令齊步走,跑步走,再成四路縱隊。

  (2)引入主題:教師告訴幼兒,小青蛙本領大,最會捉蟲子,今天老師就要當青蛙媽媽,請小朋友當小青蛙一起來捉蟲子。

  2.學習縱跳觸物的動作

  教師示範講解縱跳觸物的動作要領:腿微屈,體前傾,臂後襬預備,雙腿用力蹬直,雙臂由後往下向前上方擺起,右手上舉觸控物體,騰空時不低頭。

  小朋友原地練習2~3遍。

  3.玩《青蛙捉害蟲》的遊戲

  全體幼兒玩《青蛙捉害蟲》的遊戲,教師注意懸掛的小蟲子應高低不同,適合不同身高的孩子,以便每個幼兒都能捉到蟲子,蟲子用回形針或線繩懸掛,能反覆使用。最後比比看誰捉的蟲子多。

  玩一會兒後,坐下來休息評比,捉蟲子多者獎勵紅花一朵,可反覆遊戲2~3次。

  4.整理評價

  整理成四路縱隊,做放鬆練習,最後評價結束活動。

  衛星繞著地球轉

  目標:

  讓幼兒用自己身體運動的辦法,來體會地球和衛星執行的特點,發展幼兒動作的表現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準備

  教師簡單瞭解人造地球衛星旋轉的情況。自制小坐墊若干個。

  過程:

  1.讓幼兒初步瞭解人造地球衛星執行的特點,然後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衛星與地球的執行?

  2.在討論的基礎上,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扮作“地球”,一人扮作“衛星”,進行身體運動的探索與實踐。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與幫助。可參考的活動方式有:

  ①“地球”端坐不動,“衛星”圍繞著“地球”走、跑、跳、轉圈爬等。

  ②“衛星”和“地球”相對而站,手拉手轉圈。注意:身體要稍向後傾斜,手臂拉緊,可以沿不同的方向旋轉。

  ③“衛星”雙手抬著“地球”的雙腳,“地球”兩手撐地,一起慢慢地轉圈。

  3.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手拉手圍成一個小圓,另一組在小圓外圍成一個大圓,聽到老師的指令後,兩圓(兩組幼兒)向相反方向運動(走)。老師可作兩圓的圓心。還可以自編兒歌,如:“走走走,轉轉轉,衛星繞著地球轉”。

  建議

  1.“地球”最好坐在坐墊上旋轉,以免弄髒磨破褲子。

  2.幼兒牽手旋轉,不能用力過猛,牽拉過快,以免拉傷關節或肌肉。

  3.此活動可以和認識地球的教育活動配合進行。

  4.有可能的話,此活動可以在室內較乾淨的地板上進行。

  泡沫板的遊戲

  活動目標:

  1.透過玩泡沫板讓幼兒試著創編玩法,練習平衡及爬行能力。

  2.培養幼兒合作遊戲的能力。

  活動準備:錄音機泡沫板天線寶寶圖案、籃球架、大積木等大型器械。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1.我們是聰明的天線寶寶,一起去玩遊戲好嗎?先說個天線寶寶的兒歌吧。2.說兒歌:天線寶寶真能幹,聰明無比智慧大。神奇的風車轉一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