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范仲淹優秀教案

蘇幕遮范仲淹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其創作風格。

  2、感受詞中營造的清新淡遠的意境,品味詩意,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3、透過朗讀、吟詠,感受作品的音樂美、情韻美,獲得審美體驗。

  4、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學習作者的抒情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涵詠寫景佳句,把握本詞的意境。2、感受作品的音樂美、情韻美。

  【教學方法】

  誦讀、品讀、討論、比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想】

  1、本詞明白如話,不加雕飾,然意境深遠。詞人將荷花的風姿與思鄉情緒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營造出如夢似幻的境界。描寫景物,清新優美;抒發的鄉愁,如薄霧輕煙。教學中,應指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來把握這一特點。2、引導學生透過品味動詞的妙用以及運用比較鑑賞的方法來把握本詞的意境也是本課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荷花,因為它淡淡的清香、美妙的形態和出汙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而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他們留下了很多吟詠荷花的詩篇。同學們也已經學了不少,其中那些膾炙人口的句子一定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有哪些。(學生回答,展示圖片,提示)“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這些優美生動的句子由於它獨特的藝術魅力而流傳千古,經久不衰。下面,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描寫荷花的名作《蘇幕遮》。

  二、瞭解作者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於作詞。他的`詞富豔精工,自成一家,有“詞中之冠”、“詞中老杜”之稱。周邦彥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幾度奔波於地方州縣,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於是羈旅愁思成為他詞作的重要主題,詠物也是周詞的主要題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楊柳等都是他吟詠的物件。周詞能將羈旅愁思和所詠之物巧妙地融為一體。《蘇幕遮》就是一首將荷花的風姿與思鄉情緒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佳作。作品有《清真居士集》,後人改名為《片玉集》。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整體感知全詞,說說上下闋各寫什麼內容。

  (上闋寫景,下闋抒發懷鄉之情。)

  2、誦讀指導:

  上闋寫景,格調活潑,應讀出歡快之感。一、二句低沉,稍慢;三、四句轉為歡快;五、六、七句連貫,中速;“風荷舉”三字重讀。

  下闋抒情,格調輕柔,如夢似幻。前四句慢速,讀出喃喃自語的感覺;後三句寫詞人夢迴故鄉,要充滿深情,讀出夢幻的感覺。

  3、放錄音,範讀。

  4、學生齊讀,讀準節奏;再讀,把握情感,讀出韻味。

  四、品味鑑賞

  1、上闋寫景,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討論,回答)

  提示:先寫室內活動,再寫簷間鳥雀的叫聲,最後描繪荷塘美景。按照由室內到室外,由所聞到所見,由近景、特寫到遠觀全景的順序來寫。既有動景,又有靜景,動靜結合,靜中有動。

  2、開頭兩句寫詞人的室內活動,暗示了詞人怎樣的心情?有何作用?

  (學生思考,自由回答)

  “燎沉香,消溽暑。”連綿的陰雨,使得房間裡又潮溼又悶熱,人的心情也是沉悶的,焚香既是為了消暑,也是為了驅散心中的煩悶。這兩句暗示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為下闋寫久客思鄉伏下了一筆。

  3、品味動詞,賞析名句

  (學生品味、討論,得出結論)

  (1)“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這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其中動詞的運用有何妙處?

  這兩句寫作者所聞,靜中有噪。詞人在室內就聽到屋簷間傳來鳥兒清脆的叫聲,嘰嘰喳喳,非常歡快,好象在互相轉告天氣轉晴的訊息。一“呼”字,極為傳神,表現出小鳥歡快的叫聲和活潑靈動的神態。一“窺”字,則把鳥兒們探頭探腦、東張西望的神態表現得活靈活現,生動而有風致。

  (2)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能令你想起誰的詩句?

  參考:這三句描寫詞人信步走到室外,看到的荷塘美景。“葉上初陽幹宿雨”,雨後初晴的早晨,明麗的陽光照在翠綠的荷葉上,荷葉上還有昨夜的雨珠在滾動,一顆顆,晶瑩剔透,在陽光的照射下慢慢地被曬乾,這是近景,特寫鏡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形象地描繪出水面上的荷葉像玉盤一樣清新潤澤,出水的荷葉,則一片片在微風中亭亭玉立、輕輕搖擺的美妙風姿。清新美麗,動態可拘,有著鮮明的畫面感和簡約的構圖美。在寫法上與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異曲同工之妙(意境不同。前者清新活潑,後者雄渾蒼涼),其中“一一”寫出荷葉在水面錯落有致,疏密相間,高低起伏的層次感。“風”勾勒出荷花隨風輕搖的姿態。“舉”表現出荷莖修長挺拔、英姿颯爽的精氣神。

  4、下闋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景與情之間聯絡的紐帶是哪個意象?又有哪個意象與之照應?

  下片抒發思鄉之情。景與情聯絡的紐帶是“風荷”這個意象。詞人觸景生情,眼前的荷花令他想起有荷的故鄉想起故鄉的“芙蓉浦”。

  5、下闋抒情有何特點?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下片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 “故鄉遙,何日去” 言離家之遠,歸鄉無期;“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久客京華,身不由己,濃濃的思鄉之情溢於言表。讀至此,才發現,首句的“燎沉香”就暗含著久客他鄉的羈旅愁思了。 “五月漁郎相憶否”,不說自己思念家鄉朋友,卻寫家鄉的舊友是否思念自己,使抒情有層次。

  這種抒情的方法你還在哪些古詩中見過?如杜甫的《月夜》詩中用過。杜甫在長安望月思家,卻不寫自己在長安思念妻兒,而設想妻子在富州獨自望月思念自己,以及小兒女不懂得思念的情景,來表達自己細膩複雜的感情。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也是用這種抒情手法。“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就是詩人透過想象家人深夜談論離家在外的自己的情景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思念。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即夢中划著一葉輕舟駛入蓮花塘中。夢中飛度,可見思鄉情切。“芙蓉浦”的夢境與上片中“風荷”的意象相照應,構思精巧,自然天成。全詞以如夢似幻的鄉愁鄉夢做結,餘韻嫋嫋。

  整首詞構成的境界,確如賙濟所說:“上闋,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目眩。”(《宋四家詞選》)

  【小結】這首《蘇幕遮》清新雅淡,渾若天成,於周詞中別具一格。全詞以寫雨後風荷為中心,並由此引入故鄉歸夢。上下闋連成一片,融情入景,不著痕跡。而寫荷數語和輕舟歸夢處,更是全詞的神來之筆。

  上片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繼寫屋簷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荷搖擺,詞境活潑清遠,結構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詞中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下片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園,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以虛構的夢景作結,餘韻無窮。

  五、熟讀成誦。

  學生反覆誦讀,用心體會,並背誦。

  六、延伸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詠荷詩,說說他們各描繪了荷花怎樣的形態,比較它們在內容和表現手法方面有何異同。(姿態、顏色、香氣;比喻、對比、襯托)

  多 葉 紅 蓮                           蓮  花

  洪适                              楊萬里

  步有凌波襪,掌為承露盤。         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

  尚嫌花片少,千葉映朱欄。         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七、課外作業

  1、閱讀周邦彥的其他作品,進一步把握他的詩歌風格。

  2、蒐集其他描寫荷花的詩文,也寫一篇吟詠荷花的作文,要求寫出新意,不落窠臼。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