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教案設計
比喻句教案設計
一. 提出問題:梳理關於比喻句的課堂實錄,孩子們是如何
表述的。從孩子的表述中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提出問題
二. 分析問題:
1.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設定過高?或者目標設定時考慮到了關於“比喻”的理性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對文中這些形象的比喻的感受?課標是如何要求的?透過想象來體驗比喻,是一種理想的表徵方式。——一般性教學知識的角度
2.比喻的理性知識:理性比喻和描寫性比喻的補充——學科知識的角度
三. 總結問題,得出結論:二年級的比喻句應該如何教學才
能更有效?為什麼這麼說?改進以後的課堂實錄作為實證來支援。
四. 關於行文的建議:用生動的小標題來統攝每個部分要論
述的內容。
五. 題目要有點睛作用。
低年級的比喻句教學
郭佳夢 2012.6 在整校推進的課題研究中,我們二年級組打算研磨北師大版第四冊中的《瀑布》一課,並由我承擔第一輪試講。在備課過程中我瞭解
到《瀑布》是葉聖陶先生所寫的一首詩歌,文中由遠及近地描寫了瀑布的聲音和樣子。在語言表達上與一年級教材中的《小小的船》一課有明顯差異,其語言優美,,更有多處比喻句,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困難。於是我在教學設計中,著意安排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比喻句的環節。
課上,我問學生:“在描寫瀑布聲音的段落中,你喜歡哪個詞語?為什麼?”有的學生回答:“我喜歡‘疊疊’這個詞,因為這個詞說明瀑布的聲音像海浪一樣是嘩啦啦響個不停的。”還有的學生回答:“我喜歡‘松林’這個詞,因為松樹林很綠很茂盛。”這個答案顯然謬之千里了,但是該如何引導二年級的'孩子理解瀑布震耳欲聾的聲音如松濤陣陣呢,我一時間無措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又帶著學生去體會了另外兩個比喻句,如“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在圖片的輔助作用下,學生基本理解了這兩個比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什麼,以及它們的相似之處和比喻的作用是為了表現瀑布的壯觀和美麗。但“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這個比喻句的教學出現了困難,一個學生質疑道:“瀑布濺起的小水珠像霧,是因為它們都是水狀的,可為什麼說如塵呢?水不可能像土呀!”可見學生並沒有理解瀑布從高處飛落,在風中那瀰漫的樣子。
在接下來的評課改進過程中,我們組的幾位老師及課題組指導老師就本課的教學難點,即比喻句教學進行了研討。呂老師指出這節課中學生之所以對比喻句的理解不到位甚至產生偏離,是由於我的教學
目標制定有誤造成的。她告訴我們:“比喻句教學首先得注意年級特點。一、二年級教學不必太在意比喻句,比喻句早就存在於學生的口語中,是一種常見的句式。教師只要重視對優美生動詞句的朗讀指導和學生的語言積累就是了。三年級以上可有選擇地引導學生欣賞比喻句。教學的基本方法是聯絡上下文反覆朗讀、浮現形象、體會情感。千萬不可進入以語法修辭分析來代替學生自己感悟體驗的誤區。"於是,我再次研讀了課標和一些有關比喻句教學的文章,認識到比喻句教學不能不顧年級特點,不分年級高低,一遇到課文中的比喻句就統統找出來進行教學,造成教學的低效性;更不能過於理性化,一遇到比喻句,似乎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明白把什麼比作什麼了,或者拿什麼來比什麼的(認識本體與喻體),只重知識而不重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把很優美的比喻給坐實了。透過學習我知道,比喻從它的作用來分,可分為說理性比喻和描寫性比喻兩大類。這篇《瀑布》中的比喻就是描寫性比喻。《文心雕龍·比興》提出比喻的作用是“寫物以附意,颺言以切事”。“寫物”指描寫,“颺言”指誇張的描寫。比喻的作用不是重在說明什麼,而是用描寫來突出事物的形象。所以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對意境的感受,而不是對比喻句的分析。基於此認識,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改,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的朗讀,引導學生感受瀑布之美,葉老語言之美,詩歌意境之美,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