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的講課教案

翠鳥的講課教案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活動特點,並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第四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並表達了“我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知識梳理

  1、詞語積累:

  翠鳥   葦稈   腹部   襯衫   透亮   又尖又長   清脆   一眨眼   泡泡   逃脫   飼養     漁翁   石壁   打消   念頭

  2、優美句子:

  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

  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

  設計理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二是培養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教學難點是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係,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學習目標

  1.會認十一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學習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的語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學習難點

  體會翠鳥的外形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係,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翠鳥、清脆、飼養”等詞語。

  2.學習按一定順序及抓住特點觀察的方法,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講授法    啟發法

  學習方法:朗讀

  教學準備:課件   卡片

  學生活動

  一、快樂匯入(用時:5分鐘)

  1.匯入新課,嘗試審題。

  (投影儀出示翠鳥圖片)

  介紹:翠鳥生長在我國東部和南部的許多地方,它不但美麗,還有高超的捉魚本領,所以人們又稱它“叼郎”。

  2.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1.讀課題。

  2.思考:

  (1)翠鳥是什麼樣子的?

  (2)翠鳥是怎樣捉魚的?

  (3)翠鳥的家在哪裡?

  二、自學字詞,理清脈絡(用時:十五分鐘)

  1.教師總結學生所寫內容,引出:課文是怎樣來描寫翠鳥的呢?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字詞。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在小組內尋求幫助。重點指導讀音:“赤”“襯”“衫”是翹舌音。

  3.組織學生討論、研究,並進行自主評價。

  (1)學生交流“腹”和“泛”的寫法。

  (2)臨摹“翠”與“翁”,“稈”與“透”。

  4.小組內展示生字、評價哪個字寫得規範或者哪部分寫得美。

  1.學生自由讀課文,與自己所寫內容進行對比,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畫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詞。

  2.小組合作依次彙報討論怎樣識記生字。

  3.學生交流、總結生字的寫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寫。

  根據同桌的建議分別再寫一寫。

  4.小組長組織評價,誰的字寫得既準確又美觀。

  三、熟讀課文,體會情感(用時:十分鐘)

  1.教師指名讀文。

  (1)點名讀文。

  (2)彙報:你對翠鳥有了哪些理解?

  (3)教師整理學生的發言,啟發歸納概括:作者寫了翠鳥的哪幾個方面?

  2.引導學生透過朗讀表現出作者的感情。

  1.(1)幾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全文,其他學生聽讀課文,識記內容。

  (2)學生集體交流獲得的內容。(如:它的顏色鮮豔,能快速地捕獲到小魚)

  (3)學生自主概括文章內容。(如:全文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動作特點以及要保護翠鳥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給老師和同學聽。

  四、品讀課文,探究發現(用時:10分鐘)

  1.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1)點名讀第1自然段,在頭腦中勾勒翠鳥的外形,都介紹了它哪幾部分?

  (2)再自由讀一讀,聯絡上下文,有什麼發現?

  (3)先小組內交流,再集體交流發現所得。教師相機指導:作者描寫的順序是什麼;對比體會比喻句的作用;第2~5句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4)教師總結總分式寫法。指出我們的習作中可以嘗試運用這種方法。

  2.(1)相機指導朗讀。翠鳥美麗的外形惹人喜愛,讀出喜愛之情,心情要高興。

  (2)用填空的形式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1.學生合作、交流。

  (1)一生讀文,其他學生聽讀課文,勾勒形象。(彙報內容:爪子、羽毛、眼睛、嘴。)

  (2)自由讀文,自主發現。

  (3)師生互動預設。(如,按照由下到上的順序描寫,其中描寫羽毛部分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比喻句的寫法:比如“頭巾”“外表”等,使語言生動形象,使翠鳥人性化。抓住“顏色鮮豔”的中心句。)

  (4)學生感受這種寫法,並嘗試寫一段話。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寫法,讀出喜愛之情。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 學習作者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 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觀察法、情境法、讀中感悟

  學生活動

  一、複習舊知(用時:8分鐘)

  1.複習字詞。(出示習題)

  2.回顧第1自然段。

  1.完成習題。

  2.說一說:(翠鳥的外形……)

  二、樂中探究,樂中交流(用時:22分鐘)

  1.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第2、3自然段,瞭解翠鳥的活動特點。

  (1)從哪些詞和句子可以突出翠鳥是捕魚能手。邊讀邊畫。

  (2)學生彙報。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不懂的問題。並深入思考:翠鳥的外貌特點和動作特點之間的關係,結合語句來說。

  3.讀第4、5自然段,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聯絡上下文,體會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的變化。

  4.啟發思考漁翁的話蘊含什麼道理?

  5.指導朗讀,讀出喜愛及不捨的感情。

  1.(1)學生畫詞和句子。

  (2)結合語句彙報。(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2.小組內交流,彙報。

  3.聯絡上下文,彙報人物情感的變化。

  (從“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我們的臉有些發紅”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們的情感變化:喜愛翠鳥——想佔為己有——讓翠鳥迴歸自然。)

  4.思考老漁翁的話。(真心喜愛翠鳥,就是給它自由。)

  5.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句話。

  三、樂中提升(用時:10分鐘)

  透過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