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教案說課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說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訓練學生欣賞詩歌意境,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3、拓展探究,瞭解詩人的藝術情趣。

  學習方法: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朗讀、探究,瞭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1、學生看影象(利用聲像技術,展示田園風光圖,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環境的幽靜與優美。多媒體1),聽誦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學生推薦代表朗讀詩歌,要求讀出感情,並說出依據。

  4、分小組研究,推薦代表發言評論,初步感受詩歌內容。

  提問:“歸”字是詩眼,標題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資訊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資訊值得我們思考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討論、明確:

  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

  朗讀課文,尋找相關資訊,回答上述問題

  ⑴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成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為何歸來?

  明確:

  A、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養家餬口,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夠當官,走仕途。但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汙,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追問:據我所知,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明確:①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②徹底悔悟。③也許是一種託詞。

  追問:所以“性本愛丘山”也許是陶淵明“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呢?請同學們繼續尋找文中資訊。(提示:點題句是哪一句?)

  明確:

  B、守拙歸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麼?(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夠“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很難往上爬(即使是現在,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結合陶辭官原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結: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⑶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⑷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餘閒/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小結:《歸園田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汙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片語來概括叫做“返璞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汙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5、學生反覆吟讀“開荒南野際……雞鳴桑樹顛”,體會詩中的意象,構建優美富有情趣的田園意境。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麼顯得那麼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是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簷,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麼幽雅美麗!這裡襯托出了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夠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小結:在這首詩裡,我們所接觸到的不是互不相關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煙、深巷中的狗吠、桑樹顛的雞鳴,而是由這些具體的景物構成的一種寧靜安謐、純樸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體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靜的生活情趣,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藝術境界。

  二、品讀、探究,學習《歸園田居》組詩中的另外四首詩,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瞭解詩人的藝術情趣。

  (課前印發詩歌資料,發給學生閱讀學習。)

  1、 出示四首詩歌內容(多媒體2)。

  2、 學生分組研讀四首詩歌,準備派代表發言交流學習體會。(研讀重點由學生自己確定,或內容情感、或藝術特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