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蒹葭》教案
《詩經·蒹葭》教案
一、引入課題:(播放幻燈片2)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元好問有一問倒千古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與愛情有關的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的作品,是《詩經》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播放幻燈片3)
二、初讀詩文:感受音韻美,感知詩歌內容。
(一)感受音韻美(播放幻燈片3)
1. 全班齊讀詩歌,要求學生結合上一課時介紹的關於《詩經》的藝術特點,體會《蒹葭》的音韻美。
2. 聽學生朗讀後,教師正音,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請學生自由發言,說說作品的音韻美是如何表現的?
3. 教師明確:《蒹葭》的音韻美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都是四言句,朗讀時採用“二二”拍,聽起來很整齊;
(2) 作品押韻:第一章押“ang”韻,韻腳有蒼、霜、方、長、央
第二章押“i”韻,韻腳有萋、晞、躋、坻
第三章押“i”韻,韻腳有已、涘、沚
(3) 運用疊詞,如:蒼蒼、萋萋、采采;運用疊章,統一內容的反覆詠唱,這樣有一唱三嘆的美感
4. 請男女生交錯進行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音韻美透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
(二)(播放幻燈片4)感知內容
1. 聯絡舊知識:我們知道詩歌有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詠物詩等型別,那麼《蒹葭》屬於哪一類的作品呢?(——抒情詩。)抒什麼情?(——愛情)是不是這樣?我們來看看原文吧。
2. 請學生結合註解,儘量用優美的語言翻譯作品第一章的內容後,引導學生對比第二、三章的內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複?學生討論發言後,教師明確:三章所寫的內容是相同的,表現了一位痴情男子對心上人的愛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傷感。
三、(播放幻燈片5)聽讀詩文:現象詩歌的畫意美。
1. 引導:
唐代的王維,不僅是有名的詩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語讚譽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詩情畫意”這四個字從來就是密不可分的,《蒹葭》正是這樣一幅精美的圖畫。下面,請先聽老師配樂誦讀,大家邊聽邊想象,看看腦海中會有怎樣的畫面?
2. 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閉目自由想象。
3. 小組自由討論、溝通、交流
4. 個學習小組選派一位同學描繪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教師明確描繪時應達到的要求:有什麼景物?有什麼人物?他們的衣著打扮?各自的活動?而且發言時應該用一段話來描繪給大家欣賞。
5. 審美提升:
剛才大家精彩的描繪,再一次證明了“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咱們所想象的“伊人”,都有每個人的審美情趣,並不統一。之所以能讓大家產生這麼豐富的聯想,應該歸功於誰?——應歸功於作品本身!因為它給我們讀者留下了適當的藝術空白:“所謂伊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清晰過她的面容,從來都沒有正對過讀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遠在天邊;她似乎無影無蹤,又忽然出現在水中的小洲。這簡直像鏡中花、水中月,她如夢似幻,若隱若現。
這就是整首詩所表現的朦朧美、神秘美、含蓄美, 而詩又貴在含蓄,將最濃烈的愛戀用最不搶眼的色調、最不華麗的辭章表現出來,得確是詩中的精品呵!
四、(播放幻燈片6)賞讀:體味詩歌的情感美。
1. 請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讀,同學們一起體味作品流露的各種情感,說說這些情感是透過怎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
深深愛戀——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
執著追尋——道阻、長、躋、右,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不畏險阻
失意傷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
4. 審美提升:
男子用情很深,深秋時節,靜物是蕭瑟的,色彩是暗淡的;深秋時節,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徹骨的。那滴滴打在蘆葦從中的寒露,也是痴情男子對心愛的“伊人”求之不得而之後落下的傷心的眼淚吧?
那麼,除了追求美好的愛情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感體驗,對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學生討論後,教師明確:可貴的親情、純真的友情、美好的理想、心愛的事業等。
5. 全班再讀詩歌,表現情感美,配樂。
五、(播放幻燈片7,點選超級連結)品讀:欣賞flash歌曲《在水一方》,鄧麗君演唱。要求學生將畫面中的情境與剛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對照,全身心的體味詩歌各個角度的美。
六、(播放幻燈片8)創讀:播放背景音樂,鼓勵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要讀出自己的個性美!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創讀比賽。
附板書設計:
蒹 葭
四字句 二二拍 詩 情 畫 意
ang韻 整齊 戀 尋 傷
押韻 i韻 景物? 人物?
i韻 白露為霜未晞未已 道阻長躋右 水中央坻沚 想象
音韻美
疊詞:蒼蒼 痴痴守望 不畏險阻 可望而不可及
萋萋
采采 一唱三嘆 朦朧美
愛情
神秘美
理想
事業
友情
親情
重章:反覆吟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