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精選10篇)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精選10篇)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1
一、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探究黃豆與豆製品關係的慾望和興趣。
2. 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黃豆及其製品,並瞭解其營養價值。
3. 培養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黃豆並區分豆製品的能力。
二、 活動重點和難點:
1. 重點:幫助幼兒瞭解黃豆及其製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2. 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辨別黃豆,區分豆製品。
三、 活動準備:
黃豆、紅豆、綠豆等各種豆子,各種豆製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圖片“黃豆爺爺”。
四、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請幼兒品嚐豆製品,引出認識黃豆的課題。
1. 教師與幼兒邊品嚐邊互相交流。
2. 教師提問:這些食物都是用什麼做的?
(二) 基本部分:(重點、難點部分)
幼兒透過觀察、比較及討論辨別出黃豆,掌握其外形特徵,瞭解其營養價值,並能運用所學知識區分豆製品。
1. 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嘗試性地尋找出黃豆。(教師提供黃豆、綠豆……請幼兒看、摸,並運用經驗找出黃豆。)
2. 認識黃豆外形特徵。
(1) 幼兒相互交流,掌握黃豆外形。
(2) 教師引導幼兒.總結出黃豆外形特徵。
教師提問:a.黃豆是什麼顏色的?
b.黃豆是什麼形狀的?
c.黃豆上有什麼?
d.黃豆摸上去有什麼感覺?
3. 認識豆製品,瞭解它們的營養價值。
(1) 幼兒利用已有經驗,理解黃豆與豆製品的關係。(教師講解什麼是豆製品。)
(2) 引導幼兒透過生活經驗,說出豆製品。
教師提問:你還吃過哪些豆製品?
(3) 幫助幼兒瞭解豆製品具有的豐富營養價值。
4. 引導幼兒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區分出豆製品。
(1) 出示各種豆製品及非豆製品食物。
(2) 透過遊戲“豆寶寶找爺爺”讓幼兒在眾多食物中找出豆製品。
(三) 結束部分:
觀察豆芽,激發幼兒探索豆芽生長過程的興趣。
1. 引導幼兒觀察豆芽。
2. 引起幼兒探究黃豆變豆芽的慾望。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訓練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關節的靈活性。
2、發展幼兒自主合作意識。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活動準備:
大沙包若干,小螞蟻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大螞蟻頭飾一個,音樂磁帶《愛我你就抱抱我》 。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小螞蟻跟媽 媽一起出來活動活動吧!”幼兒聽音樂做韻律活動。
2、基本部分。
——引出話題:“剛才小螞蟻跟媽 媽經過田埂時,有沒有發現那邊有一大堆黃豆?”“我們一起去嘗一嘗吧。”
——老師:“告訴你們吧,黃豆炒熟了會更香更好吃的,我們一起來炒黃豆吧!”
——幼兒自創動作炒黃豆,教師注意觀察。
——教師和幼兒合作邊念兒歌“炒黃豆,炒蠶豆,咕嚕咕嚕翻跟頭。”邊玩炒豆豆遊戲。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遊戲,並引導幼兒交換合作伙伴進行遊戲。
——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往一個方向連續炒黃豆。
3、結束部分。
——教師:“小螞蟻真能幹,把黃豆炒得香香的,我們一起把豆豆搬回去,過冬時再吃,好嗎?”指導幼兒將豆豆搬回家。
活動反思:
原本枯燥的動作練習,以炒豆子的遊戲形式組織起來,幼兒比較感興趣,使 活動更加生動,幼兒成了一粒粒小豆子,讓幼兒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也更願意 參與到活動中來,在遊戲中幼兒能更專注的進行動作的練習。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民間遊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戶外活動,《炒黃豆》是民間遊戲中比較經典的小遊戲,動作簡單,配上朗朗上口的兒歌,節奏感極強,有著濃厚的趣味性,關鍵是不太受場地的限制,較小的地方也可以做,非常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他們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有利於增強幼兒的體質,提高幼兒的動作技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健康的的身心發展。因此,特設計了這個體育遊戲。
【活動目標】
1、能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掌握側身翻的技巧,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樂意和同伴結對玩耍,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遊戲前幼兒熟記《炒黃豆》的兒歌: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
2、平整的戶外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熱身運動:聽音樂活動手臂、手指、腰等部位。
二、基本部分:
第一個環節:先引導幼兒討論:“炒黃豆”應該怎樣炒?(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憶炒菜的樣子,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第二個環節:向幼兒介紹遊戲的玩法:首先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兩人面對面手拉手站好,然後一邊說兒歌,“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一邊向裡外晃手錶示“炒黃豆”的動作,兒歌結束時,兩個人一塊翻轉身體成背對背。
第三個環節,背對背站好後,遊戲繼續進行,可繼續炒,再翻轉成原來面對面的動作,這樣反覆進行。這個環節中可提醒幼兒用多種方法“炒”,如單手“炒”、雙手“炒”等。
第四個環節:待幼兒熟練動作技巧後,可延伸到“炒青菜”、“炒花生”、“炒黃瓜”等,還可引導幼兒交換同伴遊戲。
【注意事項】
在遊戲過程中,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側身翻的技巧,不斷加快側身翻的速度。
【活動反思】
這個民間遊戲,看似很簡單,但對於從未接觸過的幼兒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開始只有少數幼兒掌握了側身翻的技巧,還有多數幼兒對動作比較生疏,常常是做完前面一個動作不知道下一個動作是什麼,或者是頭不知道該往哪裡鑽,有的幼兒甚至是一個鑽進去,而另一個就不鑽了,直接轉過身來,動作很不協調。
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的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利用“再把另外的小手升起來”,“頭兒朝裡鑽”等兒歌進行練習。我還讓學得快的幾組幼兒進行了演示和指導,慢慢地,孩子們能翻過一個、兩個,能力強的幼兒還能連續翻幾個了,孩子們邊念兒歌邊遊戲玩的特別開心。
最後為了增加遊戲的興趣,我還引導幼兒延伸到炒別的食物,互換夥伴等。不僅能夠很好的給幼兒提供了互動交往的機會和空間,對幼兒的身體發展還起著多方面的作用,使幼兒真正體驗到了遊戲帶來的樂趣。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透過傾聽故事及觀看月相變化圖,初步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2、嘗試運用語言、動作及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月亮變化的理解。
3、對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感興趣,能關注月亮的變化。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學習DVD
2、動態教具
3、課件
4、幼兒用書、鉛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匯入,教師根據幼兒已學的美術活動中《月亮姐姐》,進行經驗的遷移
師:上星期的美術課中,我們學習畫了一個美麗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來,她是誰?老師給你們一個提示:她長了一對美麗的翅膀。
師:對,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還記得月亮姐姐的臉是什麼形狀的?有的小朋友畫了圓圓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畫了細細彎彎的月亮姐姐,咦?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月亮姐姐的臉可以變化?
2、傾聽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發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願望
(1)師:為什麼月亮姑娘做的衣裳總是不合身呢?(激發幼兒發現月亮在不停的變化)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狀。
師:你見過的什麼樣的月亮?像什麼?(鼓勵幼兒用語言和行動進行表達,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幼兒所講月相)
(3)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月亮的變化規律。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請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變化和你看見過的和想象中的有什麼不一樣?
3、簡要解釋月亮姑娘變化的原因,使幼兒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1)師:小朋友們現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變化,那小朋友們知道"月亮姐姐"為什麼變化?請你們大膽地猜一猜,然後告訴老師。
(2)播放圖片,使幼兒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變化是因為地球影子的投射
師:小朋友來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請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兒?地球在哪?那太陽光照射進來的時候,月亮姐姐被誰擋住了啊?原來是月亮姐姐和我們居住的地球想曬太陽,可是月亮姐姐的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了,這個怎麼辦?
師:月亮姐姐很聰明,她想到一個好辦法,請你們猜猜這是什麼辦法?(用故事性的語言,引導幼兒瞭解月亮在圍繞地球旋轉)噢,原來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圍繞地球旋轉,當它轉到地球和月亮中間的時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曬到太陽啦?
4、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1)師:月亮姐姐聰明不聰明啊?那老師現在就來考一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亮姐姐聰明。
(2)觀看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
師:圖上畫的是什麼?每幅圖上的數字表示什麼?(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3)教師出示動態教具,請幼兒總結月亮變化規律
引導幼兒說出隨著時間的變化,月亮每個月開始的時候變成細細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變成了大圓盤,到了月底的時候又慢慢變回了月牙的形狀。
5、幼兒根據月亮變化規律進行填圖遊戲
師:你們看,圖中的初九和二十四號得月亮被劉老師不小心擦掉了,現在忘掉了她們的樣子,請你們當我的好幫手,幫我把她們的樣子畫出來好不好?
(請幼兒在幼兒用書中添畫出來)
活動反思:
今天,教學活動為大班科學活動《會變的月亮》,主要是讓幼兒認識月亮形狀變化的規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會發生變化。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5
說教材分析
黃豆作業豆類的一種,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可見。由黃豆製作的各類豆製品營養豐富,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孩子們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也是我們餐桌上的美食。因而,在幼兒園的食譜上也常常會出現豆類食品,如早點中的豆漿,中餐中的香乾、油豆腐、豆腐湯等等。但是,孩子們並不喜歡吃這些豆制食品,特別是剛入園的小班孩子更是如此,任憑老師怎麼哄,不吃就是不吃。為了讓孩子們願意並喜歡吃豆製品,我選擇了認識黃豆作為教學活動內容,並取名為“黃豆寶寶”,旨在讓小班的孩子在看看,摸摸,玩玩,嚐嚐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黃豆寶寶”,喜歡“黃豆寶寶”,初步瞭解“黃豆寶寶”所製成的常見的幾種豆製品。期間,在認識黃豆----喜歡黃豆----喜歡吃豆製品的過程中,使孩子們知道豆製品有營養,吃了會使自己的身體變的強壯,少生病。
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嘗一嘗等活動中,認識“黃豆寶寶”,並初步認識幾種豆製品,喜歡吃豆製品。
(2)幫助幼兒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3)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分析:本次活動是針對剛入園的孩子有挑食的不良習慣而設計的,目標旨在讓幼兒在活動中從認識----初步瞭解---品嚐的過程中養成克服挑食的不良習慣。
2、活動重點:透過各種感官,認識“黃豆寶寶”,喜歡“黃豆寶寶”,並願意吃豆製品。
3、活動難點:初步瞭解豆製品與我們的關係。
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讓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到超市尋找較為熟悉的幾種豆製品。
(2)環境中的“黃豆寶寶”之家展覽會。
2、物質準備:生黃豆、泡過水的黃豆、炒黃豆、煮黃豆、各種豆製品(香乾、豆腐、豆腐皮、千層、腐竹、豆漿)紅、黃、綠顏料,豆制聽音筒、調羹等。
說活動流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認識“黃豆寶寶”
活動策略:
1、教師準備兩種黃豆:水泡過的黃豆、幹黃豆。
2、請小朋友來玩一玩“黃豆寶寶”,用手去摸一摸、捏一捏黃豆寶寶。
3、討論:都是“黃豆寶寶”,他們長的一樣嗎?摸上去感覺怎麼樣?
活動目標:
透過幼兒用手觸控幹黃豆和水泡黃豆,知道黃豆浸水後會變軟、變大。為下一個磨製豆漿活動作好鋪墊。
環節二:瞭解豆製品
活動策略:
1、磨豆漿、品嚐豆漿。
2、參觀豆製品展覽會。
3、品嚐豆製品。
活動目標:
1、知道這些豆漿喝豆製品都是由浸水後的“黃豆寶寶”製成的。
2、讓幼兒在參觀中感受到“黃豆寶寶”的本領很大,我們要喜歡“黃豆寶寶”
3、在品嚐豆製品的過程中瞭解豆製品很好吃,有營養,吃了會長大、長胖、身體好。
4、結合實際幫助幼兒養成不挑食的飲食好習慣。
環節三:與“黃豆寶寶”一起玩
活動策略
1、提供浸過紅、黃、綠三種顏料的黃豆,放在白紙上,用手輕輕搖動白紙,進行滾畫活動。
2、可以自選一種顏色,也可以幾種交叉滾動。
活動目標:
1、在滾畫遊戲中,讓幼兒瞭解“黃豆寶寶”不僅能吃,還能做成各種豆製品,更有趣的是還能玩畫畫遊戲。知道“黃豆寶寶”是個寶,我們愛吃,我們更愛和它一起玩。
2、衛生要求:玩過的“黃豆寶寶”是不能吃的。
說活動特色
1、活動過程遊戲化
本次活動針對小班第一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而設計的,讓孩子們和“黃豆寶寶”做遊戲來完成整個活動,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參與活動,並讓幼兒透過各種感官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幫助幼兒養成不挑食,喜歡吃豆漿喝豆製品的好習慣。
2、教育過程整合化
本次活動為綜合活動,不僅讓幼兒認識了“黃豆寶寶”及其豆製品,還讓幼兒瞭解了豆製品營養豐富,吃豆製品能夠使身體健康,少生病的健康教育,並把此項教學內容再延伸於活動區,滲透於各領域,使教育內容自然整合,教育思想滲透整合。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6
目的:
透過遊戲,豐富幼兒的詞彙,讓幼兒學會使用同類詞替換。
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準備:
已學過的兒歌"炒黃豆"
附兒歌:
炒黃豆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頭遊戲
規則:
1、兩個幼兒手拉手,邊擺動邊唱兒歌。當唸到"翻跟頭"時,兩人同時轉身,背對背,手牽手繼續擺動念兒歌。
2、兩個幼兒可以用蠶豆、綠豆、紅豆、花生豆等同類的詞來替代黃豆,看誰想的快,講的多。既有運動有練習語言,是幼兒十分喜愛的活動。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掌握側身翻的技巧,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樂意和同伴結對玩耍,體驗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
3、鍛鍊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熟記《炒黃豆》的兒歌: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
2、平整的戶外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熱身運動:聽音樂活動手臂、手指、腰等部位。
(二)基本部分
1、先引導幼兒討論:“炒黃豆”應該怎樣炒?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憶炒菜的樣子,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2、向幼兒介紹玩法:首先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兩人面對面手拉手站好,然後一邊說兒歌“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一邊向裡外晃手錶示“炒黃豆”的動作,兒歌結束時,兩個人一塊翻轉身體成背對背。
3、背對背站好後,遊戲繼續進行,可繼續炒,再翻轉成原來面對面的動作,這樣反覆進行。;這個環節中可提醒幼兒用多種方法“炒”,如單手“炒”、雙手“炒”等。
4、待幼兒熟練動作技巧後,可延伸到“炒青菜” “炒花生”“炒黃瓜”等,還可引導幼兒交換同伴遊戲。
教學反思:
原本枯燥的動作練習,以炒豆子的遊戲形式組織起來,幼兒比較感興趣,使活動更加生動,幼兒成了一粒粒小豆子,讓幼兒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也更願意 參與到活動中來,在遊戲中幼兒能更專注的進行動作的練習。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8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遵守遊戲規則,掌握遊戲的玩法。
讓幼兒學會聽口令玩遊戲,鍛鍊反應能力和傾聽能力。
遊戲方法:
兩人一組,手拉手相對站立,邊念兒歌邊左右擺動雙手,念至兒歌最後一個字時兩人同時翻身。
遊戲規則:
兩手拉緊不能鬆開。
建議:
1.小班幼兒可先轉體180度,背對背站立,準備一下再轉180度,面對面站立,這樣繼續進行。
2.中、大班幼兒可連續翻。
3.此兒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濃。
附兒歌
炒炒炒,炒黃豆,噼嚦啪啦翻跟斗。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豆芽發芽所需要的條件。
2、能觀察比較黃豆芽、綠豆芽的不同特徵。
3、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樂意吃豆芽。
【活動準備】
做黃豆、綠豆發芽實驗(分別有水的多少,有無陽光)
【活動過程】
1、觀察班級實驗的豆芽。
師:前些天我們選了黃豆、綠豆做發芽實驗,你們仔細看看現在它們是什麼樣子了?(幼兒觀察,教師指導:可以從大小、長短等方面觀察)
幼兒回答:黃豆:它們的莖是白色的圓柱體,莖的下面有條細長的根,有的莖的頂端發黃了,有的芽短一點,有的有兩半黃豆瓣,有的黃豆還沒有發芽……
綠豆:有的豆中間破了,有的芽長,有的芽短,有的有兩半小綠葉
黃豆的豆芽比綠豆的豆芽粗……
2、瞭解豆芽發芽所需要的條件。
師:為什麼在同一個瓶子裡、同一個碟子裡,有的芽長,有的芽短?有的瓶子裡沒發芽呢?
幼兒:瓶蓋蓋著的沒發芽;水太多的也沒發芽,而且有臭味;水少了有的芽短,而且頭上發黃了;有棉花的黃豆發芽最好……
教師小結:蓋蓋著的沒發芽,說明它沒氧氣,不能呼吸;水少了,沒水也不發芽,說明豆芽離不開水。
3、嘗豆芽。
(1)平時我們怎樣來吃豆芽?(可以炒、可以做湯)
(2)介紹豆芽的營養價值,鼓勵小朋友樂意吃豆芽。
(3)我們一起把豆芽送入食堂,讓食堂的阿姨用豆芽做一道美味可口的菜。(時間允許可讓幼兒觀看炒的過程)
《黃豆爺爺找寶寶》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幫助進一步認識黃豆及其製品,知道豆製品主要是用黃豆加工成的,價廉物美。
2、培養幼兒愛吃豆製品的飲食習慣。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有吃一些不同豆製品的經驗,豆腐一塊,黃豆一把,食品(豆製品)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透過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
1、老師說謎面: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營養很好,做菜做湯。(豆腐)
二、瞭解豆製品。
1、出示豆腐圖片:小朋友看這就是豆腐,你們知道它是由什麼做成的嗎?(可出示黃豆啟發幼兒)。
2、告訴幼兒用黃豆或其它豆子做成的東西叫豆製品。請小朋友說說自己吃過哪些豆製品?
教師小結並補充各種豆製品。(豆漿、乾絲、豆腐衣、豆腐乳、豆腐腦等)
三、認識豆製品的價值。
1、豆製品雖然不是用動物的肉做成的,但是它的營養卻和動物肉一樣豐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到,所以小朋友們可以經常吃豆製品,天天喝豆漿。如果把豆製品和肉放在一起燒,那麼營養就特別全面,所以人們經常把千張和肉沫放在一起做成千張卷肉,把豆腐和魚頭放在一起燒,做成魚湯豆腐等。
四、遊戲:黃豆爺爺找寶寶。
1、請幼兒選一張食物圖片進行扮演。教師走到幼兒前問:“這個寶寶是我的嗎?”請幼兒回答:“是,我是XX(豆製品)”教師又問:“還有XX寶寶在哪裡?”請拿同一種豆製品的幼兒都走上前,一起說“在這裡”。最後,黃豆爺爺說:“你們都是我的寶寶,因為你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豆製品。
2、引導幼兒再做一遍遊戲。
活動反思:
1、活動中操作材料準備充分,滿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透過觀看豆漿機將黃豆變成豆漿的製作過程,讓幼兒體驗到了食物變化的樂趣。如果能再豐富一些豆腐、百葉等豆製品的製作過程方面的資料就更容易讓幼兒理解了。
3、透過《黃豆爺爺過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課,使孩子們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認識了更多的豆製品朋友,瞭解了許多新鮮的知識。
4、用“品嚐”各種各樣的豆製品來吸引幼兒,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從活動的效果看出幼兒能說出所嘗豆製品的名稱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