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胡適教案設計

我的母親胡適教案設計

  我的母親胡適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學習生字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母親的品性及為人處世對作者的影響,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對母親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母親的品性及為人處世對作者的影響。

  教學設想

  本文是胡適先生對母親的回憶。本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母親的品性及對作者為人處世的影響,把握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之情。激發起學生對母親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每天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老師曾要求同學們仔細的打量,看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這樣做了呢?現在老師就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述對母親或母愛的認識。

  老師小結並請同學們記住關於母愛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2、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筆抒寫過對母親的熱愛之情,比較有名的就是《遊子吟》,著名學者胡適也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走進他的《我的母親》一文,去了解一下胡適的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作者對母親有怎樣的感情。

  二、檢查預習

  文縐縐  穈先生  擲銅錢  庶祖母  翳病  舔去  侮辱

  生齊讀後,合作聽記。

  三、瞭解作者: (結合註釋學習)

  胡適(1891~1962),現代作家、學者,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曾提倡文學改革,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1920年創作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

  四、探索新知

  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文章,學生思考問題:文章寫了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

  合作探究

  師:這篇文章作者主要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這是幾件什麼樣的事?這幾件事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性?請速讀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圍繞母親寫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性?由此,你認為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2.本文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怎樣的感情?

  讀文後,生分組討論交流,推舉代表回答,師生共同明確:

  1.共寫了以下幾件事:

  (1)喚我起床,催我上學──諄諄教誨,嚴格督促。

  (2)母親從不在外人面前打我、罵我──保護孩子自尊心。

  (3)我說輕薄話,手重重責罰──嚴格。

  (4)新年之際,大哥的債主討債,母親從不遷怒別人──寬容、溫和、仁慈。

  (5)忍受兩個嫂子給她的氣,不可再忍時,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寬容忍讓。

  (6)受“辱”後,非常生氣,討回公道──有剛氣。

  由此可看出母親是一個教子有方,對子嚴格,寬容忍讓,仁慈溫和,有剛氣的人。

  此處要進行一個分類,可以把這課文的主體部分內容分成三層:嚴格教育兒子;對後子女的寬容忍讓;受辱後的剛氣。

  2.作者對母親懷有敬愛和懷念之情。

  質疑、解疑(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疑)

  1.母親的為人處世對作者有哪些影響?

  2.課文前三段看似與寫“母親”無關,為什麼還要寫?

  3.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的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師生共同明確答案。

  1.我學到了母親的“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寬恕人”,“體諒人”的優秀品質。

  2.文章前三段寫作者的性格特徵和童年生活,既寫了同年生活的單調和失落,也寫出了環境與教育一個人性格的養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而母親給我人生的教訓,前三段為寫母親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同時與文末相呼應。

  3.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是為了體現母親平時的待人接物以及這些對我的影響。寫她以身示範對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這不僅寫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五、品味語言

  師:本文的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具體語句進行分析。(生速讀文章,明確本文語言質樸、真切,講究分寸的特點)

  例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母親愛子之深,平時的語言中含著我對母親的感激。

  “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靈來寫母親,如實道來,真誠傾吐,流露出對母親的疼愛之情。

  “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幾說明了母親給我的教益之大。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事實上,作者的“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寬恕人”“體諒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種假設,而不是已經具備了這種美德,表現了作者的謙虛的品格。

  師:文章的選材具有怎樣的特點?(生討論後明確:選取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六、總結

  七、作業:完成《綜合能力訓練》本課練習,可以根據學習情況,如果有時間,可以在課上完成。

  我的母親胡適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概括文章中的具體事件,分析母親優秀的性格品質,感受母親的人物形象;

  2、理解母親對“我”的做人訓練,感受母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

  3、聯絡自身的生活經驗,再次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教學重點

  概括文章中的具體事件,分析母親優秀的性格品質,感受母親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母親對“我”的做人訓練,感受母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

  2、聯絡自身的生活經驗,再次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一、導語設計

  現在“中國媽媽”這個詞在美國高中成了貶義詞。華裔家庭的高中生對這個詞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國媽媽”特別愛攀比,永遠是以別人為標杆,然後讓子女去達成自己心中的目標;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認為“中國母親”像一隻老母雞,一直用翅膀保護著孩子,在家裡什麼事都要她說了算。

  時至今日,偉大的中國母親難道就變成了這幅模樣,聽起來就是一個虛榮心很強、又十分專制的女人。

  那麼,“中國媽媽”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堂課就讓我們透過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去認識一位典型的中國媽媽,來尋找你心目中的答案吧!

  現在,我要隆重請出這位“中國媽媽”,她就是馮順弟。馮順弟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民家的女兒,與許多舊時代的女子一樣,從沒有機會接受正式的學堂教育。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媽媽,卻能夠培養出一個一生擁有30多個榮譽博士學位的兒子,那個人就是胡適。那麼先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影片,瞭解一下中國偉大的學者胡適。

  【胡適簡介】(觀看胡適簡介的影片)

  從剛才的介紹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胡適的確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那麼,那個毫不起眼的中國媽媽馮順弟是如何教育出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疑問,一起走進課文吧!

  二、教學內容

  1、昨天我要求大家閱讀課文,並找出胡適對她母親的評價。(提示:使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

  【明確】恩師、慈母、嚴父、嚴師

  2、在這些評語中,胡適稱母親“母”、“父”、“師”。 “母”這個稱呼無須解釋,但為什麼又稱母親是“父”,是“師”呢?

  【明確】稱母親是“父”,是因為“我”很小的時候(三歲零八個月)就沒了老子,母親就得即當媽,又當爸。

  稱母親是“師”,是因為母親督促“我”學習,又訓練我“做人”。

  3、母親是如何督促我學習的?

  【明確】天大明時,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

  【印證】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門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飯。

  【過渡】可見母親非常重視“我”的學業,這在《胡適自傳·四十自述》中還有些相關的例證,在此我再為大家引一例:

  【資料】

  我們家鄉的蒙館學金太輕,每個學生每年只送兩塊銀元。先生對於這一類學生,自然不肯耐心教書,每天只教他們念死書,背死書,從來不肯為他們“講書”……

  我一個人不屬於這“兩元”的階級,我母親渴望我讀書,故學金特別優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塊錢,以後每年增加,最後一年加到十二元。這樣的學金,在家鄉要算“打破紀錄”的了。                                     ——《胡適自傳·四十自述》,第24頁

  【過渡】由此可見,母親對胡適的學業是非常重視的,可說不惜“重金”在栽培胡適。母親這顆望子成龍的心,古今都是一樣的。想必同學們的媽媽也一定天天嘮叨著:好好讀書啊!看到你不理想的成績,就千方百計地讓你去參加各種補習班,甚至花大筆的錢,請家教給你進行一對一的補習。你是如何看待你母親的這些言行的呢?

  【過渡】我很能理解同學們的心情,我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我也覺得母親關心我的學習成績勝過關心我。我感到她的關心讓我非常苦惱。當然,現在我已經不這麼看待了。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同一件事情的認識可能就會發生改變。這點胡適也是一樣的。那麼我們來看看,後來胡適是如何看待母親對他學習上的重視的?讓我們先一起來看中年胡適寫在《四十自述》中的一段話:

  【資料】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親增加學金的大恩惠。一個同學的母親來請禹臣先生代寫家信給她的丈夫;信寫成了,先生交她的兒子晚上帶回家去。一會兒,先生出門去了,這位同學把家信抽出來偷看。他突然過來問我道:“糜,這信上第一句‘父親大人膝下’是什麼意思?”他比我只小一歲,也念過《四書》,卻不懂“父親大人膝下”是什麼!這時候,我才明白我是一個受到特別待遇的人,因為別人每年出兩塊錢,我去年卻送十塊錢。

  ——《胡適自傳·四十自述》,第24—25頁

  可以說,由這件事胡適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那麼現在你再好好回憶母親的言行,是不是又多了一份對她的理解了呢?(留白)

  4、母親除了督促“我”學習外,還訓練“我”做人。那麼她是如何做的呢?

  【明確】a.每天早晨對我的教育; b.我因說了一句輕薄的話而受到的重重責罰。(重點)

  5、從上述事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我”做人上的訓導。是極其嚴格的,胡適對母親的評價中有兩個詞語也都出現了“嚴”字。那麼,你能理解母親的“嚴”嗎?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母親對“我”要求嚴格,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希望我上進,養成良好的品性。

  【過渡】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母親對“我”的嚴格要求,確實是一種愛的表現, 嚴中透出的是愛,那麼母親對我的愛還有沒有別的的表達方式?

  【明確】慈中透出的愛。

  【事例】

  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

  ▲      從這句話可見母親早早就醒來了,但是她不會吵醒我,想讓我多睡一會而兒。

  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

  ▲      說明母親一直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

  悔:母親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惱。

  急:我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內心焦急、發愁。

  真用:有點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這只是聽說而已,並沒有科學的依據,母親為了醫我的眼翳病,已經到了什麼都願意嘗試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頭添我的病眼,這其中飽含了多少的愛啊!

  【總結】由此可見,母親真的如文中所說她“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6、胡適的母親是這樣教育他“做人”,你的母親又是如何教育你“做人”?你從中感受到她對你愛了嗎?

  【過渡】我們剛才所談到的這些的管教,都可稱之為“言傳”,透過言語來教育我們。那麼除了“言傳”這種方式外,文中的母親還有沒有透過其他的方式來教育“我”呢?

  【明確】身教

  這種“身教”是透過什麼來體現的?

  【明確】母親處理家庭事務來體現的。

  5、母親在家中是什麼什麼身份?

  【明確】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

  【過渡】文中介紹比較簡單,大家可以結合以下資料來進一步瞭解母親在家中的身份。

  【資料】

  (母親)十七歲嫁到胡家,是父親的第三個妻子。父親前妻有六個兒女,那時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長大,大姐比母親大七歲,大哥也比母親大兩歲。父母結婚後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歲零八個月時,不幸父親就病逝了。母親二十三歲開始守寡,獨自撐持家道中落、經濟困窘的門戶,忍辱負重,倍費辛勞,終年四十六歲,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6、由此我們可以想見,這個家肯定不好當,不僅因為母親是個寡婦,而且還是個年親的後母。那麼,她曾面臨過哪些家庭狀況呢?(提示:用較簡潔的語言概括。)

  (如果時間有限,就採用直接出示的方式)

  【明確】

  情況一:“家中經濟本不寬裕”,大哥還“吸x片煙、賭博”“到處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時,母親不僅要“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而且最為煩難的是還要打發大哥招致的一大群債主。

  情況二:大嫂和二嫂“常常鬧意見”,也對 母親“鬧氣”,這時她們“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 “後來大嫂二嫂都生了兒子了,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

  情況三:無正業的浪人五叔,“有一天在煙館裡發牢騷,說我母親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大概總有什麼好處給他。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裡,她氣得大哭”。

  7、在面對家中這些情況時,母親是如何處理的?由此“我”從母親身上學到了什麼呢?

  情況一:母親是如何對待大哥這個敗家子的?

  【引】面對這樣的敗家子,你會以什麼態度對待他?

  【引】母親又是怎麼做的呢?

  【明確】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並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總結】表現了母親寬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情況二:母親如何與我的大嫂、二嫂相處?如何對待她們妯娌之間的矛盾?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後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服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

  我母親只裝做沒聽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閒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我母親只忍耐著,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時,她便不起床,輕輕的哭一場。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來照管她。

  事事:說明在每一件事上,母親都很留心、很容忍,沒有例外。

  格外:程度副詞,表示這種容忍已經超出了一般程度。

  總是:說明母親在對待我和大哥的女兒時,待遇上從來是一視同仁,而發生爭執後,永遠更加偏袒她。

  從不、不:說明母親非常大度,即使嫂子讓她受了氣,她也不會怪任何人。

  只:副詞,表示限制,說明母親在處理家庭矛盾時唯一做的就是容忍。

  【總結】表現了母親容忍、溫和的性格。

  情況三:面對五叔的侮辱,母親是怎麼做的?

  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什麼好處。直到五叔當眾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補充:母親之所以非常生氣,是因為對於一名年輕的寡婦,在當時來說捍衛名節是很有必要。)

  這些文字都說明母親在這件事情上態度認真嚴肅,絕不允許別人侮辱自己的名節。

  【總結】表現了母親的“剛氣”,說明母親的性格中有“柔中帶剛”的一面。(“剛氣”,剛強的脾氣,這裡就是指不願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過渡】母親嫁入胡家30年,23年是在守寡。她做後母、後婆、後奶奶,她生活的艱辛確實如同胡適所說“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但是正是在這痛苦的生活中,胡適看到了母親身上的優秀品質——寬容、善良、容忍、溫和而又“剛氣”。在潛移默化中,母親教會了胡適該怎麼做人。那麼,胡適是如何評價母親對自己的影響的呢?

  【明確】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總結】母親讓胡適養成了寬容、善良、體諒的品性。

  【過渡】胡適的這些品性在他的言行中都得以體現,我們來看以下幾則資料:

  胡適與魯迅

  胡適與魯迅相識北大,先是朋友,後來因為思想與政見的不同,導致他們最後分道揚鑣。魯迅當年罵胡適,是盡人皆知的,但是,胡適則採取 “老僧不見不聞 ”的態度,不反擊,不回應。魯迅去世之後,胡適不僅沒有說過一句惡話,相反還說了不少公道話。胡適曾在書信中說:“凡論一人,總須持平。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魯迅自有他的長處。如他早年的文學作品,如他的小說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適有一句名言:“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

  胡適還說過:“人家罵我的話,我統統都記不起了,並且要把它忘記得更快更好!”

  【總結】由胡適的上述言行,我們可以看到胡適身上寬容、善良、體諒的良好品性,也進一步看到母親對於胡適的確有非常深的影響。

  8、胡適的母親對胡適而言既是慈母,也是恩師,他“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那麼你在為人處事當面有沒有受到你母親的影響?

  三、結語設計

  這堂課,我們談了胡適的母親,也談了我們自己的母親。儘管我們的母親與胡適的母親已經相隔將近一個世紀。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母親對子女的要求、對子女的教育、對子女的愛總有著相似的地方。

  當我們談了這麼多“中國媽媽”後,你對“中國媽媽”的理解與華裔家庭的高中生、白人家庭的高中生還一樣嗎?你心目中的“中國媽媽”是什麼樣子的呢?課下,請同學們把你對“中國媽媽”這一詞語的思考寫在練習簿上吧!

  我的母親胡適教案設計3

  一. 教學目標:

  1. 把握文章內容,瞭解自傳的語體特徵。

  2. 學習運用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格特點的寫法。

  3. 體會母愛的偉大,感受作者對母親無限的懷念之情。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能說出文章寫了幾件事來刻畫母親,歸納出母親的性格特點。

  2. 品味具體語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體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學安排:2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1. 從古到今,都有很多關於母親的作品,歌曲詩詞等。讓學生回憶有關母親題材的作品。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母親,對別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對自己的孩子卻十分嚴厲,有時鞭打孩子時,還不允許孩子哭出聲音來,對這樣的母親,他的孩子會怎樣評價她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

  2. 瞭解胡適及他的母親:

  胡 適(1891-1962.) 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生於上海。幼年在故鄉家塾讀書,1904年隨兄到上海,先後進梅溪學堂、澄衷學堂,1906年考入中國公學。 1910年赴美留學,先入康奈爾大學農科,1912年轉文學院,修哲學、文學。 1915年人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是杜威。從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實用主義。 1916年開始與在美同學討淪白話文,最後寫成《文學改良當議》,1917年1月發表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誌。這是最早全面系統地提倡白話文的論文,在新文化運動初期產生重大影響。 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新青年》編輯,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 五四運動以後,思想逐漸趨於保守。1928年受聘擔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1931年回北大任文學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創辦《獨立評論》。 抗戰期間一直擔任駐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到美國,次年任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圖書館館長。1958年回臺灣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舉行第五次院士會議,為歡迎新院士舉行的酒會迎新院士舉行的酒會結束時,因猝發心臟病逝世。

  馮順娣,安徽績溪人,16歲時被許配給胡傳作填房。時胡傳年48歲,前妻曹氏去世十餘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沒有一個家眷實在不方便,胡傳長子長女都比馮順娣大。為了家人,馮順娣答應嫁到胡家。婚後第二年,來到上海,在胡適三歲的時候,胡傳死在廈門。當時馮順娣只有23歲。

  二. 整體把握,感知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 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2. 為什麼說她又是“嚴父”?

  再次插入胡適家庭背景資料介紹。

  3.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麼品性?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A.學習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學;

  B. 聆聽教誨,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對付敗家子大哥的債主,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D.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E.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說,寫了母親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我的管教;二是作為當家的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的人格侮辱。透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慈母嚴父,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活。

  透過具體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品格特徵。

  4. 根據我們剛才的閱讀,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綱列出來

  一. 介紹我的小時侯的情況

  二. 回憶我的母親

  三. 感謝母親,總結全文

  三. 合作探究

  1. 要求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分組討論: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確:不曾養成活潑遊戲的習慣;

  文縐縐的

  大人們鼓勵我裝成先生的樣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兒,不曾享受過兒童遊戲的快樂

  喜歡看書

  只學得了讀書、寫字;

  反對我學吹笙、吹笛、不允許我畫畫

  小結:枯燥無味、沒有樂趣,不快樂,傳統教育方式約束了我的發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較單調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讓學生童年的趣事)

  2. 作者為什麼要用大量的筆墨寫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確:這些段落寫作者的性格特點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寫出自己童年的愛好、快樂,另一方面也寫出兒童好玩的天性;既寫出童年的單調和失落,也寫出環境與教育對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總的來說,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書之外,是貧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母親給我的一點做人的訓練和教誨,這不僅珍貴,讓我永銘於心,而且與文末相呼應。另一個原因是,這篇文章選自《四十自述》,寫母親的同時也是寫自己人生成長道路上的一段經歷,或者說,是把母親作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師來寫的,所以開頭寫了較多自己童年的經歷。

  3. 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她與家人相處有哪些特殊的困難?

  明確:

  在文中,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較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這看似遊離“母親是我的恩師”的主旨,其實不然。我們常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這主要不是體現在母親如何訓導上,而是更多地體現在母親平時怎樣待人接物對自己的影響上。因此,可以說,寫母親如何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同樣也是在寫母親是我的恩師,寫她以身示範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4. 朗讀最後一部分,母親對我的影響是怎樣的?作者想起母親時,有著怎樣的.感情?

  明確:學生討論,好脾氣、能寬容人、體諒人。感謝母親。

  5. 文章寫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抒情的語句,那種感情是如何體現的?

  文章中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戴、感激之情,這種感情表現在樸實的語言之中。對文章採用這種樸實的語言,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文章質樸、真切的敘述語言和自然流暢的結構與作者真摯、發自內心的情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語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多久了”其中“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酒漿母親的辛苦寫得淋漓盡致。再如“我母親二十三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萬分之一。”這句話寫得極為蒼涼,將母親的淒涼生活景況的定性力透紙背,令人讀來潸然淚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憶童年往事的,毫無成人的姿態,亦無學者的深沉,如實道來,真誠傾吐,甚至可以說,作者是掏出“心靈”來寫母親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著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母親在自己成長曆程中對自己的影響而說說自己的母親。

  透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對愛我們的父母應多些理解和體諒。我們應有一顆感激的心,並好好珍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四. 小結:

  課文記敘了我小時侯九年裡的生活,回憶了母親對我的教育和母親與家人的和睦相處,字裡行間全是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文章透過具體的事例,展示了母親對我的愛和母親善良、寬容、有剛氣的性格特徵。文章語言樸實,自然而又蘊涵著真摯的感情,這一點我們在寫作中應該好好借鑑,我們也應透過具體的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們的真感情,用筆表達對父母、朋友的愛和感激。

  相關閱讀:

  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准我和他們亂跑亂跳。小時不曾養成活潑遊戲的習慣,無論在甚麼地方,我總是文謅謅地。所以家鄉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做「麇先生」。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後,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的面紅耳熱,覺得太失了「先生」的身分!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是喜歡看書,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遊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裡去「監割」,(頂好的田,水旱無憂,收成最好,佃戶每約田主來監割,打下穀子,兩家平分。)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十一二歲時,我稍活潑一點,居然和一同學組織了一個戲劇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槍,借得了幾副假鬍鬚,就在村口田裡做戲。我做的往往是諸葛亮、劉備一類的文角兒;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榮一箭從椅子上射倒下去,這算是我最活潑的玩藝兒了。

  我在這九年(一八九五── 一九零四)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但別的方面都沒有發展的機會。有一次我們村裡「當朋」(八都凡五村,稱為「五朋」,每年一村輪著做太子會,名為「當朋」)籌備太子會,有人提議要派我加入前村的崑腔隊裡學習吹笙或吹笛。族裡長輩反對,說我年紀太小,不能跟著太子會走遍五朋。於是我便失掉了這學習音樂的唯一機會。三十年來,我不曾拿過樂器,也全不懂音樂;究竟我有沒有一點學音樂的天資,我至今還不知道。至於學圖畫,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紙蒙在小說書的石印繪像上,摹畫書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見了,捱了一頓大罵,抽屜裡的圖畫都被搜出撕毀了。於是我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甚麼事,說錯了甚麼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丟臉,出醜。)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學堂門上的鎖匙放在先生家裡;我先到學堂門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裡去敲門。先生家裡有人把鎖匙從門縫裡遞出來,我拿了跑回去,開了門,坐下念生書。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門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飯。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甚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剛說了這一句,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的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的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去睡。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甚麼微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我母親二十三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家中財政本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營排程。大哥從小便是敗子,賭博,錢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見了香爐便拿出去賣,撈著錫茶壺便拿出去押。我母親幾次邀了本家長輩來,給他定下每月用費的數目。但他總不夠用,到處都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我家中總有一大討債的,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我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神,壓歲錢等事,只當做不曾看見這一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門」了,我母親才走後門出去,央一位鄰舍本家到我家來,每一家債戶開發一點錢。做好做歹的,討債的才一個一個提著燈籠走出去。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並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幹而氣量很窄小的人。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她們鬧事時,只是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她們對我母親鬧氣時,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這一套,後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後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服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後來大嫂二嫂都生了兒子了,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我母親只裝做不聽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閒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出,板著臉,咬著嘴,打罵小孩子出氣。我母親只忍耐著,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時,她便不起,輕輕的哭一場。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來照管她。她先哭時,聲音很低,漸漸哭出聲來。我醒了起來勸她,她不肯住。這時候,我總聽得見前堂(二嫂住前堂東房)或後堂(大嫂住後堂西房)有一扇房門開了,一個嫂子走出房向廚房走去。不多一會,那位嫂子來敲我們的房門了。我開了房門,她走進來,捧著一碗熱茶,送到我母親前,勸她止哭,請她喝口熱茶。我母親慢慢停住哭聲,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著勸一會,才退出去。沒有一句話提到甚麼人,也沒有一個字提到這十天半個月來的氣臉,然而各人心裡明白,泡茶進來的嫂子總是那十天半個月來鬧氣的人。奇怪的很,這一哭之後,至少有一兩個月的太平清靜日子。

  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但她有時候也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個無正業的浪人,有一天在煙館裡發牢騷,說我母親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大概總有甚麼好處給他。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裡,她氣的大哭,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甚麼好處。直到五叔當眾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