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的教案設計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的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的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的教案設計1
一、說教材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本文打破了客觀報道的傳統,與同類題材的新聞選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直接講述作者以及周圍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字裡行間蘊含著深深的情感。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教會學生了解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徵和結構方式,區分新聞事實與背景材料,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掌握分析新聞的方法,培養其閱讀新聞獲取資訊的能力。因此,我會以此為教學重點進行教學。
二、說學情
本文的授課物件是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常見的新聞,平常也經常接觸新聞,對新聞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欣賞能力。文章寫於“二戰”勝利後的第十四年,離現在的時間比較遠,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對“二戰”的資訊瞭解的並不多。因此,我將佈置學生課前蒐集與課文所寫內容有關的歷史資料。學生對這則新聞中蘊含著的作者情感比較難把握,我會透過初讀、再讀、研讀等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去體味文中蘊含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透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學情的分析,本單元新聞教學的要求以及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我制定了下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新聞寫作中感情蘊含其中的特點,掌握分析新聞的方法,培養閱讀新聞獲取資訊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學生為主體,課前學生做好相關的預習。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反覆誦讀、圈點批註、分組討論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體會這則新聞蘊含的情感和獨特的寫法,從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交流鑑賞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了解法西斯的暴行,反思歷史,珍愛和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學生特點、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1、教學重點:
從品味新聞的語言入手,透過對細節的揣摩,體會作者的情感,把握其觀點。
2、教學難點:體味新聞中蘊含的作者情感。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中,我運用誦讀、設疑、點撥啟發、學生討論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完成學習任務。
2、學法: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我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圈點批註和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領悟情感,學會賞析新聞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為了更好的實現以上教學方法,我將採用多媒體輔助傳統黑板教學,並利用一個課時進行教學。
六、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階段:課前我的主要準備工作是備好課,蒐集作者和“二戰”以及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做好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資料,並對“新聞的客觀性”進行思考,積累感受。
(二)課堂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由一首來自奧斯維辛的詩《蝴蝶》匯入,並用多媒體演示詩歌《蝴蝶》內容,播放相關配樂,我深情朗讀後,匯入:這是一首感人的詩,它的作者叫巴維爾,是個猶太人,寫於奧斯維辛集中營。23歲時,法西斯把他投入毒氣室,一個年輕的生命從此隕落了,他只是死亡於此的上百萬猶太人中的一個。那麼,奧斯維辛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美國記者羅森塔爾,走進這座恐怖的人間地獄。同時,我透過提問檢查學生課前準備的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藉助多媒體介紹作者和奧斯維辛集中營以及有關背景情況。
【這樣的匯入為學生創設了情境,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有關作者及其作品相關背景的介紹,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新聞的內容。】
2、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我先以新聞與一般的文章的顯著差別點是什麼,讓學生了解一般新聞的特點,引導他們注意本則新聞視角的獨特。
接著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我板書生字詞,如:毛骨悚然song3、和煦xu4、踉蹌liagqiang4、祈禱dao3.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這則新聞並沒有寫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的事件,那麼它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
(2)既然“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作者為什麼還要寫下這樣的新聞呢?
學生邊朗讀課文,邊圈點勾畫相關句子。學生朗讀回答相關問題。學生髮言時,我適時點撥,學生髮言後,我進一步明確,多媒體演示相關要點。
【這一環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使他們的情感隨著文中的參觀者變化著,有助於他們走進文字。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旨在培養其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感知全文,這有助於接下來對課文的研讀與品析。】
3、再讀文章,揣摩細節。
我進一步設疑,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思考以下問題,我來回巡視,適時啟發、引導。
(1)文章的開頭描繪了一幅陽光明媚的美好畫面,但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結尾處也有樣的描寫,這樣寫有何作用?
(2)本文有許多細節耐人尋味,請從文中找出幾例,仔細揣摩品味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3)怎樣理解14段中“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這句話?
學生回答後,我小結明確,並用多媒體演示內容要點。
【這一環節,我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透過透過平等對話的方式設疑,,一方面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體味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內容,這有助於接下來對文章寫法的鑑賞。】
4、研讀文章,賞析寫法。
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1)文題說“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接著在第6段、16段中也用否定的語氣說到了這個意思。這一連串的否定句有什麼含義?它們在文中又有什麼作用?
(2)本文有很多精彩之處,透過文中的敘述蘊含著作者的情感,給人以深深的震撼。請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後,說說其中蘊含的情感。
(3)《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新聞與我們常見的新聞有什麼不同?
小組派代表發言,我啟發、點撥,最後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教學重難點問題由易到難,透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這樣組織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深入理解文字,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探究能力。】
5、拓展延伸
我藉助多媒體介紹兩篇新聞稿《奧斯維辛委員會集會,施羅德強調德國應負責》和《日媒體對奧斯維辛報道獨特,輕描淡寫錯誤歷史》引導學生就德國與日本面對歷史的不同態度,談感想,並以此進行課堂小結。
【這一環節將行文與現實聯絡,實現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6、佈置作業
. 請就身邊新近發生的事寫一篇小新聞。注意要選取有價值的事件,報道要真實客觀並學習本文將情感蘊含其中的寫法。
【這個作業的設定,不僅能鞏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體會新聞中蘊含情感的寫法,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重現新聞的事實:參觀奧斯維辛的經過與感受
細節描寫:對法西斯的憤懣與控訴
傳達作者的情感:對生命人性的思考,對和平的嚮往
我這樣的板書設計層次清晰,它能夠系統、直觀地展現全文的內容、結構,並清晰、明瞭地指出了文章的重點與難點。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的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理解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學習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學會篩選資訊,抓重點、抓關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著的對納粹的強烈憤怒;
2、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教學重點】
羅森塔爾透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來傳達他們的內心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鮮明感情;
品味新聞中富有意蘊的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透過學習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教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背景知識介紹
奧斯威辛是波蘭南部一個只有4萬多居民的小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在這裡設立了它最大的`集中營,這個小鎮因此聞名於世。當年納粹奧斯威辛集中營管理局控制的地區面積達40平方公里,包括3個集中營:奧斯威辛主營、布熱津卡營、莫諾維策營。
奧斯維辛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4月)于波蘭建立的最大的集中營,曾關押多國的平民、戰俘、政治犯,被稱為最大的“殺人工廠”。每天都有許多人被運送到這裡作為實驗品或是屠殺(以猶太人居多),然後被投進焚屍爐焚燬,簡直慘絕人寰!
1945年1月,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當時獲救的人不足7000,幾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滯,甚至精神失常。這裡簡直就是一座“人間地獄”,一個猶太人永遠的“噩夢”。
1947年7月2日,波蘭會議透過一項法案,將原址闢為殉難紀念館,並在周圍劃定一個默哀區,以此紀念在災難中不幸死去的無辜者。1979年,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的標題是“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作者為什麼說沒有新聞呢?既然沒有新聞,作者為什麼還要寫這篇文章呢?請用文中的原文回答。
明確:奧斯維辛太出名了,人們已經瞭解了它很多東西,的確沒有什麼新聞可以報道了。“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於一種不安的心情:在這裡訪問之後,如果不說些什麼或寫些什麼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裡遇難的人們。”
2.本文主要是以參觀者的行蹤路線來展開的,請同學描繪出行蹤路線。
明確:人們依次參觀了毒氣室、焚屍爐、牢房、試驗室、紀念牆、絞刑室。這可以在7到15段裡尋找。這部分敘述人們訪問奧斯維辛博物館的過程。
四、研習課文
1、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自然段,並回答問題:文章說布熱金卡“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遊戲。”作者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為什麼?難道作者不喜歡這一切?
明確:結合下文可知,作者用的是反語。因為景象固然美好,卻與布熱金卡的歷史不相配。布熱金卡曾經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這裡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作者踏進集中營,卻吃驚地發現兩種不相稱的東西疊合在一起,因此“可怕”。作者雖無直接控訴,卻強烈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憤懣,讓讀者感到一種沉重感。
2.這篇文章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沒有直接寫法西斯是如何殘暴。而是透過參觀者的反應和感受來寫法西斯的滔天罪行。本文中有許多地方描寫了人們參觀時的表情以及動作變化,請同學們在書上勾畫出來,然後請一位同學說出自己的結果。並說說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
“參觀者默默地邁著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
“他們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
“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為他們不曉得這是幹什麼使的。”
“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
“這時,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
“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後對解說員說‘夠了。’”
明確:人們的感情變化,從側面證明了集中營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無法想象的,納粹法西斯的暴行慘絕人寰,令人髮指。
3.作者為什麼不直接描寫人們看見東西呢?請同學們找出其中的細節描寫,並說明有什麼表達效果。
答:側面烘托,正是作者高明之處,這也是許多佳作常用之法。
細節描寫往往會成為事情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一篇佳作往往離不開一些細節描寫,本文也不例外,有些細節描寫耐人尋味,如:“德國人撤退時炸燬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髮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
4.句子賞析:“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燬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明確: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屍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納粹的諷刺:納粹的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程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5.句子賞析: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明確:作禱告,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殺人著喪失了人性,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懺悔自己的罪行的,無辜的人們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6.第十三段:被囚禁的人們表情木然、姑娘的微笑
木然:被困難、苦難折磨而產生麻木的表情。
(教師補充: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扇高牆上寫著:“來到這裡只有勞動,不能有任何別的設想。不想勞動者可以自己觸動電網。”集中營的頭頭在囚犯到來的當天就對他們說明白:“……集中營進得來,出不去,除非從焚屍爐的煙囪裡爬出去。”)
“木然”及對姑娘的描寫揭露了法西斯對美好的摧殘以及作者的憤恨之情,暗示人們應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五、歸納寫作特點
1、文字簡練、樸實。(一般新聞的特點)
2、視角獨特。從“平靜”中找到新聞。在平淡的事實中,作者感受到平靜之下的風暴,那就是每一個參觀者心中的感情波瀾。他們都受到了震撼,從而更加熱愛和平自由。這是善與惡的對立。因此,作者沒有直接描寫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景象,而是轉而關注人的感受。這一類新聞有別於純客觀報道人和事的新聞,被稱為“印象性報道”。
3、多用否定句:使文章具有統一的風格。標題就是一個否定句,在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背景材料後(即6段),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文說“奧斯維辛的慘狀被人們講過很多次了”,所以沒有什麼新聞,但作者仍感到非寫不可,表現了記者的良心,交代了寫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第二次出現在結尾,呼應前文,突出主題。
六、師生共同總結
1.為什麼要多次說“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明確:一批批的參觀者在奧斯維辛都會看到同樣的東西,得到同樣的感受,那樣震驚,那樣窒息,那樣憤怒。
2.既如此,為什麼還要寫下這樣的新聞呢?
明確:“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於一種不安的心情,”出於一種使用命感,對死難者的悼念,對納粹的憤恨。
(記者的使命,使得作者不得不寫下該文。作者參觀後覺得不應該讓奧斯維辛曾經發生過的慘案成為舊聞。《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可引起世人的警戒。透過文章,作者希望我們牢記災難,銘記歷史。因為忘記苦難就是新的苦難的開始。)
3.為什麼這篇並沒有寫下什麼新聞的報道會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為新聞史上的佳作呢?
明確:羅森塔爾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定,傳達出每一個良知者的共同心聲。
4、經以上學習討論,你覺得本文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新聞有什麼不同?
討論明確:新聞報道中,記者對於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的情況: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只是純客觀記敘,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和判斷,只是由事實本身說話: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出現,但會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還有一種,記者作為事件物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聞所感。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作文章的重點來寫,字裡行間凝聚著個人的情感,也正是這一做法取得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可謂神來之筆。
六、佈置作業:
“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髮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麼呢?現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牆上,又在想什麼呢?”這位可愛的姑娘會在想些什麼呢?發揮你的想象,寫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七、板書
寫作特點:
1、文字簡練、樸實。
2、視角獨特。
3、多用否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