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

  《望廬山瀑布》被稱作七言絕句之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望廬山瀑布》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望廬山瀑布教案一

  一、激趣匯入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遊山玩水,來,咱們跟著畫面好好地去遊一遊,看一看。(課件播放廬山風光)

  1、理解瀑布

  這是什麼?(板書:瀑布)“瀑”是生字,把字音讀準。

  你知道什麼是瀑布嗎?(指看圖,像這樣水流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多像一匹布啊)

  2、瞭解廬山

  這是哪裡的瀑布?(廬山)你從哪裡知道的?(你真細心,學習就得這樣,細心觀察)(板書廬山,這是生字,咱們齊讀兩遍,把字音讀準囉)廬山離我們很近,它就在江西省的九江市,坐車幾個小時就到了。欣賞了廬山的風光,覺得真麼樣,你有什麼想說的?(生說)

  3、匯入課題

  是啊,廬山的風光這麼迷人,吸引了很多遊客,還為它題詩作畫了呢。我們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詩人李白遊覽廬山後,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望廬山瀑布》。(板書:望)(生齊讀課題)

  今天咱們來好好學習這首詩。老師把這首詩也帶來了,請同學們看螢幕。

  二、初讀古詩,自學生字

  1、(出示古詩)同學們試著自己讀一讀

  老師發現有的同學眉頭皺起來了,孩子你遇到什麼困難嗎?

  平時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時,有什麼好辦法?(請求別人的幫助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藉助課外資源也是一種非常棒的學習方法)

  2、(出示帶拼音的詩句)識記生字

  請你選擇一種喜歡的學習方式再來讀一讀,把字音讀正確。(板書:讀正確)

  3、檢查。老師要來檢查了,看看哪些同學把字音讀正確了?(評價語:字正腔圓、很正確、聲音洪亮)

  學生評,你很會傾聽,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

  4、理解香爐峰,學寫“爐”字。

  你們知道什麼是香爐嗎?(出示圖片)就是焚香的爐子。這邊的山峰像不像一個香爐?(像)峰頭煙霧瀰漫就像香爐裡生出的香菸,這就是廬山有名的香爐峰。“爐”字是要學寫的生字,跟著老師一起寫。(指導寫)指名上臺寫。

  三、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過渡:同學們,透過你們自己的努力,已經能把詩讀正確、讀流利了。古詩啊,像音樂一樣,有它的節奏和韻律呢,如果能讀出節奏就更美了。(板書:讀出節奏)(出示:畫出節奏的詩句)

  1、老師用斜線給你們標出了停頓的記號

  2、範讀: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

  3、誰想來試試(生讀)誰來評評?)

  個人開火車讀——小組開火車讀——男女生比賽讀

  四、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1、小朋友們,你們讀得真好,老師這裡有一篇根據這首詩改寫成的小短文(出示短文)

  2、誰最會讀書,幫同學們讀讀(你來推薦一下,誰最會讀書)

  3、咱們來玩個小遊戲,老師讀短文中的句子,你們來猜猜老師讀的是哪句詩的意思。(指名說)

  下面咱們換一種方式繼續玩遊戲,老師讀詩句,你們一起讀詩句的意思(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二句)

  還想玩嗎?男生讀詩句,女生讀詩句的意思。

  五、想象畫面,讀出韻味

  1、逐句指導讀出韻味

  遊戲玩完了,喜歡這首詩嗎?(喜歡)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生答……為什麼呀?)

  預設:第一句 讀出它的美; 你讀得有點美了,誰能讀得更美?真棒,你讀出了他的韻味。(板書:讀出韻味)

  第二句(瀑布很美)是啊,這瀑布像一條河流掛在山前,飛濺下來的小水花在陽光的照射下像一串閃 亮的珍珠,多美呀!

  第三句(根據回答板書三千尺)這是些瀑布的什麼?(高)真的不多不少有三千尺,你量過嗎?詩人李白量過沒有?我想,也沒有。噢,這是把它誇大了的。這是一種誇張的手法(板書誇張)這樣一寫,瀑布就更有氣勢了。請你把這種氣勢讀出來(比它更有氣勢點……)

  第四句(瀑布好像銀河從高高的天上落下來,真壯觀啦)

  2、總結瀑布特點

  喜歡這廬山的瀑布嗎?為什麼?板書:美、壯觀

  3、配樂讀

  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把這首詩美美地有滋有味地讀一遍。

  六、熟讀成誦,總結學法

  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會背了嗎?(生背)板書:熟讀成誦

  今天咋們不僅學會了這首《望廬山瀑布》,還知道了學習古詩這幾個步驟,你們真了不起。

  望廬山瀑布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一)、[註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

  2.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常籠罩著雲煙而得名。

  3.掛前川:掛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

  (二)、[簡析]

  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定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湧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讚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三)、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深遠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討論學習,自讀自悟讀懂詩歌含義,體會詩歌意境。

  2、瞭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生平,積累李白的古詩一到二首。

  3、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慾望和誦讀的積極性。

  三、教學重點:讀懂詩歌含義,體會詩歌意境。

  四、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談話激趣:同學們,在開展今天的學習活動前,我們先去廬山遊覽一番,欣賞一下廬山風光吧!

  2、學生觀看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的風光。

  3、請學生談談自己對廬山的印象,暢所欲言。

  4、匯入新課:廬山風景迤儷,吸引了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在遊覽廬山後題寫的詩作《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古詩:

  1、聽古詩朗讀,學生自由跟讀。

  2、初讀古詩,熟悉詩歌內容。(學生評議標準為熟讀。)

  3、回憶古詩的學習要點:字、詞、句、篇。

  4、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各種方法(聯絡上下文、查閱工具書、與已經學過的古詩對照等方法)自學古詩。

  5、小組彙報,教師作適當的點評。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理解難點:生,瀰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長;疑,懷疑;落九天,從天的最高處瀉落。(彙報中要給每一個學習小組發言、補充的機會)

  6、朗讀練習: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瀑布的氣勢雄偉。可採用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後評議的方法。

  (三)、瞭解詩人:

  過渡語:李白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些有關於李白生平的知識呢?

  1、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及時肯定知識豐富的同學。

  2、透過課件展示李白生平,瞭解李白詩作的特點: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誇張。

  (四)、鞏固詩歌的學習:

  1、回到《望廬山瀑布》一詩中體會李白詩作特點的表現,點到為止即可。

  2、體會詩歌的意境,開展朗讀競賽,(評價要求為在讀出瀑布磅礴的氣勢同時,讀出語言的描繪的魅力。)

  3、背誦積累古詩。教師點撥:讀背無定法,只要能表現文章內容,表現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課外積累展示:學生自由誦讀自己所知道的課外的李白的古詩。(力爭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六)、學唱古詩《望天門山》:

  過渡語:同學們,古詩不僅能讀、能誦,還能唱呢!聽——

  1、學生學唱古詩《望天門山》。

  2、反覆六遍後,請已經能背誦的同學表演背誦,介紹經驗。

  3、學生自由背誦或唱詩,及時反饋背誦情況。

  (七)、激發學習熱情:

  導語:看著同學們如此熱烈地背誦,老師也不禁有些技癢了,我也來背一首李白的詩給大家聽,好嗎?

  1、教師聲情並茂地背誦《夢遊天姥吟留別》,請學生指正。

  2、鼓勵背誦李白的名作《將進酒》。要求積累一句、兩句均可。

  3、師生共背《將進酒》。鼓勵有困難的同學課後繼續背誦,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提高自己的誦讀能力。

  六、設計意圖:

  透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在當前的古詩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激發學習興趣入手,帶領學生遨遊詩作的海洋。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幾各種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詞,給學生建立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僅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產生分岐的理解。他們是辯論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辯論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學生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次初讀過程中,可以讀通讀順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第三次朗讀就要能讀出氣勢,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的朗誦。這樣層層深入地練習必定能提高學生誦讀水平。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的資料,鼓勵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資訊積累量。在課堂中讓學生展示課外積累的成果,又可給學生充分的成就感。當堂背誦《望天門山》一詩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課外積累的時間和機會。教師的範背更是為了鼓勵學生主動地去積累更多的好詩文。這樣做,不但充分發揮了語文課本工具書的作用,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效果顯而易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