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的課堂教案

沁園春長沙的課堂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簡單掌握詩歌作者及寫作背景

  2、領會詩歌抒情性的特點,把握詩歌的情感走向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仔細探討品味詩歌語言,把握其精練、準確的特點

  2、反覆朗讀課文,直至熟練背誦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理解、體會詩人崇高的情懷及豪情壯志

  【教學重點】

  1、 結合詞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情感

  2、融入課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讀詞作

  【教學難點】

  ⒈讓學生從意象的角度來把握詞作中關於湘江秋景的描寫

  ⒉領悟偉人的博大情懷以及人格魅力

  【教學方法】

  ⒈點撥法。透過點撥關鍵字詞,把握詞中意象。

  ⒉語言品讀法。在反覆的朗讀,背誦中體會作者情感。

  ⒊比較法。可以與作者的其他詞作縱向對比,也可以與本單元所涉及的其他詩歌做橫向對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單元總括:

  1、中國新詩簡介:中國新詩是相對與中國古典詩詞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後才出現的,新在用白話寫詩,擺脫古典詩詞嚴整格律的束縛,受外國詩歌影響較大。

  2、詩歌鑑賞方法:詩歌重在品味,鑑賞詩歌可以從意象、意境、語言、情感四個方面著手,優美的詩篇都是用豐富的意象營造出新穎的意境,藉助凝練的語言表達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應該把品位的重點,鑑賞的目標都放聚焦於意象、意境、語言和情感四個方面!

  二、匯入新課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曾經對50位名人做過研究,發現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周恩來的“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等宏願,都是他們在青少年時確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動力。今天,我們學習的《沁園春長沙》,就是表現作者青年時的志向和抱負的藝術寫照,這篇詞作也經常被人們稱為“長沙志”。

  三、時代背景

  這首詞寫於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戰爭開始的前一年,農民運動在全國十幾個省開展起來。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在韶山等地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農民協會,建立了湖南農民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詞。

  四、學生朗讀、背誦課文,培養語感。

  五、討論分析:

  1、結合註釋,識記以下生字:舸 崢嶸 遒 遏

  強調:“糞土”的'意動用法。

  上闋:

  2、學生集體朗讀上闋詩詞,思考以下問題: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開頭三句點明瞭什麼?

  明確:點明瞭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境。

  這三句的大意:深秋時節,我獨自站在橘子洲頭,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獨立寒秋圖

  3、提問:

  “獨立”兩字寫出了什麼意境?

  明確:

  ⑴寫出獨自一人來此遊覽,遠望、凝思的情狀;

  ⑵與下闋開頭“攜來百侶曾遊”相照應,說明今天是一人舊地重遊。

  ⑶聯絡“寒秋”的分析和註釋⑴,可以看出這裡更表現出了無產階級偉大領袖在革命鬥爭的驚濤駭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問:

  “看”字領起下面哪幾句?這些句子的內涵應怎樣理解?

  明確:

  ⑴“看”字領起內容:“萬山紅遍……萬類霜天競自由”,描繪了詩人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⑵詩人從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間順序,很符合人觀察事物的自然順序。

  5、提問:

  你能找出這首詞中主要運用了哪些意象嗎?你能各用一個最具有表現力的詞來說說各個意象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明確:

  萬山(紅遍):紅之廣闊

  層林(盡染):紅得深透

  漫江(碧透):江水溢滿 清澈之極

  百舸(爭流):千帆爭發 充滿生機

  鷹擊(長空):矯健有力

  魚翔(淺底):輕快自由

  萬類(競自由):昂揚奮進

  強調:主席這段即景氣魄極大,展示了偉人的博大雄懷和凌雲壯志。短短几句話,寫出了山、樹、水、船、鷹、魚乃至世間萬物的情態,有遠景如萬山、層林,有近景如長江、百舸等,,又有靜景如山、林,亦有動景如爭流的帆船,翱翔的雄鷹,水中的游魚,即景狀物下筆闊綽,氣度非凡。

  6、提問:

  上闋後三句的含義及與前面內容的關係是什麼?

  明確:

  ⑴這三句的大意是:面對這一派勃勃生機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緒萬端:廣袤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命運的真正主人呢?

  ⑵前面內容是即景,後三句是抒情,詞句連貫直下,也為下文的抒情準備了充足的背景氣氛。[結合“思考練習一”講解]

  下闋:

  7、學生齊讀下闋詩詞,思考以下問題:

  “憶”字領起下闋哪幾句?這幾句的內涵是什麼?

  明確:

  ⑴領起“恰同學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

  ⑵大意是: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有為,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批評惡濁的,表揚善良的文章。把反動統治者視如糞土,作者所憶的是當年的崢嶸歲月!

  8、提問:最後3句的含義及在表達上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

  ⑴這幾句的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隻。

  ⑵作用:以設問句結尾,但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於革命風浪中,急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任。

  9、歸納下闋:下闋抒情,透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作者的雄心壯志 。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