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

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透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並對空氣的汙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查閱蒐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與建議

  初中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對空氣和氧氣已有較為豐富的常識。這些是他們以前積累的知識,但從化學學習的角度來看,就顯得零碎、不夠深入。課前應瞭解學生有關的具體知識情況,以便從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外理教材及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課的開始,建議除檢查學生對緒言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之外,還應檢查他們掌握的有關空氣常識的情況,以針對性的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演示實驗時,不僅要使學生學習實驗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術,還要指導鍛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並把它推廣到其它實驗。即把驗證性的實驗改成探究性的實驗。先不把結果告訴學生,而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然後透過設計實驗來研究此問題,並逐漸的解開疑點,找出答案。

  在透過實驗推斷空氣組成成分的基礎上,對於200年來,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當時的科學家是怎樣進行科這研究的,應介紹他們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間的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使學生受到對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同時也應敘述一下,從那時起,科學家把“天平”用於研究工作,使化學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透過講述空氣對人類的危害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介紹了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教師應該有意齊全的積累一些有關大氣汙染事件的報道資料,尤其應對當地的環境汙染情況作些調節器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有關大氣汙染的防治可作為課外討論專題。

  在講述過程中,也應介紹大氣的自淨作用。啟發學生在各自的崗位承擔起環保的義務。

  對稀有氣體,透過簡史介紹,啟發學生科學研究新領域總是在不斷髮展,科學思維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學習中適當發展求異思維,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產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時,可以演示稀有氣體在放電管中的放電現象,以增另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節課後,可介紹幾種元素符號,以分散元素一節的教學難點。

  關於空氣成分的教學:

  在知道空氣是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它氣體雜質組成的後,在本節中需注意,關於氧氣,將在下一節學習,氮氣將到高二學習,二氧化碳在本冊第五章學習,本節不做深入學習。

  關於稀有氣體,要指出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氣體不和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曾叫它們“惰性氣體”,但科技的發展,例這種“惰性”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有些稀有氣體也能和某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聯絡它的化學不活動性,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

  關於汙染的形成,介紹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整個大氣本身有自淨作用,但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超過了大氣的自淨能力,就形成了汙染。

  教學設計示例

  目的:

  1. 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

  2. 使學生認識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 使學生初步瞭解空氣汙染的後果和防止汙染的重要意義。

  4. 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查閱蒐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和才幹的機會。

  重點:增強環保意識。

  課時:1課時

  準備:

  1. 蒐集資料

  在本課前2~3周動員學生多方面蒐集有關空氣的素材,包括課外讀物、科普書籍、雜誌、報紙、照片、錄影、漫畫、實物等。例如:

  課外讀物:環境知識讀本、關於空氣的知識、大氣汙染方面的文章

  照  片:風景地的藍天、本地的晴天和汙染天氣、學生外出旅遊、交通堵塞、工廠煙囪冒煙

  雜誌(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層空洞、水災等照片

  漫 畫:大氣汙染的嚴重後果

  剪 報:某一期的《大氣質量週報》或《大氣質量日報》、大氣汙染報道等

  錄 像:空氣、酸雨、保護臭氧層、溫室效應

  2. 課外預習和調查

  結合蒐集的素材,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為在課堂上介紹有關知識做準備。

  3. 課前活動(見學生頁)

  (1)[觀察]煙氣觀測活動。

  (2) [小實驗] 哪兒的塵土多?

  (3)[調查活動]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係。

  4. 佈置教學環境 組織學生編寫環境牆報、圖片、漫畫、小論文等,佈置教室。

  教學過程:

  1. 引言

  教師用簡明的語言說明本節課的意義及教學活動的方法。

  2. 觀看錄影《空氣》

  3. 課堂展示

  學生按自選專題,根據課前的.準備發言、討論(一人中心發言,其他人補充)。

  4. 討論(選擇以下部分題目討論)

  ● 你願意在樹林裡還是願意在室內活動?

  ● 吸菸會不會汙染空氣?

  ● 焚燒樹葉、莊稼秸稈會不會汙染空氣?

  ● 有哪些減少空氣汙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氣汙染來自哪些活動?

  ● 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有什麼好處?

  ● 新裝修的居室有沒有刺激性氣味?

  ● 你能為保護空氣質量做哪些事?

  5. 專題討論“造成空氣汙染的原因”

  6. 課堂小結 教師對學生髮言及討論作必要的補充,鼓勵、表揚學生認真自學,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勤於實踐態度和方法。 實驗的結果和結論並不重要,不要求有統一的結論,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及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7. 佈置作業 指導舉辦關於大氣的環境專刊、演講比賽,組織野外活動、參觀等。

  學生活動1:

  煙氣觀測活動

  在你居住地或學校附近有沒有高大的煙囪?這些煙囪每天冒煙嗎?冒幾次?什麼時間冒?冒出什麼顏色的煙?是鍋爐房的煙囪還是工廠的煙囪?如果是工廠的煙囪,這個工廠生產什麼產品?記錄煙囪冒煙的時間,煙的顏色等。如果能把煙囪冒煙的景象拍攝下來,則更能說明問題。

  高大x囪排煙的地點、時間、顏色、煙塵的濃度、所屬工廠等記錄在表1中。

  表1:煙氣觀測記錄表

姓名

>

指導教師

>

學校

>

觀測時間

>

觀測地點

>

煙囪地點

>

所屬工廠

>

     

     

     

     

     

     

     

     
排煙時間顏色濃度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結果分析和建議

>

     

  學生活動2:

  哪兒的塵土多?

  把十塊瓷磚(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紙板上貼上透明膠帶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別放在十個不同地點,如居室、教室內、教室外的窗臺上、操場上、樹林裡、公路邊等。兩三天後,用手指分別抹它們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塵土一樣多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表2 :塵土觀察記錄表

姓名

>

指導教師

>

學校

>

班級

>

觀測季節

>

     

     

     

     

     

     

     

     

     

     

     

     

     

     

編號

>

地點

>

放置時間

>

兩天後

>

四天後

>

灰塵多少的順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學生活動3:

  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係

  在一個十字路口統計每天機動車的流量(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觀察記錄以下問題: 什麼時間車最多?哪類車最多?車的排氣管有沒有冒出黑煙?這時的空氣有沒有氣味?夜間車輛少時空氣有沒有氣味?記錄統計情況。

  表3:交通流量記錄表

姓名

>

指導教師

>

學校

>

班級

>

觀測時間

>

觀測地點

>

     

     

     

     

     

     

每分鐘透過數量統計

>

繪製十字路口草圖,標明車流方向及觀察點位置 

>

時間

>

行人

>

腳踏車

>

臥車

>

卡車

>

 :

>

     

     

     

     

 :

>

     

     

     

     

 :

>

     

     

     

     

 :

>

     

     

     

     

 :

>

     

     

     

     

 :

>

     

     

     

     

 :

>

     

     

     

     

冒黑煙車種

>

     

     

     

空氣質量

>

     

結果

>

分析

>

>

建議

>

     

  學生活動4:

  空氣汙染的原因

  活動步驟:

  1. 下表列出了造成空氣汙染的一些原因,你認為還有哪些原因,寫在表中。

  2. 把下表剪開。

  3. 把剪開的紙條貼在菱形格中。把你認為重要的原因放在上邊,相對次要的原因放在下邊。

  4. 公佈你的結果。

  5. 對全班結果進行統計,哪種是最主要原因?

汽車尾氣

>

吸菸

>

燃燒含硫煤

>

焚燒樹枝、樹葉

>

冶煉廠排放廢氣

>

裝修材料釋放氣體

>

炒菜、做飯

>

焚燒廢舊塑膠

>

天然氣燃燒

>

食物腐爛

>

使用噴發膠類

>

     

     

     

     

     

  學生活動5:

  1.大氣汙染與防治

  2.“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

  3. 臭氧層受損

  4. 酸雨

  5.空氣質量週報

  6.居室環境的汙染和防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