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選12篇)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1

  [活動目標]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範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瞭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準備]

  1、排練情景表演:小紅沒上當。

  2、錄製有關輕信陌生人上當受騙的內容。如:自己在家時隨便給陌生人開門,隨便吃陌生人給的食物,在公共場所迷路了隨便跟陌生人走等造成不良後果,選擇適合幼兒看的有關打擊拐賣兒童的記錄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小紅沒上當”,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討論:

  1、導幼兒討論:小紅如果輕信了陌生人的話,會出現什麼後果?並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採取怎樣的做法。

  2、觀看並講述錄象內容,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動腦筋,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4、開展“有獎竟猜”遊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裡,不小心和家人走失裡,你該怎麼辦?

  (2)在家門口玩,有不認識的人要帶你去玩或去買東西吃,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強迫你走,你該怎麼辦?

  (3)你一個人在家時,若有人敲門或門鈴向了,你該怎麼辦?

  (4)在幼兒園裡玩,有不認識的人來接你,你跟他走嗎?你該怎麼辦?

  三、活動結束:

  請幼兒說說活動中的感受。

  活動反思: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教育很重要。現在家裡就一個孩子,父母上班在外,經常留一個孩子在家,對於孩子在家的安全就格外重要。如不動電、不動氣等。陌生人敲門等幼兒怎樣處理,這是孩子要掌握的技能。在超市和父母走丟怎麼辦?有陌生人來接怎麼辦等。在活動中,幼兒知道求救老師、家長。有的幼兒還知道大聲喊叫。在超市裡還知道廣播、打電話等。幼兒都能掌握。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綱要》指出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將保障幼兒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的傷害,為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我設計了《不跟陌生人走》活動。從教育角度讓幼兒學會自我保護,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力度。

  活動目標

  1、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

  2、引導幼兒瞭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培養幼兒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樹立防範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故事課件內容:第一部分,一個小朋友—小雨在幼兒園門前等媽媽,這時候來了一位阿姨,說是她媽媽的同事,小雨的媽媽有事情不能來接她,帶小雨去找媽媽,並給她買好吃的。

  第二部分,小雨跟著陌生人沒走出多遠,被一個小男孩看見了想制止小雨跟那陌生人走,可是沒追上。小男孩想了想就報警了,並帶警察叔叔找到了他們。

  一、引導幼兒觀看故事課件第一部分,引出主題。

  提問:

  1、 這個阿姨是誰?小雨認識嗎?

  2、 陌生人對小雨說了什麼?好答應給下雨買什麼?

  3、 小雨跟陌生人走了這樣對嗎?為什麼?

  小結:我們不認識的人、不熟悉的人是陌生人、更不能輕易的相信他們的話,陌生人給的東西也不能要,更不跟陌生人走。

  二、幼兒觀看故事課件第二部分。

  我們剛剛看到小雨跟陌生人走後,陌生人是帶小雨去找媽媽嗎?最後怎麼解決的?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三、聯絡生活,如何防範陌生人。

  那我們該怎樣來保護自己才不受騙呢?

  提問:

  1、 在幼兒園裡,有陌生人來接你,你跟他走嗎?你怎麼辦?

  2、 在大街上你和你自己的爸爸媽媽走失了,你怎麼辦?

  3、 在廣場上玩的時候,有陌生人帶你去買好吃的好玩的,你怎麼辦?

  4、 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又陌生人來敲門,你怎麼辦?

  幼兒討論,教師直接指導,讓幼兒多思考、多交流。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情況小結遇到陌生人自救的方法。

  四、活動延伸

  幼兒用角色扮演並體驗怎樣應對陌生人。

  教學反思

  透過《不要跟陌生人走》這個活動。目的是樹立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活動中,我透過影片課件把事例生動形象地給孩子們展示出來。給孩子們以直觀形象地感受。透過提問和談話,讓孩子們明白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和麵對,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身臨其境。我覺得這次活動即生動又讓孩子參與,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有著較好的活動效果。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簡單的推理能力。

  3、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感知、瞭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種屬相,12年一個輪迴的規律。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自制生肖鍾、山洞大山的圖片。

  2、學具:蛋糕盒製作的鐘面、十二生肖的圖片。膠水等

  3、知識準備:幼兒認識時鐘。

  活動重點: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活動難點:知道十二生肖每12年輪迴一次。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出示生肖鍾,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二、展開

  1、瞭解十二生肖的12種動物,簡單的感知其排列順序,理解其含義。

  (1)請幼兒說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為什麼?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哪開始數呢?老鼠第一?誰第二?誰第六?小兔第幾?

  (2)小朋友當中有沒有屬“小老鼠”的?為什麼說自己是屬“小老鼠”的?(引出“屬相”一詞,豐富幼兒詞彙)小朋友還知道有什麼屬相?

  (3)小朋友的屬相為什麼有的是牛、有的是老鼠、不一樣呢?(幼兒交流討論)

  小結:同一年出生的孩子屬相就一樣,豬年生的屬豬,牛年出生屬牛……一年一個屬相。

  (4)結合生肖鍾觀察一共有多少種屬相。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

  2、發現。感受十二生肖12年輪迴一次的規律。

  (1)你還知道誰的屬相?(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親人的屬相)

  (2)想不想知道客人老師的屬相?我們一起去採訪好嗎?

  (3)幼兒交流採訪結果、

  (4)結合交流採訪結果,引導幼兒思考: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的一樣,也有的老爺爺的屬相和小朋友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啟發幼兒結合“生肖鍾”進行思考。鼓勵幼兒說出客人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迴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以後輪迴到的,屬相是不停的輪迴的,一年一種屬相)

  (5)十二屬相輪迴一次要多少年?

  (6)小結:十二生肖12年一個輪迴,一年一個屬相,不停地向前的輪迴。

  3、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瞭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並初步熟悉其排列順序。

  (1)十二生肖為什麼會這麼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介紹一個神奇的關於體育比賽的故事,引導幼兒熟悉故事並複述故事。

  三、結束 和幼兒一起製造生肖鍾。

  1、小結:今天小朋友在生肖鐘上發現了許多秘密:人的屬相有12鍾,屬相12年輪迴一次,一年一種屬相。

  2、今天小朋友自己也來做一個生肖鍾。

  附故事:十二生肖 在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想給這十二種動物排個隊,可是怎樣排呢?十二個動物出主意:大家來比賽,按勝負決定誰排在第一,誰排在最後,玉皇大帝來做裁叛員。比賽開始了,參加第一個專案的是鑽山洞比賽。老鼠、牛、老虎站在起跑線上。聽到口令,老鼠一竄就鑽進了山洞。老虎看見了心理也非常的著急,也學老鼠的樣子想鑽進山洞,但是不小心,腳一滑摔了一腳,等老虎爬起來的時候,牛已經鑽進了山洞,老虎得了最後一名。 緊接著進行的是爬山比賽。兔子、龍、蛇早早的站在起跑線上,口令還沒有響,蛇就積極忙忙往山上爬,玉皇大帝判蛇犯規退出比賽。兔子又蹦有跳非常靈巧,龍要一步步往上爬,兔子得了第一名。第三項比賽是跨步比賽,誰的步子跨的大,誰就得第一,馬、羊、猴準備好了,馬跨出了一大步,羊的步子比馬要小,猴的腿最短,跨的步子也最小。最後一個比賽專案是跳高比賽,雞狗豬聽到口令,大聲一叫,雞跳過去了,狗跳過去了,但是把橫竿給弄倒了,豬鼓足了勁也沒有跳過去。]比賽結束了,按照比塞的結果,老鼠排在了第一,豬排在了最後,次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教學反思:

  我利用生肖鍾給孩子上生肖課。孩子們都很感興趣。課前先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屬相,瞭解家中成員的屬相,這樣即增長孩子們的認知,又增加了孩子與家長的互動,所以在活動中請孩子說說自己和家人的屬相是都說的非常好。這也培養了孩子與家人之間的情感。

  在請孩子當小記者採訪其他老師或同學屬相時,有的孩子普通話說的非常好,有的孩子有禮貌,說話流利。也給了孩子和老師互動的機會。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情景教學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能隨便和陌生人走。

  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料及和掌握與陌生人交流的方法。

  3、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1、課件《聰明的喜羊羊》

  2、音樂《喜羊羊和灰太狼》

  3、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

  4、巧克力、喜羊羊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喜羊羊和灰太狼》音樂,匯入幼兒喜歡而且熟悉的音樂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放鬆愉快的投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聽著好聽的喜羊羊音樂入場,和教師一起做小律動。

  2、幼兒觀看課件《聰明的喜羊羊》。

  引入動畫片中幼兒熟悉的灰太狼形象,使幼兒理解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

  (1)慢羊羊村長要帶小羊們去幹嘛?慢羊羊在出發前對小羊們說了什麼話?

  (2)看看畫面中誰藏在草叢裡?你們認識它嗎?

  (3)畫面中的灰太狼想幹什麼?

  3、教師引導幼兒明白《聰明的喜羊羊》的做法是什麼,講明本次活動的主題。

  (1)灰太狼靠近小羊的時候,誰和灰太狼說話了?

  (2)灰太狼用什麼吃的把懶羊羊帶回了家?懶羊羊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嗎?

  (3)如果陌生人給你巧克力或者糖果的時候,你能不能要?為什麼?

  (4)我們可不可以像懶羊羊一樣跟著陌生人回家呢?

  4、教師引導幼兒理解,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不能和陌生人說話,不能吃陌生人給自己的東西,更不能隨便就和陌生人回家了!

  四、情境練習《遇見陌生的阿姨》。

  1、教師請陌生阿姨進教室,情境帶入,豐富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實戰經驗。

  (1)阿姨走進教室,對班裡的一位小朋友說:你長得真可愛,阿姨請你吃果凍好嗎?

  (2)此時教師組織幼兒討論能不能接這位陌生阿姨的東西?你應該怎麼回答?

  (3)陌生阿姨繼續問下一個幼兒,阿姨帶你去好玩的地方玩好嗎?

  (4)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自己是否認識這位阿姨,能不能相信她說的話?可不可以和這位阿姨離開?你該怎麼跟阿姨說呢?

  五、結束活動

  我們小朋友真的很棒,完成了我們的考驗。知道外出時千萬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喜羊羊很高興,給我們帶來了好聽的歌,我們在歌聲中 和老師們說再見了!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5

  活動目標:

  1、 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3、體會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

  2、 請一位幼兒園不認識的老師扮演陌生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 玩具、巧克力、果凍。

  活動過程:

  一、安全演練

  1、教師扮羊媽媽,告訴幼兒要出去找好吃的,請幼兒在家等媽媽回來,如果有陌生人來,不要離開家。請一個陌生的老師扮老狼來引誘幼兒。

  2、集體討論:

  (1):媽媽出門前怎麼說的?

  (2):老狼來了是怎麼說的,寶寶又是怎麼做的?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三、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拿出玩具給她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呢?應該怎麼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老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動延伸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本週是安全周,所以在本週我們開展的都是對幼兒安全意識方面的教育。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跟陌生人走後會有危險。所以我們透過模擬的形式先讓幼兒在晨間活動中有所“體驗”,結果的確有孩子跟陌生人走了,透過這一情境的模擬,把它拍成了影片,事後讓幼兒自己去看,讓幼兒明白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容易被陌生人騙走,怎麼保護自己。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透過觀看錄象《不跟陌生人走》以及討論的形式,知道對不認識的人不要相信。

  3、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錄象片《不跟陌生人走》錄象地址:

  活動過程:

  1、幼兒觀看錄象《不跟陌生人走》

  教師: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認識老師和許多小朋友,在家裡,認識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等,我們的城市裡還有很多很多的人,裡面有好人也有壞人,小朋友,你們認識他們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象《不跟陌生人走》

  2、幼兒觀看錄象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小雨認識那位阿姨嗎?她為什麼要跟陌生人走呢?

  對陌生人講的話,小朋友能不能相信呢?為什麼?

  小強認識那位阿姨嗎?他看見小雨跟陌生人走,是怎麼做的?

  想一想,哪個做得對?對不認識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

  3、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

  我們小朋友不認識的陌生人有的是好人,有的是壞人,可是我們看不出來。有的陌生人拿出你喜歡吃的東西、拿出你喜歡的玩具來騙你,還有人會說出有趣的事情、好聽的話或關於你爸爸媽媽的話來欺騙你,想讓我們小朋友相信他、聽他的話或跟他走,我們小朋友一定不要相信他,這樣就不會上壞人的當了。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7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教育幼我不跟陌生人走,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透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3、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請二個幼兒不熟悉的老師分別扮演“陌生人”“警察”

  2、玩具手機一個

  活動過程:

  1、活動開始,教師在室外幼兒看不見處觀察,“陌生人”走進教室,“小朋友,你們老師在嗎?”然後分別走到幾個幼兒面前說:“我帶你去找媽媽好嗎?”(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各種反應,當“陌生人”準備帶幼兒走時,走進教室。)

  教師:“×××,你認識這個阿姨嗎?”

  (“陌生人”見教師來了,想逃)

  教師:“,小朋友,你們認識她吧?請問你是誰?”

  陌生人:“我……我……”

  教師用“手機”撥打“110”:“警察同志,我們這裡來了個陌生人,要帶走孩子,請你們趕快來”。

  警察出現,帶走了“陌生人”,“請你到警察局走一趟”。

  2、教師問:

  ①“什麼是陌生人呢?”(“陌生人”就是不認識的人)

  ②“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麼?”

  ③“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麼辦?

  3、“警察”來了,“小朋友,剛才那個陌生人是專門拐賣孩子的壞蛋,你們可記住了,以後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走!”

  4、教師小結:“××,剛才太危險了,差點兒就讓陌生人給帶走了,來,我們一起謝謝警察叔叔,記住,以後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走。”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8

  活動目標;

  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請一位老師客串並設定表演情境。

  2、幼兒喜歡的零食

  活動過程

  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在旁邊提醒:

  (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

  (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選擇遊戲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不能和她去。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喜歡的都吃

  B.什麼都不能吃

  5.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都給他說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五、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幾個日常常見的例項出發出發,圖文結合讓幼兒感覺到事情就在你身邊,透過討論的形式讓幼兒學到一些安全常識,教學效果很好。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張(內容:故事《聰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兒不熟悉的男校工聯絡,請他配合教育活動,並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糖果、玩具。

  活動過程:

  一、看圖講述

  1、教師出示第一張掛圖,介紹圖中的孩子明明,引導幼兒說一說圖上還有誰,陌生人在對明明說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擬

  1、教師藉故離開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場。“陌生人”透過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陌生人與幼兒的對話: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陌生人:老師不在,我帶你們去玩吧!(幼:老師說不能和陌生人走)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們看這是麥當勞的玩具。(幼兒開始有些動搖了,有的開始要玩具了)陌生人:麥當勞玩具好玩嗎?(幼:好玩)陌生人;那我帶你們去麥當勞玩吧,那裡有更多玩具,還有薯條可以吃。(大部分幼兒高興地鼓掌並一一跟著“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兒還坐在位置上)

  3、教師在幼兒即將離開教室時出現,陌生人離開。

  師:剛才你們想去什麼地方(幼:麥當勞)

  師:那位叔叔你們認識嗎?(幼:不認識)

  師:那你們為什麼要跟他走呢?(請幾位幼兒回答)

  師:你為什麼不跟陌生人走呢?(請一位幼兒回答)師:你們覺得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麼?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和陌生人走了會怎樣?

  三、討論求救方法

  1、教師告訴幼兒“沒有告訴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小結和陌生人走的危險性。

  2、討論: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有什麼自我保護的方法。

  3、教師出示第二、三張掛圖,向幼兒介紹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帶自己走時的自救方法。

  教師小結:陌生人可能有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說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騙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反思:

  本篇採用帶有典型性的情境活動,讓幼兒作為情境活動的主體,來積極體驗,進行認知活動,體現了幼兒學習主動性,活動很成功。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生疏人的話,不跟生疏人走。

  2、瞭解和把握一些和生疏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預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熟悉的阿姨扮演生疏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生疏人》

  1、敘述故事《沙沙和生疏人》:變色龍沙沙獨拘束院子裡玩,這時一個生疏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知了他該怎樣走,生疏人特別感謝沙沙。回到家裡,沙沙把這件事告知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留意。'沙沙趕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當留意的呢?'

  2、集體爭論:

  (1)媽媽為什麼說沙沙做得對?

  (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當留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生疏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生疏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生疏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生疏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抵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情境一:一個生疏的叔叔對一位小伴侶說:“小伴侶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

  '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爭論:能不能接受生疏人的禮物,應當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生疏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伴侶,她今日沒有老師提示:(1)你熟悉她嗎?(2)假如你不熟悉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當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老師小結:對待生疏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信任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生疏人走。

  三、選擇嬉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生疏人就是壞人嗎?

  A、生疏人就是壞人。

  B、生疏人不肯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生疏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

  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熟悉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

  B、必需先告知爸爸媽媽。

  4、有個不熟悉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麼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生疏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感謝再上車。

  B、不能上車。

  6、生疏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知他?

  A、只能告知名字,不能告知他家裡有誰。

  B、什麼都不能告知他。

  四、結束活動

  提示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生疏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知道不能跟生疏人走,跟生疏人走後會有危急。所以我們透過模擬的形式先讓幼兒在晨間活動中有所“體驗',結果的確有孩子跟生疏人走了,透過這一情境的模擬,把它拍成了影片,事後讓幼兒自己去看,讓幼兒明白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最簡單被生疏人騙走,怎麼愛護自己。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11

  [活動目標]

  1、透過情境活動,讓學生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禮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學生學會保護自己。

  3、初步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過程]

  一、營造情景,真情體驗。

  (一)學校裡的陌生人

  1、真情講述,故事匯入。在校園 場景中,XX的小朋友沒有人來接,這時來了個陌生人,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嗎?(引出課題)

  2、互動表演,真實流露。請幼兒參與,教師扮“陌生人”與學生對話,引誘學生跟隨“陌生人”走。

  (二)社群裡的陌生人

  1、轉換場景,擴充套件感知。教師在“花園小區” 場景中,再次講述故事:XX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樓下玩完後,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這時又來了一個陌生人,陌生人帶走小朋友了嗎?

  2、利用資源,真情表演。學生與假扮的陌生人對話,陌生人拿出禮物哄騙幼兒,觀察學生的反應。

  二、經驗分析,情感昇華

  小結學生的表現:向學生提問?

  1、什麼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麼?

  3、“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麼辦?

  三、遊戲鞏固,行為強化。

  1、遊戲《不跟陌生人走》

  學生隨著音樂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

  小朋友是怎麼辦的?(集體表演)

  2、表演後,繼續在小路上走,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知道老師叫到名字,再站起來有禮貌地離園。

  活動準備: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師扮演,零食若干。

  活動過程:

  1、情景體驗:陌生人走進班裡來接小朋友陌生人:我接毛毛和東東這兩位幼兒坐著不動,懷疑地看著陌生人。陌生人:我是你們媽媽的同事,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好嗎?(拿出包裝漂亮的糖果、薯片等)這時毛毛和東東走向陌生人。又有幾個幼兒要陌生人手裡的食品。陌生人:還有誰想跟我走?我們還要去遊樂園!(又有兩個幼兒跟著陌生人走)教師:(攔住)你們幹什麼去啊?你們認識她嗎?幼兒搖搖頭。教師:這位阿姨,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媽媽叫什麼名字?陌生人:不知道。教師:你知道小朋友的家住在哪裡嗎?陌生人:不知道。教師:這位阿姨,不認識你們的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家住在哪裡,你們還跟她走嗎?幼兒:不能(小朋友紛紛走回了自己的坐位)。

  2、提問引導:教師:為什麼不能跟她走呢?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媽媽。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家。幼兒:我媽媽說:壞人會把小孩賣到農村,不讓回家。教師:阿姨要是給你們糖吃,你跟她走嗎?幼兒:不走。幼兒:好吃的東西可能有毒藥。教師:阿姨帶你們去遊樂場玩,你去嗎?幼兒:不去。

  3、小結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千萬不要跟她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去遊樂場玩,我們也不要跟著走,我們要等誰來接才走呢?幼兒:等爸爸、媽媽來接。教師:對!只有等到爸爸媽媽或家裡人來接才能走,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不要急,要跟老師在一起。如果爸爸媽媽都來接時,你們也不要急,要等老師看到你的爸爸媽媽後,叫到你的名字才能離開座位去找爸爸媽媽。

  4、教師自然引出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引導幼兒一起朗誦。

  5、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等教師叫到名字後才能站起來離開位置,自然走到操場裡遊戲,活動自然結束。

  附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

  幼兒園,大門開,爸爸媽媽都來接。毛毛媽媽沒有來,急得毛毛哭起來。陌生人,走過來,千萬不要去理睬。別亂跑,慢等待,爸爸媽媽一定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