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山水畫教案範本
小學美術山水畫教案範本
山水畫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並在東方繪畫中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下面帶來小學美術山水畫教案,歡迎參考!
小學美術山水畫教案範本一
課題:中國山水畫練習
課時:一課時
課型:單一課
授課物件:高中一年級學生
教材分析:透過對樹、山石、水和雲畫法德分別講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國的筆墨功夫,瞭解中國畫用筆用墨技巧的豐富變化,瞭解山水畫在當代的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加強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打好山水畫造型基礎,不斷提高筆墨技法的表現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講解山水畫學習的步驟和程式,指導學生臨摹,後寫生在創作三個重點步驟開展學習真正掌握山水畫學習的方法。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對中國山水畫有所瞭解有所認識,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動的如何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著重理解中國山水畫獨特的藝術特點,對樹、山石、
水和雲的畫法有基本的認識和掌握。
教學難點: 樹的力度和雲的繚繞。
教學方法:
1、教法:講解、示範、互動
2、學法:欣賞、練習、互動
教具準備:教材、範畫、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筆、墨、紙、課本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常規)
二、 引入新課:
三、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題是中國山水畫練習(演示課題:中國山水畫練習),透過對中國山水畫的欣賞了解和練習,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山水畫有個基本的認識。
四、 講授新課:
學習任何一種藝術都有一個基本功的訓練問題,中國山水畫的基本功包含的內容是廣泛的,如筆墨技法,畫理畫論,造型能力,構圖法則,透視原理,色彩規律,練習創作,生活積累以及藝術修養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基本功的訓練範圍。但是從山水畫的特點來看,基本功作為一種手段,首要問題還是造型能力的培養和筆墨表現力的掌握,這兩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造型是透過筆墨來實現的,筆墨離開了造型就沒有了意義,充其量只是筆墨遊戲而已,打好了山水造型基礎,不斷提高筆墨技法的表現力,到大自然中去領略繪畫源於生活的道理。
一、 樹的畫法:
樹是山水畫的主要成分,所以先從畫樹講起
1、請同學們欣賞課本第24頁元代倪瓚的《六君子圖》,此畫以枯而見潤
的簡練筆墨,營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簡淨而清淡的畫面,既反映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態,又淋漓盡致的體現了畫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審美意境。
1、25頁的趙—的《江行初雪圖》,這幅是卷畫,江邊漁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紛飛,漁家之艱辛,描述殆盡,岸上旅客攢行長村雪堤,人驢面目略具苦寒艱辛之色,通幅淡墨漬染絹地,再灑白色的粉為雪,寒林枯木皆中鋒圓筆,樹幹以幹筆皴染,大似後人皴出,自具陰陽相背。
樹的技法講解、演示:
(1)樹幹:在自然界中,不同型別的的樹木,它們的枝、幹、葉的生長形態各不相同,首先,請同學們觀察研究樹木的形態特徵。
樹的畫法可分為“鹿角式”和“蟹爪式”。
(演示文字:鹿角式、蟹爪式)
然後再以教材為參考,向同學們講解畫樹幹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點和難點。
(2)教師示範樹幹的畫法:
教師示範時,要具體分解開每個步驟的具體內容,要求學生邊看演示邊歸納,整個演示過程中,教師要用熟練而準確的筆墨技巧,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演示這一環節上來,並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強烈的刺激他們的興奮點,激發他們的作畫熱情。
要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花枯燥為有趣的方法,向學生逐一剖析如何識別紙性,如何用筆,筆含水含墨含色,用什麼樣的筆法表現樹幹的挺拔有力,讓學生在直觀感受中逐步領略中國畫作畫的一般要領和法則,領悟工具材料的.效能及基礎技法的運用,樹立起學好中國畫的信心。
(3)樹葉的畫法:
樹葉的種類:單葉、夾葉(演示文字:單葉、夾葉)
教師演示範畫,讓學生了解單葉和夾葉的區別及它們各自的畫法。
(4)教師示範樹的畫法:
(例:松樹的畫法、柳樹的畫法) 樹幹——樹葉——染色
二 山石的畫法:
山水畫家有句老話叫“石分三面”,說山石是立體的。
畫山石的步驟:勾——皴——染——點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兩點皴,荷葉皴
(演示文字:勾——皴——染——點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兩點皴,荷葉皴)
這四個階段在具體運用時,不是機械的進行,每染一次,原來的輪廓線被沖淡了,這時需用較濃一些的墨再勾,皴一次,重複勾皴時,不是完全按照原來的輪廓線來描,而是有重點的勾,皴。
三 水和雲的畫法: 山無水不秀,景無雲不深
1、水的畫法:
江河湖海、流泉瀑布由於面積和流速的不同,形成千變萬化的形態,表現方法也各不一樣。
海水波濤洶湧,面機廣大,採用線勾波紋而後漬染。
湖水,河水除勾波紋表現漣漪外還可以用只渲染不勾線,或者用空白來表現平靜的水
流泉瀑布形態變化多,一般採用畫石託水的辦法表現,把兩邊的山石認真刻畫,用以襯托流水的形態和虛實,必要時用線勾出水流的動態,重視水石的關係。
雲霧畫法:
1、畫雲霧一般採用勾染和烘托的方法。
(演示文字:勾染、烘托)
勾染:用淡墨或淡色勾出雲的形態,然後淡淡渲染。
烘托:處理四周景物的隱顯虛實及邊緣。
教師示範雲霧的畫法
五、 課堂臨摹:
提出作業要求,指導學生作業練習:
展示範畫,讓同學們以書或範畫為參考進行臨摹。
然後再臨摹的基礎上再進行創作。
五 、課堂總結:
透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對中國山水畫的組成有了一個基本認識,能較好的臨摹及初步創作這些山水畫的組成部分,這節課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作業也完成的比較好。
小學美術山水畫教案範本二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山水畫是中國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初步學習山水畫的藝術特點。
2、學習中國山水畫的基本用筆、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紙畫出一副表現近、中景和遠景的中國山水畫。
3、透過學生的探究、表現和感悟,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學習簡單的筆墨繪畫技巧,引導學生關注山水畫的近景、中景和遠景。 教學難點:
墨色的濃淡、虛實的變化,筆墨水分的控制,空間的表現。
教學準備:
中國畫顏料、生宣紙、毛筆、調色盤、墨汁、畫氈或報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蒐集中國山水畫中有近景、中景、遠景的作品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二、引入新課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遠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國山水畫。問題:
說說兩古作品有什麼不同?欣賞比較後回答問題。彩照再現了生活中的景色。中國山水畫用中國人傳統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紙、毛筆、墨、水、色表現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時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欣賞評述、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小組合作學習。
三、授新課
欣賞教材中畫家的作品,並進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對畫家沈周和齊白石做簡單介紹後,佈置學生欣賞《吳中山水圖》和《柳橋獨步》。分組討論問題:
(1)這兩古作品表現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沈周的作品描繪的是冬天的景色,齊白石的作品表現的是春天。
相同點:
兩幅作品都是中國山水畫,都有近景、中景、遠景,都畫有樹、山、橋、房屋和人。
不同點:
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現,齊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現後又著色。沈周作品用淡墨畫水和天空,齊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是留白處理。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樹,中景也有樹,房屋也有7間之多,齊白石作品中景沒有畫樹,房屋只有1間。沈周的作品有點苔,齊白石作品沒有。
(2)這兩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鋒表現的?哪些地方用的是側鋒?兩幅作品中的樹、房、橋、船、及沈周作品的遠山都是用中鋒表現的。山石的擦染及齊白石的近景土坡,遠山,染墨、色用側鋒表現。
(3)這兩副作品你喜歡哪一副?說說喜歡的理由。
喜歡沈周作品的古樸典雅,喜歡齊白石作品的生動鮮活。
(4)作品中描繪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見到過?
說說自己旅遊時見到過的美景。
佈置學生分組討論後,選代表總結髮言。
五、繼續在實踐中創新,繪中景:
(1)強調在濃墨中加水。
(2)強調水分多少與畫面的效果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3)強調筆上水分要少,才會控制自如。
(4)佈置學生選擇與近景不同的內容和墨色畫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兩倍的清水調成淡墨,畫遠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學生創作
七、展示作品:組織學生展示交流
八、小結
教學反思:
在本課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墨色的濃淡和毛筆的乾溼是學生難於掌握的。要讓學生了解近實遠虛、近濃遠淡,再分析墨汁的成分中有骨膠,濃墨時不洇,稀釋後要特別控制水分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由於班級的孩子比較多,中國畫所需的工具又很多,生宣紙又不能太小,因此,桌子顯得不夠大。學生作畫時顯得非常侷促。對於個別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讓他們參考教材中的作品或學生作業臨摹、組合。教師也要多加強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