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通用10篇)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①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②舉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絡。

  ③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

  ④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並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教學重點

  ①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

  教學難點

  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並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引導學生根據經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並透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學生根據經驗舉例並做出分析,從而歸納出結論。)

  二、 探究的一般過程

  可直接以鼠婦為例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從而幫助其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各小組透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三、 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透過引導,各小組制定實驗方案,並利用在相互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設計實驗時控制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的重要性。(各組討論並制定方案,根據方案中出現的問題引出變數和對照實驗。)

  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數和對照實驗的理解。(學生自學,互相答疑,從而讓學生懂得什麼是變數和對照實驗。)

  四、 實驗探究

  班額適中的,可在班級中由各組同學按方案進行。若班額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組自己選擇實驗地。(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可在巡迴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後面的結果交流。)

  五、 結果交流

  非生物因素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生物因素

  光

  空氣

  溫度

  水分

  捕食關係

  競爭關係

  合作關係

  各小組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報告,並與其他組進行交流。有代表性的小組展示報告並與其他同學交流。(教師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並引導其他同學發現問題,吸取經驗。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2.舉例說明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

  3.感受環境能影響生物的生存,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 性。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這一重要概念。

  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匯入:

  上節課,我們瞭解到生物的生存 會受到陽光、空氣、水、土壤和溫 度等因素的影響。

  設疑:生物與生物之間有沒有影響?

  小組討論:

  以月季(或其它生物)為例,說說影響它生存的環境因素有哪些?這些環境因素可以分成哪兩類?

  總結:

  環境因素:

  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 素

  生物因素:

  如:陽光、空氣、水、 土壤、溫度 等

  非生物因素:

  由 周圍其他生物構成

  獨立思考後回答:

  生物與 生物之間應該也有影響。

  閱讀課本“探 究光照或水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探究活動:

  (一)探究光照或水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1、小 組討論:要使一棵植物的幼苗 健壯生長,需要哪些條件?這些條件都是植物生存必需的嗎?

  討論1:實驗結果說明了什 麼問題?

  討論2:第一組在實驗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3:如果要探究溫度對幼苗生長的影響,你怎樣設計實驗:如何設定對照組?

  課堂反饋:

  1.宋代詩人蘇軾在《春江晚景》中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詩中描寫影響鴨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光 B.溫度 C.水 D.空氣

  2、生物生存的環境是指其周圍對生物有影響的( )

  A.非生物因素 B.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C.一切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 D.以上都不是

  3、對 於一只生活在田野裡的蝗蟲來說,它的生 活環境就是( )

  A.田野中植物和蛇、蛙等動物 B.陽光、空氣、溫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C. A與B的總和 D. A與B的總和再加上田野裡的其他蝗蟲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2、透過小組討論設計並完成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能力。

  3、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創新實踐、發散思維、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難點: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情景匯入,提問:

  2011年3月,日本東部發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洩漏,由此引發嚴重的核汙染。生活在核電站周邊幾十公里內的居民被疏散,留守處理洩漏問題的搶險人員被稱作“敢死隊員”,可見核汙染會對生物造成嚴重危害。你還能說出哪些環境汙染的例項呢?(溫室效應、酸雨、霧霾等。)這些環境汙染對生物都會造成影響,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探究環境汙染對生物的影響”。

  (二)新課展開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關於環境汙染的例項,同學們已經說出不少,下面透過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來理解環境汙染對生物的影響。

  提問1:春雨瀟瀟,滋潤萬物。然而有些雨水,卻能腐蝕建築物和戶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傷害人的皮膚和黏膜。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雨水具有較強的酸性,叫做酸雨。)

  提問2:雨水是否具有較強的酸性,可以用酸鹼度(pH)來表示。任何溶液都有一定的pH,常溫下其範圍在0~14之間。那麼下面來看一下大螢幕上的資料,想一想雨水的pH值在什麼範圍內可以被稱為酸雨?(pH等於7的溶液呈中性,pH小於7的溶液呈酸性。正常雨水的pH不小於5.6,pH小於5.6的雨水是酸雨。)

  提問3:為什麼有些地方會下酸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進行思考。(有的學生想到了工廠生產中排放的廢氣,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的廢氣,比如煤等燃燒。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質造成的。)

  提問4: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多媒體播放酸雨的形成過程。(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氣體和水蒸氣結合,形成酸雨。)

  提問5: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已經成為酸雨多發區,酸雨汙染的範圍和程度已經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酸雨真的對生物有不利的影響嗎?在實驗室條件下,怎樣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呢?根據課本中的提示,你能設計一個探究方案嗎?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設計探究方案,討論結束後進行彙報。

  ①配製“酸雨”:用食醋和清水配製供實驗用的模擬酸雨。

  ②挑選適宜的種子或幼苗:測定在酸雨條件下種子的發芽率或幼苗的生長狀況,作為判斷酸雨是否對植物有影響的指標。

  ③設定對照組:清水組和不同pH值組,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或幼苗的生長狀況。

  ④設計表格,進行資料統計。

  教師總結注意事項,注意實驗不能只做一組,這樣得到的結果是不可信的;並總結實驗得出結論:酸雨對植物生長具有抑制作用。

  提問6:說一說模擬的酸雨和真實的酸雨有什麼差別?(二者的成分有差別,真實酸雨由水、硫酸、硝酸等構成,模擬酸雨由水和食醋構成。)

  提問7: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區的有害物質排放造成的嗎?(不一定,有些物質會隨大氣流動,到其他地區形成酸雨。)

  (三)小結作業

  小結:以同桌互相提問的方式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

  作業:要求學生將課上設計的實驗回家完成。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4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初中

  2:學科:生物

  3:課時:1課時

  4: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嘗試收集、處理資料的方法。

  3、學習透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滲透環保意識。

  2、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1、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2、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

  四、教材分析:

  由於本節內容知識點清晰,一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另一就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呈現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後者是一個探究活動,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邏輯嚴謹,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五、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分析等方法,並讓學生透過網際網路搜尋一些有關生物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的例子,以此加深學生對生物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老師:在前一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有關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知識,請你舉出生活中熟悉的生物,說出它的生存都受到哪些環境因素的影響?

  學生:比如班級的盆栽植物會受到陽光,空氣,水,溫度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以及其它生物因素的影響等一些常見例子。

  老師:回答的很好!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我們知道生物離不開它所生存的環境,那麼當環境發生變化時,生物又是如何面對的呢?生物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學生:適應環境,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又在影響著環境。

  老師:同學們說得對,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二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探究新知: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老師:請同學們共同觀看幻燈片:

  1、沙漠中的駱駝;

  2、沙漠中的駱駝刺;

  3、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4、旗形樹的樹冠。讓學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活方式特點,展開討論。

  對幻燈片1的討論如下:沙漠炎熱缺水,駱駝和別的動物一樣,需要有足夠的能量來維持生命,但它有高高的駝峰儲蓄大量的脂肪,當它又喝又餓的時候,脂肪會慢慢分解,變成它需要的營養和水:駱駝平時不出汗,只有體溫達到46℃時才會出汗:駱駝平時一次能喝下100毫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來保持體內水分,即使在沙漠中行走一個月也不會感覺渴。這些特點是動物對乾旱的適應。

  對幻燈片2的討論如下:沙漠地區年平均降雨量少,能生長植物是因為它生活的區域地下有水源,駱駝刺的根長得非常長,而且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因而駱駝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足夠的水。這是植物對乾旱的適應。

  對幻燈片3的討論如下:海報是哺乳動物,能夠在寒冷的海域生存,要保持體溫,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特別發達,可以達到60mm。這是動物對寒冷的適應。

  對幻燈片4的討論如下:樹的枝條偏向一側,是長期受另一側風向作用的結果,使得樹冠的形態發生變化,看起來像一面旗幟,因此稱為旗形樹。這是樹對風的適應。

  老師:同學們分析得很準確,由於生物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生物在多變的環境中表現不同的適應能力。這種適應是生物透過漫長的年代,不斷和環境磨合,自身不斷進化,最終生存了下來,就形成它現在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有關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嗎?

  學生:動物的保護色,壁虎斷尾,熱帶植物的葉寬大,刺蝟的刺,沙漠裡的植物等等。

  老師:同學們回答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影和幻燈片。學生:(共同觀看配有解說詞的影像片段)

  鏡頭1烏賊的墨囊,有利於它逃避敵害。

  鏡頭2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境相適應。

  鏡頭3鳥類骨骼質薄,有的中空,適於空中飛翔。鏡頭4尺蠖的擬態,有利於逃避敵害。

  老師:我們瞭解生物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同時,也在感嘆經過環境的長期選擇,各種生物產生了不同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變化而生存了下來。因此,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其實生物在適應環境是同時也在影響著環境。接下來讓同學們交流課前佈置的探究植物影響空氣溼度的測量結果。

  2、植物影響空氣溼度

  老師:為什麼我們測量時要選擇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這樣三個環境測量空氣的溼度?

  學生1:因為這三個環境植物的種類、數量不一樣。

  學生2:用不同的環境進行比較。

  老師說得很對,如果不同植被環境同一時間測量溼度不一樣,就說明植物影響環境,是不是?現在請各小組彙報一下你們的測量結果。

  老師:如果在同一個地方測量,不同時間的溼度一樣嗎?

  學生:不一樣,早上溼度最大,中午溼度最小。溼度最大的地方是早上的灌叢。

  學生出示他們的實驗報告單,從實驗的資料和座標曲線圖可以看出:生物對環境是有影響的。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2、舉例說出生物間制約和聯絡

  教學重點、難點:

  能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小組討論

  你能說出丸花蜂生存的生物因素?

  二、課堂展示:

  三、合作探究:

  (一)生物因素對生物的生存產生的影響。

  選擇你感興趣的圖片,說一說 在自然界中,同種生物之間有什麼關係?不同生物之間有什麼關係?你能再舉出一些例子嗎?

  生物因素:指影響生物生活的同種或他種的生物,例如病毒、天敵、害 蟲等。

  包括種間關係和種內關係。

  1.種間關係

  ①互利共生: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賴,彼此有利

  ②寄 生: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一方有利,一方 有害

  學生閱讀資料後全班討論

  花三分鐘時間看圖思考

  同種生物間有什麼關係?

  不同種生物間有什麼關係?

  ③競爭:兩種生物共同生活,相互爭奪資源、空間

  ④捕食 :一生物以另一生物為食物

  2.種內關係

  ①種內互助

  ② 種內鬥 爭

  討論:

  ① 關係

  ②舉例,說明某生物還受哪些生物影響

  ③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有何不同

  四、質疑反饋

  1、宋代詩人蘇軾在《春江晚景》中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 知。”這句詩中描寫影響鴨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溫度 C.水 D.空氣

  2、“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描述了生物之間的什麼樣的關係( )

  A.捕食 B.合作 C.競爭 D.寄生

  3、下列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屬於競爭關係的是( )

  A.狐狸與野兔 B.工蜂與蜂王

  C.水稻與稗草 D.跳蚤與小狗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瞭解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2、說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重點

  非生物因素,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難點

  探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

  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溼度。

  學習方法

  講述法,探究法,分析法。

  學習過程

  引入新課

  環境:生物的生存空間

  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佈的因素。

  生態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自主學習

  活動1、探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

  討論: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是:

  結論: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互助:企鵝孵卵競爭:梅花鹿在xx時捕食:獅捕與班馬

  共棲:海葵與蟹寄生:蛔蟲與人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保護色:壁虎、北極熊

  擬態:竹節蟲警戒色:胡蜂、河豚、夾竹桃

  活動2: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溼度

  討論:

  1、為什麼實測不同地點的溫度和溼度時乾溼計放置的位置不同?

  2、為什麼每個實測地點要記錄3個數據的平均值?

  上述實測地點中,獲得的哪組資料起著對照作用?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①透過探究酸雨或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清楚地認識到環境汙染對生物能造成不良影響。

  ②設計並完成酸雨或廢電池對生物影響的探究實驗。

  ③發展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①透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使這種認識轉變成真正的行動。

  ②怎樣設計科學的探究方案。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H試紙,配製pH為4的硫酸溶液,清水,燒杯,紗布,大培養皿,提醒學生在準備過程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學生:準備食醋,當地的雨水,小麥的.種子,查閱資料瞭解酸雨的成分,收集環境汙染對生物影響的例項,準備廢電池的浸出液,當地的土壤(非酸鹼性的),設計科學合理的酸雨或廢電池對生物影響的探究實驗方案。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複習探究的一般過程 根據自己的設計和教師所舉的例證,分析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舉例指導並幫助學生歸納探究的一般過程。

  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①配製雨水模擬液(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酸雨的pH小於5.6)

  ②對比實驗

  ③收集資料

  ④分析資料,討論交流活動一:組間討論、交流,確定探究酸雨對生物影響的實驗方案。

  活動二:用食醋和清水分別配製pH為4的酸雨模擬液和pH為5.6的正常雨水模擬液。

  活動三:用硫酸溶液和清水配製pH為4的酸雨模擬液。

  方案一:分別用食醋酸雨模擬液和當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麥種子,測發芽率。(若當地雨水為酸雨,則可用pH為4的食醋液與自然酸雨做對比實驗)

  方案二:分別用硫酸酸雨模擬液和當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麥種子,測定發芽率。

  方案三:分別用食醋酸雨模擬液和硫酸酸雨模擬液浸泡小麥種子,測定發芽率。

  方案四:用清水浸泡小麥種子,測定發芽率,並與方案一和方案三做對比。

  一週內不斷觀察各方案中小麥種子的發芽狀況,最後列表收集各組資料。

  各小組分析資料,討論結論並驗證結論的準確性;全班交流收集到的例證;思索今後我們應該怎麼做? 與學生共同探討怎樣配製酸雨及正常雨水的模擬液,尤其要告訴同學濃硫酸對皮膚有嚴重的損傷性。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用硫酸配製酸雨模擬液?

  指導學生每一方案全班至少做10組實驗以減少偶然性;

  指導學生把各個培養皿貼上籤標號以免弄混;

  啟發學生分析每一方案中選擇對比液的科學依據。

  指導學生設計科學的表格,指導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

  引導學生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①準備實驗溶液活動一:組間討論、交流、確定廢電池對生物影響的探究實驗方案。

  活動二:破碎廢電池浸泡出的稀釋液。

  活動三:收集自然的雨水。 幫助確定科學探究方案;向學生講解制備破碎廢電池稀釋液的注意事項。

  ②對比實驗方案一:分別用破碎廢電池的浸出液和當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麥種子並測定發芽率。

  方案二:把小麥種子分別埋在用破碎廢電池浸出液和當地正常雨水浸泡的土壤裡並測定發芽率。(若當地雨水不正常,用pH為5。6的食醋雨水模擬液代替) 指導學生做好對比實驗,處理好實驗後的廢棄物。

  ③分析並整理、交流資料 列表收集各組資料,然後各組間交流並談談實驗後的感想。 指導學生設計科學的表格,收集資料並進行環保教育。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8

  教學過程

  匯入

  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內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條件改變或不能滿足時,生物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的。同學們認同這一觀點嗎?請舉例說明。

  一、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生:

  同學1:魚兒離開水就會死亡。

  同學2: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就容易死亡。

  同學3: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陰暗處長勢就不好。

  師:很好,那同學們能分析出你們舉的例子是受環境中的哪一因素的影響嗎?

  生:水、溫度和光

  師:不錯,同時將結果寫在黑板上,但注意將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開寫,這樣便於學生在後面歸納。(多數班級的學生舉的都是非生物因素的例子,教師也可參與舉生物因素的例子)例如,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響,那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舉例分析。

  生:

  同學1:它們是吃與被吃的關係,對!也就是捕食關係。

  同學2:農田裡的小麥都在爭奪陽光和地下水,是競爭關係。

  同學3:蜜蜂採蜜,是合作關係。

  師:教師利用板書和同學們共同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過程

  師:上課前我看到各小組同學都收集了很多的鼠婦,你們是在哪裡找到這麼多鼠婦的?

  生:

  同學1:在校園外的花盆下面。

  同學2:在校園的下水道口處。

  同學3:在班級的拖布下面。

  同學4:在學校圍牆處的石頭下面。

  師:你們怎麼知道這些地方有鼠婦呢?

  生:甲:因為開學時班級掃除,我在拖布下面發現了鼠婦。

  乙:那天我在班級花盆下也看到鼠婦了。

  丙:……

  師:不錯,由於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生活,瞭解到鼠婦適於生活的環境,所以同學們很快找到了鼠婦,是嗎?(這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要及時將這8個字寫在黑板上)那你們能說說當時發現鼠婦的情景嗎?

  生:當我拿起拖布時,鼠婦四處亂竄,馬上就跑掉了。

  師:同學們知道鼠婦為什麼會這樣嗎?

  生:甲:因為它們受了驚嚇。

  乙:因為它們怕光……

  師:對,我認為你們說的都有可能,這就叫假設。那我們如何來證明哪種假設是正確的呢?

  生:透過實驗來證明呀!

  師:對呀!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問題,並提出一些問題,作出假設,但有些有心人就會把這些事放在心上,並透過各種方式來證明他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這樣的人後來也就成了發明家或科學家。這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透過實驗收集證據、得出結論也就成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師要把這些內容及時寫在黑板上)今天,就讓我們當一回科學工作者,來驗證一下:光對鼠婦的生活是否有影響?我們如何來驗證呀?各小組討論一下。

  生:小組討論。

  三、制定實驗方案時的注意事項

  生:

  A組:我們用一個礦泉水瓶,把一半用深色紙包上,一半透明,然後把鼠婦從口放入,過一會看哪面的鼠婦多,從而可以證明鼠婦是否喜歡光。

  B組:我們用一個紙盒,把底弄溼些,然後把一半用不透明的本夾遮住,另一半不遮,讓其透明,然後把鼠婦放入,過一會看哪面的鼠婦多,就可以證明。

  師:非常好!同學們在無意識中都確定了變數——就是“光”,同時也設定了一組“對照實驗”,即:一部分見光,一部分不見光,而其他條件都相同。同學們說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生:可以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明確地比較出光對鼠婦生活究竟有沒有影響。

  師:說得對,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牢記。那大家認為哪個方案比較好呢?

  生:(說哪個好的都有。)

  師:其實都很好,也都有不足,請同學們開啟書15~16頁,看一下書上是如何設計的,你們又會有哪些發現呢?

  生:閱讀,討論。提出補充意見。

  甲:如果在裝置中放些潮溼的土則會更好。

  乙:為了得到更準確的資料,最好畫一個表格。

  丙:鼠婦最好從中間放入……

  師:這樣一來同學們的計劃可能會更好。但是作為科學探究,來不了半點虛假,所以必須進行周密計劃,透過反覆實踐,可能會有失敗,但一定要及時總結經驗,最後才能成功。最後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個計劃比較科學呢?

  生:書上的計劃不但具體而且科學。

  師:好!由於是第一次探究實驗,我們各小組就按書上的計劃來進行,但各小組同學不要盲目從事,一定要在實驗中仔細觀察,實事求是,注意發現問題,透過合作,探討問題,得出結論。下面就開始你們的科學實驗吧!

  四、實驗探究與結果交流

  生:情緒高漲。各組開始分工,並拿出自帶物品,整理裝置,進行實驗。

  師: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注意幫助實驗能力較弱的小組。教師留下15分鐘左右給各小組學生進行實驗。

  生: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報告交流,其他同學自由參與。選一名同學記錄各組資料,算出平均值。

  師:透過這次實驗,我們瞭解到影響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以外,還有溫度、水等,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響鼠婦生活的呢?課後各小組可以再設計其他的實驗方案來證明。(但一定要想好這個實驗的變數是什麼?最後老師有個問題想問:我們上完課的鼠婦該怎麼處理呀!

  生:

  甲說:弄死,扔掉。

  乙說:放回大自然。

  師:你們贊同哪個同學的說法呀?

  生:乙說得對。

  師:對!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愛護我們身邊的小生物,因為它們也是我們生物圈中的一份子呀!

  生:將鼠婦放回大自然。

  五、佈置課下內容

  師:課後,有興趣的小組同學可以在課下繼續探究影響鼠婦生存的其他因素。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

  1、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種類。

  2、舉例說明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絡。

  3、能根據教材中“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設計完成實驗,並能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二)能力:

  1、初次進實驗室,養成良好實驗操作規範。透過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初步學會探究活動的一般方法。

  2、並學著用這一方法去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養成認真觀察和記錄的習慣,並學會與小組同學合作和交流。

  二、教學重點分析:

  1、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

  2、學生第一次走進實驗室做探究活動,要在討論的基礎上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不僅知道探究實驗包括哪些環節,還應該知道每一環節要怎樣做。

  三、教學難點分析:

  由於初次接觸探究實驗,探究實驗的設計是難點,尤其是模仿控制實驗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

  四、教學策略:

  本節課要在實驗室完成,針對教學難點,應以提問和引導的方式解決,實驗課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探究過程的積極性,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能在實驗結束後對資料進行處理,找到本組和全班平均值的差異、分析原因。最後總結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對生物學其他問題的探究慾望,並使學生理解不只鼠婦,所有生物的生活都受環境的影響。

  五、本節課需時:

  2課時。

  六、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捕捉鼠婦,提醒學生在帶鼠婦來學校時應放在瓶子中,瓶子要留通風孔徑,底層最好鋪土,土要有一定溼度,但不能看出水來,課上要鼓勵捉的多的同學。

  七、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匯入。(1分鐘)

  我們知道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而這些條件也恰恰成為了環境中影響生物生存的因素。那麼,生物會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二)思考。(13分鐘)

  1、討論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和制定計劃幾個環節:

  (1)這節課我們透過對鼠婦生活的研究來探討這個問題。鼠婦通常被我們大家叫做潮蟲。

  (2)同學們都把自己捉到的鼠婦帶來了,有的同學貢獻了很多隻,咱們來問問他在哪捉到這麼多鼠婦的呢?當你搬動花盆或石塊捉鼠婦的時候,你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現象嗎?

  (3)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發出了聲響嗎?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4)當我們觀察到這種現象的時候,很自然頭腦中會閃現出這樣一個問題:鼠婦很怕光嗎?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這就是我們進行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提出問題。

  (1)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我們似乎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好像又缺乏證據,那我們不妨先做一個假設:鼠婦適於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2)現在我們想證明提出的假設對不對,該怎麼做呢?

  (3)你打算怎麼做這個實驗?

  3、對學生的方案給予評價。

  (1)大家在設計實驗方案的時候,都不自覺地用到了一種方法——把光亮處和陰暗處兩個環境的鼠婦進行對比,這種方法和只觀察光亮處鼠婦活動或者只觀察陰暗處鼠婦活動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更科學?

  (2)請大家看書上15頁方框裡的內容:光照是這個實驗中的變數,我們所進行的除了這個變數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

  (3)接下來請大家看看書上介紹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對等會兒要進行的實驗過程做到心中有數。

  花盆下,石塊下等等。

  搬開石塊鼠婦會跑。

  (4)學生思考給出答案:鼠婦不願意被光照到,鼠婦可能怕光。

  (5)做實驗可以證明,看看鼠婦是不是真的怕光。

  (6)學生討論,之後說出討論方案。

  學生很容易就說出光亮處和陰暗處對比的實驗設計。

  4、思考回答,得出結論。

  5、讀書,明確變數和對照實驗兩個概念。(15分鐘)

  (三)實驗過程:

  1、我們分成兩個人一組,每組會用到10只鼠婦,1只行嗎?

  2、大家先把這個鐵盒子裡面平鋪上溼土,然後將鐵盒子的一側蓋上紙板,再將鼠婦分成兩份分別放入盒中黑暗和明亮的兩側,靜止兩分鐘。又為什麼靜止一會兒呢?

  3、開始計時,每分鐘後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認真記錄,並填表(表見教科書16頁)

  4、教師不斷巡視,指導學生進行實驗並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5、不行,太少了

  6、因為要給鼠婦適應環境的時間

  7、學生觀察鼠婦的活動,並記錄實驗資料。(10分鐘)

  (四)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1、請小組內的同學們一起分析資料、得出結果,看看實驗結果是否和我們作出的假設一致。

  2、收集全班各組實驗中第10次資料,計算平均值。

  3、指導學生分析結果相差多的組與全班平均值間出現差異的原因。

  4、提出新問題:這個實驗中哪一組是實驗組?哪一組是對照組?

  (五)學生統計分析實驗資料。

  1、彙報第10次資料。

  2、分析原因,如紙板沒有蓋嚴,漏縫導致光照進去了等思考並回答。(4分鐘)

  3、講解探究過程。

  其實以上我們完成了一次探究活動,請同學們回憶並總結探究的過程。

  (六)板書: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探究過程:(2分鐘)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也可不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除了光以外,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我們做完實驗了,這些鼠婦怎麼辦?

  思考回答: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溫度、水分等。

  放回到適合於鼠婦生活的自然環境中,因鼠婦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員。

  二、總結:

  我們透過“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知道了探究實驗是解決生物學問題的一種科學方法。嘗試了探究的一般過程,並且知道了環境中的因素如光等對生物的生活有影響。

  不僅鼠婦,所有的生物都會受到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

  第2課時:

  (一)複習提問。(5分鐘)

  1、上節課我們透過探究實驗瞭解到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探究實驗包括哪些環節呢?

  2、思考回答。

  (二)講授新課。(30分鐘)

  1、除了光對鼠婦的生活產生影響,環境中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2、其實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如果這些生存條件發生變化了,對生物會有影響嗎?誰能舉一個我們生活中簡簡單單的例子啊?

  3、我們如果把這些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分為兩類,能維持魚兒生活的水和空氣、光、溫度等是非生物因素,而另一類是生物因素比如餵養小雞的蟲子等等。

  (三)鞏固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溫度等。

  2、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1)舉例說明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如:光會影響植物的生活和分佈,還會影響動物的體色、生長髮育等。溫度與植物分佈有密切關係,對動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也有影響等。

  (2)舉例說明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合作關係、競爭關係。如:螞蟻、蜜蜂的合作關係。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捕食。水稻和雜草的競爭關係等。

  (3)空氣、土壤溼度等會有影響。比如說池塘裡的魚,要是乾旱,池塘裡的水很淺,魚就會死去。還有如果我沒有餵養我家養的小雞,它們也會長的很慢。冬天我家種的小苗要在大棚中才能生長,要是在外面就會凍死了。

  3、進一步理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4、能判斷生物之間屬於何種關係。

  (四)複習鞏固。(10分鐘)

  1、一起做書後練習題。

  2、做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也可不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溫度等

  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八、課後反思:

  學生對生物圈中影響生物的環境因素有一定了解,要幫助他們將其分類,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在實驗前,對實驗步驟的講解尤為關鍵,如果學生不能很好理解實驗意圖,就會在實驗中出現不知為何計數,又為何要避免將遮光板開啟,所以要使學生在實驗前明確實驗要求和目的。實驗中,督促學生記錄資料,整理資料會讓他們既體會到實驗的樂趣,又養成做記錄的好習慣。探究的過程在實驗後總結會有利於學生理解,不會太生硬。

  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案 篇10

  【課標分析】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濟南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生物與環境第一章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第二節。第六單元是生物課程標準規定的十大主題的第三大主題。

  本節教材主要對應的《課程標準》內容是:透過觀察和分析,列舉生物適應與影響環境的例項;舉例說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認同生物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形成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課標》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針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運用已有知識,在活動中獲取新知。生物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適應環境的特點,生物適應環境的同時,也時時刻刻以不同的程度影響著環境。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使學生進一步強化“生物與環境密不可分”這一重要的生物學觀點。

  【教材分析】

  教材是按照“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兩部分編寫的。第一部分通過幾幅圖片,試圖使學生透過觀察、分析圖片,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都是與環境相適應的;第二部分是讓學生透過地衣和演示實驗“觀察蚯蚓對土壤的翻耕實驗”,理解生物對環境是如何影響的;最後總結: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組成了今天欣欣向榮的生物圈。

  生物適應、影響環境的現象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絡,學生能夠很容易的舉出相關的例子,但對這些現象形成的原因還很模糊,往往會忽視“適應的普遍性”,並且對“適應的相對性”不容易理解。

  可以讓學生在一系列直觀、有趣的文字資訊、聲像資訊和實物資訊中,透過觀察、對比、分析和概括,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形成重要的概念。同時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是一個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關係,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從而培養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教學難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相對性及如何理解生物對溫度耐受範圍的理解。

  【學情分析】

  在第五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瞭解了在物種形成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凡是生存下來的都是適應其生活環境的,並且對環境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些現象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絡,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能夠列舉出一些例項,但是學生往往對生活中的這些現象視而不見,也不動腦考慮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意識不到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尤其是相對性。

  本節課對於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而言,理解難度不大,這部分學生易於掌握,但是對於基礎不還是很好的同學而言,理解本節難點部分時會出現一定的難度。因此針對本節的難點要加大討論力度和精講力度。

  為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應讓學生蒐集一部分資料來說明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例如生物依賴環境的例子,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生物改變環境的例子。

  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身邊的例項,讓他們直觀的感受到,增強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透過多種方式的活動,讓學生概括出生物適應環境的不同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等,促進學生理解生物適應環境的普遍性和相對性及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和分析,列舉生物適應與影響環境的例項。

  2、舉例說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認同生物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教學重難點: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影響

  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採用課件以增大教學容量,展示影象資料和蒐集的圖片。

  2.啟發式教學法:學生自學討論、歸納總結相結合,使課堂氣氛活躍,體現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透過教師點撥、指導、提問,實現一定的能力梯度,讓一般學生都能透過努力達到教學目的,而優生也有思考的餘地,體現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匯入

  分別出示野雞、石蛙、蟈蟈與環境融為一體的圖片,進行一個“找一找”的遊戲。學生思考它們隱藏自己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自己,是對生活環境的一種適應,引出本節內容。

  參與“找一找”遊戲,思考動物隱藏自己的作用。

  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繼續進行“找一找”的遊戲,分別展示保護色、擬態、警戒色的相關圖片,讓學生了解部分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2.觀察圖6.1-7中幾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小組討論這六種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3.動畫播放駱駝刺及旗形樹形成過程,圖片展示青蛙冬眠、鳥類遷徙、魚類洄游,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方面都在適應環境。

  4.學生舉例還有哪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並總結出生物的適應具有普遍性。

  5.生物可以適應任何環境嗎?出示兔子提前褪毛等例子引出適應具有相對性。請學生觀察圖6.1-8某種魚對溫度的耐受範圍示意圖,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分組進行合作學習,討論生物對他們的生活環境的適應特徵。

  小結: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透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境磨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對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

  自主閱讀課本,觀察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圖片、影片、課件等材料,學生小組討論,回答老師問題。

  跟隨老師的總結思路,得出生物對環境適應是具有普遍性和相對性的結論。

  3.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我們知道生物和環境是相互作用的,生物對環境有適應性,那麼相應的對環境也能產生影響。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48-P49觀察蚯蚓對土壤的翻耕演示實驗內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示實驗,並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麼要把實驗裝置放置在黑暗處?

  2.一段時間後,溼土與細沙分界是否還那樣明顯?簡述蚯蚓對土壤的翻耕作用。

  並請學生舉出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

  動畫播放人類活動對於自然環境的影響,讓學生談談感想。

  小結:在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漫長過程中,環境在不斷改變;生物也在不斷進化,適應環境。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榮的生物圈。

  自主閱讀課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示實驗活動,並對實驗結果展開分析討論,思考回答老師問題,得出蚯蚓能夠疏鬆土壤結論。

  根據老師的小結,得出生物影響環境有有利和有弊兩方面。

  4.小結

  請一位學生帶領同學們回顧本節所學的知識,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對環境產生影響。正是因為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才造就了生物圈的繁榮。

  跟隨老師的小結,加深理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並建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的思想。

  【板書設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