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一年級《回聲》教案

浙教版一年級《回聲》教案

  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築物的牆壁等)在介面將發生反射,人們把能夠與原聲區分開的反射聲波叫做回聲。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浙教版一年級《回聲》教案,歡迎閱讀與借鑑!

  課前透視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透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瞭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絡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的成因。

  資訊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鑽到空房子裡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後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學生談感受)(板題:回聲)

  (聯絡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表達願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麼字?平時你們聽過什麼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因題質疑,培養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瞭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於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識字

  1、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絡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麼?"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裡的小青蛙是怎麼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麼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識字活動,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學生語言。)

  2、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後者。)範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裡收,大口框不向裡收。)範寫。生寫。

  4、範寫"倒、遊"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驗,提高書寫能力。)

  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感悟

  1、組織學生透過讀文,回答自己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回答,讀相應的課文。

  2、啟發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麼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第二課時

  匯入

  複習鞏固字詞。同桌互考;看老師的口形說字,帶讀。

  精讀

  1、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

  2、啟發小組合作讀書,思考:

  小青蛙是怎麼弄明白這是回聲的?媽媽不但告訴了小青蛙這是回聲,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誰來說說這個實驗是怎麼做的?從青蛙媽媽的話裡,你知道了什麼?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顆石子,()河裡,河水被激起(

  )。波紋(),又一圈圈地()回來。

  (抓住課文的主要線索,突出重點部分,引導學生透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初步瞭解了回聲現象。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水平。)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象的理解。

  4、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學生實際選擇如下方式進行提示:(1)聲音的()碰到橋洞的(),要(

  )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麼能聽到自己的回聲嗎?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裡,媽媽帶著小明大山裡去遊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呀?

  (訓練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鞏固學生對回聲現象的認知。)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裡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關於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伴教錦囊:

  相關連結:

  (1)回聲是指聲音在向遠處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發生反射的現象時,被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

  (2)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若不到0.1s,回聲將與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因此利用人耳聽的這種特點可以實現回聲測距。在計算障礙物的距離時,由於人(或者人附近的物體)發出的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等於回聲返回到人耳的時間,利用人聽到回聲與原聲的時間差除以2得到原聲到達障礙物的時間。再利用專用的公式,即可算出人體到障礙物的距離。一般可以透過回聲測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離、潛水艇的遠近、前方山崖的距離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