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生古詩春曉教案
學校學生古詩春曉教案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學校學生古詩春曉教案,我們來看看下文的介紹。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誦讀古詩感興趣。
嘗試理解古詩的內容。
在熟悉練古詩內容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誦讀。
學習創編古詩的動作。
活動準備
flash動畫 、幻燈片、板書 、樂曲《平湖秋月》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並感受詩的意境美。
2.教師範讀古詩,請幼兒欣賞古詩的音韻美。。
3.古詩欣賞與理解:
(1) 古詩大意:春天酣睡,醒來時不覺已經天亮了,處處都可以聽到悅耳動聽的鳥的鳴叫聲。夜裡沙沙的風聲雨聲,不知花兒吹落了多少。
(2)鳥的'叫聲是什麼樣的?[幻燈出示:( )的鳥叫聲]
(3)播放風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
(4)看到飄落的花瓣,你有什麼感受?
(5)結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想一想:“眠、聞、曉”的含義。
(6)古詩情感滲透與寫法瞭解:詩人從聽覺的角度描繪了雨後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現了春天裡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春天在詩人的筆下是活靈活現生機勃勃的。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卻韻味無窮,全詩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內蘊深厚。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6、找一找古詩中認識的字,用不同顏色的圖形標註出來。手指點讀教材中的古詩《春曉》。
7、 遊戲“迴音壁”,隨師有韻味地誦讀古詩。
8、觀看flash、集體跟讀。請幼兒邊觀看古詩課件,邊跟讀。
9、創編動作,加深記憶
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教師引導幼兒做動作,兩胳膊交叉,自裡向外,自上向下開啟)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引導幼兒將右手放在右耳旁,做傾聽狀)
第三句,夜來風雨聲(引導幼兒將雙手舉至頭上左右搖擺,做颳風狀。)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請幼兒做花瓣飄落的動作。)
10、教師鼓勵幼兒自編動作幫助記憶。
活動延伸
積累詠春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