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春曉的教案

古詩春曉的教案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給大家整理了春曉的教案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春曉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

  2.透過創編動作、音樂表演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圖片的景象一幅、國學音樂春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出話題

  1.提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

  2.春天來了,我們的周圍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幼兒自由回答)

  二、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春天的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幼兒自由回答)

  2.邊欣賞圖片,邊傾聽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討論:聽了這首古詩你有什麼感覺?

  請幼兒自述(提示語;這首古詩說了什麼?)

  三、再次欣賞古詩,逐句理解古詩含義

  1.這首古詩的古詩的名字是什麼?(春曉)

  2.教師講解詩的大意:春天的夜裡不知不覺的睡到天亮,當詩人醒來後,聽到到處都是小鳥的叫聲,原來是昨天夜裡又颳風又下雨,不知道多少花瓣被吹打落地。

  四、幼兒朗誦古詩,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1.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春曉

  2.引導幼兒根據詩句大意創編動作

  3.師幼跟隨音樂邊做動作邊朗誦

  五、幼兒有感情的誦讀表演

  1、師幼共同表演

  2、分組表演

  活動延伸:幼兒自由表演,也可以回家給爸爸媽媽表演。

  活動反思:

  古詩(春曉)幼兒在小班的洪恩閱讀中已經學過,但當時只做為兒歌學並沒有讓幼兒理解它的含義,中班的孩子再次學習對於古詩的內容很快掌握,對於它的含義透過老師的講述有了一定理解,但有一部分幼兒還是理解不夠透徹,所以我在最後環節讓孩子自己創編動作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並透過音樂表演形式讓孩子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充分的帶動幼兒氣氛,孩子們的興趣很高。

  古詩春曉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 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喜愛****;

  2. 初步學習按古詩節律吟誦.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中景象的.圖片一幅,多媒體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複習古詩《清明》,請全體幼兒一起朗誦1-2遍。

  (二)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1. 小朋友有沒有記得《清明》這首詩中所描寫的是什麼季節啊?(春天)

  2. 對了,春天到了,那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的時候,發現春天帶來的變化呢?(幼兒自由回答)

  (三)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1.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副畫,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有沒有在畫上看到了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 地上和河裡的花瓣是怎麼來的呢?它怎麼會落下來的啊?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師小結:這是因為,在春天的一個晚上,下了一場雨,到了早晨的時候,樹上的很多花瓣就飄落了下來。當時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他就寫下了這樣兩句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請幼兒一起跟教師跟讀兩遍。

  3.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讓我們來聽聽看這首詩到底是怎麼寫的。(教師播放課件)

  (四)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1. 小朋友們都知道這首詩叫什麼啊?(春曉)

  2. 教師講解詩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後,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於是他就想到要寫一首詩,古人寫詩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話就能把一件事說清楚。

  3. 下面請小朋友們聽老師來讀一遍。教師朗誦第一遍。

  4. 教師朗誦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聯想詩人所寫的景象。

  (五)幼兒學習朗誦。

  1. 古詩中有的詞語有很多意思,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朗誦時要慢一點,音要拖的長一點,別人才能聽的懂。

  2. 幼兒師範朗誦詩3-4遍(可採用多種形式,如分組朗誦等)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在家學會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鼓勵幼兒相互學習,並要求幼兒回家後把今天學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在家還可以學一些古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