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高中語文優秀教案

《鴻門宴》高中語文優秀教案

  鴻門宴,指在公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課文《鴻門宴》的優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教學目標

  1、掌握《史記》一書的體例、別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關的文學文化知識

  2、掌握本課出現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

  5、瞭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2、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下面四副對聯哪一幅是寫司馬遷的?

  1)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

  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

  2)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人間疾苦,筆底波瀾

  4)剛直不阿,留得正氣衝霄漢;

  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屈原、歐陽修、杜甫、司馬遷

  二、作者簡介、時代背景

  三、放錄音或範讀,讓學生準確認讀

  1、學生聽一遍錄音,教師強調一些難字的讀音。

  本文異讀字有:

  破音異讀:沛公欲王關中(wàng)道芷欲間行(jiàn)

  通假異讀:距關,毋內諸侯(同“拒”“納”) 要項伯(通“邀”)令將軍與臣有郤(通“隙”) 願項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通“早”)

  文中難讀字有: 饗(xiǎng) 說(shuì) 美姬(jī) 鯫(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é) 瞋(chēn)目 目眥(zì) 跽(jì)曰 參乘(shèng) 彘(zhì)肩 不勝(shēng) 刀俎(zǔ)

  四、提要:梳理情節,整體感知

  學生先概述課文內容,然後梳理

  互動設計:

  大家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宴會麼?

  點撥:這絕對不是一次愉快的宴會,項羽和劉邦在宴會上劍拔弩張,勾心鬥角,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爭以劉邦勝出為結局。後來“鴻門宴”也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語,用來比喻那些“不懷好意,設計陷害別人的宴會”。

  簡要分析課文

  全文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會前,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後活動。共寫了以下幾件事:曹無傷告密。(導火線)——范增進言分析情況。(激化矛盾)——項伯夜訪張良。(形勢有所轉化)——張良與劉邦商討對策。——項伯勸項羽勿擊劉邦。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鬥爭,情節的高潮。

  此部分有三落、三起:

  三落:劉邦謝罪(緩和)——項羽不怒樊噲,稱之壯士,賜酒肉,賜座。——劉邦以“如廁”為名逃脫。

  三起:“范增數目項王”暗示動手。(緊張)——范增以項莊舞劍為由,刺殺劉邦。(嚴峻)——樊噲闖入帳(緊張到極點)。

  第三部分:(5~7)宴會後,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奸。

  五、合作探究

  互動設計:

  宴前:起因、發展(1、2)

  1、課文第一段

  點撥:曹無傷是沛公的主司馬,他的告密當然不同於一般流言蜚語,於是,項羽決定“擊破沛公軍”。矛盾挑開,故事“開端”。

  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他對形勢的判斷十分正確。對劉邦的用心瞭如指掌。“急擊勿失”的主張非常英明。矛盾進一步激化,情節迅速發展。

  項羽接獲曹無傷的密報,當即“大怒”,這一個“怒”字內涵相當豐富。請說說其中包含了些什麼?

  提示:就矛盾的焦點而言,天下雖大,“王”只有一個,就力量對比而言,項羽佔有絕對優勢,何況秦軍主力是項羽消滅的,又是楚王后裔,一個“市井小人”居然“欲王關中”,項羽豈能容忍?再說個性特徵,此時此刻,項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項羽了,他本來就是那麼一個火爆漢子!

  2、課文第二段寫了哪幾件事?對故事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點撥:第一件事“項伯夜訪”。 第二件事“張良獻策”。

  “張良獻策”是情節變化的關鍵,劉邦逐步由被動轉為主動,項羽終於“放虎歸山”,以致范增之謀難以實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這段文字是情節變化的關鍵。

  討論:在楚王即將來犯萬分危急的形勢下,張良既不提議備戰,更不主張退軍,卻只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這是為什麼?此處行文輕描淡寫有什麼作用?

  提示:“戰”必敗,“逃”必潰,兵力懸殊,土氣不同。張良過人之處在於確信項伯可以利用。他從項伯的'通風報信中看出這個人十分重“義”,有恩必報,他也瞭解項伯與項羽的關係。由項伯必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準了項羽的致命弱點,雙方矛盾的焦點,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此處輕描淡寫更顯出張良的沉穩機警,處變不驚。(也與劉邦大驚失色束手無策形成對照。)

  3、宴中:高潮(3、4)

  思考:鴻門宴上發生了那些精彩的情節?請簡要歸納。

  第一件事“劉邦謝罪”,

  第二件事“范增示意”,

  第三件事“項莊舞劍”,

  第四件事“樊噲闖帳”,

  討論A:劉邦謝罪是否誠心,何以見得?

  B:“項莊舞劍”是鴻門宴上最精彩的情節,請思考:這一事件給後人留下了哪一個成語?什麼意思?

  討論C:“樊噲闖帳”是故事的高潮。課文從哪幾方面刻畫樊噲這一人物?寫“樊噲闖帳”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喧賓奪主”?)

  討論D:有人認為樊噲在席上的講話跟劉邦一模一樣,“僅是語句上稍有變化而已”,對不對?如有區別,區別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

  4、宴後:結局、尾聲(5、6、7)

  劉邦脫逃之前作了哪些佈署?是幾個人一道走的?為什麼這樣?

  點撥:一是留下張良代為辭謝,二是放棄車騎、隻身獨騎,只帶四個親信隨從,三是叮囑張良,待其至軍中再入內辭謝。

  這樣安排,目的在於儘快脫離虎口,擔心項羽反悔。(從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張良獻禮,項羽、范增二人態度分別怎樣,為何不同?

  點撥:項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

  項羽對劉邦藉故脫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於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則深知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同時也為自己的意見未被採納,精心策劃的計謀破產而惱怒。

  六、整合評價

  小結內容: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事件,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

  宴會前,戰與不戰問題

  宴會上,殺與不殺問題

  宴會後,追與不追問題

  項羽欲擊劉邦——劉邦被放

  曹無傷告密——曹無傷被誅

  范增勸說項羽——范增怒罵項羽

  七、作業:

  以“我心目中的項羽為”話題談談你心中的看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