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高一地理教案

中圖版高一地理教案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人口數量變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2、瞭解人口增長模式型別及其轉變。理解二戰以後世界人口迅速增長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長模式的判斷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透過讀圖分析討論,讓學生歸納不同時期人口增長的特徵和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講解人口增長模式含義,藉助圖表案例等分析討論,讓學生歸納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徵及差異,引導學生對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轉變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增長快慢的原因及有關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2.人口增長模式的型別、特徵、影響因素及代表國家。

  教學難點

  1.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

  2.人口增長模式的型別、特徵及地區分佈。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地理圖表。

  教學過程

  師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必修Ⅰ主要學習了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必修Ⅱ,主要學習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內容有人口與環境、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重點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形成人地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

  人口、環境是人類社會的最基本要素,人口與環境的關係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內容。人口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了人類

  師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億日,目前全世界每年淨增人口7700萬,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80億。請同學們看圖1-1-2世界人口增長,然後思考一下問題:

  你認為世界人口增長有規律可循嗎?能說說21世紀人口增長的趨勢嗎?

  板書:一、世界人口增長

  師(指圖總結)世界人口增長呈現“J”形曲線。從歷史發展程序來看,人口增長的變化具有持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持續性是指世界人口的發展總趨勢是人口不斷增長。階段性是指人口增長經歷了古代(農業革命開始-工業革命開始)、近代(工業革命-新技術革命)和現代等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人口增長特點又存在著差異。農業革命時期,戰爭、災害、疾病、生產力不發達=人口增長緩慢。工業革命時期各個發展國家獨立,工業革命創造了極大地物質財富,為人類的生產提供了物質條件,機器工業代替了農業手工業,死亡率降低,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口增長較快。

  師人口增長在空間上也是有差別的。如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各大洲之間的差別就是空間上的差別。請大家看圖1-1-1比較一下歐洲和中國在近50年之間人口增長有什麼特點,出現這些特點的原因何在?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介紹一個概念,及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相減的得數,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同期平均總人口數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計算公式為: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本年出生人數-本年死亡人數/年平均人數*100%)人口增長有快有慢,是由人口自然增長率決定的.。

  師板書衡量指標: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生從1950-2000年,歐洲和中國的人口增長率都有所下降,但歐洲的人口增長較慢,出現負增長。原因:歐洲經濟發達,教育水平較高,出生率較低,人口老齡化嚴重。中國採取計劃生育以來,經濟有所發展,醫療水平提高,所以出生率下降,死亡率減少。

  師很好。(總結)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三年自然災害和經濟困難,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長進入低谷;之後經濟發展,死亡率下降,由於補償性生育導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長率高,在這以後出生率維持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長;20世紀80年代,前期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使我國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長率隨之回升,中期以後,計劃生育政策使出生率持續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也隨之下降。

  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的國家,人口數量增長多,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的國家,人口數量增長少,這句話對嗎?

  生人口數量增加的多少取決於人口基數和人口增長率。一個國家儘管增長率較小,但如果人口基數大,淨增人口數也會很大。例如,中國儘管自然增長率不斷下降,但由於人口基數大,每年淨增人口可達10003。同理,一些國家儘管自然增長率較高,但由於人口基數小,淨增人口數也較少。

  我們思考:為什麼區域人口自然增長速度的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小組代表發言:1.受到生物學規律的制約;

  2.地區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

  3.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自然災害、人口政策等。

  板書:影響原因——生產力是根本

  總結人口增長率的高低,歸根結底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這是因為,由生產力發展引起的自然、社會和經濟的變化,決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

  (承轉)透過對人口增長的歷史過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形成不同時期的人口增長模式。

  板書:二、世界人口增長模式

  師人口增長模式,又稱為人口轉變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隨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世界人口的變動主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化的結果。(繼續讀教材5頁第一段)

  透過對近代世界人口問題的研究,人口學家總結出三種人口增長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討論)將全班同學分成三組,分別討論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徵、社會發展階段、原因及地區分佈等。

  第一組:“高—高—低”模式第二組:“高—低—高”模式第三組:“低—低—低”模式

  學生討論後,教師對各組代表進行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回答,若有答錯的地方,可再進行討論或及時給予糾正,最後教師作總結概括。

  同的特徵。其中發達國家和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人口增長上的分化比較明顯。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表“1930-1940年世界人口

  自然增長率的地區差異圖”

  師1.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屬於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低—低—低”模式。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表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三低”特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二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趨勢,不少國家甚至出現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死亡率雖然已降至與發達國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較高,尚處於下降過程中,人口增長模式屬於“高—低—高”過度模式。20世紀50年代以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增長大大超過了發達地區。由於發展中國家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0%,因此總的來說,世界人口增長模式也屬於“高—低—高”模式,處在向“低—低—低”模式轉變的階段。目前世界人口增長,95%來源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師世界各大洲在不同的時期人口增長也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請看圖分析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的特點。

  生非洲國家處於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高—低—高”模式。亞洲和拉丁美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人口穩定增長。歐洲、北美、大洋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增長率下降。

  師從世界各地區的情況來看,目前發達國家或地區已基本步入現代化的人口增長模式。師閱讀P8“中國人口變化模式”這段文字,

  思考:

  (1)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始於哪一年?計劃生育以後。促進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因素有哪些?

  (2)我國是哪種人口增長模式?

  生(1)促使我國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社會經濟因素。二是制度因素。國家的人口制度、社會主義教育促進了出生率下降。三是計劃生育因素。少生、優生、優育政策逐漸深入人心。(2)我國人口增長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過渡。

  (承轉)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增長模式所處的階段和型別,會影響這一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年齡結構。

  師人口年齡結構是指不同年齡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分佈狀況和比例關係。可分為年輕型、成年型、老年型,可以用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直觀顯示。教材圖1-1-4“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

  問題:說出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所對應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

  師(總結)“高—低—高”人口增長模式,平均預期壽命較短,出生率高,總人口中少年兒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為年輕型人口結構;“低—低—低”人口增長模式,由於出生率進一步下降,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少年兒童比重繼續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為老年型人口結構;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則會出現成年型人口結構,由於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兒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為成年型人口結構。

  (承轉)在不同的生產力水平下,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反過來,人口增長模式也會對社會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

  師(提出問題)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對社會經濟產生哪些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不同,導致人口增長的速度快慢不同,對人口發展程序的影響不同。這種影響有利有弊。

  “高—高—低”人口增長模式能夠滿足農業社會時期對勞動力增長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現勞動力不足或過剩,從而影響經濟發展。

  “高—低—高”人口增長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長快,勞動力充足,利於經濟發展;弊在於人口增長過多、過快,會加大對經濟、就業等方面的壓力。人口持續增長,物質資料的需求和消費也會隨之增長,最終會超出環境的供應和自淨能力,進而引發各種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