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選10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摩擦現象中的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

  2.知道產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4.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標:

  1.透過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學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透過對生活中摩擦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透過對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

  (1)摩擦、摩擦力。

  (2)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

  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複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瞭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透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並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後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後用較大篇幅講述了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雖然教學的重點在於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於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教法建議:

  1、現象教學,以實驗為主

  摩擦是最常見,應用最普遍的現象.對摩擦現象,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忽視了演示實驗,作為物理老師是非常清楚物理實驗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必須儘量做好.尤其在學生有一定認識基礎時,更應注意選取生動的事例進行演示分析講解,這樣就能及揭示現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實驗,能動手時儘量讓他們動手。

  2、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體現了物理學中對多變數問題的研究方法,即當研究物件有多個變數時,可採用控制自變數個數的研究方法.本實驗中的變數有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係;保持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係.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對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3、可採用學生討論自學的方式教學

  由於本節課的知識都不難理解,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透過學生閱讀課文、自己進行實驗研究、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對於基礎不好或組織紀律較差的學生可採取部分內容教師引導,部分內容學生討論的形式教學。

  4、適當補充靜摩擦的知識

  在摩擦現象中涉及靜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因此在教學中適當補充有關靜摩擦的知識,使學生知道即可。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2

  知識目標:

  1、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的問題中,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最大靜摩擦力;

  3、掌握動摩擦因數,會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的因素;

  能力目標:

  1、透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以及摩擦力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透過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別對比,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體所受摩擦力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無關因素,總結出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規律.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1、兩個互相接觸且有相對滑動或的物體,在它們的接觸面上會產生阻礙相對運動的摩擦力,稱為滑動摩擦力;

  2、兩個物體相互接觸,當有相對滑動的趨勢,但又保持相對靜止狀態時,在它們接觸面上出現的阻礙相對滑動的作用力

  3、兩個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成正比。

  4、動摩擦因數的大小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

  5、摩擦力的方向與接觸面相切,並且跟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6、靜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靜摩擦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課的內容分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兩部分,重點是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特性和規律,透過演示實驗得出關係。

  2、難點是在理解滑動摩擦力計算公式時,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運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時,學生往往直接將重力大小認為是壓力大小,而沒有分析具體情況。

  教法建議

  一、講解摩擦力有關概念的教法建議

  介紹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時,從基本的事實出發,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使學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於摩擦力的內容是本節的難點,所以在講解時不要求“一步到位”,關於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透過實驗、學生討論來理解。

  1、可以讓學生找出生活和生產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讓學生思考討論,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靜止的物體一定受到靜摩擦力;

  (3)、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受到靜摩擦力;

  主要強調:摩擦力是接觸力,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即在運動中也可以充當動力,如傳送帶的例子。

  二、有關講解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教法建議

  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觸物體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跟物體間的正壓力有關;但和接觸面積大小無關,注意正壓力的解釋。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⑴、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過程與方法:

  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認真實驗、根據資料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重點及難點:

  重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訓練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

  難點:透過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靜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學法:

  引導法、討論法、示範講解法。

  教具或學具:

  1、演示實驗材料:供拉動的小物品若干、彈簧測力計、塑膠盒子、鉤碼、100目砂紙一張。

  2、分組實驗材料:玻璃球10個、筷子一雙、橡皮泥、棉布、線繩、彈簧測力計、塑膠盒子、50g的鉤碼、一100目砂紙一張。活動記錄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對比觀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⑴、課件出示新舊輪胎,新舊運動鞋圖片,請學生觀察對比,發現它們的表皮發生了什麼變化?

  ⑵、是什麼使它們變得光滑了?

  ⑶、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會有摩擦現象發生?請學生舉例。

  ⑷、15秒夾玻璃球比賽。

  思考:對筷子怎樣改動能在15秒內夾得更多?

  ⑸、小結:(課件出示)由於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教師板書)

  (二)物體運動與摩擦力

  1、測量摩擦力

  ⑴、出示鞋子請學生思考鞋子往右運動時,摩擦力會朝哪個方向?(左)

  ⑵、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會是多大呢?我們可以用什麼儀器測量?(生:用測力計測量)

  師示範,“一小格,兩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體剛運動時讀數)

  ⑶、師:透過測量我們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為“ n”,這是剛剛能夠使鞋子運動起來的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⑴、(出示幾種有代表性物體)這些物體運動時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樣嗎?物體運動受到的摩擦力與什麼有關呢?

  ⑵、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猜測。

  ⑶、提問:摩擦力有大有小,那麼摩擦力會與哪些因素有關係呢?

  讓學生充分討論,提出假設。

  透過討論,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假設: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係;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滑動或滾動有關係;

  摩擦力的大小還可能與被拉動的物體的輕重有關係。

  ⑷、教師小結: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我們今天先選擇“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這兩個問題進行研究。

  (三)實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係。

  1、組織學生猜測: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表面光滑程度有怎樣的關係呢?說說你的理由?

  2、師: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係時,實驗中哪些條件要相同,哪些條件要不同?學生交流,教師填寫在活動記錄紙上。

  3、同學們的猜測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些都只是我們的猜測,我們還需要用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想法。老師今天給你們提供了一個測力計、塑膠盒子(裡面有兩個50g的鉤碼)、一張砂紙。你們能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嗎?請你們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填寫實驗計劃表)

  4、實驗提示。

  ⑴、砂紙兩面的區別

  ⑵、正確使用測力計

  5、小組討論,制定實驗計劃。

  6、組織交流實驗計劃表,教師適時詢問:實驗要改變什麼條件?怎麼改變?實驗中不能改變什麼條件,怎麼保持它們不變?我們的實驗做幾次比較好?

  7、學生分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1),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8、交流反饋,得出結論:透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四)研究“物體輕重不同,摩擦力哪一個大?”(整個過程放手由學生分小組獨立完成)

  1、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會有怎樣的關係呢?

  2、請同學們先猜測(物體重,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3、請學生談談實驗中我們要注意什麼?(不改變的條件,改變的條件,怎麼改變?)

  4、請各小組獨立完成實驗並填寫記錄單2

  5、生實驗並填寫實驗記錄單2,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根據實驗報告單反饋實驗結果:物體重,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五)實踐活動

  1、課堂小結:透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現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係?

  2.摩擦力既然和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和物體的重量有關,那我們在生活中該怎樣來增大或減小摩擦力,使之為我們服務呢?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演示:汽車在雪地行駛時加防滑練,工人在腳踏車的轉軸上刷油……

  3.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減小摩擦力?

  學生交流。

  4.做個小小設計家

  張大爺家最近買了一套新房,這兩天準備裝修衛生間了,裝修公司的老闆催他把地磚買回來。請你幫他出出主意,買什麼樣的地磚好呢?

  課後小記:

  這節課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投入到備課活動中。包括課件的製作、教學的設計、精心準備的有結構性的材料等。本課力求突出以學生為本,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透過設定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並提供充分的指導和精心選擇有結構的材料,關注探究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全面有效地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4

  一、背景

  1、面向學生:初中學生

  2、教材版本:蘇科版八年級下冊

  3、學科:物理

  4、課時:2課時

  5、學生課前準備:預習課本,根據導學案初步掌握知識。

  二、教學課題

  1、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與什麼因素有關;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數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2、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透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數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講述滑動摩擦力和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複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首先透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並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後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於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2、現狀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有所瞭解,同時還懂得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勻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對於接受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應該不會難。

  四、教學方法

  就學生狀況來說,本班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喜歡老師用點撥式的教學方式,喜歡思考和討論;所以對於本節課中的難點理解突破應該不是大問題。但是由實驗現象總結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不強,所以要注意引導。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要調動學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知的物理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索,使學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願意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科學價值觀。本節課的教學就嘗試採用實驗探索、問題啟發式教學法,加強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使學生透過親自參與探究滑動摩擦力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觀看花樣滑冰表演

  同學們看到運動員用力一滑,能夠滑得很遠,但讓運動員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遠嗎,同學們想一下這是由於什麼得緣故?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麼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並進一步指出,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侷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複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滾動有關?是否於表面積的大小有關?

  (2)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有針對性地請了同學來說他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透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請部分學生說出自己的實驗資料,全班同學共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並請同學們觀看影片,比較一下自己做的和別人做的有什麼區別,自己做的在哪個方面沒有注意到。

  在得到實驗結論後,繼續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採用的方法: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怎麼辦?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什麼。我們以前有沒有用到?試著回答一到兩個實驗。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學生都很熟悉,而且學生透過實驗獲得了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象,並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並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麼樣呢?試著說說將有哪些情景發生。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腳踏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採用什麼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麼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5.課後作業:

  觀察腳踏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六、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地位。這與傳統的教學不同,這節是按新課程理念和目標,將學習的重點轉化為知識的探究過程。

  2、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學探究,要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以達到教學目的。而這個教學環節對能否真正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技巧性;對於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本節內容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節課完成科學探究,總結實驗的方法;第二節課再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讓小朋友在活動小認識摩擦力.初步瞭解摩擦力對人類的影響:

  重點:

  培養小朋友對摩擦力的興趣,發展動手能力。

  難點: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積木、瓶子、筆、拔河繩等。

  活動過程:

  1.透過活動讓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讓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腳搓地面,然後說說感覺?(有一種力阻礙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讓小朋友掃地,擦黑板,擦玻璃,瞭解掃帚與地面問、板擦與黑板間、布與玻璃之間也存在摩擦力。

  2.透過實驗瞭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輛同樣的小汽車在相向斜畫的積木上往下滑,其中兩個斜面上分別鋪有一塊毛巾,一塊手帕,讓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輛汽車走得最快,哪輛汽車走得最慢,說說為什麼?(鋪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車走的最慢,因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鋪有手帕的汽車走得最快,因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動腦筋想辦法,如何減小和增大摩擦力”

  (1)擰緊的瓶蓋打不開怎麼辦?引導小朋友回憶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覺.嘗試用肥皂水把瓶子開啟,因肥皂水可減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鍊拉不開怎麼辦?腳踏車鏈子轉動不靈活怎麼辦?(給幼兒提供石蠟、柴油讓小朋友嘗試,用減少摩擦力來解決問題?)

  (3)你手中的鋼筆怎樣才不易被別人拔出?爬杆時怎樣爬的快?(讓小朋友親自體驗活動,從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緊(或夾緊、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裡走路易打滑怎麼辦?(穿上帶花紋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馬路上行走,怎樣保證行人車輛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黃沙,加大摩擦力)

  活動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區便於小朋友繼續操作活動:

  評量:

  下面的問題是問增大還是減小摩擦力:為什麼用力系鞋帶?滑冰鞋上為什麼裝有鐵輪子?

  活動結束:

  有些科學概念在活動中的出現,不是讓小朋友掌握,而是便於老師理解指導,因小朋友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應在實驗活動和遊戲活動小滲透科學知識,目的在於激發小朋友的興趣,懂得粗淺的道理。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摩擦力一節的課堂設計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體現物理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義的引出是本節的一個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採用了透鏡式教學。透過教師的演示,學生列舉日常生活、生產中物體受摩擦力的事例,學生討論、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點,然後讓學生根據這些特點,給摩擦力下定義。這樣按排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節的重點,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透過實驗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學生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最後進行評估交流。整個過程全部放手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教師只起引導組織作用。

  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節設計的一個亮點。將辯論引入課堂。教師透過巧妙的設計,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教師主持,學生辯論。透過辯論學生自己總結得出增、減摩擦力的方法。這樣安排的目的一是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二是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結讓學生總結本節學到哪些知識,用到了哪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還要小結研究問題的思維程式。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摩擦力的定義方向

  ②透過實驗探究並瞭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③知道摩擦力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②學習從實驗資料歸納簡單的物理學規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體現物理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重點壓力與重力的區別,摩擦力的定義

  教學方法:

  對摩擦力的定義採用透鏡式教學模式;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採用猜想與反駁教學模式

  教具和媒體:

  教師演示用:小車、彈簧秤、木塊、金屬塊、實物投影

  學生演示用:小車、長木板、毛巾、彈簧秤、木塊、金屬塊

  【教學過程實錄】

  一、複習提問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哪兩種力?

  生:重力、彈力

  師:什麼是重力?什麼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課

  師:請看實驗:老師把小車放在桌面上,此時小車處於什麼狀態?當用手推小車時,小車怎樣呢?(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回答)

  生:開始處於靜止狀態,後來小車漫漫停下來

  師:為什麼運動的小車會漫漫停下來?

  生:小車受到阻力(討論、回答)

  師:這個力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摩擦力。

  三、進行新課

  師: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說明物體也受到了摩擦力?

  生:討論舉例

  師:(副板事例)運動的小車、汽車、足球等這些物體它們都受到了摩擦力。他們都有什麼共同特點呢?

  生:討論回答

  師:點撥、歸納(兩物體是否接觸在什麼位置,是運動還是靜止)

  (說明:透過摩擦力事例,討論其共同特點,對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此時教師應及時充當優秀學生的教色,參與討論。)

  師:根據剛才的分析,同學們討論一下給摩擦力下個定義

  生:討論、回答,補充

  師:板書定義

  (說明:摩擦力定義的得出,主要採用了提出問題---搜尋事例---歸納分析---得出結論的創造學思維程式進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師:明確了摩擦力的定義,對於摩擦力,同學們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呢?(提出問題)

  生:(討論,並提出問題)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作用點在什麼地方?方向向哪?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問題,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們重點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首先來解決摩擦力的作用點、方向。請同學們看摩擦力的定義,然後討論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討論、回答)摩擦力的作用點在物體表面上,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師:(板書摩擦力的作用點、方向,並舉例鞏固。)小車在桌面上向右運動時,桌面對小車的摩擦力向右。解決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再來重點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生:討論、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觸面、重力、速度、接觸面的面積……)

  師:(副闆闆)摩擦力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要研究跟其中一個因素的關係應該採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

  生:控制變數法(討論回答)

  師: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這些因素有關,首先應該測出摩擦力的大小,那麼如何測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麼方法。

  生:(討論、回答)講桌上展示實驗方案。(其它學生觀察進行評估、補充)

  師:針對情況進行引導(怎樣運動?為什麼勻速?怎樣判斷?)並找出研究問題的方法(轉換法)。找到了測量摩擦力的方法,下面我們先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和麵這兩個因素是否有關呢?

  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展示實驗方案並進行評估,找出最佳方案。

  師:明確了實驗方案,各小組先討論設計好實驗表格,並進行實驗,將實驗資料記錄在表格中,隨後交流

  (說明:在明確了研究目的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完整的設計出方案,充分體現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進行實驗

  師:巡迴指導,蒐集實驗資料

  師:(實物投影展示實驗資料)請同學們觀察這幾組同學設計的表格與你設計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遞給老師,(展示並進行評估)根據這幾組表格的內容,同學們討論一下,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生:(討論個別回答並補充)摩擦力與重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重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師:對剛才的結論,同學們有沒有疑問?(進行評估交流)

  生:思考、討論

  師:(教師充當優秀學生的教色參與討論)老師對摩擦力和重力有關有疑問,認為不太確切。為什麼呢?請同學隨老師一起做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師生實驗:請同學們伸出右手食指,並將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輕輕向前推手指;②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動的過程中感覺有什麼不同?哪位同學談一下體驗

  生:手指前進越來越困難(受摩擦力越來越大)

  師:什麼原因使摩擦力變大呢?

  生:手對桌面所施加壓力不同,壓力大、摩擦力大(討論回答)

  師:因此,我們對上述結論應做怎樣的修改呢?

  生:(討論回答)摩擦力大小應該為與壓力大小有關

  師: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物體受的重力和它對桌面壓力大小是相等的,有關壓力的知識我們後面再學習,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的有關。

  師: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是否有關,請同學利用桌面器材繼續實驗。(提示:研究接觸面積時,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必須相同。)

  (說明:次實驗完全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並進行實驗,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悅。)

  師:(巡迴指導)實驗結束提問實驗結論

  生: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無關

  師:透過實驗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隻跟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現在老師有一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你認為摩擦力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學生討論,舉手示意?教師對兩種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分組,開一個辯論會,認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認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師是主持人。正反雙方在辯論時,舉例證明自己的觀點。正反雙方,一次一人發言,各舉一例,自由辯論。)

  生:自由辯論

  師:由於時間關係自由辯論到此結束,請正反雙方各派一名代表做總結性發言(學生代表發言)

  師:透過辯論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時大好,有時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處,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設法增大,為我們服務,有害的我們要千方百計減小。那麼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學生討論回答)

  師:(板書)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說明:以上將辯論引入課堂,學生興趣高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結:(讓學生討論小結)

  本節課(1)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我們主要採用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轉換法和控制變數法)

  (3)在研究問題時,採用了幾種思維程式?

  (①提出問題---搜尋事例---歸納分析----得出結論

  ②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說明:小結不僅要總結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本節研究問題的方法及思維程式提煉出來,使學生初步學會這些方法並體會到它們在解決問題中的巨大作用,從而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題:

  1、腳踏車在設計、製造、使用的過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識

  2、下雪天,路很滑,易發生交通事故,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想辦法幫助解決,並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六、作業:以“沒有摩擦力的世界”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透過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過程,提高動手操作和歸納總結能力。

  3.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難點】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匯入

  請學生將手舉在空中並嘗試前推,再請學生將手壓在桌面上並嘗試前推,引導學生髮現將手壓在桌面上前推時受到了某種阻礙。結合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受到了阻礙說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麼這種力叫什麼又有著怎樣的特點,進而引入本節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問答: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力時手和桌面有怎樣的位置關係,並得到手緊貼著桌面移動,手和桌面之間產生了摩擦的結論。

  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後教師順勢提出“滑動摩擦力”並明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師在大螢幕上呈現顯微鏡下物塊與桌面接觸面的微觀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顯微鏡下的接觸面與肉眼觀察時有什麼區別。

  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後教師順勢總結滑動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正是因為接觸面凹凸不平,所以當相互接觸的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彼此阻礙,產生滑動摩擦力。

  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組討論:請學生思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一:將手壓在桌面上前推時,發現手越用力壓桌子,滑動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測可能與接觸面壓力有關。

  猜想與假設二:滑動摩擦力是因為接觸面凹凸不平產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設計實驗:帶領學生回顧測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彈簧測力計,明確實驗器具,而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教師提示:教師提示學生設計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變數,並且因為是透過二力平衡間接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動物塊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勻速。

  實施實驗:學生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確實與接觸面的壓力和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也越大。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向學生提問並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況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況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作業:觀察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情況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並想一想是怎樣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

  1.瞭解摩擦力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科學思維:

  透過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科學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如何就探究的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

  科學態度與責任: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實驗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透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係。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猜想,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摩擦現象例項。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過程:

  (體現複習舊課、創設情境匯入新課、過程講授、重難點突破、師生互動、問題設計、課堂小結、作業佈置、板書設計等環節)

  一、新課內容

  一、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影片播放:冬奧會冰壺

  問:冰壺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運動,那麼它離開運動員後會不會一直運動下去?

  生:不會,最終會停止下來

  問:冰壺從運動變為靜止的過程中有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生:有

  小結: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受到的阻礙物體運動的力

  問:滑動摩擦力阻礙冰壺的運動,使其最終靜止,你知道這個力的方向嗎?

  生:與運動方向相反

  小結: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問:運動員一直刷冰面對冰壺有什麼影響呢?

  生:讓冰壺運動的更遠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哪些因素會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呢?

  二、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師: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或假設。

  師:你們的猜想是什麼?

  生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生乙: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生丙: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生丁: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運動速度有關。

  師:同學們很善於思考,你們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證明你們的猜想正確,怎麼辦?

  生:實驗驗證。

  師: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實驗。

  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只能對前面兩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

  3.設計實驗。

  師:滑動摩擦力是產生在發生相對運動的兩個接觸面上,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接觸面材料,接觸大小有關,對這些因素與摩擦力大小的關係,我們只能一個一個的單獨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個因素的變化怎樣影響摩擦力時,必須保持其他因素不變,否則,你就無法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變化是由哪個因素的變化引起的,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問題時必須注意的“變數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時,要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變,而在探究接觸面粗糙程度對摩擦力的影響時,則應控制壓力等因素的變化。

  4.分析論證。

  三、摩擦力的分類

  運動的物體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靜止的物體會不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呢?

  演示:向左用力拉氣球,氣球從靜止變為運動,請另一個同學同時向右拉氣球,氣球靜止。

  師:當物體受到兩個大小相等同一直線的力時,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

  演示:用力提起氣球,靜止不動

  此時氣球受到哪些力作用呢?

  小結:靜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而尚未發生相對運動時,在它們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力

  四、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

  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存在摩擦?這些摩擦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生甲:足球場亡,摩擦力可以幫助守門員抓穩足球,這個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間存在摩擦,這個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桌面對木塊有摩擦力,這個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機器轉動時,零件間存在摩擦,這個摩擦也是有害的。

  師:同學們發言很踴躍,說明大家平時生活中很注意觀察,這是一個好習慣,希望今後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舉例說明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五、歸納小結與學習過程評忙

  師:透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討論、交流後得出:我們知道了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決定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讓小朋友在活動小認識摩擦力.初步瞭解摩擦力對人類的影響:

  重點:

  培養小朋友對摩擦力的興趣,發展動手能力。

  難點: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積木、瓶子、筆、拔河繩等。

  活動過程:

  1.透過活動讓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讓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腳搓地面,然後說說感覺?(有一種力阻礙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讓小朋友掃地,擦黑板,擦玻璃,瞭解掃帚與地面問、板擦與黑板間、布與玻璃之間也存在摩擦力。

  2.透過實驗瞭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輛同樣的小汽車在相向斜畫的積木上往下滑,其中兩個斜面上分別鋪有一塊毛巾,一塊手

  帕,讓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輛汽車走得最快,哪輛汽車走得最慢,說說為什麼?(鋪有毛巾的斜面上

  的汽車走的最慢,因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鋪有手帕的汽車走得最快,因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動腦筋想辦法,如何減小和增大摩擦力”

  (1)擰緊的瓶蓋打不開怎麼辦?引導小朋友回憶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覺.嘗試用肥皂水把瓶子開啟,因肥皂水可減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鍊拉不開怎麼辦?腳踏車鏈子轉動不靈活怎麼辦?(給幼兒提供石蠟、柴油讓小朋友嘗試,用減少摩擦力來解決問題?)

  (3)你手中的鋼筆怎樣才不易被別人拔出?爬杆時怎樣爬的快?(讓小朋友親自體驗活動,從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緊(或夾緊、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裡走路易打滑怎麼辦?(穿上帶花紋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馬路上行走,怎樣保證行人車輛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

  煤灰和黃沙,加大摩擦力)

  活動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區便於小朋友繼續操作活動:

  評量:

  下面的問題是問增大還是減小摩擦力:為什麼用力系鞋帶?滑冰鞋上為什麼裝有鐵輪子?

  活動結束:

  有些科學概念在活動中的出現,不是讓小朋友掌握,而是便於老師理解指導,因小朋友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應在實驗活動和遊戲活動小滲透科學知識,目的在於激發小朋友的興趣,懂得粗淺的道理。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10

  目標:

  1、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感受物體表面的光滑程度會改變物體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體驗感受摩擦力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準備:

  課件3個,幼兒兩次實驗的材料

  過程:

  一、引題:

  出示圖片,分別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們的鞋底特寫。

  師:比較一下兩雙鞋子的鞋底有什麼不一樣?(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紋、又大又重;冰刀鞋--立體的、又滑又?)

  如果換一下穿可以嗎?為什麼?

  二、第一次實驗操作,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係。

  1、師:這裡藏著什麼秘密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介紹材料和實驗方法。(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生什麼?

  3、幼兒四人一組進行實驗

  4、交流: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又什麼不一樣?(距離遠近、速度快慢)並記錄(出示課件一)

  5、?--為什麼同樣的紙筒會由這麼不同的結果呢?

  出示課件二,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跟念)。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衛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如果……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瞭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三:廁所裡的防滑墊,為什麼要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六、延伸:出示一瓶子,老師說遇到了困難,受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麼辦?

  活動反思:

  活動中體現了“做中學”的思想。在實驗活動中,充分引導幼兒操作各種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種阻力,不斷感受、體驗摩擦力現象的問題。體驗到發現、探索的快樂,產生“我想做、我願做、我能做”的學習態度。讓孩子探索瞭解生活中離不開摩擦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