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精選12篇)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本學期我園圍繞“數學”領域組織青年教師開展了“一課多研”、“好課多磨”等活動,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從而使她們對教學活動的設計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策略和組織形式有了長足的更新和最佳化。

  她們在一次次思維火花的碰撞中、一次次組織實施的經驗總結中,形成了組織數學活動特有的可持續發展的較穩定的策略。以中班數學活動“比高矮”為例,思考數學教學中的細節問題――提出切實的要求、適宜的操作來實現各環節目標的落實,將目標達成情況作比較。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高矮,並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2.掌握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發展觀察力與比較判斷力。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感受有序操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幼兒每人兩套操作材料。(高矮不同的三個動物卡片、高矮不同的小牛卡片分兩次投放)

  2.教學ppt。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1.情境匯入,引出話題。

  (欣賞ppt相關內容)師:這是誰啊? 猜猜小熊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們能幫忙將氣球取下來嗎?(請高矮不同的兩名小朋友)

  小結:原來他們兩人一個高,一個矮。

  二、觀察ppt圖片,瞭解比較高矮應站在同一高度。

  師:小熊謝謝小朋友幫他拿到了氣球,現在小熊準備回家了,他看見了兩個娃娃在比高矮。你們看得出來他們誰高誰矮嗎? (露出兩個娃娃的頭部)猜對了嗎?(再露出圖片的下半部分)。他們一個站在地上,一個站在椅子上能比得出高矮嗎?應該怎樣比?

  小結:原來比高矮應該站在同一水平線高度。

  三、比較三個動物卡片的高矮,並將其按高矮排序。

  師:小熊也想跟他的朋友比高矮,他找來了猴子和老虎。請小朋友一起幫幫忙,將他們三隻小動物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一排。(同時出示從矮到高的標記圖)一定要讓小動物站在同一高度哦!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幼兒說一說是怎麼排列的,誰個子最高,誰個子最矮,誰排中間。

  四、幼兒比較四張動物卡片的高矮,再次操作。

  師:小牛們聽說小動物在比高矮,也被吸引過來了。(ppt出示四頭高矮不同的小牛)請每個小朋友選擇一頭小牛,再跟原來的小熊、猴子、老虎比一比,看看小牛應該排哪個位置合適?(幼兒再次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操作紙。

  五、音樂遊戲“找朋友”比較高、矮、一樣高,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想不想學小熊來玩一玩比高矮的遊戲呢?那我們一邊唱找朋友,一邊和同伴比一比,並說一說:我和xxx一樣高,我比xxx高,我比xxx矮。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比較高矮、長短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高矮、長短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感知高矮的關係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秋天來啦,蘋果都熟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蘋果摘下來放到籃子裡,誰願意來?(學生摘到下方的蘋果,怎麼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蘋果。這時,老師輕鬆地將蘋果拿下來。)

  小朋友為什麼沒能摘到蘋果,而老師為什麼能摘到呢?

  對,老師和小朋友比,老師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師矮。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高矮。(板書:比高矮)。

  2、例舉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些物體能比高矮嗎?

  二、體驗比較的方法。

  1、學生活動,探討比較方法。

  2、學生彙報,展示不同方法。

  誰來告訴老師你是怎麼和身邊的小朋友比高矮的?請你和你的小夥伴出來演示給大家看好嗎?

  學生每彙報一種,教師及時加以正確指導。

  3、遊戲。

  下面,咱們來做個小遊戲,請小朋友們猜一猜,誰長得高些?

  看看,到底誰長得高些?

  請你再看看是誰高?

  他們比身高的方法對嗎?那你們說正確的應該怎麼比?

  4、小結。

  看來比身高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較時必須要注意:一是兩個人的腳要放在同一個平面上;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辦法比,也可以用面對面的辦法比;三是用做記號的辦法時,人還要貼著牆壁。現在你們會比身高了嗎?

  三、活動鞏固。

  我請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來排排隊。誰願意來給他們排隊?

  你是按什麼順序排的?誰最高?誰最矮?誰第二高?(老師加入)現在他還是最高的嗎?你能找出三個比你高的小朋友嗎?

  小結: 小朋友們合作得很好,隊伍排得很整齊,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排隊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拓展練習.

  1、小動物們看見小朋友這麼熱鬧,它們也想來比高矮,看!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說一句話嗎?

  (長頸鹿)這是?現在你想讓誰和誰比?這時大象還是最高的嗎?三隻動物比,誰最高?誰最矮?

  2、(出示三隻兔子圖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領獎臺上,怎樣才能比出他們誰長得高?誰長得矮呢?用我們剛才所說的比較方法行不行?為什麼?怎麼比呢?

  3、(出示圖片)汽車能從橋下透過嗎?要想使汽車順利透過大橋下,可以怎樣做呢?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比高矮)

  請你在班級中找出三個比你高的同學。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物件的高矮,初步體驗物體高矮不變性和相對性。能用詞彙“高”、“矮”表示比較結果。

  2.引導幼兒思考、解答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和比較人和物體的高矮,對比較高矮有初步的經驗。

  2.椅子一張。

  活動過程

  1.比較高矮。

  (1)觀察比較教師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師站立。“我是高還是矮?”“結論:因為沒有人和老師比,所以不知道老師是高還是矮。”

  ②請一小朋友和老師並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師站在一起比,我們兩誰高誰矮?你從哪看出來的?”(兩人並排比較,誰高出一部分,他的個子就高。)

  ③小朋友之間比高矮。“請兩三對小朋友作比較,再請全班小朋友站起來和自己旁邊的小朋友作比較。”教師請幾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誰比誰高誰矮。

  ④想一想:在我們周圍環境中,什麼東西高,什麼東西矮?

  (2)變換站立位置比較(兩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進行比較)。讓被請幼兒站在椅子上(高於老師)。“現在再比比看,我們倆誰高誰矮?為什麼?”“小結:比較人們個子高矮時,兩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樣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較出誰高誰矮,現在小朋友明顯高,是因為他在椅子上老師站在地面上。實際上它還是比老師矮。”

  2.感知高矮的相對性(讓幼兒體驗到誰高誰矮要看他和誰比)。

  (1)觀察比較。

  ①請一小朋友甲和教師比高矮。

  ②再請第二位小朋友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③“怎麼一會兒甲小朋友矮,一會又說他高,到底甲是矮還是高?”討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看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甲小朋友和教師比時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間比較。另請三位幼兒(高矮依次遞增)進行比較,可重複兩三次。

  (3)小結:要想知道誰高誰矮應該看他和誰比,當他和個子高的人比時,他就矮,而和個子矮的人比時他就高。

  活動建議

  1.物體的高矮、大小、輕重、厚薄等連續量,都具有不變性和相對性,幼兒感知這些特點,一般來說比較困難,因此在設計具體活動時,應注意:

  (1)先讓幼兒進行實物比,例如,兩個人比較高矮,兩本書比較厚薄等;

  (2)活動設計要有層次性,如:兩個人站在同一高度上比較高矮(先讓師生之間比較,再幼兒之間比較),然後兩人再站在不同的高度上進行比較,這時可引導幼兒觀察,由於站在不同的高度,兩人的高矮發生了什麼變化,從而讓幼兒懂得比較高矮的人必須站在同一高度。

  2.引導幼兒認識高矮時,可先兩個人比,這時高和矮是不變的(誰高就是誰高,誰矮就是誰矮)。然後再引導幼兒進行三個人比較,這時結果會發生變化(如和更高的比,原來高的就成了矮的……),使幼兒感受到人的高矮的相對性。這樣的系列活動使幼兒對這問題的認識逐漸深化、精確。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高矮,知道比高矮的標準,值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2、有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

  二、量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平面上。

  難點:知道與不同物件比有不同的結果,感知高矮相對性。

  三、材料與環境的創設:

  三種顏色大插塑積木若干;操作小方塊積木若干3歡快、輕鬆的音樂;氣球二隻。

  四、設計思路:

  認識常見量是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之一,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必備知識,幼兒也具有認識初步量的知識的可能性。

  依據素質教育及新綱要的要求,透過創設相應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用積木搭高比賽、找朋友比高矮等,引導幼兒自己去體驗理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即利用自身的內部機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五、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內化遷移

  六、活動過程:

  1、情景感知

  (1)出示懸掛著的氣球。

  請兩位幼兒來拍氣球,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一人拍到,一人拍不到。

  (2)引導講述:為什麼××拍到了氣球,××拍不到?

  ——引出“高矮”比較,初步感知“高矮”。

  2、體驗理解

  (1)請兩位幼兒同時在桌面上進行大插塑積木搭高比賽:

  聽到訊號後馬上停止,比比誰搭得高。

  (2)請兩位幼兒同時在桌面和椅子上進行搭高比賽:

  引導判斷:“誰搭得高?能比出來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不在同一平面上”。

  “要比出高矮怎麼辦?”

  ——“都放在桌子上,或都放在椅子上”。

  (3)請三位幼兒同時在桌面上進行搭高比賽:

  “××比××高,又比××矮”。

  ——引導討:X×一會兒說是高的,一會兒說是矮的,那麼它到底是高還是矮呢?(引導感知,高矮是相對的,與不同的物件比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4)集體搭高比賽:

  用小方塊積木進行搭高比賽,先二二結伴比高矮,再在一組中比出最高和最矮的。

  3、內化遷移

  (1)隨著輕鬆的音樂找朋友,找到

  朋友後比高矮。

  (2)二二結伴比,也可三、四個同伴一起比,找出最高最矮的朋友。

  七、活動延伸:

  (1)弟弟、妹妹幼兒分兩大組,按個子從矮到高排好隊後到戶外活動。

  (2)教室中的用具亦可比高矮,如組合櫃最高。

  教後感:

  四五歲的幼兒缺乏對物體量守恆的認識,在比較高矮時,引導幼兒感知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理解高矮是相對而言的,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們的物理知識、社會知識來自外部,而數理邏輯知識來源於入的內部。因此,幼兒獲得數理邏輯知識,主要來源是幼兒自己本身,即數概念是每位幼兒自己從物體的各種關係中建立起來的,是思維的產物。結合數學教育這一特點,我創設了相應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觀察、比較、體驗理解,並內化遷移為自己的概念知識。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區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係。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重難點:

  重點:區別高矮和一樣高及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

  難點:理解高矮的相對關係。

  活動準備:

  課件三副、布一塊、日常生活中能比較高矮的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幼兒區別高矮和一樣高

  1、出示課件一,圖為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健康情況不同,長得高矮不同的兩個孌生姐妹,讓幼兒透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結合衛生習慣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3、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麼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二、教幼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並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課件二,圖上有一棵樹距離近,一棵樹距離遠,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後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不確。

  3、出示課件三,一隻長頸鹿在地上,一隻猴子爬到樹頂,猴子低下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為什麼?

  三、告訴幼兒簡單的高矮的相對關係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麼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並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發給每個幼兒紙和筆,請每個幼兒依次畫高矮不同的三棵樹。

  活動反思:

  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活動的探索慾望。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一些簡單的比較高矮的方法,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2、學習在比較高矮的過程中,懂得高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投放材料

  活動過程:

  (一)區別高矮和一樣高

  1、分散探索:

  (1) 帶幼兒到操場上自由尋找比較操場上的各個物品 “什麼比什麼高,什麼比什麼矮”。

  (2) 在能比較高矮的情況下,引導幼兒尋找,操場上有什麼東西是 “一樣高” 的。

  2、集中探索:

  (1) 請幼兒回答在自己探索比較的結果。

  (2) 請幾位幼兒上前比身高,全體幼兒討論 “誰比誰高”, “誰比誰矮” “誰和誰一樣高”。

  (3) 每隊請一名幼兒將本隊的同伴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大,考吧.幼,師,網全體幼兒做監督。

  (二)探索高矮的相對論

  1、請一高一矮兩名幼兒比較身高,然後高的幼兒和教師比較。讓幼兒發現,某個東西的高矮是不能絕對的,看它和誰比較(高的幼兒和矮個比是高的,跟高個比是矮)。

  2、請幼兒在同伴中尋找一個比自己高的小朋友,然後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比他(她)高。透過自己的探索,明白高矮的相對論。

  (三)小結總評。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學習用目測比較的方法區分兩個物體的高矮。

  活動重點

  能正確區分高矮。

  活動難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

  活動準備

  圖片、操作卡、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初步瞭解比較高矮的方法

  小豬和小猴是鄰居也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倆為一件小事吵了起來。

  二、操作卡片,進一步學習比較高矮

  請小朋友幫小豬和小猴比一比他們的房子、樹等物體,是誰的高,誰的矮,給高的物體塗上喜歡的顏色。

  三、親自體驗,學會比較高矮

  幼兒分成三人一組,兩個人比高矮,一個人做裁判,說說誰高誰矮。

  四、小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怎樣比較物體的高矮,可高矮不是絕對的,會隨比較物件的不一樣而改變,我們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你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

  實踐成果:這節活動應用了專家所講的觀察認識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探究、觀察、自己動手嘗試,從而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初步感受到了比較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上完後覺得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完成了目標。也用實踐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效果。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使同學學會關注自身和他人的身體特徵

  2、 讓同學能瞭解引起高、矮、胖、瘦的原因。

  3、培養同學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

  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使同學瞭解引起胖瘦與高矮的的原因,和掌握正確的生活習慣

  難點:能否找到引起胖瘦與高矮的原因

  教法與學法:

  1、採用讓同學自主探索、嘗試、發現尋求答案。將學習的內容直接提供給同學,讓他們去發揮,去探索,去想象。

  2、採用啟發、誘導同學進入教學情景,透過電化教學,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並滲透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能力的教學。以同學為主體,透過同學嘗試與猜測和同學實際參與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1、匯入課題

  ①出示圖片。考慮問題,尋找兩張圖片的區別所在,舉手發言

  2、引出討論話題

  ①提出疑問:“引起胖瘦和原因是什麼?”

  ②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③各組代表發言

  ④教師歸納總結,展示正確的原因

  一、引起肥胖的原因:

  1、遺傳:家長一方肥胖,其子女發胖的機率為40%;家長雙方肥胖,其子女發胖的機率為70%。

  2、飲食:攝入熱量過多,往往容易引起肥胖。

  3、運動少:運動量缺乏,導致能量供給與消耗的失衡,常會引起肥胖。在這種情況下,應調整飲食與增加運動

  二、引起偏瘦的原因:

  1、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沒有食慾。

  2、慢性疾病,如嘔吐、腹瀉等, 吃下事物不吸收。

  3、偏食、挑食、厭食,不按時進食,吃零食。

  4、缺乏身體鍛鍊。

  3、展示新圖片

  ①集體回答圖片中的人物名字,身高

  ②引出疑問:“我們人會有高矮的區別呢?”

  ③分組討論。各組代表發言

  ④教師歸納總結,展示正確的原因

  1、遺傳因素和性別:男女身高分別有79%和92%屬於遺傳因素的作用 。

  2、體育鍛煉:體育活動有利於加快血液迴圈,促進骨骼的生長。

  3、營養水平 :營養不能滿足骨骼生長需要時,身長增加的速度就會減慢。與骨骼生長關係密切的營養素有維生素D、鈣和磷。碘和鋅缺乏,也會造成小朋友個子矮。

  4、生活環境、社會文化、氣候條件 :我國北方的小朋友比南方的小朋友要高些。

  4、肥胖與偏瘦對身體的危害

  “你們覺得一個人太胖或太瘦對身體有利嗎?”過渡到肥胖與偏瘦對身體的危害

  ①教師講解——肥胖:身體方面的危害:身體笨重,行動緩慢,活動能力差 ;易得疾病。心理方面危害 :影響體型美 ;影響智力發展 ;影響心理健康 偏瘦:身體方面的危害:容易得疾病;力量相對較差。心理方面的危害:影響型體美

  5、教師提問:“你們覺得該如何控制自身的體型。“

  ①同學舉手發言

  ②教師歸納總結: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注意飲食習慣;積極預防治療疾病

  6、室內活動:啞巴傳話

  為了我們的健康,也為了我們能更好的控制自身的體型,那我們現在行動起來吧!

  7、回顧

  ①舉手講述自身學到的知識

  ②教師點評

  ③師生再見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比較活動中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比較性觀察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學習區分高矮,掌握區別高矮的簡單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課件:數學卡——3-3比較概念,3-4比較概念,3-5比較概念。

  【活動過程】

  一、匯入。

  教師組織幼兒做相反遊戲,激發興趣。

  老師說“高”,小朋友說“矮”,同時蹲下;

  老師說“矮”,幼兒小朋友說“高”,同時站起來。

  二、展開。

  1、學會區別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請幼兒和夥伴比一比,說出:誰高誰矮?誰和誰一樣高?

  (2)數學卡:3-3比較概念。

  比一比,兩座樓,哪一座高?哪一座矮?

  兩個禮品盒,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兩個廚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兩個梯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2、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掌握比較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的兩名幼兒,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

  用擋板遮住他們的下半身,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

  (2)一隻長頸鹿在地上,一隻小貓爬到樹頂,小貓低下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

  提問:小貓的話對嗎?為什麼?

  (3)講解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

  小結:比較高矮時要佔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對性。(教師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數學卡:3-4比較概念。

  三座樓相比:

  甲樓同乙樓比,甲樓比乙樓高,乙樓比甲樓矮。

  甲樓同丙樓比,甲樓比丙樓矮,丙樓比甲樓高。

  三棵樹相比:

  引導幼兒說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2)討論:為什麼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變矮了呢?

  (3)小結:一個人或一個物體是高是矮,要看和誰相比,高和矮是會變的。

  4、小組四人排隊,滲透高矮排序。

  請幼兒說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進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嘗試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5、音樂遊戲“找朋友”。

  老師播放一首歡快的兒童舞曲,幼兒按節拍拍手,找到朋友後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兒均找到朋友後,音樂停止,幼兒說出兩人比較的結果。遊戲反覆進行,朋友不斷交換。

  三、活動評價。

  表揚積極參與比較、認真觀察的幼兒。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體驗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排列順序。

  2.大膽地用語言表述排列的結果。

  二、活動準備:

  1. 三個高矮明顯的小動物,爸爸媽媽和我照片幾張。

  2.《幼兒畫冊》(第三冊P7)。

  三、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引入活動。

  師:用小客人方式匯入,(出示小客人)引起幼兒注意。

  (二) 遊戲:比高矮。

  1.把三個小動物排在同一個地方,讓幼兒看一看,比一比,三個小動物中誰最高?誰最矮?引導幼兒學說“高的、矮的、最矮的”。

  2.請兩位小朋友和老師進行比較,三人誰最高?誰最矮?引導幼兒學說“高的、矮的、最矮的”。

  3.請三位小朋友比較高矮,按照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順序給三個人排隊。

  4.請小朋友站起來和旁邊小朋友再次比高矮。

  5.出示照片,讓幼兒區分高矮。

  (三)幼兒做相關練習。

  1.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中小動物的高矮,然後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乾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2.鼓勵幼兒相互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延伸:

  提供四種高矮不一的物體,鼓勵幼兒比一比,說一說。

  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我將活動準備1中請爸爸媽媽來園改為老師、小朋友,另外再準備三個高矮不同的小動物玩具和幾張三口之家的照片。之所以這樣我主要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選擇貼近日常生活中幼兒喜愛的小動物、老師、小朋友、爸爸媽媽的照片,這些教具取材方面,而且又直觀形象。活動開始用小客人的方式吸引了幼兒,讓幼兒自己區分三個娃娃中誰最高,誰最矮,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接著,我又選擇了有明顯差異的兩位小朋友和老師來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再讓小朋友站起來,和旁邊小朋友比一比,誰高誰矮。最後讓幼兒進行操作,完成小動物高矮貼紙練習,整個活動中給幼兒創設了親自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總之,用直觀的實物教具比用圖片觀察的方法幼兒興趣更高,教學效果更好。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高矮,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比較高矮。

  2、學習將2~5個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方法進行排序。

  3、能積極主動參與操作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操作卡 兩個小朋友 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生問好

  2、接數、報數遊戲

  3、激趣,感知高矮

  師:老師這有絲巾,你們誰能碰到它?為什麼老師能碰到小朋友不能碰到呢?

  二、基本部分:

  1、猜想,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

  師:請你找一位朋友比一比你們兩個誰高誰矮。

  2、請兩位幼兒進入教室,女孩站在物體上,用布遮住,請幼兒觀察。

  教師小結:原來比高矮的時候,我們要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3、請幼兒進行操作比高矮

  (1)評價

  (2)請幼兒找相同的卡片進行比較

  (3)再次評價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學習目測比較物體的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學習把2―5個物體從高到矮或矮到高有序排列。

  3、 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感受比高矮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三隻公雞的圖片 、五隻高矮不同的小狗圖片、五種高矮不同的蘑菇娃娃圖片人手一份、排序條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要在同一水平線上比較得來的。

  1、師:(出示三隻不同顏色公雞的圖片)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三隻公雞與小朋友一起來遊戲,但是它們正在吵架,都說自己是最高的。

  請小朋友來幫它們想想辦法,分清誰高誰矮好嗎?(幼兒思考)請小朋友把你的想法告訴公雞們,看能否幫助它們。(幼兒回答)

  兒:三隻公雞都站在同一條線上做比較,就知道誰高誰矮了。

  2、從矮到高排序 。

  師:你能將它們從矮到高排一排嗎?放到排序板上。(出示排序板)

  3、教師與一幼兒比,教師再與一高個老師相比較,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相比較而存在的。

  小結:要想知道誰高誰矮應該看他和誰比,當他和個子高的人比時他就矮,而和個子矮的人比時他就高。

  3、請幼兒上臺操作排序:從高到矮。

  二、出示五隻小狗,請幼兒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排序。

  小結:從矮到高排序,要選出最矮的排在最前面,再從剩下的中間找出最矮的,其餘依次。從高到矮方法同上。

  兒觀察發現:從矮到高:像爬樓梯。從高到矮:像下樓梯。

  三、集體操作活動:蘑菇娃娃比高矮。

  師:小朋友,我們幫公雞、小狗排好隊了,現在我們來幫這些蘑菇娃娃排排隊吧,請你幫它們從高到矮排好後,再從矮到高排好。

  四、透過遊戲“找朋友比高矮”,進一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對性。

  教師自評:

  在活動當中學習了物體比較高矮的方法,――使幼兒能正確區分物體的高矮,在前面第一部分可以設計讓幼兒來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體,這樣活動能使幼兒更感興趣,形式也更活躍。第二部分是學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我將重點放在教會幼兒學習直接比較上,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活動中教師的話語太多,對幼兒要求過多,沒有充分體現出教師引導者的作用。需要教師以後活動中語言要進一步精練。

  聽課教師評課:

  1、教具高矮的區別不大,準備時應該考慮到大小干擾的問題。5以內物體的操作,要有易到難。

  2、活動過程要增加趣味性。

  3、在說“誰比誰高,誰比誰矮”時需要分開說,孩子不大好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