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精選12篇)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探索自然事物感興趣。

  2、能大膽地進行操作實驗,與同伴進行合作。

  3、感知塑膠小棒摩擦後可以吸取紙屑。

  活動準備:

  1、塑膠小棒或塑膠筆桿(彩色筆)、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紙屑。

  2、記錄單。

  活動過程:

  1、“猜一猜,想一想”,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大班科學活動:摩擦起電大班科學活動:摩擦起電。

  (1)教師出示裝滿紙屑的籃子,請幼兒思考。

  師: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紙片,用什麼辦法可以取出籃子裡的小紙片。

  (2)教師提供彩色筆,繼續讓幼兒探索取出紙屑的方法。

  2、教師示範“摩擦起電”實驗,讓幼兒嘗試實驗。

  (1)教師實驗,幼兒認真觀察結果。

  (2)讓幼兒實驗,嘗試用彩色筆取出小紙屑。

  (3)教師根據幼兒實驗進行提問,並進行小結。

  小結:水彩筆在頭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紙片吸起來了,是因為水彩筆與頭髮摩擦以後產生了靜電,這種現象就叫摩擦起電

  (4)讓幼兒將沒有在頭上或者在其他處(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筆進行試驗,然後與老師做的試驗結果進行對比大班科學活動:摩擦起電學習總結。看會不會有新的發現?

  3、嘗試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實驗“摩擦起電”。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以及記錄單。

  (2)共同檢驗不同材料的實驗結果。

  4、討論:

  (1)為什麼有的材料能成功實驗?(塑膠)

  (2)試一試彩筆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紙片?為什麼?

  活動延伸:

  這些塑膠的材料除了與頭髮摩擦產生靜電,還可以在哪裡摩擦後也能產生靜電,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實驗、感知塑膠小棒摩擦後可以吸起紙屑。

  2.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與快樂,對探索自然事物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組放2個小筐,1個筐內裝有塑膠小棒或塑膠筆桿;1個筐裡放碎紙屑。每組放有與幼兒人數相同的有機玻璃墊板(用積木墊起來一點)。

  2.記錄單(見附表)。

  活動過程:

  一、出示材料,讓幼兒嘗試操作。

  (1)教師:看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用塑膠小棒去吸一吸紙屑,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幼兒操作、自由探索)。

  (2)教師:小棒能把紙屑吸起來嗎?再試一試怎麼做才能讓小棒把紙屑吸起來?(引導幼兒拿小棒在頭髮上摩擦幾下再吸)。

  (3)教師:碎紙屑吸起來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二、記錄操作中的發現。

  (1)教師:有些小朋友用小棒把紙屑吸起來了,有點卻吸不起來,到底他們的方法有什麼不同?請你們兩人一組再去試一試,仔細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2)教師出示記錄單:這是記錄單,請把你用的什麼方法畫在第一個格子裡,在後一格中記錄你看到紙屑吸起來的樣子和你有趣的發現。

  三、師幼討論,紙屑為什麼會被吸起來。

  (1)幼兒分別介紹方法,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幼兒的記錄單。

  教師:紙屑為什麼會被吸起來?(靜電)

  教師:平時你還發現什麼時候會產生靜電?

  (2)教師出示掛圖《有趣的靜電現象》:這裡還介紹了哪些靜電現象?這裡還有一個好玩的遊戲,看看有哪些材料,想玩的小朋友可以收集這些材料,在科學區裡去玩一玩。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3

  工作準備:

  塑膠筷子、塑膠梳子、絲綢、小的泡沫屑或碎紙片、木筷子、鉛筆

  直接目的:

  初步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

  間接目的:

  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

  活動延伸:

  幼兒嘗試各種物體進行摩擦,並找出什麼物體能夠摩擦起電。

  操作過程:

  1、教師介紹工作名稱:“今天我們共同分享的工作是摩擦起電。”教師到教具櫃請教具,將教具放到桌子中間,托盤放在桌子的右下角。

  2、教師示範用梳子梳頭髮,反覆的梳幾次,將梳子的一端放在泡沫屑上方,請幼兒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

  3、將塑膠筷子裹在絲綢裡摩擦數次,將筷子的一端放在紙屑或泡沫的上方,請幼兒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

  4、請幼兒嘗試。

  5、總結:是因為在摩擦的過程中產生了電,所以才能將紙屑吸起來。這就是摩擦起電。

  6、請幼兒嘗試用木頭梳子和鉛筆摩擦,看能不能起電。總結:並不是所有的軀體相互摩擦都能起電。

  7、教師將教具送回教具櫃。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瞭解什麼叫摩擦起電。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敢於探索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對幼兒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進一步鍛鍊與提高。

  活動準備:

  吸管、氣球、尺子、梳子、塑膠盒、碎紙片

  一、變魔術(出示尺子,碎紙片)

  教師示範:我有一支神奇的魔術棒,可以變魔術。唸咒語:磨一磨,擦一擦,變變變!——吸起碎紙片

  提問:剛剛老師是怎樣來變魔術的?用了什麼動作呢?

  二、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嘗試。

  1、教師:剛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結果,現在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到底會發生樣的事情?(幼兒第一次操作)

  2、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小紙屑是怎樣吸上來的?

  3、多部位摩擦:你們猜猜,在衣服上磨磨會吸住碎紙片嗎?那褲子上呢?(幼兒第二次操作)

  4、多種材料的嘗試:除了尺子外還有什麼磨磨也會吸住碎紙片?

  (幼兒第三次操作)

  三、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試驗過程和結果。

  教師: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紙屑的?

  交流:為什麼塑膠尺、塑膠吸管和氣球后可以吸起小紙屑?

  活動小結:

  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後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膠尺、氣球、吸管和布摩擦後產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因此塑膠的物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中發現摩擦起電的現象。

  2、在實驗中瞭解摩擦產生靜電的粗淺知識,激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塑膠制的梳子、尺子和筆、塑膠袋、紙屑、毛衣、氣球、兩種顏色的自制紙盒若干等

  三、活動過程:

  1、探索活動:搬運小紙屑

  (1)出示塑膠制的梳子、尺子和筆、紙屑、毛衣、氣球等,請幼兒用這些工具,把紅紙盒裡的小紙屑搬到黃紙盒裡。

  (2)幼兒交流搬運紙屑的方法,老師歸納總結。

  2、嘗試與討論

  (1)引導語:“我們換一種方法,嘗試用一用摩擦的方法,看看會有什麼結果。”教師示範把塑膠尺子在毛衣上來回反覆摩擦幾次,然後接近小紙屑,請幼兒觀察。

  (2)引導語:“你有什麼新發現?”“為什麼尺子被摩擦了以後會收起這些小紙屑?”(幼兒討論)

  (3)幼兒具體操作。嘗試換一種物品來摩擦,看看會不會出現剛才的現象。比如:用吹鼓的氣球表面、塑膠袋錶面、塑膠筆或塑膠梳子。

  3、教師總結小朋友的發現,告訴幼兒這種現象是摩擦產生靜電。並提問讓幼兒想一想在生活中什麼時候感到有靜電?

  四、活動延伸:

  1、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生活中的這些靜電,比如:睡覺前,關掉電燈後,再脫毛衣,看看能否聽見“噼啪”的聲音,能否看見火星;

  2、幫助幼兒瞭解如何消除靜電,如用水或鑰匙。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識:透過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瞭解摩擦起電。

  2、技能:透過探索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使用記錄的方法。

  3、情感:對摩擦起電的現象有探究的興趣,能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透過探究探究,發現摩擦起電的現象。

  活動難點:知道速度越快,能吸起來的小紙屑就越多。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能力:幼兒知道用完材料後要收好。

  2、認知:幼兒已經認識尺子、吸管、小木棒、勺子。物質準備:

  1、教具準備:一把尺子、一根吸管、一根小木棒、一個勺子、一盒紙屑、一個操作盤、三塊畫板、PPT。

  2、學具準備:三盒不同材質的紙屑,四個空盒子、三十個操作盤、三十把尺子、便利貼。

  3、場地準備:小一班活動室。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小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你們的石老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客人老師, 小朋友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有禮貌!

  3、師:今天除了客人老師來到了我們班,還有一位客人也來了,小朋友們看一看他是誰。(出示裝有紙屑的盤子。)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探索,把小紙屑放回盒子裡。

  (1)師:紙屑寶寶迷路了,想要我們班的小朋友幫他回到綠色的房子裡,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他嗎?

  (2)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熱心!在幫助紙屑寶寶的時候小朋友們也要注意, 不要把紙屑寶寶落在地上。現在請小朋友們到桌子旁用小尺子幫助紙屑寶寶回到他綠色的家裡。

  (3)幼兒站在桌子旁自由的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是用什麼方法幫助紙屑寶寶搬家的。

  (4)師:剛剛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都想出了幫助紙屑寶寶搬家的方法。現在有哪位小朋友想給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5)教師提問兩到三個小朋友。

  2、小尺子來幫忙。幼兒初步探索摩擦起電。

  (1)師:小朋友們的想法真有創意,老師這裡也有一個和你們都不一樣的辦法。小朋友們仔細地看哦!

  (2)教師手拿一把小尺子,在頭上摩擦。一邊摩擦一邊說:尺子頭髮擦呀擦,紙屑紙屑起來吧!說完把尺子放在紙屑上。

  (3)師:小朋友們看,發生了什麼!

  (4)師:哦!原來紙屑被尺子吸起來了。尺子在頭上摩擦一段時間後能吸起紙屑, 這個現象叫:摩擦起電。

  (5)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去桌子上用老師的辦法幫助紙屑寶寶。

  (6)幼兒站在桌子旁邊進行操作,教師指導並觀察幼兒的尺子在經過摩擦之後是否能吸起更多的紙屑寶寶。

  3、幼兒再次探索摩擦起電。

  (1)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聰明,都能用尺子把紙屑寶寶吸起來。現在老師要請兩位小朋友上來表演一下,小朋友們看看有什麼不同。

  (2)師:你們發現了什麼?

  (3)師:為什麼一個吸得多一個吸的少呢!

  (4)師:哦!原來,吸得多的小朋友是把尺子放在頭上用力的、快速的摩擦一段時間。你們想試一試嗎?

  (5)幼兒用尺子再次進行探索。

  三、結束部分。

  1、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厲害,都能用小尺子幫助紙屑寶寶搬家!小朋友們看:畫板上有什麼?

  2、師: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三種材料,哪一種能把紙屑寶寶吸起來。請小貓隊的小朋友上來領紙,你覺得那一種材料能吸起來紙屑寶寶,就把紙貼在上面。

  四、拓展延伸。

  師:小朋友們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試驗一下,看看這三種材料,哪一個能吸起來紙屑寶寶。我們明天一起看一看你們的猜想到底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

  活動總結

  這節課中我的教態良好,基本上能照顧到每一位幼兒。但是我的語氣不夠豐富誇張, 沒有在尺子吸氣小紙屑後表現十分激動。我的語句不夠精煉,無效問題較多。在上課之前沒有仔細的檢查每一把尺子,導致試驗的結果不理想,在這節課中,重難點不是很突出。下次要多改進。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電後可以吸附紙片

  2、體驗吸管摩擦起電現象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35根吸管,兩隻氣球、紅黃藍三色魚數條,紅黃藍框三個

  三、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出示吸管,碎紙片)

  1、教師示範:我有一支神奇的魔術棒,可以變魔術。唸咒語: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變!(吸起碎紙片)

  提問:剛剛老師是怎樣來變魔術的啊?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動作)

  2、多部位摩擦:你們猜猜,在衣服上磨磨會吸住碎紙片嗎?那褲子上呢?(先幼兒猜想,後教師實踐)

  3、幼兒操作:大家想不想試一試啊?那我們一起來做魔術師,一起變變變。

  (教師巡迴指導,一邊唸咒語多次操作)

  4、交流經驗:請成功的小朋友來講講經驗,你是怎麼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幫貓媽媽釣魚

  1、引入情境:貓媽媽剛剛打電話給我,她聽說我們小朋友會變魔術,很好奇。貓媽媽有一個魚塘,魚塘裡有紅藍黃三種顏色的小魚,她想請小朋友們幫她來釣魚,紅色的小魚放在紅色的魚框裡,藍色的小魚放在藍色的魚框裡,那黃色的呢?那我們要用什麼好辦法來幫貓媽媽釣魚呢?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幫貓媽媽把魚送回去後,進行經驗交流:你釣了多少條小魚?有沒有放對位置?

  (三)結束環節

  1、用氣球摩擦頭部,猜猜氣球會不會黏住頭髮?

  2、兩個氣球同時摩擦頭部,看看兩個氣球會發生什麼現象?

  我們回家後可以自己去體驗一下。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對摩擦起電感興趣,瞭解關於靜電的簡單知識。

  2.能正確記錄自己的發現並表達自己的認識。

  3.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1盤小紙屑,塑膠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膠水筆、塑膠尺、塑膠吸管、鉛筆、勺子,記錄單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紙片,引導幼兒討論。

  1.教師:老師的盒子裡有許多的小紙屑,這裡還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塊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紙屑,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情?

  2.幼兒交流猜想,教師歸納幼兒的意見。

  二、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嘗試。

  1.教師:剛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結果,現在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到底會發生樣的事情?(幼兒第一次操作)

  2.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小紙屑是怎樣吸上來的?吸上來後事什麼樣子的?

  3.教師:除了塑膠勺子,老師這裡還準備了幾種東西,你來猜猜看哪些東西用布摩擦後也能吸氣小紙屑。

  ①認識記錄卡上的標記。

  ②猜一猜:這些東西摩擦後也能把紙屑吸起來嗎?

  ③如果可以的話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兒猜想記錄。

  5.操作驗證。

  三、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試驗過程和結果。

  1.教師: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紙屑的?

  交流:為什麼塑膠尺、塑膠筆、塑膠吸管和布摩擦後可以吸起小紙屑?

  幼兒思考討論(相互討論)

  師小結: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後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膠尺、塑膠筆、塑膠吸管和布摩擦後產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塑膠的物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活動延伸:

  在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摩擦後也會產生靜電?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驗中發現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塑膠梳子、塑膠尺子、塑膠筆、塑膠袋、碎紙片、鉛筆、水彩筆、百潔布、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紙片,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麼辦法可以將紅色盤子裡的紙片移到黃色盤子裡?

  二、玩一玩,試一試。

  1.出示百潔布和水彩筆,提問:如果給你一塊布和一支水彩筆,你能完成剛才的任務嗎?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

  3.教師演示摩擦起電的小實驗:用水彩筆在百潔布上摩擦後吸起碎紙片。

  實驗後提問:這是怎麼回事呢?

  教師:原來水彩筆在百潔布上摩擦後產生了靜電,可以吸起小紙片,這種現象叫做“摩擦起電”。

  三、嘗試用不同材料進行摩擦起電的實驗。

  1.出示實驗材料,幼兒逐一認識。

  2.介紹記錄表,引導幼兒猜想並記錄。

  3.幼兒實驗並記錄。

  4.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四、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摩擦起電”是在“做中學”的思想指導下設計的一個大班科學活動,透過觀察、探究、猜想、驗證、發現、記錄、分享與表述,發揮了孩子們的主動性,透過該活動,孩子們對摩擦能產生靜電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並能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基本完成了預設的目標。不過,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沒有重視與孩子的交流,沒有對孩子的回答給予肯定。在今後的活動中,我會注意貫徹“做中學”思想,引導孩子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並重視與幼兒間的交流。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瞭解什麼叫摩擦起電。

  2、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3、對幼兒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進一步鍛鍊與提高。

  二、活動準備

  1、塑膠尺子每人一把,碎紙屑,大塊的厚卡紙,泡沫渣,毛線頭、細羽絨、小石子、水彩筆、鉛筆等材料分組準備好。

  2、《幼兒習得手冊》(玩一玩做一做)上學期Ⅱ第28頁。

  三、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談話匯入遊戲。

  師:小朋友們快坐好,我們一起來做《手指操》

  師生齊:一個手指點點點,兩個手指剪剪剪,三個手指彎彎彎,四個手指叉叉叉,五個手指開了花。

  師:小朋友們說得可真棒!雙手是我們親密的好朋友,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做許許多多的事情,那麼,今天我們就用這對小手好朋友來玩一個好玩的魔術。

  2、幼兒動手操作,瞭解什麼是摩擦起電的現象。

  ⑴分發尺子,每人一把,分發碎紙屑,每組一包。

  師出示尺子,碎紙屑,讓幼兒說它們的名稱。

  教師提出活動要求,讓幼兒用尺子把碎紙屑吸起來,幼兒分組活動,要注意及時提醒幼兒千萬不要把碎紙屑掉在地上,要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寶寶。

  讓幼兒動手操作。幼兒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吸起紙屑的。

  師:剛才大家都開動了小腦筋,可是紙屑沒有吸起來呦!別灰心!你們知道嗎?老師可是一個有名的魔術師,現在就讓我這個大師來給你們變這個魔術吧!

  教師動手實驗,讓幼兒認真觀察。教師邊做邊說,尺子頭髮擦呀擦,紙屑紙屑起來吧!吸起來了嗎?

  幼兒再次分組做實驗,教師巡迴瞭解幼兒實驗情況。讓實驗成功的幼兒到前面演示一下實驗過程,並及時表揚。

  再由失敗的幼兒也到前面來演示,教師點名其他幼兒幫助他完成實驗並說一下為什麼會失敗。提醒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認真觀察,這樣才是聰明寶寶,並對上前來幫助完成實驗的幼兒提出表揚,強調要互相幫助,團結協作。

  ⑵第二次分發活動材料(大塊厚卡紙,泡沫渣,細羽絨,毛線頭,小石子)。幼兒分組活動,看看摩擦過的尺子除了吸起紙屑,是不是還可以吸起其它東西,教師巡迴指導。

  活動結束後,教師提問,摩擦後的尺子都可以吸起什麼東西?又有哪些東西吸不起來?

  和幼兒共同小結,尺子在頭髮上摩擦後,可以吸起紙屑,毛線頭,泡沫渣、細羽毛等東西,這種現象叫摩擦起電。

  ⑶組織比賽看看哪個小朋友可以用尺子吸起更多的東西。

  找幾名幼兒上前,透過摩擦起電的方法吸起紙屑,最後教師評判結果,提問獲勝的幼兒是怎樣做的,從而引導幼兒得出摩擦速度快一點,時間長一點,吸起的東西也會多一點。對獲勝的幼兒予以獎勵,勉勵其他幼兒繼續努力。

  ⑷分組投放氣球、梳子、彩筆管、鉛筆等活動材料,透過幼兒活動引發新問題:除了尺子還有哪些物品摩擦後也會吸起東西?

  幼兒動手操作最後和教師共同得出除了尺子,還有其他物品摩擦後也會吸起東西。

  3、活動延伸

  提出要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摩擦起電的現象,要求幼兒要仔細觀察多思考,做一個愛科學的好孩子。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感知摩擦起電現象,知道什麼叫摩擦起電。

  2.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已初步感知摩擦起電。

  2、每人一把塑膠尺子,碎紙屑,大塊厚卡紙,泡沫渣,毛線頭,細羽絨,小石子,水彩筆,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搬運小紙屑

  小紙片怎麼被吸起來的?

  二、嘗試與討論

  1.塑膠尺在毛衣上反覆摩擦幾次,然後接近小紙屑。

  2.有什麼新發現?尺子摩擦後為什麼會收起小紙屑?

  3.幼兒操作。用吹鼓的氣球表面、塑膠袋錶面、塑膠筆或塑膠梳子等。

  活動結束:

  生活中什麼時候感到有靜電?

  活動延伸:

  1.觀察靜電,如睡覺前,脫毛衣,看看能否聽見“噼啪”的聲音,能否看見“火星”。

  2.瞭解如何消除靜電,如用水或鑰匙。

  活動反思:

  活動讓孩子識別摩擦產生靜電的材料,體驗猜想和驗證科學探究過程,從而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活動採用幼兒身邊常見的現象,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注重幼兒發現交流和分享,活動符合“科學啟智”研究理念和精神。基本完成預定目標。

  大班《摩擦起電》優秀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麼叫物體帶電和摩擦起電。

  2.知道什麼實驗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有兩種電荷;知道正、負電荷是如何規定的;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3.知道驗電器的構造和原理,會用驗電器判斷物體是否帶電。

  4.知道電量及其單位。

  (二)教具

  玻璃棒兩根,橡膠棒兩根,絲綢一塊,毛皮一塊,支架兩個,驗電器一個,驗電一個,碎紙屑若干。

  (三)教學過程

  1.複習

  提問(1):日常生活中,當空氣乾燥時用塑膠梳子梳頭髮,會出現什麼現象?

  答:頭髮會隨梳子“飄”起來。

  提問(2):如果我們身上穿了幾件化纖毛衣,在晚上脫衣時,有時會發出響聲,甚至出現火花。你有過這種體會嗎?你知道上面提到的兩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嗎?

  答:摩擦起電。

  教師總結:同學們在小學自然課的學習中已經瞭解了一些關於摩擦起電的知識。摩擦起電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經常可以看到的。那麼,帶了電的物體具有哪些性質?頭髮為什麼會隨梳子飄起來?在這一節裡,我們將繼續進行學習和討論。

  2.進行新課

  (1)物體帶電與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演示實驗:

  ①用毛皮摩擦橡膠棒,然後把棒靠近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

  ②用絲綢摩擦玻璃棒,然後將棒靠近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

  我們看到,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物體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說物體帶了電荷。

  習慣上把帶了電的物體叫做帶電體。

  在空氣乾燥的時候,用塑膠梳子梳頭髮,頭髮會隨著梳子飄起來,就是因為梳子帶了電,能吸引頭髮的緣故。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這種方法簡單、常見。

  下面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起電的例子。

  ②接觸帶電

  除摩擦外,用接觸的方法也可以使物體帶電。

  演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甲接觸沒有被摩擦過的橡膠棒乙,然後用乙去靠近紙屑、驗電羽,觀察橡膠棒乙能夠吸引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這說明橡膠棒乙透過接觸橡膠棒甲而帶了電。

  (2)兩種電荷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叫帶電現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麼它們帶的電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實驗:

  ①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懸掛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互相排斥。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懸掛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也互相排斥。

  ②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懸掛在支架上,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互相吸引。

  思考:這兩個實驗現象說明什麼?

  答: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不同。

  教師總結:

  人們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用摩擦起電的`方法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物質帶電。帶電後的物體凡是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排斥。這些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

  ①正電荷和負電荷

  正電荷: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

  負電荷: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

  ②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①利用帶電體具有的性質來判斷。

  例1.如果一個帶電體吸引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分析:不能。如果輕小物體與帶電體帶異種電荷,它們之間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輕小物體不帶電,由於帶電體的性質,它們之間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個帶電體排斥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分析:可以。因為若輕小物體不帶電,它們之間只能相互吸引,不會發生排斥現象。

  例3.如果兩個物體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麼判斷?

  分析: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斷帶電體必帶同種電荷。

  例4.有A、B、C、D四個帶電體,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帶正電。那麼A、B、C物體各帶什麼電?

  分析:已知D帶正電可由此分析其他幾個物體的帶電性質。因為D帶正電,D又排斥C,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C應帶正電。C吸引A,則A與C帶異種電荷,即A帶負電。A又排斥B,所以B也應帶負電。

  ②用驗電器來檢驗。

  驗電器是實驗室裡常用的一種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它是由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等幾部分組成的(展示實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當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就有一部分電荷轉移到驗電器的金屬箔片上,這兩片金屬箔由於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

  演示實驗: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思考此時金屬箔片帶什麼電?用力多摩擦幾下玻璃棒,再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有什麼變化?張開角度的變化反映了什麼?

  換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重做上面的實驗。

  教師總結: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帶電體傳給驗電器的電荷的多少不同。

  (4)電量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電量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庫侖是一個比較大的單位。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上所帶的電量,大約只有10-7庫侖,一片帶電的雲上所帶的電量,大約有幾十庫侖。

  (5)正、負電荷的中和

  演示實驗: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使金屬箔片張開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金屬箔片張角的變化。

  這個現象說明:正、負電荷放在一起會互相抵消。如果實驗中的玻璃棒和橡膠棒帶的電量相等,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將不再張開,即正、負電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做正、負電荷的中和。

  思考題:將一物體跟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先合攏後張開。

  試分析這個物體的帶電情況。

  3.小結

  這節課我們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討論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後的性質、帶電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樣判斷檢驗一個物體是否帶電和帶電的種類。那麼摩擦起電的實質到底是什麼呢?物體帶正電、負電的本質又是什麼呢?這些我們將在下一節裡進行研究討論。

  4.佈置作業。

  (l)書上本節後的練習1、2、3。

  (2)思考題:梳子與頭髮摩擦後,怎樣檢驗梳子是否帶電?帶什麼電?

  (3)想一想,除了課上講到的,還有哪些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備註: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一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