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小學說課教案

《一去二三里》小學說課教案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大家好,小學教學比武說課教案。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課時。我主要從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分析、對教學目標的設定、對教學程式的安排四個方面來說說這節課。

  教材的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對學生的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湧動著新奇感,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裡”、“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但少數學生也可能不會讀。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教案《小學教學比武說課教案》。(一至十及去和裡)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程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複習拼音、匯入新課。

  出示課件,複習拼音,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教室裡很熱鬧,來了許多老師,還來了一群數字寶寶。你們會讀嗎?(學生齊讀)數字寶寶怎麼會到我們的語文課上來了呀?原來數字寶寶在語文裡有不一樣的寫法,你們想知道數字寶寶在語文裡是怎樣寫的嗎?

  第二步,結合數字,學習一至十(出示課件)。

  出示一至十、我已經認識了哪一個的形式,讀一讀,說說怎麼記的,組組詞,說說話,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裡”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指名讀,請其他小朋友來評一評,提提意見。重點讀準:裡、煙村、亭臺。

  第二環節:師範讀,指導朗讀。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範讀時哪些停頓的時間比較長。

  第三環節:瞭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問學生:找一找詩中的句子在圖中的`什麼地方體現?然後同桌合作,一生讀詩句,一生指圖。讀了這首詩,你還有什麼問題?藉助插圖理解亭臺、六七座、煙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學生的思維並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讓不懂的小朋友丟擲問題,其他小朋友想辦法解決,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探討問題,理解詩意。

  第四步,感受詩的意境

  覺得這首詩美嗎?那麼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它的美來,好不好?

  總之,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知識基礎,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使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