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通用13篇)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鍛鍊控制身體活動的能力。
活動準備:
輕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播放輕快音樂,幼兒隨意走動。
2.當老師說“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準說話、二不準動,三不準露出大門牙”時,幼兒便要停止動作,做出一個喜歡的造型(如模仿小動物),並保持身體靜止,看誰堅持的時間最
3.可以讓先動的小朋友表演節目,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活動建議:
幼兒熟悉遊戲規則和遊戲方法後,可以由幼兒組織活動,以增強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幼兒的組織能力。
組織者可故意做滑稽的動作或說幽默的語言,以增強遊戲的趣味性,並進一步考驗小朋友的身體控制能力。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民間遊戲《木頭人》簡單易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可以鍛鍊幼兒的思維敏捷性,透過玩此遊戲,初步培養幼兒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希望在玩的過程中帶給孩子們無窮無盡的智慧、快樂和滿足。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2.培養幼兒對民間遊戲的興趣。
活動重點
初步培養幼兒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老虎頭飾、 錄音機、音樂磁帶、活動前學會兒歌“木頭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說兒歌進入場地,走走走,慢慢走,一個跟著一個走;不超前,不掉隊,我們都是好朋友。
小朋友,我們一起學一學小動物走路好嗎?放音樂《走路》。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我們學了一首兒歌《木頭人》,背給老師們聽一聽。
“山山山,爬高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小白牙。
”木頭人是什麼樣的?請舉手說。
小朋友說的很好,木頭人是不會說話、不會笑,也不會動的。
木頭人很好玩,我們一起做個木頭人的遊戲好不好?小朋友手拉手,圍著圓圈一邊說兒歌,一邊走,說到“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時,小朋友趕快學木頭人站好,哪個木頭人表現得好,老師講給他一朵小紅花,如果 誰先動,誰先說話,誰先笑,就讓他表演一個節目。
玩遊戲三遍。
還有一種好玩的玩法,老師當老虎,小朋友當木頭人跟在老虎後面一邊走一邊說兒歌,說到“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時,小朋友馬上停住,任意造型擺一個好看的動作,但是不能動也不能笑,誰先動或笑就輸了,被大老虎抓住就讓他表演一個節目或罰他停止一次遊戲。
幼兒遊戲三至四次。
教師指導幼兒控制自己的身體靜止不動,提醒不跪或坐在地上。
小結:表揚愛動腦筋擺出不同造型和遵守遊戲規則的的小朋友。
三、結束部分
做《看樣學樣》活動放鬆身體,走回活動室。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繼續玩此遊戲,也可以回家和家人玩此遊戲。
活動反思
透過玩遊戲,幼兒對此遊戲非常感興趣,遊戲效果很好,初步培養了幼兒的控制力和想象力、難度適合幼兒年齡特點,重點、難點把握較好,是值得開展的好遊戲,這也是挖掘民間遊戲的魅力所在。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3
活動主題的選擇:
民間的傳統遊戲簡單易學,這個遊戲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集體遊戲,但幼兒也可以分組進行遊戲。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對遊戲規則掌握的並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選擇了這個遊戲規則性比較強,能夠提高自控能力的遊戲。
活動目的:
1.鍛鍊幼兒肢體的表現力和控制能力。
2. 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3. 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4. 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並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5.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幼兒學各種小動物走路,進行活動。
二.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參加遊戲的幼兒一起說兒歌,並一邊說兒歌一邊走路或做動作,當說到兒歌最後一句時幼兒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不動。如果誰動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遊戲。(兒歌:山連山,水連水,我們都是木頭人,
一、不許動,
二、不許笑,
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最後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兒歌來代替。)三.遊戲反覆進行。
四、活動結束,幼兒散步做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本遊戲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教師透過遊戲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很快就學會了兒歌並進行了相應的創編。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自身的探索活動,瞭解自己身體能動的一些部位,使幼兒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激發幼兒敢於探索和勇於發現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互相合作,互相謙讓的優良品質。
活動準備
音樂
活動過程
一、遊戲《木頭人》,指出人不動是很難受的。
二、讓幼兒明白人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是因為人的許多部位都可以動。
1、聽音樂做動作
提問:剛才,我們跟著音樂在幹什麼?是身體的哪些部位跟著音樂在動?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生活
提問:除了舞蹈是人身體的一種活動外,你還知道人們有些什麼樣的活動?它們分別是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在動?
三、讓幼兒透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感知自己身體可以動的部位。
1、每組發一個紙娃娃,讓幼兒把認為可以動的部位用筆做上記號,要求互相協作,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假如你不能確定的話,就可以起來再動一動。
2、請你來動一動,你的身體還有哪些地方會動。
3、遊戲《聽口令做動作》。
由教師說出一個可以動的部位,請幼兒用此部位做個動作。
四、課後延伸
讓幼兒繼續尋找身體裡許多看不見,甚至感覺不到的會動的部位。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傳統遊戲“我們都是木頭人”進行改編。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習與同伴溝通,體會到合作的快樂與成功。
活動準備
會玩“我們都是木頭人”的遊戲。
活動過程
1、幼兒玩“我們都是木頭人”的遊戲。
2、請幼兒說說玩遊戲時哪個部分能改動,使遊戲更好玩。激發幼兒改編遊戲的願望。
3、引導幼兒自願分組,分別從形式、規則、說兒歌的方法、最後定格的造型、遊戲的人數等幾方面探索遊戲的不同玩法。
4、引導幼兒交流遊戲玩法、總結遊戲經驗,提出新問題並不斷改進完善新玩法。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透過改變遊戲的玩法,在兒歌的節奏、跑動的步伐、組織的形式方面都有了不同的嘗試。他們邊玩遊戲邊修改遊戲規則與玩法,合作與自主性體現得十分充分。幼兒對最後定格造型十分感興趣。但是由於在戶外受場地的限制,很難盡興發揮,因此生成了下一個室內造型活動。
幼兒園大班木頭人教案,木頭人是我國一個從古流傳至今的小遊戲,它可以讓幼兒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激發幼兒對於遊戲的興趣,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優良品質。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能跟著音樂節奏創編中有趣的動作玩木頭人的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跟隨節奏創編動作玩遊戲
活動準備
有玩木頭人的經驗、音樂、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玩過的木頭人遊戲嗎?那我們再來玩一次怎麼樣?
2、師幼共同遊戲,關鍵提問:咦,那我想考考你們,木頭人遊戲說到哪一個字的時候就不能動了?
3、追問:還有一個不許笑,那到底是哪一個字的時候要擺造型?
4、小結:原來玩木頭人在說到笑的時候就要停下來擺造型。
5、過渡:今天,我想和大家來玩一個音樂木頭人的遊戲,用音樂來玩木頭人,我帶來一段音樂,裡面有一段特別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要停下來做木頭人了,我們來聽聽看!
二、熟悉音樂,瞭解規則
1、(播放音樂)提問:請大家來說說看,你聽到的這段音樂裡面有特別的聲音嗎?
追問:那嘟嘟嘟,很長的`聲音是什麼發出來的?
追問:我們喇叭聲響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幹嘛?
2、教師示範聽音樂玩遊戲
關鍵提問,我是在什麼時候變木頭人的呀?
回應:就是在很長喇叭聲後,聽到“嘟”馬上變木頭人。
小結:喇叭聲“嘟~~~”響起是告訴我們要準備了,當喇叭聲“嘟”響了就是變木頭人的時候了。
3、幼兒初次嘗試遊戲:你們都知道了,來一次怎麼樣?
“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笑,不許動,123,就快變成木頭人,123,就快變成木頭人,嘟~~~,變!”
4、這次我要把這個遊戲加大難度了,聽一聽,這次音樂裡有幾個特別的聲音?自己聽啊!
(播放音樂)
關鍵提問:連續發出的兩次喇叭聲音,提醒我們怎麼辦?
小結:有2次特別的聲音,而且這2次要連續變2個不同的造型。
5、幼兒跟著音樂嘗試。
三、挑戰比賽,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4組挑戰比賽。1組比賽,另3組幼兒做評委,找一找哪些幼兒是不能跟著音樂來變?
2、進入第二輪比賽。規則變了,要聽好指令來玩。幼兒嘗試玩一次。
3、進行第二輪比賽。
4、進入第三輪比賽。
一組幼兒要統一動作。
5、第四輪比賽,根據幼兒遊戲情況及時間安排看。
活動延伸:
音樂停,每組要變一座橋。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幼兒非常喜歡跑,跳。這個遊戲主要強化幼兒的跑,平衡和躲避能力。使幼兒能夠快速反應,並對此作出相應的躲避。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跑,跳,平衡和躲避能力。
2.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讓幼兒樂於參與遊戲,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4.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玩過木頭人的遊戲
2.材料準備:小積木塊若干、 狼的頭飾三個、音樂
3.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一)調動幼兒的前期經驗,激發幼兒主動參與遊戲的積極性
1.引出遊戲主角
師:小朋友,大灰狼可不可怕?如果見到了大灰狼,我們應該怎麼辦?(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並指導性的說出:藏起來,不讓大灰狼看到)。如果我們變成了木頭,大灰狼還會吃我們嗎?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木頭人的遊戲好不好?
2.教師說明遊戲的規則,並和一名幼兒演示遊戲的玩法。
遊戲規則:請出三名幼兒一名扮演大灰狼,兩名扮演木頭人,教師放音樂表示遊戲開始,大灰狼出來覓食,幼兒四處跑開,快被“狼”抓到的時候趕緊說“木頭人”並擺個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兒要主動站到狼堡裡去,其他人繼續遊戲直到音樂結束。
3.全體幼兒初步嘗試遊戲,音樂一響大灰狼就出來覓食,抓到的幼兒要到狼堡站著,沒抓到的繼續遊戲,直到音樂結束。
(二)嘗試遊戲新玩法,發展能力,體驗樂趣
1、第一次遊戲:初步嘗試、瞭解遊戲新玩法與規則。
玩法:媽媽帶領幼兒來到佈滿木塊的大森林裡面,老師扮演大灰狼抓幼兒,教師放音樂表示遊戲開始,大灰狼出來覓食,幼兒四處跑開,快被“狼”抓到的時候,幼兒趕緊跑到森林裡踩一塊木塊或拿起一塊木塊並擺個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兒要主動站到狼堡裡去,其他人繼續遊戲直到音樂結束。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瞭解遊戲新玩法與規則,懂得快速進入大森林踩木塊或拿木塊。
評價重點:是否能初步按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小結:被抓的幼兒要遵守遊戲規則呆在狼堡裡,為什麼有的被抓,有的沒有被抓到?請一兩個沒有被抓的幼兒談談自己如何沒被抓。
2、第二次遊戲:進一步瞭解遊戲新玩法與規則。
玩法: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扮演大灰狼,玩法同上。
指導重點:按遊戲規則玩遊戲。
評價標準:大灰狼能否迅速觀察幼兒,把目標放在反應慢的幼兒上,而不是胡亂抓,幼兒又能否及時做出反應。
3.第三次遊戲:進一步瞭解遊戲新玩法和規則
玩法:媽媽帶領幼兒來到佈滿木塊的大森林裡面,老師扮演大灰狼抓幼兒,教師放音樂表示遊戲開始,大灰狼出來覓食,幼兒四處跑開,快被“狼”抓到的時候,幼兒必須跑到大森林踩一塊木塊並且還要拿起一塊木塊擺個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兒要主動站到狼堡裡去,其他人繼續遊戲直到音樂結束。
指導重點:按遊戲規則玩遊戲。
評價標準:大灰狼能否迅速觀察幼兒,把目標放在反應慢的幼兒上,而不是胡亂抓,幼兒又能否及時做出反應。
4.第四次遊戲:嘗試合作遊戲。
玩法:老師和一名幼兒同時扮演大灰狼抓幼兒,玩法同上。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與同伴協商、合作遊戲即幼兒可以在跑的過程中相互幫忙以最快的速度踩到拿到木塊。
評價標準:能否做到與同伴協商、合作遊戲。
5.第五次遊戲:嘗試自主遊戲。
玩法:請兩名幼兒當大灰狼,玩法同上。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嘗試自主進行遊戲。
評價標準:能否自主地按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小結:幼兒相互合作捕獲了不少食物,進一步強調合作遊戲的樂趣。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很多小朋友反應都特別靈敏,沒有輕易被大灰狼抓到,而大灰狼們也表現的很勇猛,想辦法捕獲到了這麼多食物。今天的遊戲就到這,我們下次再玩,當然老師也很希望你們能在家裡與家人分享這個遊戲,跟他們一起玩這個遊戲。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鍛鍊孩子的習慣以及聽力。
2、體驗遊戲的快樂。
3、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遊戲的快樂
難點:學會遊戲的規則
活動準備:
空曠場地
活動過程:
兒歌:山、山、山,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
不會說話不會動,
動了就是皇蜜蜂。
幼兒在結束兒歌的時候停止不動,動了要受到懲罰。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幼兒愛遊戲,活動中,幼兒情緒很高,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鍛鍊,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活動量適中,是一節成功的遊戲教學課。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9
【活動設計】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不論什麼年代,幼兒總是在遊戲中成長。民間遊戲淵源流長,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流傳和發展,在我們的民間中流傳著許多具有生活氣息、風采各異的遊戲,這些民間遊戲簡單易學,不受場地、人數、孩子接受能力差異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進行了,從幼兒教育的層面上來看,民間遊戲有助於幼兒在體能、感知、語言、社會性等發麵的發展。本遊戲就體現了這些方面對幼兒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2、在許多人面前能大膽的表現自己。
3、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熟悉兒歌。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幼兒分兩組,站成圓形。
身體的熱身基本部分:幼兒請一個“領導人”站在中間,遊戲開始,幼兒邊拍手邊念兒歌走動,唸到最後一個字的時候,靜止不動,看誰能控制自己。
結束部分:
為了提高幼兒興趣,站在中間的小朋友可以說完最後一個字時做一個動作,如“平衡”、“小貓”、“小猴”等。其餘幼兒學樣並靜止,學錯動作就輸了,就要重頭開始。幼兒也可以自由發揮做各種動作。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下來,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兒在玩木頭人的時候,堅持沒幾秒,就開始動來動去,覺得很好玩。我就有些著急,提醒亂動的幼兒,木頭人是不能動的哦。但是,時間稍長,更多的幼兒也堅持不住,開始微微動起來。在活動到這種過程中,我及時分析自己的教育行為,對遵守規則、表現良好的幼兒給予關注和表揚。在再玩“木頭人”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就注重欣賞和關注孩子的造型,誇讚好的造型,來肯定孩子。幾個調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行動,不再因為得不到關注而表現出混亂。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提高幼兒聽音樂的能力。
【活動準備】
火的頭飾、三段音樂、與幼兒同數的椅子、PPT。
【活動過程】
1、聽第一段音樂,韻律操匯入。
T:寶貝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做運動啦!
T:變變變變變,呀,我們都是木頭人啦!(原地轉一圈)
2、聽第二段音樂,遊戲開始。
(1)聽第一遍音樂,感受音樂。
T:木頭人可不能隨便動了,只有聽到音樂聲才可以動。可是音樂聲一停,我們就又不能動了,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怎麼樣啊?有音樂可以隨便做動作喲!
T:哇,我們木頭人可真厲害啊!
(2)聽第二遍音樂,在音樂中感受愉悅。(出示PPT)
T:那現在,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去旅行吧!第一站來到了草地上,哎呀,太陽可真好呀,伸伸懶腰,扭扭屁股,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沒音樂了,木頭人們,不能動了,擺個美美的造型;又有音樂了,那接著去下一站咯,大海到了,聽聽海風,踏踏海浪,哇,可真美!(音樂停)(音樂響)呀,我們來到了天空,像小鳥那樣飛一飛,看看這美麗的世界。哎,木頭人們飛得有點累了,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3)聽第三遍音樂,遊戲延伸。
T:我們木頭人可真能幹呀!連火魔王都聽說了,他很不喜歡我們木頭人這麼能幹,所以他想來吃掉我們。不過呀,這個火魔王他看不見我們,只要我們不發出聲音,他就抓不到我們。我們先一起來玩會兒吧!
T:(師戴火魔王頭飾,音樂停)我是火魔王,我來找找木頭人,聽說他們很能幹,哼,我得把他們都吃掉。我來聽聽看,木頭人在哪裡啊?這邊沒有,恩,去那邊看看,也沒有。算了,再去找找。(火魔王下)
T:木頭人們,你們太厲害了,火魔王走了,我們繼續玩吧!
T:(火魔王上,音樂停)我剛剛好像又聽見木頭人的聲音了,得去聽聽看。哪兒有聲音呢?恩,還是沒有,再去看看。(火魔王下)
T:剛才魔王來了,你們有沒有什麼事啊?哎呦,木頭人真是很棒呀!我們一起祝賀一下吧!
T:(魔王上,音樂停)咦,這邊確實有聲音啊,怎麼我一來就聽不到了?真奇怪,哎,這群木頭人真是厲害啊!算了,還是走吧,不找了!(魔王下)
T:剛才聽說火魔王以後都不會來打擾我們啦!我們一起來跳舞歡慶吧!
3、聽第三段音樂,遊戲結束。
T:哎呀,真開心!我們一起去其他地方旅行,看看美景怎麼樣?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學習隨音樂快慢變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後一句句尾處表現木頭人的不同動作造型。
3、體驗“木頭人”的風趣與幽默,享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木魚樂器一隻。
活動過程
1、複習韻律活動“紅綠燈”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音樂王國去玩,路上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紅燈停綠燈行。”
2、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詞。
教師:“音樂王國到了,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吧。你們看木頭人來了,他們在做什麼呢?你們來聽一聽。”
“剛才你們聽到歌曲裡都唱了些什麼呢?”
(2)幼兒學唱
(3)隨音樂快慢變化演唱,幼兒熟練掌握歌詞和旋律
“剛才我們已經會唱木頭人的歌了,這次木頭人要和你們玩個遊戲,注意聽這次唱得和剛才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不斷加快演唱速度)
幼兒學習隨音樂快慢變化演唱歌曲。
3、學習音樂遊戲
(1)在教師語言引導下,集體創編木頭人不同的動作造型。
“現在你們都是木頭人,老師說123變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擺一個造型不動,看誰最像木頭人。”
(2)觀看課件,講解遊戲規則
“木頭人先幹什麼?敲木魚的時候木頭人動沒動?”
(3)幼兒隨教師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點拍木頭人走的節奏。
(4)幼兒跟著琴聲,再次練習。
(5)幼兒四散隨樂玩遊戲,並在教師鼓勵下,尋找空間進行活動。
“木頭人準備出發了,注意了這次我們會邊走邊唱,看誰會找空地方。”
(6)幼兒邊看課件邊根據音樂快慢變化,完整遊戲。
“我們來和動畫裡的木頭人一起來玩一玩,這次更難一點,音樂會越來越怎麼樣呢?你們來邊聽邊做。”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透過遊戲,利用摺疊的方法大膽表現想象中的角色動態。
2.願意與同伴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合作做畫的樂趣。
3.複習用牙刷噴色的基本技能,能大膽使用不同的顏色豐富畫面。
二、教學準備:
1.幼兒操作的若干“木頭人”,每組白紙人手一張,幼兒操作背景四幅,膠水人手一支。
2.教師範畫一張,綠色、紅色、蘭色、黃色水粉,舊牙刷,吸管噴色工具若干。
三、教學過程:
(一)倒如情景。
1.遊戲“木頭人”,遊戲2遍,教師表現幼兒有代表性的動作。
(二)請幼兒與教師一起討論摺疊“木頭人”。
1.幼兒獨立摺疊欣賞“木頭人”。
A幼兒摺疊“木頭人”。
B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操作摺紙。(把幼兒的“木頭人”有一定意圖的擺放在黑板上)
C引導幼兒欣賞。
2.幼兒合作摺疊欣賞“木頭人”。
A教師啟發幼兒觀察組合圖象。
B幼兒小組合作做畫。
C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合作、想象,請先完成的組在組裡交流)
D幼兒欣賞合作作品。
(三)操作活動:
1.教師出示範畫。
2.啟發幼兒按自己興趣摺疊3—4個“木頭人”造型,噴色,製成動態人影。
3.巡迴指導幼兒噴色。
請小朋友回到桌子旁邊,幫助木頭人擺各種動作,然後放在紙上用牙刷噴色
(四)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介紹自己創造的動態形象。
小班遊戲木頭人教案 篇13
設計意圖:
“木頭人”的遊戲是孩子們喜歡的經典遊戲之一。透過這個活動使幼兒產生對民間遊戲活動的興趣,並能聽訊號向指定方向跑,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動作。這次活動設計對該遊戲的引入和改編,使幼兒能夠更加喜歡木頭人的遊戲,對該遊戲充滿好奇心和想玩的心情。同時可以加強孩子與朋友之間的交往,以及孩子的自控能力,讓孩子在和朋友的交往過程中快樂、有意義地成長。
活動目標:
1、能在遊戲中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規定時間內努力做到一動也不動。
2、能根據指令變換模仿動作,體驗體育活動的快樂。
3、能在逐次提高難度要求的前提下,愉快遊戲。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玩過簡單“木頭人”遊戲的經驗並且保有持續的遊戲興趣;安全合適的活動場地,最好是戶外操場;活動中準備自制“魔法棒”一根,口哨一隻,適合遊戲的快樂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教師帶幼兒佇列入場,跟隨音樂熱身準備。
提問:小朋友們想和老師一起玩遊戲嗎?
我們先一起活動活動身體,一會更好地玩哦!好嗎?
(本小節在於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從身體和心理上做好遊戲前的準備。)
二、遊戲環節
1、遊戲:我們都是木頭人
教師先組織幼兒玩最簡單的“我們都是木頭人”遊戲。集體扮演木頭人,念說兒歌“山山山,山上有三個木頭人,扇扇扇,三個好玩的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在大家唸完兒歌后每人做一個造型動作,在十秒時間內不準動。
提問:小朋友們我們之前玩過“我們都是木頭人”的遊戲大家還記得嗎?要一起玩嗎?
(幼兒有玩這個遊戲的經驗,並有濃厚的遊戲興趣,熟悉最基本的遊戲規則,從而也使遊戲規則的建立與鞏固,便於下一個遊戲環節的操作。)
2、遊戲:魔法師
提問:大家木頭人玩的好認真,真像一個個木頭人一樣,現在我要變成魔法師,魔法師會什麼本領呀?
那我這位魔法師要拿著我的魔法棒來施魔法了,我的咒語是“變變變,變變變,變成長鼻子的大象吧!”
聽到周咒語後幼兒扮的“木頭人”馬上“變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幼兒依次按指令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聽到“魔法師”吹口哨,“木頭人”就要停止動作。也可請個別幼兒來當魔法師進行遊戲。
(在這個遊戲中,幼兒與老師,幼兒與幼兒,幼兒與玩教具、包括遊戲環境形成很好的互動群體,是的遊戲效果明顯,幼兒得到充分的體驗和感受。)
3、遊戲:木頭人的快樂多
提問:大家玩的開心嗎?
你們真是一群快樂的“木頭人”呀!
那請快樂的木頭人一起跳起來吧!
老師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木頭人”隨音樂起舞,魔法師揮動“魔術棒”,音樂停止,木頭人擺好造型不動。
(在遊戲中,幼兒從簡單的聽指令變木頭人,到木頭人標造型,再到聽音樂自由變“木頭人”,遊戲的教育目標層層的達成,幼兒的自我能力水平也得到逐漸的提高)
三、結束部分
教師組織幼兒放鬆身體,結束遊戲。
提問:今天我們的木頭人們表現真棒!和大家一起玩遊戲快樂嗎?還想玩嗎?
激發幼兒遊戲情緒,為下次遊戲準備。
(遊戲活動往往帶給孩子無窮的快樂,尤其是深受孩子喜歡的遊戲更是意猶未盡,但適當的結束也是一種規則的建立,讓孩子在玩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