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教案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教案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優秀的事件通訊報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實的材料敘述了中國人近半個世紀的飛天夢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教案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範的結構特點,進一步瞭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徵。

  二、能力訓練目標

  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激發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

  教學設想

  一、本文字裡行間充滿了這種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學習為契機,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和國際時事,培養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

  二、課文結構很簡單,是一篇典範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要求學生閱讀這篇新聞報道,弄清其結構特徵,以之為範本,進行新聞寫作練習。

  三、聯絡《別了,“不列顛尼亞”》,互相參照體會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範的結構特點,進一步瞭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徵。

  難點: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我國古代的萬戶,身綁土製火箭,要勇敢地飛向天空,雖然沒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萬戶可以算是人類歷史上嘗試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們的航天人終於實現了飛天夢。(板書課題)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範的結構特點,進一步瞭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徵;

  2.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3.引導學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激發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

  二、整體感知

  1.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2.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構

  【明確】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佔篇幅最長,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這一段回顧中,有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x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三、分析與探究

  1.【提問】本文標題有什麼含義?

  【明確】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提問】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資訊,但對於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教案二

  一、課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分析文章的層次與脈絡結構,提高分析長篇新聞的能力;

  2、能力目標:繼續學習新聞的寫作特色和方法,學習擬定標題和撰寫導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多關心國家大事,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激發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樹立為祖國繁榮發展而努力學習的信念。

  四、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耐心閱讀較長篇幅新聞,整體把握文章脈絡、線索,獲取有用資訊;

  2、引導學生多關心國家時事政治,培養其多讀報紙,增長見聞的好習慣。

  五、教學難點:

  1、體會本新聞的寫作特色:標題的雙重含義,背景材料佔導主體地位,首尾圓合型結構;

  2、初步學習撰寫新聞,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的模仿與創新。

  六、教學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導法

  七、教具:彩圖系列《嫦娥奔月》、《萬戶飛天》、《“神六”雙雄》、《太空風光》

  八、教學課型:略讀、導讀課

  九、教學過程:

  (一)匯入:

  從遠古時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屈原的仰望宇宙發天問,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聞名中外的“愛國飛行師“馮如……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邊講解邊展示彩圖,讓學生輪流傳閱)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夢想到底是如何變成現實的。今天,我們有幸瞭解到這個歷程,解開先前的種種疑惑。那麼,就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而驕傲自豪的“飛天”歷程。

  (二)整體把握,理清文章脈絡:找出導語、主體、結尾部分。

  導語:(1—3)點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場面,具體說明“神五”發射時間、地點、意義。(描述式+評論式)

  主體:(4—26)敘述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飛天”航程。(時間為線索,特點為“時間為經,事件為緯”)

  航 1957年,蘇聯發射衛星,激勵中國 也立項研究;

  1958年,毛澤東提出“人造衛星”計劃,專家學者制定發展規劃方案;

  天 1960年,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關鍵)

  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升空/“長征”一號火箭首發成功

  大 1980年,返回式衛星和原蘇聯的飛船重量相當

  1986年,“863”計劃出臺

  事 1992年,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號)”成功飛天

  記 2003年,“神五”成功飛天,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

  結尾(27—30)呼應開頭,回到導語重點內容——中華民族迎來飛天夢圓的時刻!

  (乾淨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導:引導學生了解成就的背後是無盡的艱辛與數不清的付出,我們在激動與興奮之餘,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以及集體力量的可貴。

  1、那些已經載入史冊的光輝讓我們重溫了成功的自豪與喜悅,但是有位教授的話讓我們感慨良深:“為了這一天,我們付出了很多。”在這裡,“我們”主要指的是誰?“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麼呢?

  明確:“我們”——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航天員……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