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

  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習預習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詞。

  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匯入

  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一塊來學習一個在地震中發生的蘊涵著深深父愛的感

  人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這是一場什麼樣的地震?地震中的父與子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請同學們

  自由地朗讀課文。

  三、檢查生詞。

  這是一場什麼樣的地震?(大地震)從哪兒看出的?(30萬人在不到四分

  鐘的時間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還從哪裡可以看出?(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這就是地震給我們造成的強烈對比。

  在一組圖片的展示中深情敘說。( )

  出示詞語:

  廢墟 爆炸 瓦礫

  在這樣一場大災難中,人的生命是多麼的渺小啊,可是父親與兒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蹟。這是怎樣一對父子?

  板書: 父親

  了不起

  兒子

  從哪些細節中表現了父與子的了不起?你從哪兒讀出了這是位了不起的父

  親?

  出示句子,有這些人勸了父親,父親回答的是這樣三句話。看看這三句話有

  什麼發現?雖然是一樣的,是重複,但父親的心情是一樣的嗎?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和學生合作,敘述的部分由老師改編說。

  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此時此刻,情況這麼危急,你為什麼不離開?

  聯絡上下文找找,父親曾經對兒子有個什麼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齊讀這句話。

  阿曼達的父親,你為什麼不向大家解釋呢?

  他的懇求,焦急,甚至有點崩潰,就是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讀懂了一位父親內心深深的愛!

  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父親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出示句子:

  請你帶著你自己的體會來讀。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看看這個句子:他挖了8小時,……在這36小時中,他不可能只做了“挖”這一個動作吧?還可能做些什麼?可作者就寫了一個“挖”字,從這個“挖”字你體會到什麼?

  一個簡簡單單的“挖”,卻有無窮的內涵,這就是中國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定格於這個“挖”字,讀好這個“挖”字,再讀句子。

  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而要羅列時間的程序?

  把各自的體會帶入句子,好好練讀這個句子,自由讀,指名讀。

  讀得這麼緩慢與低沉,是為了什麼啊?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讀得越來越弱,是為什麼啊?還有不同的讀法?

  雖然是簡簡單單的四個詞,卻讀出了不同的理解,也許會發生餘震,也許會 ,但父親(讀,他挖了……)

  也許他會挖到別人的屍體,可父親還是(讀,他挖了……)

  是什麼支撐著父親挖了36個小時?“挖”又讓我們讀到了如山的父愛。

  36小時過去了,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位父親,讀句子。

  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出示句子:

  讓我們記住,記住這位堅強的父親,女生讀。

  讓我們記住,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男生讀。

  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形象定格在我們每一個心中,全班讀。

  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四川大地震中這樣一幅幅畫面。

  (課件出示畫面,教師深情述說)

  ①躺在擔架上的這個小女孩應該是幸運的,大地震發生時,她被壓在了廢墟之中,是她的爸爸,像阿曼達的爸爸一樣,用自己的血肉之手,硬是把她從瓦礫中挖了出來,此刻,她正深情地對爸爸說:“爸爸,我謝謝你啊!”

  ②這是一位叫程林祥的普普通通的男子,背上用紅布遮蓋的是他讀高一的兒子程磊。四川地震後的第三天,他在廢墟中找到了兒子的屍體,這位身材瘦小的男子,用他並不偉岸的身軀揹著兒子,在沼澤地般的山路上艱難地前行。儘管旁邊就是湍急的岷江,山上不時滾下足球大的碎石,他隨時都有可能被這山水吞沒,可他沒有退縮,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信念:我不能把兒子丟在廢墟中,我要帶他回家!

  ③看,畫面上躺在解放軍叔叔懷中的這個小寶寶睡得多甜啊!她還太小了,不知道她的媽媽已經永遠地離開了。5月13日中午,救援隊員發現媽媽的時候,媽媽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人員在媽媽身下發現了這個寶寶,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裡,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髮未傷。隨行的醫生過來準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裡,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螢幕,發現螢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父愛、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蹟。

  小練筆:已經堅持挖掘了36個小時,可兒子還生死未卜,這一刻,父親會對兒子說些什麼呢?請你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評價:兩個一定,讀出了父親的承諾,)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總有一種力量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感動。

  這節課,我們被父親深深地感動著,下一個課時,我們將繼續學習兒子是怎樣堅信承諾,和父親重逢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二

  【設計理念】

  本節課要引導學生潛心鑽研文字,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瓦礫、破爛不堪”等詞語。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各小組推薦代表彙報用課餘時間蒐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2.教師匯入:是啊,地震是多麼地殘酷,多麼地驚心動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它給人類帶來多少災難!但是面對這樣的災難,有一對父子卻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要我們來學習17、《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

  課前佈置學生收集資料是對學生收集資訊和整理資料能力的訓練。在上課時讓學生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更為口語訓練提供了一個平臺。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遇到不懂的地方,用“?”標出。

  2.學生自由讀文,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初讀感受和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

  在初讀中認識生字、讀好詞語促進學生的再讀感受,在小組交流中讓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更是深入再讀課文的動力。

  三、檢察反饋,初入情境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彙報: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我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虛、礫、顫”等字形。

  (3)透過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3.討論交流: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受感動的理由。

  (3)練讀感受深刻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以“小組練讀、分角色讀、評讀”等形式,讓學生透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基本讀懂了課文,而且同學們能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濃厚的.父子之情。

  【設計意圖】

  人們常說“學貴有疑”,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只有一個字?讀,所以在第一課時,重點仍以“讀”為主,讀會詞語,讀順句子,讀通課文,讀出讓你感深感動的地方,讀出個人獨特的體會,讓學生充分與文字交流,為第二課是時打下堅實基礎。

  四、課後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摘抄課文中感人的句子。

  【設計意圖】

  課後讓學生講故事,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都在父母的關愛中快樂地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親情有了越來越深切的體會。親情是黑夜裡明亮的燭光,刺破夜幕;親情是冬日裡溫暖的陽光,驅走嚴寒。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感愛這種濃濃的愛。(板書,齊讀課題)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板書:了不起)

  【設計意圖】

  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所以這個導語的設計既緊扣單元,又揭示課文中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

  二、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學生看地震的短片。

  2.學生談各自觀片後的感受。

  3.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裡看出父與子的了不起。。

  【設計意圖】

  透過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直面觸控課文,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三、品讀感悟,體會親情。

  (一)了不起的父親

  1.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那麼你從課文哪裡看出父親的了不起呢?

  2.學生彙報: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

  重點抓住“衝”這個動作,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擔心的心情。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A.引導體會父親失去兒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3)“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A.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父親的堅定信念。

  B.分小組練讀,展示讀,評讀。

  (4)理解重點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引導學生體會:A.時間之漫長 B.過程之艱難C.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D.當時的情況危險。

  ①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羅列出來,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②課文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引導學生從人物外貌描寫中體會父親堅定的信念,感受偉大的父愛。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身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這位父親打倒,是什麼力量的支撐著他呢?(板書:不論……總……)

  加深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體會它是父親的堅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書:愛的諾言)

  (二)了不起的兒子

  1.過渡:父愛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兒子。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兒子的了不起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2.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3.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阿曼達呢?

  4.課文中為什麼反覆出現“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板書:信任的源泉)

  5.讓我們一起分享它們劫後重生、親人團聚的喜悅。

  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6.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同桌交流,談感受。(板書:父愛)

  【設計意圖】

  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難點,透過扣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反覆讀,細細品味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薰陶。同時讓學讀懂作者用來表感情的語言形式,瞭解課文的語言特色。

  四、激情昇華,拓展延伸。

  過渡:從這對父子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樸實卻又偉大、深沉的父愛,讓我們一起看看一些孩子們對父親愛的宣言。

  1.觀看課件,聽朗誦,感悟父愛。

  2.讓我們把心中對父親的感激化為一句簡單的話語,寫下來。

  【設計意圖】

  聽感人的朗誦,與溫馨的畫面相互配合,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將文字的主題延伸到我們現實生活中。同時“寫話練習”讓學生在需要表達的時候練習表達,情動而辭發。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這篇課文讓我們體會到深深的父愛,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蹟,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把愛傳遞,讓世界充滿愛。

  2.閱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設計意圖】“父愛”不僅在文字中、課堂中,更應在生活讓它不斷延伸下去,讓“父愛”在學生心中不斷迴盪。

  板書: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總……

  父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