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馮驥才教案
日曆馮驥才教案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文章以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日曆”引出話題,前半部分主要寫翻日曆時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十分快活,後半部分引出對歲月匆匆的感慨。揭示了人要充實自己的人生日曆,要將生命過的有意義這樣的主題。本文的語言是平實的,卻蘊含著作者對日曆、對生命的哲理感悟,讀來令人感到親切而有意味。
【教學目標】
1.注重朗讀,在朗讀中梳理文章脈絡,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體可感的事物來表現抽象意義的巧妙構思。
3.依據課文,延伸閱讀,以寫作為載體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
1.注重朗讀,在朗讀中梳理文章脈絡,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體可感的事物來表現抽象意義的巧妙構思。
【教學難點】
依據課文,延伸閱讀,以寫作為載體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教學建議】
1.激情匯入。有人喜歡收藏字畫有人喜歡收藏古董你知道還有人喜歡收藏日曆,並且只一頁為什麼呢?這一頁日曆對收藏者意味著什麼呢?帶著這些疑惑讓我們學習馮驥才的《日曆》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2.簡介作者的生平與作品。
馮驥才,當代作家。任中國文聯副主席、天津市文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神鞭》,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緻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3. 檢查並鞏固重點字詞的音形。讓學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認為重點的字詞,透過標音、註釋來解決疑難、重點字詞。倒行逆施刻骨銘心 黯淡無光 僥倖 拍攝 純粹
4. 整體把握,理清脈絡。本文怎麼從日曆談到時間與生命呢?這個過程有些曲折。我們一道沿著作者的思路,從“日曆”出發向“時間”“生命”攀登,理清脈絡,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朗讀以下文段,概括大意。
(1)(第2—3自然段)扯下一頁日曆——嚮往明天但又感到歲月匆匆與虛無。
(2)(第4—6自然段)不能從容地扯下日曆——因為那是生命的頁碼。
(3)(第8—9自然段)明白日曆的意義——生命忠實的記錄。
(4)(第10—15自然段)不肯再去扯日曆——因為想儲存歲月。
歸納: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來是寫日曆,但處處是寫時間,寫生命。從“扯下一頁日曆”到“不能從容地扯下日曆”再到“明白日曆的意義”和“不肯再去扯日曆”,這個過程就是對時間與生命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5.理解文章的巧妙構思
珍惜時間與生命,這是個抽象的問題。而此時我們不覺得抽象,反而是具體可感,為什麼?
明確: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認識轉化為具體的事物來表現,讓讀者看得見,摸得著。
這就是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將抽象的時間與生命轉化為熟悉而具體的日曆,十分形象。如果用幾句話來描述二者之間的關係,可以這樣說:
時間(生命)是一本日曆,扯下了一頁便消失了一天。它時刻在警醒我們:時間(生命)無價,要好好珍惜。
6.藉助語言訓練強化認識
如果也讓同學們用一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時間、生命,你會選擇什麼?請同學們寫一段話來表現你對時間與生命的認識。
學生先寫後交流,教師板書學生所選擇的事物。
7.作業
(1)根據課堂上寫的幾句話,在此基礎上擴寫成一則不少於200字的片段。
(2)延伸閱讀朱自清的`《匆匆》
【教學建議】
1.朗讀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節課,我們體會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構思。其實,同學們還應當會感受到本文的另一個魅力——眾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讀到此處,我們不禁會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請大家細心朗讀文章,標畫出你認為富有哲理或者能觸動你內心情感的句子。(要求邊讀邊標畫,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
2.朗讀並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1)學生朗讀自己所標畫的哲理式句子。
(2)學生以同桌兩人或前後桌四人為小組,互相交流所標畫的哲理式句子。
(3)學生個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閱讀感受和啟發。
(4)教師點撥幾個重點的哲理式句子,引導學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靜下心來就會發現,你不能改變昨天,但你可以決定明天。”
“於是,光陰歲月,就像一陣陣呼呼的風或是閃閃爍爍的流光。它最終留給你的只有無奈和頻生的白髮和消耗中日見衰弱的身軀。”
“一個個明天,不就像是一間間空屋子嗎?那就看你把什麼東西搬進來。”
“因為日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說日曆叫我隨時感知自己的生命並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師的點撥可以有兩個層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義,其次是給予我們的聯想與啟迪。)
3.質疑與總結。
學生再讀文章,還有什麼疑問可以提出並進行交流和釋疑(儘量多采用學生內部互動,但教師必須有意地解決一些重點疑問)。
如:前面老師朗讀時有意避開第七自然段,請同學們思考能不能不寫這一段,它與文章主題有何關係?
明確:本段與文章主題有著密切關係。正因為有這段人生難忘的經歷才使“我”對生命有著更深刻的認識,懂得了日曆的意義,刻骨銘心。
又如:閱讀練習與探究中的第二題。
明確:之所以全文沒有不統一的感覺,是因為這兩者之間的本質是統一的。“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頭十分快活”,那是因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後來又說“感到歲月匆匆與虛無”“日曆大多數的頁碼都是黯淡無光”,這是因為我感到歲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貴,不想碌碌無為。
總結:本文沒有寫故事,也沒有寫風景,談的是一個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卻能打動讀者,令人喜愛。原因至少有兩點:一是巧妙的構思,從具體形象的日曆入手,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二是眾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啟人智慧,獲益匪淺。
4.拓展寫作。
學習了本文,又閱讀了《匆匆》,同學們對時間與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請以“我想這樣走過每一天”為題,或者也藉助某一具體可感的事物談論時間、生命,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5.課外延伸閱讀。
發給學生有關作者的簡介資料,建議學生課外閱讀《珍珠鳥》和《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