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駱駝》的教學反思和重建

《找駱駝》的教學反思和重建

  《找駱駝》這篇課文大家有學過吧,下面就一起來欣賞《找駱駝》的教學反思和重建,供參考。

  《找駱駝》一文記敘一個商人丟失了一頭駱駝,很著急,一個老人憑著自己的觀察,進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丟失的駱駝的特徵,最後,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了丟失的駱駝。文章告訴我們: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本課除了落實生字教學之外,還要落實本單元的目標:提出問題。因此,針對課題和重點語段,我引導學生質疑,重點理解“為什麼老人明明沒有見過駱駝,卻能夠準確地說出駱駝的樣子。”,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力求突破難點。執教之後,我對整堂課進行了反思和重建。

  一、在思維訓練過程中加強語言表達的規範性。

  在攻克本課難點“為什麼老人明明沒有見過駱駝,卻能夠準確地說出駱駝的樣子。”時,我引導學生質疑,提出從老人觀察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他是怎麼想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豐富的想象去討論,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學生討論得很熱烈,思維也很活躍。但是在交流反饋時,我光顧著聽到他們多彩的回答,而忽略了他們在語言表達上的規範性和準確性。學生用的語言都比較口語化,很難體現語言文字的訓練。我想,如果在第一個學生表述不清的時候,我能夠給與適時的總結和引導,會給解下來的學生做出示範,那麼他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就會有意識地模仿。更或者,我可以提供給他們一個表達的句式,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訓練思維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的規範性,提高說話能力。

  二、提高朗讀指導的有效性

  本課的朗讀形式多樣,有自由讀,男女讀,挑戰讀,師生配合讀等等。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興趣也比較濃厚。但是總感覺,朗讀的時間花下去了,效果卻不是那麼明顯。課後,和組內的老師交流了下想法。既然是對話式的.文章,在文章的最後最好有個整體的迴歸,讓學生在攻克了難點的基礎上再透過朗讀來理解人物的內心。比如,正是因為老人對這一切早就瞭然於心,所以他在和商人的對話中始終表現得不緊不慢、胸有成竹。讓學生在理解了之後再讀,能夠更好地促進對文字內容的把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養成聯絡上下文思考的好習慣。另外,在理解“忿忿”一詞時,我忽略了對它的釋義,影響了學生對於商人心情變化的把握。低年級的學生在理解文字內容上還是要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如何正確指導朗讀,提高閱讀的有效性,依然值得我去做進一步的思考。

  三、學會傾聽

  本課還有一處值得我反思的地方是,我在傾聽學生回答問題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表現在,好幾次學生沒有讀完或者回答完問題,我就迫不及待地接話了。或許緊張也是一個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我的傾聽習慣不是最好。包括課中當學生出現口誤或者不規範的表述時,我也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並予以糾正。(據評課的老師反映)這樣容易讓錯誤在學生腦中紮根,是值得引起重視的行為。我經常教育學生說要學會傾聽老師的話,看起來,我首先就沒有做好模範作用,因此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也要努力訓練自己仔細傾聽的能力。同時在糾正學生錯誤了之後,我也要鼓勵他們把話說完整,給學生一個機會,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本次的教學過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收穫,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注重每一次的反思和重建,讓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