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精選10篇)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在集體中要守秩序,瞭解守秩序的重要性。
2、透過遊戲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在幼兒園及其他公共場合要如何守秩序。
3、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杯子 小玩具 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的方式進行匯入
1、教師出示裝有玩具的杯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有趣的杯子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遊戲。
2、介紹遊戲的規則和遊戲方法。(在規定的時間裡取出杯子裡的玩具)
二、討論遊戲時遇到的問題
你們遇到什麼困難了?為什麼沒有來得及把玩具從杯子裡拿出來?
3、討論解決辦法:怎樣可以很快的取出玩具?
4、總結取玩具方法:六個人不能同時去拿,要一個接著一個拿。
根據老師的方法再次遊戲,體驗守秩序的重要性。
三、聯絡生活,感知排隊的重要性
1、出示圖片小朋友在生活中擁擠地的圖片和小朋友有秩序排隊的圖片
師:你喜歡哪一張圖片的小朋友?為什麼?
小朋友喝水
小朋友洗手
上公共汽車
排隊買票
2、請一組小朋友上來排隊,其他幼兒觀察他們有沒有一個接一個的排隊
教師:他們是怎樣排隊的?為什麼要這樣排隊?
3、想一想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時候我們應該需要排隊?
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有秩序的一個接著一個的排隊。
4、教師:現在我要請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排隊出去了看看是不是大家都會一個接一個的排隊。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排隊觀察是否有秩序,並進行及時的提醒
四、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提醒並教育幼兒養成遵守行為規範的習慣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2
活動目標
記住自己的學號,會按自己的學號排隊。
學會按教師的口令進行排隊,要安靜和速度快。
活動準備
每人一張學號卡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
1、幼兒和老師一起來數數。
2、按班級有多少幼兒,進行數數,如30個幼兒,從1數到我們的學號30。
二、認識學號
1、讓幼兒們來認識自己的學號。
2、自己說說學號是多少?
3、找自己的學號的座位。
三、分組排隊
1、按照老師的要求排隊,1號至10號為一組,依次類推。
2、醬30個幼兒分組,排成紅、黃、藍三隊。
四、比一比
1、紅、黃、藍三隊三組幼兒比賽。
2、看看哪對排組排得既快又準,還很安靜。
五、小結
1、教師對紅、黃、藍三隊進行點評。
2、讓幼兒說說本節課學會了什麼。
活動反思
在開學的時候就讓幼兒們接觸過認識學號,在幼兒有初步的基本上都已經認識,也能說出自己的學號是多少了。對於幼兒來說用學號來排隊有點難度,一來對小夥伴們還不太熟悉,二來幼兒們都有一種拔尖,愛爭先的心態,幼兒們都喜歡排在前面。為了突破幼兒的這一難點,我用顏色先讓幼兒認識分組,也讓幼兒們練習了多次,再讓幼兒來慢慢的先記住自己前後面的幼兒,最後透過小競賽來激勵,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2、鞏固數字1—10。
3、培養幼兒懂得在某些公共場合應注意的禮儀及文明。
活動準備
1、1-10的號碼牌、1-10不顏色的的數字。
2、幼兒已基本掌握了關於十二生肖的來歷及排列順序。
3、幼兒貼著十二生肖中某一動物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全體幼兒站四隊
教師:今天森林裡召開十二生肖動物表演會,邀請我們去參加,你們願意去嗎?
但老師還不知道十二生肖動物有哪些呢?你們能夠告訴我嗎?
二、開汽車到森林歌舞劇院看錶演。
1.和幼兒共同討論公共場合應該注意的禮儀。
2.請小朋友對號入座,並看準數字的顏色。
3.管理員檢查觀眾是否坐對了痤位。
三、劇院裡幫助演員排序的管理員今天生病沒來,請小朋友幫助動物們排列好出場的順序。
1、清查人數,看是否到齊了。(瞭解十二生肖的數量)
2、十二生肖站隊。
(鞏固十 二生肖排列順序)並回答出某某前面的動物是誰?
3、請小朋友分組來排隊。
4、給十二生肖掛號碼牌,以提示小動物何時出場。並說出幾號選手是誰?
5、請小朋友到各類動物準備室幫助其他生肖動物掛號碼牌。(鞏固對生肖動物的分類)
四、小朋友和生肖動物們一起表演節目。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4
教學目標:
1、嘗試按一定規律排隊,體驗排序的規律和方法。
2、初步建立幼兒的序數概念,並能從不同的方位準確說出動物的位置。
教學準備:
5個小動物玩具:小兔、小狗、小貓、小鴨、小象,1塊蓋布。
教學過程:
1、用可愛的小動物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有幾個小動物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
出示小動物,散放在桌子上,讓孩子確認動物的名稱。
2、“今天小動物要和我們玩排隊的遊戲,我們來給小動物排好隊吧!”
指導孩子把小動物排成一橫排。
3、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左、右)引導孩子準確說出動物排在第幾位。
然後用手指著從左數起,並問孩子:“請你來告訴我,從這邊數,小兔排在第幾?”
(讓孩子回答並指出小兔所在位置,如孩子回答對了;可用小兔來親親孩子的臉。)……讓孩子熟悉從左邊確定所有動物的位置。
4、換個方向(從右邊)讓孩子說出動物的位置。
手指向右邊:“現在我們從這一邊數,排在第一的是誰?”
“請你把排在第二的動物拿給我。”
“小狗排在第幾?”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讓孩子學會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動物的準確位置。
5、可以將小動物擺成列的形式,再讓孩子確認動物的位置。
能力強的孩子可結合數字卡來表示動物的位置。
6、待孩子記清動物的排列順序後,用蓋布將動物蓋住,問孩子:“小動物來和我們捉迷藏;從前邊數第一個動物是誰?”
“從後邊數第一個動物是誰?”孩子回答後揭開布檢驗是否正確,鞏固孩子的序數概念。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地間隔排列規律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序。
3、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排列規律的卡片。
2、各種顏色的木塊若干。
3、幼兒活動材料數學《按顏色排隊》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以遊戲:“尋寶”引入活動。
師:請你們在草地上找找看,找到了什麼?(幼兒尋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你們開啟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麼?
2、師:你們發現了什麼?你們能說說看他們是怎麼排的,是按什麼規律排的。
二、發現規律。
1、師:我們仔細看一下,觀察一下卡片上物體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的排列方法。)
2、師:原來是這樣排的呀,你們發現了卡片上物體排列的規律,那想想接著應該排什麼?
3、師:請小朋友們來把缺的補上去,將規律補完整,並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補。
4、師:那現在老師的木塊擺在這裡,有誰知道老師是按什麼規律把他們擺起來的哪?誰能幫我繼續擺起來呢?
三、我會排
1,翻開活動材料數學第10頁《按顏色排隊》
2.師:你們看一下這條毛毛蟲是怎麼排的,你們發現有什麼規律?那小花有什麼規律?三角旗呢?柵欄哪?(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找出規律)
3、幼兒自己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批改評價。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還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拉近了我和孩子間的關係,也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了自豪感和成功感帶來的快樂。這個活動帶給我最大地收穫:要注重細節,會讓活動更精彩,更完美。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物體的高矮,能按高矮對物體進行排序。
2、在遊戲演示、操作比較中瞭解比高矮的前提條件。
3、樂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已進行過3以內的大小、長短物體的排序;小鴨小雞、小貓圖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活動過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球,誰想來拍怕這個球?拍的時候腳不能踮起來,也不能跳起來。
師:這兩個小朋友誰拍到了?誰沒有拍到?
師:為什麼××拍到了,而××沒有拍到?
師:對,因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師:那老師和小朋友誰高誰矮呢?請一個小朋友和老師比一比。
師:老師和××誰高誰矮呢?,請小朋友說完整。
(二)、瞭解比高矮的條件
師:我聽到了小動物的叫聲,原來是小鴨小雞(拿出籃子),小鴨和小雞也要來比高矮了,看看,小鴨和小雞誰高誰矮呀?
師:看看清楚(籃子拿掉),現在它們誰高誰矮呀?
師:原來小雞站在高高的積木上,而小鴨呀站在桌子上,這樣能比嗎?,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師:請小雞下來也站在桌上,現在小鴨小雞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嗎?那誰高誰矮呀?
師:原來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鴨小雞說謝謝小朋友,我們回去了。
師:喵喵喵,誰來了?小貓來了,小貓是高還是矮呀?
師:原來小貓一個人,沒有誰跟它比,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是高還是矮,原來比高矮要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才能比。小貓請你回去找個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與同伴比高矮
師:小朋友,我們知道了比高矮要兩個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確比較。那現在你們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師:請你們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高誰矮?
師:請你說說,剛才你跟誰比了?誰高誰矮?
(四)、給娃娃排隊
師:現在老師要請三個小朋友上來,比一比,並且根據高矮排排隊。
師: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誰最矮呀?看看他們是怎樣排的?(從矮到高)
師: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這麼高興,瞧,娃娃也來了,他們也想來比比高矮、排排隊。我呢要從紅旗開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時候要從矮到高排隊。
師故意錯空:這樣排隊對嗎?為什麼?誰來幫老師改正?
師:原來排隊時要從矮到高來排。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四個娃娃、還有排列卡,請小朋友給娃娃從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從小紅旗開始排。
師:大家一起來看看你們是怎麼排的?(針對出現的情況講評)
(五)延伸活動:
師:又來了兩個娃娃,他們也想排到隊伍裡來,老師把娃娃放進籃子裡,區域活動時你們去試一試,把這兩個娃娃也排進去。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排隊的好處,理解、認同並能遵守排隊規則。
2.積極參與討論,提出解決排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的方法。
3.體驗遵守排隊規則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寶寶去春遊”情境幻燈四張。
2.排隊的小標記若干。
3.生活場景幻燈:超市付款、上下樓梯、玩滑梯、上公共汽車、插隊、掉隊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春天到了。看,小託班的寶寶們去兒童樂園春遊了。
二、觀察圖片,瞭解排隊的好處。
1.情景一:寶寶們在馬路上亂糟糟地奔跑。
師:怎樣才能安全地去兒童樂園呢?
小結:原來排隊可以避免發生一些危險。
2.情景二:搶票。
師:要怎樣做才能很快地拿到門票?
幼兒示範排隊。
小結:原來排隊可以讓很多人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又快又好地完成。
3.情景三:寶寶們擠在兒童樂園門口。
師:我們一起來告訴寶寶們,要怎樣進去呢?
小結:原來排隊能讓本來很擁擠的地方變得不擁擠,大家很容易就透過。
三、給活動室中需要排隊的地方貼標記。
師:在我們的活動室裡,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排隊,請你找找需要排隊的地方,把這些小標記貼上去。
1.幼兒自主張貼排隊標記。
2.幼兒相互介紹:你把標記貼在哪裡?為什麼?
四、觀察討論插隊、掉隊的現象。
1.出示圖片:這些寶寶們也排隊了,可是為什麼發生糾紛呢?
2.討論:別人插隊怎麼辦?
怎樣才能不掉隊?
五、拓展經驗,瞭解生活中的排隊規則。
師:在我們平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排隊呢?
1.超市結賬(排隊是先來的人排前面,後到的人排後面,不爭搶、不插隊)
2.上下樓梯(靠著右側走)
3.晃晃橋(同一個方向排隊,依次玩)
4.公共汽車(先下後上)
5.電梯(先出後進)
……
六、宣佈“寶寶去春遊”的故事結尾。
師:排隊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剛剛你們討論的話,小託班的寶寶們也記住了。春遊回來的路上他們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靠著右側走,可安全、可神氣了。
七、出示圖表,啟動“排排隊,我最棒”小擂臺比賽。
八、遊戲:去兒童樂園,鞏固排隊規則。
活動延伸:
將“排排隊,我最棒”小擂臺比賽滲透到一日活動中,以強化幼兒遵守排隊規則的意識。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8
活動目標:
1、學會排隊,懂得遵守排隊的規則。
2、學習運用團圓、搓捏等方法,表現蘿蔔的主要特徵。
3、體驗集體排隊的快樂。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兔子卡片1張;胡蘿蔔人手1個。
2、橡皮泥若干、綠葉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堆蘿,引出排隊
1、情境匯入小朋友我是兔媽媽,兔寶寶,媽媽帶你們到草地上去玩好嗎?
2、觀看課件(一堆蘿蔔)看草地上有什麼?蘿蔔堆成了一座小山,我們說一堆蘿蔔。兔寶寶們摸摸肚子餓不餓?快來拿個蘿蔔吃吃吧!
3、播放蘿蔔倒塌聲聽什麼聲音?哦原來蘿蔔倒了,蘿蔔滾了一地。為什麼蘿蔔會滾下來的呀?你們剛才排隊了嗎?你們會排隊嗎?
二、生活中的排隊你們什麼時候會排隊?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排隊的照片?現在你知道什麼時候要排隊了嗎?為什麼要排隊呢?(排隊可以變得很有序,不亂也不擠,學會排隊的寶寶,誰見了都喜歡。)怎樣排隊呢?
小結:是的先來的排前面,後來的排後面,一個跟一個,不推也不擠。
三、學習排隊
1、分男女兩隊吃蘿蔔:肚子好餓呀!想吃蘿蔔嗎?那這一次我們排著隊來拿蘿蔔好嗎?記得怎樣排隊嗎?(排隊要求)2、聽什麼聲音?(錄音:哎呀我的蘿蔔不見了)原來這蘿蔔是老婆婆的,我們快把蘿蔔送回去吧!記住要排隊哦!老婆婆說寶寶們真懂事,都學會了排隊。
四、學做胡蘿蔔
1、寶寶們跟著媽媽到草地上去玩好嗎?看這是什麼?這個蘿蔔什麼樣子的?我們也來做一個好嗎?
2、教師示範製作,幼兒觀察並嘗試製作。
揉揉揉,揉揉揉,搓搓搓,搓成一根火腿腸,下面搓一搓,捏一捏,尖尖的小小的,變成一個小蘿蔔。
3、幼兒製作,教師指導。
哇,一會兒我們已經做了那麼多的胡蘿蔔,蘿蔔真好吃,快來吃吧。
教學反思: 我個人認為,排隊是我們班大部分孩子都會的,只有“不插隊”“不推不擠”需要在第一環節強調一下。重點在透過對比,體驗排隊的方便,從而自覺主動願意排隊,所以我選用了大量圖片,讓孩子觀看、聯想、體驗。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9
活動目標:
1、喜歡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透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項鍊一串,有規律的事物,幼兒在拉排序方面有生活經驗和開放性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規律的存在,發現生活中的規律,教師出示穿好的一串項鍊,進行提問:
1、這串項鍊漂亮嗎?為什麼?
2、在項鍊上你還發現了什麼?
3、他是按照什麼規律串起來的?如果你來穿你會怎樣穿?
二、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是幼兒感受到規律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除了我們的下面互聯有規律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2、他們是按照什麼規律來排的?
三、幼兒嘗試利用多種材料排序,體驗創造與表現的樂趣。
1、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麼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律排隊的,那今天我們也來玩排隊的遊戲好嗎?(幼兒在教師中任選喜歡的材料為他們排隊,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
2、在做之前提問:你為什麼這樣排?你是按什麼規律來排的?
3、提示幼兒:如果你的排隊方法很多,怕記不住,可以自己去一張紙把自己的排隊規律記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五、幼兒間相互交流,教師和幼兒有目的的一起參觀有重點進行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活動反思:
在開學的時候就讓幼兒們接觸過認識學號,在幼兒有初步的基本上都已經認識,也能說出自己的學號是多少了。對於幼兒來說用學號來排隊有點難度,一來對小夥伴們還不太熟悉,二來幼兒們都有一種拔尖,愛爭先的心態,幼兒們都喜歡排在前面。為了突破幼兒的這一難點,我用顏色先讓幼兒認識分組,也讓幼兒們練習了多次,再讓幼兒來慢慢的先記住自己前後面的幼兒,最後透過小競賽來激勵,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班社會生活活動教案《我排在你後面》 篇10
目的:
1、透過自由探索排序,讓幼兒嘗試和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
2、引導幼兒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3、初步培養幼兒統計的興趣。
準備:
1、排序材料:黃、綠、藍的雪花片和玩具
2、記號筆3、操作統計表格
4、觀察圖片2張
流程:
一、引入課題
今天,葉老師要帶我們小朋友一起去攻破博士爺爺為我們設下的難關,我們排著特殊的隊伍去接受挑戰,好不好?有沒有信心啊?
幼:有!
師:好!let's go!
二、出示範畫,幼兒觀察、分析
這是博士爺爺為我們準備的第一個難關,讓我們來觀察一下有什麼玄機在?
提問:
1、這兩張圖片,看上去感覺怎麼樣?
2、圖2漂亮在哪裡?為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他是有規律的排序)
3、教師統計
三、幼兒操作,自由排序並記錄
1、幼兒操作,自由排序,並記錄好,請排好的小朋友把表格拿上吧!沒有排好的小朋友也拿上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你沒有排好,問題是出在哪裡?
提問:
1、你是怎麼排的啊?
2、除了上面的排法,還有其他方法嗎?
教師小結:
1、有規律的排序可以根據他的形狀、顏色、數量進行排列的。
2、引導幼兒再次排序並進行操作、記錄。
四、延伸活動:談談排序在生活的密切關係
在我們的生活中,什麼地方運用到了排序的方法,讓我們排著兩個男孩子女孩子的隊伍去找一找吧!let’s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