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古詩教案
楓橋夜泊古詩教案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理解第1首詩的意思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透過查詢的相關資料,介紹張繼、高適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讀三首古詩,讀準生字的字音:吟、 殘、 瑟(說說易寫錯的字和字在詩中的`意思)藉助註釋和字典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試著初步講講每首詩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歸納梳理。有的可以師生及時解決,有的則在進一步學習中解決。
二、學習《楓橋夜泊 》
1、學生自讀《楓橋夜泊》這首詩,想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內容?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彙報自學情況,相互補充,互相糾錯。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教師點撥時設問:為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4、邊看書中的插圖,邊讀詩句,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
5、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句(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出現畫面),然後指名讀,再評讀。(朗讀指導,見教材建議)
6、背誦這首詩。
三、體會學法
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這首古詩的?學生邊說,教師邊歸納邊寫板書:讀詩理解詩意;邊讀邊想象,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再現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