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濟南的冬天教案內容

關於濟南的冬天教案內容

  濟南的冬天教案

  教學目標:1、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2、品味生動的形象的語言。

  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抓住特徵寫景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悟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優美意境。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的生字詞 2、熟讀課文體會所寫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佈局謀篇層次井然”的寫法。

  教學重點:理清思路學習“佈局謀篇層次井然”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

  學習了朱自清的《春》感受了春的美,從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機。

  濟南這個地方的冬天的景如何呢? 板書《濟南的冬天》

  作者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範畢業後,曾任小學教員、校長。1924年任英國倫敦大學中文講師。1929年回國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創作了20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等職。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二、介紹課文

  這是一篇寫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1930年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深厚的感情,他稱山東為“第二故鄉”。

  老舍對濟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愛的,真是一方寶地,一個理想的境界。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是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系列散文《濟南的馬車》《濟南偽洋車》〈濟南的大蔥》《濟南的秋天》《齊大的校園》之一。《濟南的冬天》發表在《齊大月刊》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三、學習生字詞

  響晴:晴朗無雲。溫晴:指天氣械極為晴朗、明亮、溫和。安適:安靜而舒適。

  肌膚:肌肉和皮膚。出奇:特別,不尋常。秀氣:清秀、小巧玲瓏。水藻:生長在水裡的藻類植物。

  貯蓄:存放。澄清:本課指明亮,透明。空靈:美妙無窮無不可捉摸。藍汪汪:形容藍得發亮。

  四、學習課文

  1、朗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2、解析文題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裡的濟南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

  3、理清思路

  文章佈局謀篇層次井然,依據是描寫的景物不同,可分為三部分。

  第1段:冬天的天氣

  透過和北平、倫敦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讚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絡的。

  第2段:冬天的山水

  “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第3段:冬天的水色

  寫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最後,以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句結束,簡明有力含義豐富。

  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1)寫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

  (2-4)細寫濟南冬天的山景。(為三層)

  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寫雪後的山景、寫城外遠山。

  (5)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質疑

  第一段寫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運用了什麼手法?透過三組對比來寫。

  ⑴北平的寒—濟南的暖

  北平的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

  ⑵倫敦的暗—濟南的明

  倫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見太陽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⑶熱帶的熱—濟南的溫

  熱帶地方的日光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叫人害怕;濟南有溫晴的天氣。

  5、探究質疑:運用對比手法有什麼好處呢?三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由“奇蹟”“怪事”“害怕”、引出讚譽“濟南真算個寶地”。文章緊扣這一天氣特點,描繪濟南冬天的景色。

  6、探究質疑:“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改為“沒有風的”行不行,為什麼?

  沒有風聲不等於沒有風,只是風小而已。如果改成“沒有風”,就不符合實際情況了。用詞是準確。

  五、總結全課:

   文章開頭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這一天氣特點,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下文描繪的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絡的。

  六、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計練習一;2、選用教案後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一、研討課文

  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細心體會理解課文以情帶聲,讀出美感。

  1、探究:文章第一段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第二段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這兩段是怎樣轉過來的?(分析過渡句或過渡段)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寫到濟南冬天的山。

  2、探究:濟南的山有什麼特點?討論並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寫出了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探究:作者怎樣寫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⑴擬人句,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用一連串的動詞,烘托出舒適溫暖的環境。

  ⑵“這一圈小山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安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⑶從人們有感受寫:“面上含笑”“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還寫了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了人們的笑容,更突出了人們舒適溫馨的感受。

  4、探究: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雪後的山景的?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間、至山坡、山腰,有層 次地寫出了秀美聯社的山景。

  5、探究:“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象忽

  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6、探究: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辭手法來雪後的山景的?

  ⑴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來比喻雪色。

  ⑵比喻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寫出了雪動人的雪態。

  7、探究:第四自然段怎樣城外的遠山?

  用城內的狹窄來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來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8、探究:第五自然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⑴水的綠:作者透過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的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9、探究: 這段文字還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麼好處呢?

  ⑴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現出濟南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裡孕育著的朦朧春意。

  ⑵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徵。

  10、探究: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

  一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透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邊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

  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⒓探究: 篇末用“這就是濟南的冬天”作結,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裡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二、寫作特點:

  謀篇佈局層次井然。

  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第2段開始,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比喻擬人生動貼切。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況且”,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補充、追加新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有所增益或補充。這裡“況且……還”連詞和副詞配合,起關聯作用,恰當地組合了要說的意思。

  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一是直接抒發感情。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

最近訪問